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春台》中的孝妇形象研究

2016-04-12 22:49李若熙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流莺芸娘

李若熙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四川达州635000)



《跻春台》中的孝妇形象研究

李若熙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四川达州635000)

《跻春台》作为清末最后一部拟话本小说,沿袭了拟话本小说分支之一:教化民众的特点。因此,《跻春台》中出现了大量的孝妇形象,少量孝女形象。这些孝妇形象具有与传统意义相同的特点,如孝敬公婆、孝顺父母等,同时,《跻春台》对孝妇形象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即除了孝顺以外,还要勤俭持家、节烈守贞等。究其出现的原因,应为作者的着意刻画,也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

《跻春台》;孝妇;孝女;特点;原因

《跻春台》是清末川刻白话短篇小说中唯一公开整理并出版发行的拟话本小说,作为清末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不仅体现了清末白话短篇小说的总体特点,还具有四川地区的区域特征。《跻春台》分“元、亨、利、贞”四个部分,每部分十篇小说,题目均用三字,叙述韵散结合,通俗易懂,并含大量四川方言土语。从《跻春台》的布局来看,也许与《周易》有关。篇末有光绪己亥九月中旬铜山林有仁所作之序,称作者刘省三为“隐君子”。经查阅相关历史典籍(《蜀典》、《中江县志》等),并未发现四川清末中江地区有“刘省三”之名。联系当时正统文人将小说创作视为末技小道的情况,“刘省三”当为化名。从《跻春台》的部分故事叙述中可得知,作者清末下过科场,但并未得中。因此,《跻春台》的作者当为清末科举失意之文人。作者虽然科场失意,但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匡时济世的思想并未因科举失意而中断,而是将一腔热血谱写到了拟话本小说当中。正因如此,《跻春台》中出现了大量的孝妇形象和少量的孝女形象。

一、孝妇、孝女形象

经笔者统计,《跻春台》中共出现孝妇形象10余人,孝女形象2人。在众多的孝妇形象中,《节寿坊》中的唐寿姑可称为典型;而《心中人》中的张流莺便成为为数不多的孝女形象的代表。

(一)孝妇形象

《跻春台》元集第八篇《节寿坊》,规劝女子守节的创作目的从题目便可一目了然。其篇首诗为:“所以人生在世,总要为善守节,贵乎孝亲,处事莫畏艰苦,缺陷当思补救,自然谋事有成。”[1]129从中可知,作者不仅要塑造一个守节的妇人,更要“贵乎孝亲”,突出她“孝”的方面。唐寿姑出生于富足之家,父亲品德兼优,无论子女,均要读书。寿姑“容貌秀美,性情温和,自幼读书,即能诗文,一家爱惜。”[1]117寿姑的小姨傅花朝,庶出,比寿姑小五岁,与寿姑从小一起长大,情深义重。寿姑夫家极富足,夫马年方,婆婆何氏“性情泼烈,为人勤俭,持家严密”。[1]118何氏悍烈,一次寿姑接济隔壁孤老,被婆婆何氏辱骂,寿姑只言未还,依然奉养如初。寿姑丈夫早死,寿姑无后,婆婆亦死,眼看夫家一门无后。寿姑暗中观察公公健朗,尚能生育,便撺掇小自己五岁的庶出姑姑花朝嫁给年岁已高的公公,为夫家延嗣。此事听来甚觉荒唐,但寿姑竟然以孝之名,说服父母,说动花朝,将花朝嫁与公公,最终为夫家延嗣,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作者运用因果报应思想,赞许寿姑的节孝行为,以其寿终正寝,子孙满堂且高官厚禄作为结局。结尾作者的教化意图十分明确:“所以人生在世,总要为善守节,贵乎孝亲,处事莫畏难苦,缺陷当思补救,自然谋事有成。若寿姑者,人当以为法焉可也。”[1]129唐寿姑这一人物形象以当今的价值观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尚处清末的古代社会却是符合传统儒家孝道观的,孟子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唐寿姑的行为不仅在夫死后婆婆不慈的情况下坚持孝敬公婆,且使夫家子嗣得到了延续,可谓做到了孝之极致,属于极端化的孝妇形象。

