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霄鹏 张京京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对策研究——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
郭霄鹏 张京京
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提出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要与行业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服务地方和服务行业并举,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定位“双一流”建设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内涵建设,办出特色和优势,争创一流目标。
地方高校行业特色“双一流”建设对策研究
在陕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高等教育深入发展的新背景下,陕西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如何科学定位、理清思路、凸显特色,加快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发挥对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陕西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学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依托行业和为地方服务的关系,突出内涵发展,准确合理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
1.从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出发,把握好“双一流”建设的服务面向和角色定位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服务面向和角色定位,主要就是决定其在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时的目标导向,主要包括:确定其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所处的地位,在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确定“双一流”建设的服务面向和角色定位时,既要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全局和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出发,确定自身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更要紧密结合行业和地方的特点,确定在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认真处理好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国家、行业和地方发展的关系,既要得到国家的支持,更要争取地方政府和行业的大力支持。
2.从高等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出发,把握好“双一流”建设的类型与层次定位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类型和层次定位,主要就是确定其学科专业结构和发展水平,以及在国家整体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特色。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确定“双一流”建设的类型与层次定位时,首先要从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个体系出发,根据高等教育办学的整体性要求,在同一种办学类型和同一个发展层次上办出特色、突出优势、显出水平;其次要根据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历史、发展现状、办学优势、发展潜力等,确定好自己在行业领域和地方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从学校实际出发,把握好“双一流”建设的特色及发展目标定位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特色和发展目标定位,主要就是确定其核心竞争力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确定“双一流”建设的特色和发展目标定位时,应从自身校情出发,根据战略选择的有关理论要求,科学分析、合理选择、理性继承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办学传统,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发扬优势,规避劣势,使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要素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形成自己发展的优势特色领域,在不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领域减少与其他高校的竞争。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确定了“双一流”建设的发展定位后,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双一流”建设的发展定位在广大师生中形成高度共识,并得到政府、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形成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共识与合力,优化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内外部环境。
陕西科技大学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发展定位问题,结合制订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从陕西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的整体要求、轻工行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出发,明确了“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综合实力位列省属高校前列、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人才培养取得标志性成果,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特色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定位。“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以工为主,以轻工为特色,工、理、管、艺、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定位。“培养轻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本科生和创新型、探究型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定位。“依托轻工,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这样的定位符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学校长期、稳定的建设和发展。
面对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陕西科技大学结合制定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和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了“创新、开放、共享,学科、人才、质量”的办学理念,作为“十三五”期间统领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对策。在这一发展思路中,“创新、开放、共享”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科、人才、质量”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动力源泉和主要途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1.以创新增强“双一流”建设的动力。坚持把创新作为学校发展全局的核心,将改革创新贯穿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深刻审视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在创新发展理念、更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模式上下工夫,敢于“破旧”,勇于改革,并将之融入依法治校全过程。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以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和校内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与时俱进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以创新发展推动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的全面提升。
2.以开放提升“双一流”建设的品质。坚持全方位开放办学,以开放推动对外合作交流、汇聚育人资源、增强办学实力。加强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省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原行业系统高校的合作交流。加强科教结合、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广泛进行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把更多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学校的育人资源、科学研究资源和学科建设资源,提升办学竞争力。
3.以共享营造“双一流”建设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把改革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拓展教职工成长空间和改善教职工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上,体现在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上,让广大师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和归宿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运用依法治校理念和法治思维研究解决学校安全稳定面临的新任务、新问题,切实维护学校稳定安全,努力共建平安和谐校园,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4.以学科夯实“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龙头,自觉把学科建设融入谋划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部署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的全过程,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按照“固优、强特、扶需、重基”的原则,优化学科生态,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打造学科高峰,形成学科合力,提升学科水平,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5.以人才支撑“双一流”建设的平台。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进一步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汇聚优秀人才,激发全校各类、各层次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爱学校、勤工作、能吃苦、善创新的教师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
6.以质量提升“双一流”建设的水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要坚守大学的功能和使命,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真正把提高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陕西科技大学根据《陕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结合编制学校“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确立了“以特色创一流、以合力强优势、以人才作保障”的一流学科建设思路。集中力量推动优势学科率先实现一流目标,以一流学科带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优化学科生态,加强优势学科与其他各类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凝聚学科合力,增强学科竞争优势;深化综合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1.强化“固优”原则。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实施重点突破战略,从政策、资金、人员、设备、场地等方面对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其率先发展,使这些学科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科优势,抢占学科制高点。
2.体现“强特”原则。结合轻工行业特点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并重点在学科的“高、精、尖”技术上下工夫。
3.坚持“扶需”原则。对有发展潜力但目前优势还不明显的学科,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创造条件,积极培育,把其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对学科实力目前较弱,但学生及社会认可度高的控制与计算机、机械与动力、艺术学等学科群实施扶持培育战略,使这些满足社会和学校需求的学科专业尽快办出特色和水平。
4.采取“重基”策略。为了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公共教学平台建设,根据学校的实际,将数理学科群和外国语学科群整合在一起组建文理学院,促进基础学科的发展。
通过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与服务国家战略、轻工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创建“一流大学”奠定基础。
[1]惠泱河:《划转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战略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20期。
[2]张长宽:《加强与行业契合促进行业特色高校持续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3/4期。
[3]惠泱河:《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提高办学特色》,《陕西日报》2010年11月30日。
[4]郭霄鹏:《探索构建地方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8期。
[5]詹春强(导师:唐安国):《H大学学科发展重点变更的研究》,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郭沛、甄红军、张玉华:《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开放办学的路径选择》,《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13/14期。
[7]惠泱河:《特色:地方高校的灵魂》,《光明日报》2010年12月8日。
[8]沈红宇(导师:范德成):《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博士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郭霄鹏:《贴近行业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3/14期。
[10]薛健飞:《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文科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2期。
[11]乔学光、郭霄鹏:《以科学教育发展观指导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5卷。
[12]郭霄鹏:《保持行业办学特色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13/14期。
[13]郭霄鹏:《整体优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
[14]刘汉东、马建琴、郭瑾莉 :《行业高等院校特色建设与发展的思考》,《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年第4期。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陕西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6KRM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