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虹 金燚(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2)
基于集团意识的日企文化特征分析
周虹 金燚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2)
集团意识是日本民族所具有的一种重要特征。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这其中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是日本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促成因素。通过分析日本民族集团意识的成因,以及在日企文化中的具体表现,探讨对日本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期对我们有所启示。
集团意识;日企文化;特征;分析
集团意识是社会关系中处于某个集团内的人们,长期以来经过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心理素质。它是日本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日本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促成因素。对于日本人而言,无论身处任何一个集体,总能迅速意识到自己是该整体的一部分,而这个整体是命运共同体或者说是利益共同体,并自我暗示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依靠个人的奋斗,而是需要通过集团得以实现,个人与集团命运相连、息息相关。
(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强烈的危机意识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日本国土面积狭长、资源匮乏,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台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频发,在与恶劣环境长期的抗争中,日本人逐渐意识到不能单靠某个人的力量,而需要集结众人之力,所以日本人之间形成了同甘共苦、团结合作、居安思危的这样一种命运共同体的民族主义感情。同时,由于长期的生存危机意识,造就了日本人对外界事物极其敏感且细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注重细节、重视现实利益的获取。
(二)稻作文化与家族制度的影响
从古至今,稻作文化都是日本社会生活的基础。稻作文化是在稻作农耕社会形成,以水稻农业为主,并与其他文化要素相协调。它不同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旱田耕作,水稻种植最大的特点是集体耕作,因为稻作需要挖渠、引水灌田、插秧收割等集体性作业,必须配备不少人力,因此人们就组成小的合作团体,共同劳作,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了稻作共同社会,产生了集团意识。此外,传统家族制度,包括武士阶层的家族制度和民众阶层的家族制度,其家长的权威需要家族成员们绝对的服从,导致日本的集团内部形成了很多的原则,如权威的支配与对权威的无条件跟随,集团内部的家族式气氛和对外敌对意识的对立等。
(一)内外意识和封闭式结构
内外有别是集团意识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在日本企业中,企业员工都具有强烈的内外意识,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属于特定的集团,同时又从属于社会生活中多个不同的集团。如,同一企业或同一部门就是一个集体,相对于其他企业或部门而言,该集团内的同事会被视为“内”,否则被视为“外”。因而在对待集团内的人时,日企员工从心理上感觉亲近,会表现出对对方的关心,为其着想,态度不拘谨,语言表达较为亲密随意;而对待集团以外的人时,心理上会产生距离感,态度谨慎,行为举止自然也变得谦逊客套,彬彬有礼。内外差别明显,因此日企员工一旦认定从属于某个集团,在这样封闭式的组织环境内部,部下会对上司和集团表现出高度的忠诚感,而上司对部下也会产生无限的依赖感。恰到好处地实现了企业对员工全身心归属组织的要求,并且企业也做到了无限信赖员工,并以此形成一个生活的共同体,同时也是社会集团的单位。
(二)等级序列与服从意识
集团主义文化造就了日企员工极强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对员工而言,集团的利益最为重要。在日企内部,人际关系按照年龄、工作年限及学历等论资排辈,呈现从上至下的等级序列,后辈尊重前辈,各等级的人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不能发生逾越,否则会被认为是不遵守规矩的人。日企员工也深信等级秩序,工作中只要遵从上级命令,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按时完成自己任务,就算没有取得突出的业绩,也不会被公司解雇。此外,在具体实施工作之前,要先考虑别人的看法,通过协商等方式尽量与他人保持一致,不得过分强调个人的主张,以免受到来自集团内其他人的排挤,这也成为日企内部决策的惯用方法。对组织集团绝对服从,既保障了集团内部的和谐,也保障了自身的稳定发展。
(三)集团归属与“和”意识
集团依存感是日企集团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最根本表现就是以个体成为某个集团内的成员而感到欣慰,如果他们不属于特定的集团就会感到不安,甚至从心理上产生被人疏离的感觉,不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社会定位。“以和为贵”的思想也是日企文化的核心。“和”意识源于中国儒家的“仁、礼、义”思想,传入日本之后逐渐演变成“和、信、诚”,成为日本团队精神的根基,使集团成员的一体感得以提升,集团机能得到加强。员工习惯把企业看成是家族关系的延伸,在企业内不过分强调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转化营造出亲情式的大家庭氛围,塑造企业与员工利益共同体的局面,增强企业主与从业人员之间互相的信任感,从而使员工对企业拥有归属感,愿意对企业忠诚并为之奉献,而经营者在必要的工作指导之外,还会对员工的个人生活方面给与关心,赋予员工安全感使其更努力于企业的生产工作。“和”意识减少了集团内的摩擦,提升了集团的工作行动效率,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集团对个人创新行为的制约,造成日企员工普遍的从众心理。
(一)培养员工忠诚感,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
