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翻译视角下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文化意象与识解方式转换探析

2016-04-13 05:01李丽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兰花花概念化翻译者

李丽

不同版本翻译视角下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文化意象与识解方式转换探析

李丽

翻译属于语言交际行为的一种,是借助意义的转换而开展的交际活动。在以表达与理解为主要内容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能否认识与理解作者思想与文章内涵,对于转换语际意义及实现交际目标具有关键的作用。目前陕北民歌《兰花花》的翻译有多个版本,文章通过分析不同版本的识解方式,达到体现文化意象、还原民歌精华的目的,同时也有效增强英语教学效果。

翻译版本陕北民歌《兰花花》文化意象误解方式转换

支撑课题:文化产业领域中陕北民歌的英译研究,项目编号:2015ks-13。

引言

翻译陕北民歌时,在文化审美与文化意象方面都有具体要求,既要翻译出原文韵味也要做到言美情真。但因为人们价值观、道德信仰、风俗习惯、文化水平、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相同文化意象的识解也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语言表达与意义构建。通过识解的不同维度翻译《兰花花》,对于识解与重构目标语言的文化意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识解和认识语言学

认识语言学指出,所谓语言表达是人们以认知加工与感知体验为基础,概念化外界现实的结果,认知能力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根本。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提出人们用于分析和理解文化的方法决定了其对于语法构造和语义结构的理解。其通过“识解”术语阐述人们为实现表达与思维的目的可以运用不同方法解释内容与观察情景,体现不同焦点,选择不同区域,运用不同视角的认知能力,重视翻译者主观因素,认为特殊理解方式与语义值具有特别密切的关系。总之,识解就是人类选择不同方式表达与理解相同事物、情景的能力,要重视意义动态化与概念化主体的个人识解因素。概念化主体是采取不同识解策略对相同事物进行不同识解时建立起的语义结构与基本概念,主体不同其表达形式也不同,语义也具有鲜明的主观识解性。所以,语言表达是人们以外界现实为基础而产生的认知识解与感知体验。语言翻译时翻译人员以自身立场、审美、背景、知识为出发点来判断与分析,有目的谋篇、造句、选词,概念化主体是翻译人员理解与再创造原文的过程,和认识语言学具有密切的关系。

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文化意象及翻译策略

1.陕北民歌的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是文化符号的一种,体现出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涵。各个民族因为其文化传播与生活环境的差异性,文化意象也各不相同。陕北人尽管衣着朴素,但也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民歌将陕北不同方面体现出来,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因素,运用歌曲的表达形式彰显着陕北的优良传统与地域特点,也是探索陕北文化遗产的组成环节。

2.陕北民歌《兰花花》的翻译策略

英语翻译要重视“雅、达、信”,不但要准确地翻译出民歌歌词的意思,也要适应西方人对文化的理解。部分歌词可以直译,部分就要选择意译的方式对英文语序进行调整,以提高其审美性。首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比研究英语和汉语的异同点。学生要重视不同文化的区别和人的思维方式。汉族哲学是综合性思维,其思维方式较模糊,在语言表达方面是借助意义与语境来体现逻辑关系。而西方哲学是分析性思维,重视逻辑推理,语言中不同部分都能体现出逻辑与语法的关系。即汉语关注意合而英语关注形合。汉语属于动态语言,有很多的动词句,而英语是典型的静态语言,大部分是名词句,因此在翻译时要“将动转变为静”。此外英语句子较为复杂而汉语句子则较为简短,在翻译时要化简为繁。其次,在翻译民歌《兰花花》时,要引导学生选择意译与直译的方法。

不同版本翻译视角下《兰花花》的识解方式转换

在翻译陕北民歌《兰花花》时,不同译者选择不同的识解方式翻译出不同的版本。例如“兰花花,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格盈盈的彩”,王宏印翻译为“BlueFlower/Bluethreaddarkand lightlookeverthebest”,缑斌翻译成“TheBlueFlower/Blue thread,bluethread,bluethreadlooksthebrightest”,焦悦乐翻译成,“BlueBloom/BlossomBlackblackthread(nage)blueblue bluethread”,董清敏翻译成“LanHuahuaBlackthreadand blackthreadwithcolorsobright”。相同的原文不同的翻译,体现出不同翻译者重构文化意象、选择识解方式的不同侧重点及相互间的动态关系。

