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SWOT分析

2016-04-13 05:01郑益乐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潮负面高校学生

郑益乐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SWOT分析

郑益乐

新媒体更加“自由化”的多向性,与其可交互的“传”“受”本质,使得信息的传递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无序化、耗散化、复杂化,以及较强的扰动化,这显然给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同时,也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基于优势、劣势等多种挑战意义下的全新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高校思政工作SWOT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劣势分析

1.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必要性

新媒体的应运而生使得传播方式层出不穷,新媒体早已介入到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早已跨越了时空。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反而日趋严峻。在这种情势下,各种意识形态恣意侵袭浸染,不同意识形态之间必然会产生始料未及的冲击与碰撞,以及异意识形态方面的诸多影响及困扰。新媒体背景下的意识影响必然会使得高校学生变得无所适从,高校学生崇尚西方思想的比例已经屡创新高,从高校学生所大量参与新媒体的转发内容来看,其中亦不乏负面信息。过度便利的媒体内容获取为有意无意间接触到负面影响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已势在必行。

2.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劣势因素

信息的自由传播必然会出现负面舆论受少数人追捧的现象,表现为各种现象的思想意识的偏颇,有些学生无法完全辨识这些以自由化传播的信息的真伪,导致羊群效应下的跟风,与有意无意的再传播,亦是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强大阻力与劣势因素。传统的思政工作方式既与现代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形式缺乏契合点,又与现代高校学生接受程度大相径庭,这些劣势因素更是直接导致了现代高校学生无法与当前的思政,以及德育之间形成共识进而产生共鸣,反而是这些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校学生,其思想意识极易被娱乐形式掩盖下的其他负面思潮所影响,乃至占据心灵制高点,从而使得这些高校学生的三观被不良的意识流所左右,产生对现实的抵触情绪。

3.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劣势影响

高校学生群体的社会化,将起到浸染社会的泛思潮式的剧烈影响,来自各种新媒体众声喧哗的消极舆论的某些劣化影响,与散布在各种新媒体上的反面思潮的强烈冲击等,均披着所谓的经济发达、政治民主、人民幸福的西方外衣,其实质却在不断地宣传着负面思潮,这种由生活方式、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到思想政治导向的潜滋暗长的反向思潮的异动,说得危言耸听一点,事实上,目前许多高校在思政工作方面正迅速在新媒体的劣势影响之下,被动地逐渐丧失主动权与主导权,反而是不良的新媒体思潮与负面的社会思潮的袭扰,致使沉渣不断地此起彼伏地泛起,大有与高校思政工作分庭抗礼之势。

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优势分析

1.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急迫性

思政工作既是立党之本,更是立国的灵魂。思政工作曾是我党在革命阶段无往不胜的利器之一,也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高校学生具有知识吸纳快、反馈快、应用快、传播快,对社会未来影响巨大且影响深远等特质,是文化潮流的生力军,同时,也是思政工作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可以说,高校的思政工作历来都是我党思政棋局中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大行其道,传统的自上而下、以一而多的单向式的思政宣教模式正在被无孔不入的新媒体不断削弱,为改变思政工作日益微弱、甚至被“众声喧哗”淹没的局面,思政工作的开展已经是迫在眉睫,这种紧迫性与意识形态大局息息相关。

2.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优势条件

在新媒体背景下,为高校学生施以思政德育工作,已经由传统的单一主体嬗变为诸多可资利用的新媒体,这些新媒体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系列的信息化德育宣教平台。同时,汇集这些平台上的许多正能量内容,以及许多以德育为主旨的相关内容等均可以与这些平台共同构筑成对于思政工作顺利开展的强大的优势条件,对于培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正气观、奉献观、和谐观,以及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貌至关重要[1]。高校学生的思政工作应更多地着眼于利用优势条件,并采取更加民主的形式。

3.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优势途径

新媒体背景下,思政工作的开展完全可以适应新媒体思路,并在此思路之下进行无限拓展,并在此路径之下进行不断创新,使得思政工作既与新媒体契合,又能较大程度地迎合高校学生的接受度与心理 ,基于高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普遍性,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德育教化效果[2]。不仅如此,新媒体背景还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与绝佳示范,这些成功的案例与示范恰恰为思政工作指明了新媒体背景下的未来长足发展之路,一旦依托新媒体将思政工作打造成高校学生思想交流与进步的枢纽,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德育教化力量,将十倍乃至百倍地辐射回馈至整个社会。由此可见,新媒体完全可以成为思政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平台与媒介依托。

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1.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威胁分析

一方面,新媒体上所充斥着的基于“分化大众”为目的的异样“声音”,即便不会立刻改变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但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一定程度的渗透式影响,由于这些信息具备了浓重的政治色彩性与强烈的煽动性,因此必定会给过目的大学生留下深刻的思想印记,从而为这些高校学生意识的不良萌芽留下潜意识的根苗。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变幻性、沉迷性等隐性特质也会使得高校学生由于自制力、社会经验等的不足,而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甚至会误将某些错误的思潮当作人生理想与人生信条,加以深信笃行。

2.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机遇分析

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就其积极意义而言,其本质上就已经是一部成体系的最佳思政教育教科书。中华文明得以流传数千年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传统的德育思想。遗憾的是当代高校学生传统德育深度却极度缺乏,由此可见,传统德育将成为思政工作新时期工作的巨大机遇。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虽然呈现出无序化、耗散化、复杂化,但是,深刻分析其背后的思想基础,我们发现,消极思想、负面思潮,其刻意程度与恶意成分都是极为明显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思潮均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支柱与文化支撑,因此,其思想基础都是极其薄弱的,甚至是不堪一击的[3]。在这些思潮的萌芽之际对于思政工作的开展而言,实在是难得的机遇。

3.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挑战分析

新媒体与思政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新媒体对于思政工作的影响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都将无出其右者,传统思政信息传播在新媒体的弱化与模糊之下,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战。负面思潮与负面意识流挟新媒体之势汹汹而来,这些负面信息混杂在新媒体的夹缝之中,时时出现在高校学生的信息浏览页面。新媒体的恶意利用与诡辩式的伪装,更是给高校学生带来了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负面影响,广大思政工作者应及时针对新媒体中出现的负面信息与反面思潮加以解读抨击,并对广大高校学生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更有少数别有用心者,利用国家发展阶段以及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极少数缺陷,散发负面消息,利用新媒体曝发式转载,意图制造社会混乱。

4.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前景分析

鉴于上述SWOT分析,高校思政工作不宜逆势而为,更应因势利导。宜透过媒体整合的力量将各新媒体所呈现的纷繁信息加以疏导、转换,使之正面化、正能量化。高校思政工作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单纯的说教式灌输早已失去打动高校学生人心的力量,必须深入研究,将思政工作融入中华传统文明、社会典型案例、时代杰出人物事迹等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同时,积极发展高校大学生中以党员为骨干的中坚力量,形成以身作则的“自觉觉他”的正确思政引导,以典型的“自律律他”的积极思政示范,为高校学生重塑党性主导下的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达到“风兮,拂耳飘;面对谣言兮,不动摇”的坚定思想境界[4]。

[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第385页。

[2]《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17页。

[3]顾栋栋:《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2。

[4]杨瑞香:《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载体研究》,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陕西宝鸡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以陕西省为例”(项目编号:SGH12417);陕西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 “陕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GH13237)。

猜你喜欢
思潮负面高校学生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论负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