当前,部分中国企业的员工相对缺乏对公司的忠诚精神,大多企业由于只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却缺乏后续配套机制,造成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发展资源匮乏。相反,在日企中不仅看重个人的能力,更讲究忠诚度,日企的经营理念围绕“事业即人”展开,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和技术培训之外,还重视对其进行精神层面的培养,在无形中促使员工建立起忠于所在企业这样的基本行为准则,员工忠于上司和企业,而公司又忠于员工。员工一旦进入某企业,便会将自己的命运与所在企业紧密相连,双方之间不仅有情感的纽带,企业对员工更负有责任和道义,公司成为全体员工的大家庭,所以在日企中员工跳槽和被公司开除的现象极为罕见,员工基本都抱有与集体共荣、为所在公司奉献自己一生的心态。
学习借鉴日企先进经验,中国企业应当建立相应合理的培训机制、晋升机制和奖励机制,以实现人尽其才的目的,并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如改革人事制度、扩大薪酬差距、组织公司集体活动等。此外,还可以利用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企业作为员工个体与国家这个集体的联系纽带,培养员工以厂为家的精神,爱国先要爱厂,通过奉献企业、忠于企业,使企业为国家做贡献来实现个体的爱国情怀,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员工对企业的充分理解和认同,加强企业内部凝聚力。
(二)以人为本,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本土企业文化
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差异的是日本民族以大和族为主体,约占总人口的98%,自古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有着家族主义的传统。此外,日本历史上又长期是农耕民族,所以具备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团意识。家族主义的传统和集团意识共同渗透入日企文化中,使企业员工与企业间形成深厚的关系,员工对企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他们将个体的幸福与前途很大程度上寄托于公司,双方缔结为命运共同体,首要实现公司整体的繁荣,而忽略个人的意志。如日本的三洋公司,创设六十多年来,始终坚持“企业生命论”,把人才看成是企业的生命,认为一个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以及爱护和使用人才。
中国企业要焕发出蓬勃生机和超强的创造力,应以日企为鉴,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和经营理念,重视员工、关心员工、发展员工,强调人的主动性,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企业文化中,并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把培养企业团队精神视作企业文化的灵魂,在员工生日等特殊日子,以公司名义送上礼物,使员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与无限的创造力,并实现将企业主与从业人员的心紧密相连的目的,使企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团结一致的凝聚力,而不再是单纯的机械性组织。另外,还可通过建立企业道德观,并以此为准绳,采用多种制度增强职员的集体观念,如在企业决策时征求各级管理人员意见,使员工产生归属感等。
(三)培养团队精神,塑造员工企业命运共同体
日本企业多为家族企业,源自于日本人的家族观念,这个“家”不是单纯血缘关系的含义,而是在经营组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集团。日本人将家族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和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并通过终身雇佣、年功序列等制度将其固定下来,促使员工把自己的个人命运寄托于企业之中,对企业保持忠诚,从而解除日本企业的员工之忧,也造成大量工作狂出现的不争事实。日企文化提倡的家族意识和团队精神,在二战后带给了日本企业巨大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等级制度已消失殆尽,基本不可能再利用其来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但是在中国一直倡导集体主义的思想,可借此将其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中,培养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企业与自身利益的关联性,以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另外,中国多数企业都没有自己真正的企业文化,也就不存在将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相结合的企业理念。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支撑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本土企业文化,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员工和企业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如在企业中实行一定程度的股份制,将企业盈亏与员工利益挂钩的同时,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等,使我国企业得以振兴,促进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
[1]孔欣,宋桂琴.日本企业文化特点与利弊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51—53.
[2]赵静.论日本人集团意识的成因[J].理论学习,2005(6):74.
[3]安本由輝.古代の村落と家族[M].東京:山川出版社,1982:162.
[4]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
G13/17
A
1009-8534(2016)04-007-02
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日企品牌文化对日语学习影响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201411055010)。
周虹(1980-),女,硕士研究生,常州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教学及日本文化;金燚,常州工学院2012级日语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