(二)孝女形象

《跻春台》利集第二篇《心中人》中的张流莺是整本拟话本小说中少有的孝女形象之一。她从小便知孝敬父母: “流莺亦甚体贴尽孝。”[1]306流莺父亲是个医生,一日替一过路官的小妾诊病,按病开方,被此官妻子暗下毒药,小妾毙命。官以为医生误诊,将流莺父亲锁在牢房。此地官员极其贪污,要白金才肯释放流莺父亲,流莺此时十二三岁,家中贫困,无钱救父,她便起了卖身救父的主意。“爹爹犯法,儿心如刀绞,想古人杀身成仁,舍身赴义,你儿卖身救亲,分所当然。”[1]310集市上流莺头插草标,来买她做妾的甚多。流莺自幼许配给胡长春,她为了守贞,只肯卖做丫鬟,且容日后赎取。流莺被买做侍奉小姐的丫鬟,后充小姐陪嫁,而小姐夫家隔壁正是胡家,得与胡长春见面,互诉衷肠。适逢皇帝选妃,流莺随小姐还愿时被当地县官看中,欲献与皇帝,流莺不肯,县官强逼,流莺自缢。被焚化后得一心形之物,“重如铁石,内外透亮,光若水晶,中有一美男子,眉目含情”,[1]318即胡长春。流莺被送往京城的路上,长春一路追随,受尽苦楚,见流莺已死,亦含恨而亡。县官见流莺焚后有一心形之物,便将长春尸体亦焚化,亦得一心形之物,“与前物一样,中有一美佳人”。[1]318县官将二物封匣献与皇上,皇上视之,为一摊血水,恶臭难当,即重则县官。问清缘由后封胡长春为信义大夫,张流莺为贞烈一品夫人。后流莺投胎皇后腹中,降生为公主,长春投胎许相国之长孙,依然配为夫妇。可以说,流莺一世的悲惨生活均源于其卖身救父,也就是说,在作者看来,为了尽孝,牺牲自己的一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作者处理故事结局的方式亦为劝人孝顺。

二、孝妇形象的特点

《跻春台》中的孝妇形象既有共性,亦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讲,其共性大于个性。《跻春台》中的孝妇形象具有孝顺的对象多为公婆,而少为自己的亲生父母、勤俭持家、敬夫顺从、具有牺牲精神等特点。作者尤其强调对非亲生父母的公婆的孝敬,体现了传统儒家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纲常观念以及对妇女三从四德的德行要求,同时也从对公婆的孝敬方面对孝妇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要求的实质是将男性的利益最大化,而扼杀女性的自主意识。

(一)孝敬公婆

从《跻春台》中孝妇形象与孝女形象的统计可以看出,作者所塑造的孝妇形象大多为孝敬公婆的女性,而孝顺自己亲生父母的女性形象少之又少。这与中国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体制密切相关。在作者看来,传统的道德观是封建社会稳定性的基础。儒家的纲常观最早起源于孔子,《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董仲舒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在《礼纬·含文嘉》中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4]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传统文化为正统文化,其中的“夫为妻纲”便成为女性安身立命之本。清代的法律赋予了男子将妻子视为私有财产的权利。在《跻春台》的很多拟话本小说中,丈夫在穷困潦倒,衣食不保的情况下,可以将妻子当做私有财物嫁与他人,收取一定的金钱,双方立契,与卖掉一块土地并无两样。女性出嫁之后,便在一定意义上与母家失去了联系,完全成为夫家的一份子。而且从《跻春台》的描述中可以得知,清末女性婚嫁的年龄大多为十五岁左右,早的甚至有十二、三岁,那么女性在母家生活的时间远远小于在夫家生活的时间。所以,已婚女性孝敬的对象便自然而然变成了公婆。以《跻春台》亨集第五篇《审豺狼》为例,胡氏是一个孝妇,她的丈夫史正纲是一个不孝子,具体表现为每日自己吃酒吃肉,父母看见也不喊来吃。而胡氏并没有因为丈夫的不孝而怠慢公婆,她“貌虽丑陋性极孝顺,每每暗拿酒食侍奉翁姑,不致冻饿”。[1]212后来史正纲因与人挣婊被谋害,胡氏接子承宗,侍奉翁姑,“媳极尽孝,二老从此衣食有余,享寿古稀,其媳亦以寿终”。[1]223又如元集第十篇《哑女配》中的桂英,丈夫朱泰被抽壮丁,在外抗敌,桂英侍奉婆婆,十分尽心。这样的例子在《跻春台》中比比皆是,作者塑造的这些孝妇形象,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孝敬公婆,而其中又以婆婆居多,无论婆婆悍妒,还是贤惠,做媳妇的都必须无条件孝敬,打骂均要忍受,态度必须恭敬。可以说这是作者的有意为之,目的就是教化民众,具体对象均为当时的女性,此种教化思想具有“导愚”的特点。当时拟话本小说被正统文学视为末技小道,其潜在读者群多为受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的社会底层平民,所以作者运用因果报应思想来授予孝妇形象以丰厚的物质回报,只要能忍辱负重孝顺公婆,即使受尽虐待、凌辱,最终都会柳暗花明,得以善终。

