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锣鼓书的文化基因及传承发展思路

2016-04-12 10:47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三门峡锣鼓戏曲

李 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三门峡锣鼓书的文化基因及传承发展思路

李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三门峡锣鼓书又称陕州锣鼓书,其产生、发展与传承无不与三门峡特殊的地理位置、文化活动、经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特定的文化基因。基于这些特定的文化基因,要从融入特色文化元素、推进戏曲文化交流、加强传承环境建设等角度确定三门峡锣鼓书的发展思路。

三门峡;锣鼓书;文化基因;传承发展

文化是指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是特定的社会或民族所具有的行为、观念和态度等[1]64;基因是生物学方面的专业术语,是指遗传的化学传递者,即人类从自己的先袓身上继承的肌体结构,作用于人的社会行为活动;文化基因则是指特定社会团体或国家文化的基本精神[2]5。三门峡锣鼓书又称陕州锣鼓书,其产生、发展、传承、创新,无不与三门峡特殊的地理位置、文化活动、政治、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特定的文化基因。

一、三门峡锣鼓书的文化基因

(一)三门峡锣鼓书的核心基因来源于厚重的文化积淀

三门峡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早在距今约三百万年至距今约一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三门峡大地繁衍生息。距今六千年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仰韶文化,三门峡渑池仰韶村是中国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的命名地,三门峡被称为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圣地”[3]1-3。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三门峡人民创造了戏曲、曲艺、歌舞、社火、剪纸等非常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特别是曲艺艺术,主要有锣鼓书、河南坠子、评书、迷糊(眉户书)、大鼓书等,是三门峡人民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三门峡锣鼓书是三门峡特有的说唱艺术形式[4]362-367,是伴随着“敬三皇神”等活动而产生,形成时间早于戏曲。传说起源于古代祭祀和跳神活动,因其在说唱时又打鼓又敲锣,所以称作锣鼓书;也有传说,古代陕州有一个文人在朝为官时被当权者诬陷并被监禁,后来双目失明,在其坐牢期间,难忍内心的悲愤,便把自己了解的民间俗事、俗曲连缀哼唱,后来出狱后以击鼓演唱为谋生手段,逐渐形成了专门的锣鼓书班,并在陕县和灵宝一带的艺人中口碑相传。可见,无论从三门峡锣鼓书的起源、形成与传承、发展,还是其中凝聚的丰富的政治、经济、生活和文化财富,都体现了三门峡当地独有的文化元素。也正是三门峡厚重的文化积淀,为三门峡锣鼓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营养。

(二)三门峡锣鼓书文化基因来源于区域融合交流发展

随着全球化、区域化越来越成为引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潮流,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开始突破地缘因素限制,涵盖了经济、公共服务和文化发展等各个领域。三门峡位于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处,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这一“黄河金三角”区域积极推进一体化融合发展,特别是2012年5月豫陕晋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5],使这一区域的合作交流进入新的航道。黄河金三角区域戏曲和曲艺资源非常丰富,剧种曲种多,优秀剧目曲目多,优秀传承人多,保护措施各有特色,这为三门峡锣鼓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文化营养。仅以语言为例:三门峡锣鼓书有很多具有豫西风味的曲目,如《大实话》之一:“墙上有虎不咬人,尿罐子和面不胜盆。螟蛉不是亲生子,当寡妇不胜有男人。”《十大劝》之一劝:“一劝世上精细人,精细伶俐听在心。十分精细休使尽,丢下三分给儿孙。十分精细使尽了,后辈儿女不如人”等,语言具有明显的豫西风格。特别是锣鼓书艺人大都按照陕县、灵宝和卢氏一带的方言语音进行演唱,可以明显感受到陕西、山西文化的影响。如王小丑演唱的陕州锣鼓书《抓壮丁》中:“壮丁听说心害怕,暗地花钱去说话。吸纸烟,抽料面,吃饭就在羊肉馆。进馆子,叫酒席,说到酒底伢不依。”“伢”原本是晋南方言,音nia,人家的意思,后传入三门峡成为当地方言。正是这些以语言为代表的特定的文化基因,使三门峡锣鼓书在黄河金三角地区得到传承,也使其成为三门峡特定的文化符号之一。

(三)三门峡锣鼓书的当代文化基因来源于特色文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三门峡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发展,重视和突出特色文化,增强特色文化感召力和竞争力,打造了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和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一节一会”载体,为传承和发展三门峡锣鼓书艺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一是在特博会和黄河文化旅游节期间演出三门峡锣鼓书。在2013年第二届、2014年第三届特博会上,三门峡市所属的六个县(市、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等单位分别举办了“主题日”活动,安排了较有名气的三门峡锣鼓书在内的丰富的文艺活动。这对扩大三门峡锣鼓书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利用文化下乡与广场文化活动演出三门峡锣鼓书。“舞台艺术送农民”、城乡广场文化活动是新时期繁荣农村戏曲、曲艺等艺术的重要形式。“舞台艺术送农民”由省、市、县(市、区)政府共同采购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省、市、县(市、区)三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市级优秀民营演出团体组织演出,是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目前已连续开展多年,演出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城乡广场文化活动也是近年来三门峡城乡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每年春节或每周固定时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每年组织红歌比赛、文艺演出、戏曲晚会等活动达几百次,广场文化活动成为三门峡当地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是利用节日、集会与庙会时机演出三门峡锣鼓书。新时期的庙会成为农村地区一年一度的聚会和商品交易市场。届会期间,各地均有各类文化表演活动。春节期间,群众相对闲暇,市区文化部门安排相应的戏曲和曲艺演出,农村还有请戏班唱戏等风俗。