1.意象重构与详略度

详略度是描写与了解事物的详略程序与精确水平。对事物观察的详略能够形成不同的识解。原民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经过翻译者(概念化主体)详略程度识解,在以精细层次、详略程度不同的语言表达,进而对译作的内涵与意义有重要影响。例如《兰花花》的歌词,原作是“两班子打来三班子吹”。说明婚礼上有五班子在吹吹打打,其中吹奏乐器的有三班子人,打击乐器的有两班子人,这是非常具体的阐述方式,而英语翻译时一些译者将数字笼统化,以方便听者理解及音域和谐。另外原文中没有明确指出敲打或者吹奏什么乐器,一些译者将其翻译出来,即“thedrumandgong”、“thetrumpets”,这样能更具体地表现出乐器。

2.意象重构与背景、辖域

辖域与知域具有相类似的概念,是配置的概念内容被激活。辖域是意义概念化进行时建立起的分析另外一个结构或意义的凝聚的、连贯的、内在的背景和范围,是在此之上形成的语义描写。其内容包括直接辖域和语义描写。前者是最邻近、最相关的内容,而后者则是视野中出现的内容。文化意象能够调动起广泛的认知域,体现出层次性与复杂性特点。汉英翻译者在认识《兰花花》语篇和文化意象时的概念化识解在重构原歌词文化意象时能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翻译人员的辖域背景或范围存在偏差,造成所翻译作品的文化意象有较大差异,可能会影响文化内涵与意义的跨文化传播。

3.意象重构与视角

视角是人们观察与描述事物的着眼点,体现出事物与观察者的关系。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对人们表达与认识事物产生直接影响。不同视角的认知参照点不同,出现的认知途径和表达方式也不同。陕北民歌《兰花花》译作也存在这样的语言表达,选择不同的文化意象视角,产生的译作也不相同。王寅指出:视角应该包括客观和主观观察、心智与视觉扫描、空间视角、时间视角等。所以,可以从客观与主观观察来分析观察视角与表达形式、语义之间具有的关系。例如《兰花花》原作歌词有“怀里揣上糕”,不同翻译者选择的语言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分别是“underherarm”“inthebosom”“inmybreast”“underneaththecoat”。由此可见,不同视角选择的词汇是不同的。

4.意象重构与凸显

明确翻译的视角后,翻译者通常会凸显与描述事物的某一部分。凸显是对注意焦点与方向进行明确。按照Langacker的理论,认知主体以各自的认知角度对某种物体与情形进行观察,并获得不同的认识结果与认知过程,其语言表达也各不相同,体现出相同情景与物体的不同凸显点与侧重点。凸显经常借助界标与射体来体现。射体是情景的主要图形,也就是第一焦点,在进行关系述义时大多数承担主语的职责;界标是情景的次要图形,就是第二焦点,大部分是句子的宾语。因为认知主体以不同的识解方式看待事物,其射体成分和语言表述方式各不相同。《兰花花》中前半部分,兰花花是被观察对象,描写她的美丽与不幸,后半部分她成为观察者。这种突然的转变要求译者在认识现象的基础上,调整翻译方式,进而使译作满足教育的心理需求与心理认知。

结束语

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文化意象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民族语言精髓与文化遗产。翻译陕北民歌并非易事,要全面考虑文化、意境、形式与内容。正确处理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文化意象是翻译的重点。翻译者要在识解原作时从凸显、视角、辖域、详略度等方面进行识解,进而充分传递与识解《兰花花》的文化意象,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1]呼媛媛:《传播学视角下的陕北民歌英译》,《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65-70页。

[2]邓娟:《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文化意象翻译探讨》,《电影文学》2013年第13期,第148-149页。

[3]吕公礼、宫英瑞:《语言的拓扑变换性与翻译理论的本体建构》,《东方论坛》2013年第4期,第61-68页。

[4]吕新兵:《认知识解视角下〈庄子〉句子英译探析》,《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72-76页。

[5]金胜昔、林正军:《识解理论关照下的等效翻译》,《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第119-123页。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延安

猜你喜欢
兰花花概念化翻译者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汉韩空间关系表达式差别的概念化原因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兰花花新传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翻译家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
浅析《兰花花叙事曲》特色揉弦的运用
行政法的概念化——法律保护还是规制进路
语言概念化和时间图景的历史性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