(二)顺从丈夫

《跻春台》中的孝妇形象只是孝敬公婆还不能够称为标准的孝妇,正所谓“夫为妻纲”,孝妇形象的又一突出特点便是顺从丈夫。以元集第三篇《冬瓜女》为例,作者在篇首诗中便指出了创作主旨:“孝子安贫俟命”。[1]35其中的女性主人公之一陈鸭婆便是孝妇的典型形象。她未出嫁时即有孝名。媒婆六娘对其评价:“鸭婆,貌虽不扬,极有孝心。”[1]35鸭婆父亲决定将女嫁与天恩的原因也是听说天恩孝顺:“陈老知何车夫是个孝子,后必兴发,欢喜应允。”[1]35-36此处既为后文埋下伏笔,亦劝诫世人多行孝道,通过因果报应论,暗示警醒世人行孝之人后来必然发迹。陈鸭婆“嫁到何家,殷勤尽道,事姑如佛,敬夫如宾,母子亦喜,恩爱异常。”[1]36两年之后,梁氏重病,天恩夫妻昼夜服侍,尽心治疗,无奈病入膏肓,即使方法用尽也无力回天。为了给母亲医病及入殓,夫妻俩不但把家具当尽,还借了高利贷。天恩愈发勤苦推车,晴雨不避,身染顽疾。鸭婆日领针业,夜纺棉花,贴补家用。孝妇往往同时兼具贞节的特点,天恩因债主苦苦相逼,打算将已怀孕四月的鸭婆改嫁,所谓“通权变”,[1]37鸭婆初时不肯,耐不住天恩苦苦相求,于是权衡利弊,暂时应允,但心中却另有打算:“不允得来,夫现抱病,岂能再受帐逼;若允得来,名节有亏。想我丑陋,定是前生造孽所致,若再失节,定失人身。事在两难,嫁将过去,告诉苦情,求做奴婢,以全节操。他若相逼,我必一死殉节罢了。”[1]38与天恩交好有一陈车夫,闻之嫁妻,知鸭婆贤孝,于是欲娶之续弦。二人因论价争吵之际,巧遇射洪人何员外,何员外问清缘由,施舍何车夫一锭银子,才使得鸭婆免于改嫁。天恩夫妇将高利贷还清之后还有剩余,便用来给天恩治病,谁知天恩反而因此一命呜呼。天恩欲卖鸭婆之际,鸭婆已有身孕,天恩死后,鸭婆安心抚子,坚贞守节,不满五十便富甲一方,儿媳孝顺,安享晚年。

(三)尊敬兄长

孝妇形象除了孝敬公婆、顺从丈夫外,还要尊敬兄长,友爱兄弟。此处的兄弟姐妹不仅指与自己有直系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也指与丈夫有直系血亲的兄弟姐妹。如贞集第九篇《僧包头》中的张兰英,便是此种孝妇形象。张兰英待字闺中之时便“尽孝敬兄”,[1]543而她的父母两兄并不是善良之人,他们嫌弃兰英夫家贫困,欲谋害其夫伍大魁。兰英暗中调停,数次救夫性命。当尽孝与守贞相冲突时,《跻春台》中的孝妇形象当以守贞为首,但又不能过分忤逆父亲、兄长,即使父亲、兄长的决策有误。这对于女性的要求便更高一层,当矛盾出现时,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而要斡旋其中,顾全大局,既要保全贞节,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还得帮助丈夫度过种种难关,这对女性的要求就又有所提高了。

