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颖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1731)
四川省发展文化产业SWOT分析
——以绵阳市为例
黄颖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1731)
绵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科技城,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既拥有自身的优势与机遇,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 SWOT 分析可以看出,在发展文化产业上,绵阳在资源、区位、科技等方面都有自身的优势,政府政策的偏移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但同时绵阳也面临着自身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色品牌文化产业发展还相对弱小等诸多挑战与困境。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科学地发展,绵阳市必须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的宏观环境,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持续、科学地发展。
文化产业;优势;劣势;机会;挑战
20世纪50年代现代文化产业开始兴起,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新兴增长点,被视之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1]。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环境与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及时抓住机遇,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化、可持续发展。
绵阳市作为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中央批准设立的唯一国家科技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资源优势
绵阳市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绵阳市拥有藏、羌、回等15个民族,有平武、北川两个民族县和30多个民族乡,现已有大北川禹羌文化产业园、羌族文化生态园等民族文化产业集聚群,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据绵阳市政府统计,2013年绵阳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65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9项,如江油的抬阁(青林口高抬戏)洞经音乐、梓潼县的(文昌洞经古乐)等,还有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等特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2]7。
科技文化资源丰富。作为国家科技城,绵阳市科技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配套资源基础,如动漫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资源,高素质人才资源等等。
(二)科技优势
作为国务院命名的唯一的中国科技城,中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研发与生产基地,绵阳市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科研力量雄厚。绵阳市拥有18家国防科研院所,以及11所高校和4个国家技术中心[3],高素质科研人才荟萃,文化产业相关配套资源丰富。绵阳市众多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相关配套资源,2014年绵阳市新注册中小型科技企业2226家,是2013年的3.8倍[4]。综合来看,绵阳市具备的科技优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三)区位优势
绵阳市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文化产业市场广阔。绵阳市地处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的腹心地带,是西部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陆路交通上,绵阳市是四川向西北开放的主要交通走廊,成绵乐城际专线、成遂高速等多条交通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水路上经长江“黄金水道”连通长三角、珠三角。航空交通上开通了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的22条航线,交通便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在文化市场拓展方面,绵阳市地处西三角腹心地带,可以充分利用周边城市市场。一方面,绵阳市可以利用接壤的城市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如成都等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大量的消费人群。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他城市的产业行销网络,如借助成都市场把绵阳市文化产品销往全国。
在高素质人才集聚方面,绵阳市也具有自身优势。绵阳市作为国家唯一科技城,拥有众多高科技人才,人才资源优势明显。但目前,绵阳市这方面优势并未发挥出来,大部分高素质人才仍愿意留在发展空间更好的高科技产业。
(一)集聚基础条件差,支撑要素不完善
经济实力的提升为国家强化养老服务职责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支持,这个阶段,养老问题作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被加以重视,“养老服务”成为一个独立的、专有的概念开始被使用。
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基础条件差。一方面表现在文化企业的地理集聚条件差,另一方面表现在相关配套资源集聚基础条件差。绵阳市文化企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政府扶持,产业规划与发展都依赖于政府指导,这导致了绵阳市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大量小规模、联系弱的企业群,想要再形成关联性强的文化集聚区,必须要打破原有的集聚格局,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因此,绵阳市文化企业自发形成集聚的基础条件差。另一方面,绵阳市文化产业配套资源基础条件差。绵阳市作为科技城,区域内科技产业的相关配套设施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文化产业在绵阳市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早期依靠政策形成的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导致绵阳市自身相应的市场秩序与相关配套没有及时跟上,这种快餐式发展,基础条件较差。
文化产业发展支撑要素不完善。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六要素,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和机会这两个辅助要素的优势最明显,生产要素上也具有一定优势,其他要素条件相比之下略显不足。从需求要素上,绵阳市文化产业规划大多由政府政策偏移而产生,文化产业园在建设时并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园区内相似性产业重复率高,如旅游区大量的相同特色产品贩卖,缺少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支撑要素不完善。
(二)政府作用突出,企业自发形成能力弱
绵阳市文化产业在发展中,政府作用突出,企业自发形成集聚区的能力弱。绵阳市大多数文化产业集群的建立都是通过政府搭建规划的平台形成,园区内的企业大多数都是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入驻,政府对某一产业的政策偏移,会吸引大量的该类企业入驻,导致文化产业出现方块型发展,即一个区都是相同的文化产业,政府在绵阳市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绵阳市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文化旅游作为绵阳市主要文化产业,政府给予了诸多政策扶持,这也导致了旅游区出现大规模相似的旅游产业,进而发展成为一个旅游文化产业集聚群,这种集聚群依靠政府作用形成,企业自发形成的情况很少,而这些产业缺少特色,容易出现恶性竞争,相较于企业自发形成的文化产业集聚群,阻碍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三)特色文化少,品牌效应不突出
