王小毅
微课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王小毅
微课以其短小、精致,能够支持翻转课堂、混合学习、在线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等特点成为教育领域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文章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微课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课对高职学生获取知识、技能、职业情感和发展能力的促进作用。
微课认知特点碎片化学习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以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出发点,协调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关系,既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
20世纪90年代末出生的大学生,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化应用:网络查询、网上购物、远程诊断、电子图书、在线课程等,在“互联网+”的环境中高职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知特点。
1.感觉敏锐、知觉成熟,优先处理视频、音频信息
高职学生大都已成年,精力充沛、感觉敏锐,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知觉一般达到成熟水平[1],同时,他们有自己的立场、观点,行为有目的、有步骤。此外,他们敲击键盘的时间多于写字的时间,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往往会借助互联网查询、求助,他们习惯于获取并处理网络上的音像、文字信息,并优先作出反应。
2.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形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
习惯于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淘宝”的当代大学生,面对同一事件在网络上角度不同、观点各异的说法,培养了他们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而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发现有价值信息的过程,培养了他们辨别是非、主动学习的能力。
3.掌握互联网技术,熟练使用多种信息处理工具,延伸大脑记忆功能
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新媒体容易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其所传递的信息留给学生的印象深刻。高职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互联网技术,而随着他们能够熟练使用云管家、大数据等信息处理工具,有效地放大了大脑的存储能力,延伸了大脑的记忆功能。
4.喜欢在网络上交流、学习,漠视传统教材
高职学生有极强的求新求异欲望,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在不断互动中明辨是非、去伪存真、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而对以文字为主体的传统教材缺乏兴趣。
5.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适应碎片化学习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大学生对文本呈现形式的数字资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在10分钟以下,对视频呈现形式的数字资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在20分钟以下[2],这样的认知特点适应于快节奏、微时代的碎片化学习方式。
1.微课的概念界定
微课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的手段之一。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时把微课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黎加厚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微课的出现发起了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引起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微课在形式上是播放时长较短的视频文件,本质上是支持翻转课堂、混合学习、在线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课程形式[3]。所以微课就是利用较短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针对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等)或技能进行讲解、示范或实景展示的视频课程。
2.微课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可行性
微课是微时代的产物,是随着微博、微信成为人们交流、表达的主要方式而兴起的一种网络新产品,因符合当今数字时代人们碎片化学习的特点,迅速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
⑴微课视频时长较短,聚焦单一知识点,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可汗学院几千个视频的时长大部分都少于20分钟,TEDed同样没有超过20分钟。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要求是围绕某一知识点,时长不超过20分钟,一般都在10分钟以内,这十分符合高职学生学习注意力不超过20分钟的认知特点。
⑵微课容量小,易于在网络上传播
微课视频文件大小只有几兆或十几兆,易于网络传输、交流和应用共享,适合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自主性、碎片化学习。根据何叶在陕西的问卷调查,100%的高职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99.4%的学生用手机上网,这说明微课应用于高职教育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学生端没有技术障碍。
⑶微课设计合理,制作精美,吸引学生注意力
微课由专职教师设计,采用先进的录制及后期合成技术制作完成。随着越来越多精美的微课视频上传到校园网等公共教育平台,这不仅优化了学生的信息资源结构,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营造了一个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
⑷微课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差异化教学目标
随着高职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分类考试招生,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微课容量小、时间短,便于存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例如税法课中关于出口退税计算的微课,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跳过增值税的基础知识,直接学习免抵退税的微课视频,而没有基础的同学则需要先学习增值税基础知识的微课,再学习免抵退税的微课。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还可以再次观看,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再加上课堂面授、小组讨论和在线答疑等环节,可以满足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并实现差异化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完善
微课可用于讲授知识、答疑解惑以及扩展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攻克教学难点。引入微课教学,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者或是教练,课堂教学不会是微课视频内容的复述,往往是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答疑或者进行教学检测等。如果说微课是课程海洋中的珍珠,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把这些珍珠完整地串起来,使学生的认识过程“碎片不碎”,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
2.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往往受制于实验材料、仪器、实训条件和实习单位具体业务安排等因素,而借助现场拍摄、数字合成等影像技术制作的微课就可以突破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限制,比如某警官职业学院制作的公共汽车内的刀械防御微课、某汽车职业学院制作的发动机拆装技巧微课等,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模拟,掌握了相关职业技能和操作技巧。
3.促进学生职业情感的形成
微课拍摄过程中往往有部分学生参与,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师生分别扮演角色,投入感情,学生在观看时有亲切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职业的正确认识,修正自己的行为,促进职业情感的形成,使学生的智慧、情感均得到发展。
4.促进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
许多行业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高职学生在大一掌握的某些先进技术,有可能到大三就被淘汰了。所以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知识或技能可以保你通吃一辈子,学生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的能力,才具备不断发展、提升自己的潜能。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开发微课资源的根本目的,也是微课建设的主流方向。微课的推广应用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1]杨庆国、易志坚:《从大学生的认知过程看大学教学方法》,《重庆交通学院学院报》2004年第6期,第135页。
[2]徐雯雯:《数字资源呈现形式对学习注意力的影响研究》,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4。
[3]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第7期,第94-99页。
作者单位: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陕西西安
陕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微课应用于财会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5Z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