(四)勤俭持家

《跻春台》中标准的孝妇形象除了应具有以上品质外,还必须勤俭持家,帮助夫家振兴家业,为夫家的富足贡献全部力量。《冬瓜女》中的另一个孝妇形象蔡香孩便具有这一特征。路生的母亲鸭婆忧心路生婚事,路生假骗母亲已定亲冬瓜女,因母亲催逼得紧,前往土地庙祈愿得媳慰母,被在土地庙歇息的蔡香孩无意中听到,她暗自尾随路生归家,假扮乞女,冒充冬瓜女,与路生完婚。该女不但貌美,还勤快孝顺:“女极能干,粗细兼精,孝母顺夫,事事周到”。[1]45冬瓜女原名蔡香孩,原是大户人家小姐的贴身丫鬟,该小姐父亲欲收之为小妾,蔡香孩因其老迈不愿嫁之,得小姐私增白金假扮乞妇偷偷逃掉,在土地庙祈愿得遇贤才时偶遇路生,心想路生孝顺,“怕忧母定非庸才”,[1]47并暗访得知路生行孝两代,家虽贫苦但品节无亏,于是假冒冬瓜女嫁给路生。自路生娶蔡香孩之后,香孩不但助其百金创业,而且能写能算,帮助丈夫经营料理,才使路生一家脱贫致富,最终富甲一方。可以说,没有蔡香孩的帮助,路生一家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还挣扎在艰难解决温饱的阶段。蔡香孩不仅没有因百金与理财之能持宠而娇,反而孝顺婆婆,敬重丈夫,这便是作者所塑造的孝妇形象的特征之一。

(五)节烈守贞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最应该遵循的原则便是节烈守贞,这是对女性最基本的要求。《跻春台》元集第四篇《过人疯》中有这样一段话:“颂节,女子守节,即使男方在婚前毁约,尚未出嫁的女子也要从一而终。”[5]又如第六篇《仙人掌》倡导孝道的同时宣扬守节:“惟节孝两个字鬼伏神钦”,[1]86其中的韩芸娘便是这一节妇特点的代表。韩芸娘是龙开甲的妻子,龙家富足,开甲为庶出,开榜是开甲的哥哥,纯孝朴实。芸娘“俱系大家人女,性皆贤淑,孝亲敬夫,勤俭和睦”。[1]85芸娘的丈夫为庶出,婆婆并非丈夫的亲生母亲,婆婆靳氏偏爱亲生儿子开榜,嫌弃开甲,“任你夫妇百般孝顺,他总不喜欢,每天寻故咒骂。”[1]85后公公、丈夫的亲生母亲相继离世,丈夫亦病死,芸娘并无子女,丈夫遗言过继哥哥第三子交与芸娘抚养,让芸娘坚心守节,哥哥开榜同意,芸娘守夫志,坚心守节。靳氏怕将一孙交与芸娘抚养,将来不好分家,总想把芸娘嫁了,己子独占家产。“又见芸娘孝顺谨慎,做活殷勤,不好开口,便寻故磋磨,生事打骂,又不准孙儿伴他歇宿。这芸娘逆来顺受,并无怨言。”[1]88靳氏见磨她不倒,便接娘家轻狂侄儿宝元来家玩耍,叫他调戏芸娘,盼其私通而后将其嫁掉。古代嫁女如同卖女,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彩礼钱。而婆婆嫁媳更无嫁妆,只收嫁女钱,如同合法贩卖妇女。如若芸娘与人有私,靳氏便可顺理成章地将其卖掉,又不怕吞其嫁妆被告发。芸娘幸得开榜夫妇庇护,免于蒙羞。后靳氏又指示赖汉逼奸芸娘,芸娘大骂之时靳氏跳出,赖汉污芸娘相约,靳氏借机逼芸娘改嫁,开榜从中斡旋,假嫁芸娘,将其安顿于别业处守节。芸娘自此吃斋念佛,安心守节。岂料未过几日,靳氏得知,上门“几个耳巴”,将其辱骂并带至家中。经开榜苦劝,靳氏同意留芸娘守节。

一次开榜晚归,叫门不应,等急发气,以为开门者妻也,顺手推去,不料将芸娘推坐。此事之后,芸娘竟然受孕,靳氏将其送官,官验有孕,用刑逼供,逼问奸情,无果。待芸娘足月产下一手掌,长四五寸,能屈能伸,如活的一般,人人称奇。此时靳氏得急病身故。靳氏一再辱骂、殴打、陷害芸娘,但因其婆婆的身份,芸娘不但要忍气吞声,还必须不能放在心上,要依然孝顺她。对于靳氏三番五次地作恶,并破坏节妇守节,作者的立意为“天报”,即耐心等待老天的报应,而不是人为地以暴制暴。也就是说,当孝妇遇到恶婆婆,只能忍气吞声,任由磋磨,无论婆婆做得多过分,自己只能忍耐,哪怕有性命之忧,别无他法。芸娘所生手掌亦随时间长大,活动自如,芸娘时时带在身边。后经一道人点破,“此乃仙人掌也,必数代行善,满门忠孝而后能得。”[1]93“此乃忠孝节义之妇遇着忠孝节义之男或是摸下,或是推打,感着忠孝节义之气,凝结成胎,真乃千古未有之至宝也。”[1]93将此掌带到海上,凡海中奇珍异宝,此掌皆能飞入取出。后掌挂脱点皮,二日而烂。从此龙家富甲天下,取几物献与皇帝,“天子大喜,封为进宝状元、忠义大夫。芸娘封为节烈一品夫人,发库银三千,原郡建坊”。[1]93作者用因果报应思想,拉长为善的时间,指出几代为善才能感动上天,得此富庶。以此感化世人,劝人向善,谨遵忠孝节义。