绵阳市文化产业缺少特色品牌,特色品牌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文化产业的开发还处于浅层次阶段。绵阳市拥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如禹羌文化、李白文化等,但目前对这些资源的开发仅作为旅游观光产业发展,相关的文化延伸产品与产业还没有出现,没有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高知名度特色文化产业。
绵阳市没有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品牌效应不突出。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产业链末端,民族文化发展、演艺业、出版业、影视业、博物馆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出现影响力大、知名度高额优势品牌企业,品牌效应不突出。
绵阳作为国家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城市,中央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对绵阳市的经济发展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绵阳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各级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给予了绵阳更多的政策扶持。
绵阳市作为科技文化名城, 除了国家政策方针支持外,近年来四川省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支持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政策措施》等。诸多政策鼓励绵阳文化产业的发展,四川省政府对绵阳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鼓励推动了绵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绵阳市政府提出建设“西部文化强市”的目标,已在文化产业发展上颁布了诸多政策,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强市”目标的实现。这些政策包括 《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绵阳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等[6]136。结合这些政策指导,绵阳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结合,通过“文化+科技、文化+相关产业、互联网+文化”三个方面打造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道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7]148。2014年,绵阳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着力打造以现代传媒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艺演出产业、艺术品展销产业为主的“四大文化产业集群”。
(一)产业发展缺乏战略规划,缺乏核心竞争力
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未能为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明确科学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化产业园区规划政府作用太明显,不利于产业集聚发展;另一方面是对文化产业的扶持主要在产业链末端的文化产品上,不利于文化产业完整产业链的形成。
(二)园区规划不合理,产业关联度低
绵阳市文化产业园区规划不合理,一方面是园区内规划不合理,一方面是园区分布不合理。园区内规划不合理是指绵阳市自发形成的文化产业集聚群比较少,大多数都是在政府力量主导下形成的产业集聚区,仅是空间上的聚集,缺少关联配套效应,不能发挥文化产业集群的外边效应优势。园区内企业由于政府招商引资入驻,呈现规模小、布局乱、联系弱的分布规律。园区分布不合理是指从绵阳市目前文化产业分布情况上看,绵阳市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涪城,其他地区分布较少,空间分布极不均衡。
绵阳市文化产业关联度低,出现以“堆”代“群”的特点。园区分布空间跨度大,分布较为分散,园区内企业间布局乱,关联度低,难以在文化资源共享、创意激发、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从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链发展上看,绵阳市文化产业主要是民族文化、旅游业等。尽管在文化旅游、民族文化开发等文化产业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产业发展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延伸能力差的问题,如绵阳市的文化旅游主要还是以民族文化、自然景观旅游为主,深度开发的相关文化旅游产品不多,产业下游部门和产品更是没有延伸发展。
(三)文化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激烈竞争
文化产业被视之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文化发展中呈现出高品位、高质量和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文化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绵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想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绵阳市文化产业必须及时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迎接产业发展的挑战。
近年来,绵阳市逐步提高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及时抓住政府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机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自己优势条件,找准定位,从政策、财政资金和科技等各方面扩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强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绵阳市在发展文化产业中有自身的优势,但同时也有自身的缺陷与面临的各种挑战,因此想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科学化地发展,绵阳市必须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的宏观环境,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科学地发展。
[1] 漆飞.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2.
[2] 高甫.绵阳旅游纪念品市场的调研与发展对策:基于文昌木板年画旅游纪念品课题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青年,2014(7).
[3] 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绵阳年鉴2014[Z].北京:方志出版社,2014.
[4] 赵文静.“文化印记”彰显绵州底蕴[N/OL].(2015-05-30)[2015-06-05] http://www.myrb.net/html/2015/news/5/12223.html.
[5] 勾承宽.绵阳做强电子信息产业[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20).
[6] 陈淑娟.绵阳历史名人旅游资源概况及价值[J].黑龙江史志,2014(15).
[7] 王占益.以科技文化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1).
[责任编辑袁培尧]
2015-12-11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项目“绵阳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MJ14-06)
黄颖(1992- ),女,四川彭州人,电子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G124
A
1671-8127(2016)03-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