二、基于文化基因角度促进三门峡锣鼓书传承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融入特色文化元素

习近平在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6]。在作品中科学合理地融入本地文化元素,既能显现艺术作品的地域特色,又能提升艺术作品的品位和文化认同。因此,在创作、表演等活动中把三门峡本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锣鼓书艺术中去,这不仅对宣传三门峡文化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能够通过其影响力不断扩大三门峡文化元素,提升三门峡锣鼓书艺术的品位、水平和影响。一是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仰韶文化、道家文化、虢国文化、黄帝铸鼎原文化和函谷关、“中流砥柱”等文化载体,紫气东来、白马非马、唇亡齿寒、完璧归赵、秦赵会盟等历史典故,大禹、张仪、刘邦、李世民、武则天、杜甫、韩愈、司马光、上官仪、上官婉儿等历史人物足迹、墨迹和诗篇。二是旅游文化元素。截止到2012年底,三门峡市共有旅游景区26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6个,2012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757.3万人次,其中海外流放72896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7]522,三门峡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8]51-53,旅游业成为拉动三门峡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三是艺术文化元素。包括豫剧、蒲剧、眉户、扬高戏、道情、曲剧、豫西花鼓、京剧、评剧、越调等及锣鼓书、河南坠子、评书、大调曲、铰子书、大鼓书等剧种和曲种。丰富的艺术文化财富成为三门峡锣鼓书创作发展取之不尽资源。

(二)推进戏曲文化交流

一是加强与锣鼓书艺术保护传承比较好的上海南汇区进行交流。1996年11月,国家文化部将南汇命名为民间艺术(锣鼓书)之乡。2004年4月,锣鼓书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上海唯一的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2006年,锣鼓书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110-115。上海南汇坚持以艺龄长短、艺术贡献、带徒传艺等方面明确对老艺人的技艺保护和工作肯定,对符合条件的民间老艺人发放专项艺术津贴,给15位老艺人颁发了艺术证书并发放年度津贴;建立专项资金用于锣鼓书艺术的研究和展示、艺术资料和实物的征集和收置、鼓励艺术传承、培养艺术人才及确保保护分中心的运作等,2004以来,根据保护计划项目,市、区两级财政共计投入专项资金100多万元;南汇区政府建立锣鼓书艺术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级锣鼓书骨干队伍,编制《锣鼓书概述》,成立南汇区锣鼓书艺术协会。上海南汇锣鼓书的发展代表了曲艺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三门峡锣鼓书艺术要实现创新发展,就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借鉴上海南汇锣鼓书发展的经验,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开办兴趣班,组织锣鼓书进校园活动等。二是加强与陕晋等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要进一步加强黄河金三角地区传统戏曲交流合作,积极构建适应当前文化发展需求的戏曲文化交流合作格局。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特点,通过播出优秀剧目、举办比赛活动等形式,扩大戏曲受众范围,提高认知度。挖掘戏曲资源,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增进群众对戏曲文化的了解。

(三)加强传承环境建设

近年来,三门峡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三门峡锣鼓书的传承发展,向河南省文化部门申报了一批三门峡锣鼓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如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王小丑、第二批赵邦性等;公布了一批市级三门峡锣鼓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主要有卢氏县的贾治国、刘小花、杨丙书、赵康锁、张万锁、张文聪、赵现锁、朱小聪等。但从整体来看,尽管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保护力度还存在不足。因此,加强三门峡锣鼓书的传承环境建设仍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为三门峡锣鼓书传承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坚持传统的拜师收徒人才培养模式,原汁原味地传承表演传统曲目。要依托学校或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广泛吸纳锣鼓书艺术爱好者,积极培养新生力量。要落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规定,各级政府根据规定对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资金扶持,使其能够全身心创新锣鼓书艺术。其次,政府要给予政策扶持。自2013年1月起,陕县在河南省率先对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予以资助和奖励。其中,对10名省级非遗传承人每人每月资助传承经费400元,49名市级非遗传承人每人每月资助200元,在72名县级非遗传承人中每年选出10名优秀者奖励1200元。但这些与促进三门峡锣鼓书发展的形势要求还不相适应,需要在全市出台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再次,要形成三门峡锣鼓书艺术品牌。三门峡锣鼓书要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运作,使其能够像知名商品一样吸引群众进行艺术消费。品牌意识对三门峡锣鼓书来说,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其艺术性和价值,但商业介入可能从传播、推广等方面促进三门峡锣鼓书的影响,用品牌思维来解决锣鼓书的宣传和推广问题。

三、结语

三门峡锣鼓书要形成自己的品牌,除了要在创作精品、培养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外,重要的是要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成功经验,走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让三门峡锣鼓书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的同时,感受三门峡锣鼓书艺术的独特魅力。

[1] 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2] 王启凡.新时期以来重要文学现象及其文化基因论[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3] 刘庆柱,李久昌.三门峡地区考古集成序[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4] 三门峡市文化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

[5]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复(发改地区〔2012〕1341号)[Z].2012-05-14.

[6] 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1).

[7] 三门峡统计年鉴(2013)[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8] 中共三门峡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三门峡年鉴(2009) [Z].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

[9] 张旭.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郜春霞]

2015-11-09

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阶段性成果(编号:SKL-2014-1092)

李真(1983- ),女,河南三门峡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戏曲和音乐教育研究。

G122

A

1671-8127(2016)03-0105-03

猜你喜欢
三门峡锣鼓戏曲
邵伯锣鼓小牌子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云虚拟机实例建模方法研究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文物普查——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