三、孝妇形象出现的原因

《跻春台》之所以出现数量众多且具自身特点的孝妇形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作者劝善惩恶的教化思想是主要原因之一,而当时社会风气的因素亦占有很大比重。

(一)作者教化思想的体现

《跻春台》的作者目前尚无确切的真实姓名。《跻春台》的署名为“刘省三”,据笔者查找相关史料典籍(《蜀典》、《中江县志》等),并未发现“刘省三”之名。作者之所以并未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署名,当与当时小说被视为“末技小道”,不被正统文人所接受有关。在该拟话本小说的篇末有“铜山林有仁”所做之《新镌跻春台序》,时间在“清光绪己亥九月中旬”,其中提到作者的相关信息:“中邑刘君省三,隐君子也”。[1]566又如《跻春台》利集第三篇《审烟枪》开篇提到:“同治三年甲子科,安岳县出了一案”,[1]323该篇篇末又有:“此案乃余下科场所闻及者,恐事远年湮,人名郡邑或有错讹,识者谅之幸甚”。[1]337由此可知,作者至少生活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生活地点为四川中江地区。作者下过科场,但经作者查阅相关史料以及小说中所表露的创作倾向,其应该并未考中。一个生活于清末动荡时代的四川失意文人,不能通过仕宦之途来实现自己匡时济世的思想,就只能够借白话短篇小说这种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形式来宣扬惩恶扬善的思想,从而达到宣扬儒家传统思想,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性作为男权社会的核心,对女性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总结起来无非“德、言、容、功”。[6]女性在社会构成中虽然在数量上占有差不多一半的比重,但是在社会地位上却远远低于男性,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清代统治者统治社会的文化思想亦为儒家的传统文化,儒家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要求无非是上面提到的“德、言、容、功”。清代社会将儒家的传统文化发展到了极致,对女性的要求也发展到了极致,譬如“男女授受不亲”发展到极致便成为女子的生活范围应局限在自己的家里,就连临窗观景都被视为不守妇道。①那些喜欢打扮,穿红着绿的女子更被作者视为替丈夫招来灾殃的祸根。②拟话本小说发展到末期,教化倾向日趋严重,“话本体的‘教化’常常与‘导愚’结合在一起。这种文体观念实质上隐含着以下层庶民为主要对象的读者定位”。[7]所以,出于作者劝善惩恶的创作目的,《跻春台》中便出现了大量的孝妇、孝女形象,这些形象压抑个性,孝顺、贤惠、勤俭、克己,为夫家鞠躬尽瘁,哪怕牺牲生命也要维护丈夫的最高利益。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道出了父母教育女儿的要求和原因:“女儿才貌俱佳,须要好心教训。自古红颜多薄命,倘教训不好,反出家门之丑,丧祖宗之德,虽有才貌,不若愚庸”。[1]117在今日看来,这些要求有其矫枉过正的一面,但在当时的作者看来,只有女性达到这样的要求,才能够使家庭和睦,社会稳定。

(二)当时的社会风气

据上文分析,作者的生活年代至少在清同治至光绪年间,同治年间作者下过科场,当为其较为年轻之时。《跻春台》的成书时间当为清光绪己亥九月中旬之前,距离当为不远,那么影响作者创作的社会风气时间当为光绪初至光绪己亥年间,即光绪25年,公元1871-1899年。[8]此时社会上的思潮比较复杂,除了清统治阶级提倡的儒家正统思想之外,还存在其它多种社会思潮,而儒家正统思想在此时也产生了一些延伸思想。明代中后期解放个性的阳明心学等在这时得到了新的发展。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政府派出了很多学者出国留学,如日本、英国等,这些当时亚洲先进国家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思潮随着这些学者的归来,亦被带入清代社会。所以,影响当时社会的思想就比较杂乱,有些人信奉肯定人欲的思想,有些人信奉西方张扬个性的思想,有些人信奉儒家的传统文化,而有些人则信奉儒家新思想。从《跻春台》的创作主旨及表述方式来看,作者应该没有留学经历,也不像受到解放个性、肯定人欲的新思潮的影响,他当为儒家传统文化的捍卫者。

四川地区风景秀美,人杰地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始终是一个安居乐业,悠闲自得,生活节奏较慢的地区。这里也是备受文人墨客青睐之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诗人均有在四川生活过的经历。因四川交通不便,蜀道难通,在清代之前,每逢乱世,四川便成为了天然的避难所,这在很多诗文作品中亦有所体现。③但是,这样一个在中国古代因地理特点较为与世隔绝的地区,在清代却并不太平。四川虽然自古以来本为安居乐业之所,但由于明末对清军的顽强抵抗,整个清代四川均受到了清政府的严厉打压,屠城、屠村之事时有发生。除了清政府的打压,清末的反抗武装势力对四川的破坏也极其严重,加之蜀地自古道阻且长,交通不便,当时挣扎在如何糊口的贫困线上的民众占有主要比重。这在《跻春台》的部分拟话本小说中亦有所反映,如贞集第十篇《香莲配》就反应了这种社会现实。在这种社会现实面前,如何尽孝成为作者探索的一个主题。《跻春台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然改恶从善之法,圣贤教人千言万语,不外劝惩。特精言之则为性理,士知学者可解;粗言之则为报应,人不知学者可解。劝惩因人而语,未可徒重精深,而概薄浅近也。”[1]566从中可以窥见作者受到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响而产生的创作意图。

四、结语

《跻春台》中出现的大量孝妇形象,虽然有些在今天看来有些迂腐,不近人情,甚至缺少人情味(如《节寿坊》中的唐寿姑),但是在当时的作者看来,恰恰是符合这种儒家传统思想标准的女性才能称得上孝妇。虽然有些矫枉过正,但在当时只有规约女性的行为、思想,才能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作者创作《跻春台》,意图通过对孝妇、孝女及善人善事的宣扬,和对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的鞭笞和惩戒,最后消除邪恶,出现一个太平盛世,这样“将与同人共跻于春台,熙熙然受天之佑”。[1]2

注释:

① 如《跻春台》贞集第六篇《审禾苗》中的廖桂英,母家爱惜,为其修建秀楼,四面皆窗,一面临街,桂英临床观景,被屠夫看见,给丈夫招来杀身之祸。详见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跻春台》506-517页。

② 如《跻春台》亨集第一篇《捉南风》中的乐艳姑,喜欢穿戴,着意打扮,其夫亦被杀害。详见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跻春台》151-166页。

③ 如唐代杜甫的很多诗歌。

[1] 刘省三.跻春台[M].蔡敦勇,校点.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2]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8:182.

[3]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28.

[4] 董仲舒.春秋繁露[M].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26.

[5] 萧欣桥,刘福元.话本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433.

[6] 李停停,刘世仁.清末川刻话本小说中的孝文化特点研究——以《跻春台》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3):103-106.

[7] 尚永亮,王兆鹏.明清小说分类选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97.

[8] 李停停,刘世仁.清末川刻话本小说中的孝文化及海外影响研究[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46-49.

[责任编辑 范 藻]

Images Study of Filial Women inJi Chun Tai

LI Ruoxi

(Journal Edition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Ji Chun Tai is the last piece of Ni Hua Ben (a genre similar to novels written in a style of script for telling story) in the latest period of Qing Dynasty and naturally has one of the features of Ni Hua Ben: to moralize populace. In the novel appear a lot of filial women and a few of filial girls. These filial women has traditional characters, such as the characters obedient to parents and parents-in-law. Beseides, they should be diligent and thrifty with chastity and no remarriage. These images are deliberately created by the writer. What′s more, it is related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

Ji Chun Tai; filial woman; filial girl; feature; reason

2016-03-28

四川省教育厅2016年度自筹项目“清末川刻话本小说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孝道观影响研究——以《跻春台》为例(165B0227);四川文理学院2014年度一般项目“四川文理学院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及内部机制构建研究(2014XB001Y)

李若熙(1981—),女,吉林梨树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I207.41

A

1674-5248(2016)06-0090-06

猜你喜欢
流莺芸娘
天上月亮,书中芸娘
夕阳西沉
暮春
惊蛰
寒食寄京师诸弟
我爱记诗词①
浮生若此
芸娘,“尽兴的人生”惨淡落幕
苏堤清明即事
白一名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