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以池州市为例

2016-04-12 16:05胡旺梅胡文海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池州市城镇旅游业

胡旺梅,胡文海

1.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安徽池州,247000;2.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以池州市为例

胡旺梅1,胡文海2

1.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安徽池州,247000;2.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城市池州市为例,分析了旅游业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并针对池州市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即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破坏了旅游生态环境;旅游业的季节波动性,减弱了城镇的集聚功能。提出了该市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路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科学规划城镇建设,保护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打造旅游行业品牌,增强城镇集聚功能。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业;城镇化;互动发展

1 问题的提出

由于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性,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及城镇建设的发展,而城镇又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后勤保障基地,只有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才能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1]。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张家界市规划管理专家张丕达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为城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如果旅游业发展薄弱,城镇建设就失去了动力源泉,旅游业对城镇化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是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向城镇聚集,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二是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人们的眼界,有利于城镇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三是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城镇对外开放与交流[2]。彭鹏等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张家界市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研究,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城镇知名度的提高,促进了城镇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镇综合实力的提高;同时,不合理的城镇建设又会阻碍旅游业的发展[1]。

池州,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域,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地域和资源优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旅游城镇也随之涌现,旅游城镇化建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城乡二元格局问题、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旅游城镇化建设过种中,乱砍乱伐、乱搭乱建、盲目跟风模仿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景区旅游资源,污染了景区生态环境, 损害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给池州市旅游业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失,影响了该市打造“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3]。因此,谋求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的正确路径,才能保证池州市旅游业及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supply-leading hypothesis[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2,9(13):869-873

[16]King R G,Levine R.Finance and Growth: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108(3):717-738

[17]Chang 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mainland China:a note on testing demand-following or supply-leading hypothesis[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2,9(13):869-873

(责任编辑:周博)

2 旅游业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2.1 旅游业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目前,池州市旅游城镇化建设还处于发展初期,自2004年3月正式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一直坚持以“旅游兴市”为主的发展战略,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城市的现代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具体来讲,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了发展旅游业,使旅游者能“进得去,出得来”,池州市的交通状况大为改善,公路、铁路、航空对外交通体系一应俱全,偏远山区旅游小镇的通达性也有所提高;为了使旅游者“进得来,留得住”,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需要的旅游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第二,促进了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产业来带动城镇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作为池州市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是池州市服务业的龙头,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池州市多个旅游小镇就是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养生旅游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更新与提升;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改善了工业投资环境,加快了商贸业的流通与发展。第三,加强了城镇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城镇化对农民来说就意味着骑自行车就能就近非农就业,不用支付极大的转移成本。也就是说,城镇化的发展要避开盲目城市化的怪圈,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一种逆城市化的发展,本土文化和生态环境必须得到传承和保护。 2014年11月,中共池州市贵池区委、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快全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把“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将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培育一批休闲度假小镇、文化旅游小镇、森林养生小镇等旅游名镇,使其真正成为依托和服务于大城市的环城旅游、休闲、度假小镇带[4]。池州市石台县仙寓镇的大山村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该村是有名的“全国生态旅游村”,一直坚持“生态强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战略,有意识地加强生态保护,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茶,强化生态环保意识。

2.2 城镇化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城镇,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依托和载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环境,使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背景下,池州市加大了对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重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增强了其作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中心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城镇聚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朱备镇东桥村、朱备镇朱笔村等一镇两村分别荣获“安徽省2014年度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称号,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荣获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示范”称号,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的知名度。相反,如果旅游业的发展离开了城镇这个支撑点,旅游者就无法开展相关的旅游活动,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就低,对游客的吸引力就弱。如贵池区棠溪镇石门高,被人们誉为“沉睡中的旅游圣地”,虽然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璀璨的历史文化为一体,但旅游业一直停滞不前,其主要原因就是城镇的集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出现了“只见客流,不见客留”的现象。

3 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池州市地处皖南山区,建市时间较迟,经济欠发达,城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及科学的政策指导,所以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

3.1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制约了城镇化进程

一是交通不便。池州市地处皖南山区,由于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主城区以外的县城及乡镇各级旅游景区景点可进入性差,各城镇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严重缺乏,且各城镇之间的循环通达性差,如有“天然氧吧”美誉的石台县城也仅通两条省道公路,没有铁路、水运及航空运输。乡镇间的道路状况更是糟糕,特别是乡村二级公路普遍通达深度较低,路网连接不畅且部分线路线型较差,道路狭窄、弯曲、颠簸且行程漫长,旅游者会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耗费在了行程上,严重影响了游玩的心情和积极性,降低了旅游城镇的吸引力。二是旅游接待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乡镇各级宾馆接待能力不足、娱乐设施稀缺且品质低下,而且宾馆、旅游行社及景区景点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低下,难以为旅游者提供高水准的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无法让旅游者逗留期间“住得舒心、吃得安心、玩得开心”,这与丰富的、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不相协调,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不仅破坏了池州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美好形象,而且影响了旅游产业链的综合带动作用,制约了城镇化的进程。三是旅游配套设施不齐全,旅游环境欠佳。特别是乡镇各级旅游景区景点由于停车场、旅游公厕、公用垃圾桶等配套设施不齐全,导致车辆无处停放或乱停乱放,河道里、街道边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等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村容镇貌,破坏了旅游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情。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会降低游旅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城镇建设失去内在的经济支撑和外在的资金支持[5]。如果不采取得力的措施去完善旅游接待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就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池州市旅游业品质,提升其品牌形象,无法实现“旅游兴市”的战略目标。

3.2 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破坏了旅游生态环境

旅游业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保护好旅游资源,使其在保持原有特色的情况下得到永续利用;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城镇化实质就是旅游发展推动城镇建设的过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6]。它包括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质量的提高两个方面,有利于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非农就业,既美化了生活环境,又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再加上急功近利,城镇建设存在乱搭乱建、随意排污等现象,尤其是当地村民和游客生态观念、环保意识的淡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池州市的深山区,许多村民为了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大肆砍伐树木、毁林开荒,大规模种植香菇、木耳。同时景区景点周围自发修建了许多私人宾馆、旅社,由于利益的趋使,这些宾馆、旅社大多粗放建设、无序经营,排放的污水、烟尘及倾倒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污染了景区的空气、水体等微观环境,破坏了景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旅游者的游览环境, 使得旅游业带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受到严重限制,不能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1]73。

3.3 旅游业的季节波动性,减弱了城镇的集聚功能

目前,就池州市城镇发展的情况来看,以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支撑的城镇主要有九华镇、仙寓镇、棠溪镇、九华乡等乡镇,这些城镇普遍规模较小、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功能偏弱,其主要原因是旅游业发展的脆弱性,具有很强的季节波动性。旅游业有平季、淡季和旺季之分,淡季的时候,旅游企业设施设备及从业人员大量闲置。同时,城镇功能较为单一,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对本地的诗歌文化、建筑文化、戏曲文化等资源开发不充分,有些甚至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如棠溪镇的古傩戏、青阳县的青阳腔等[7]。因此,池州市旅游业的盈利时间集中在每年的4~10月份,有些项目经营的时间更短,像农业观光旅游、漂流旅游、森林养生旅游等淡旺季节失衡的现象更为严重,导致淡季时与之配套的宾馆、旅社、旅游交通、旅游商店等出现大规模的闲置,不利于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向城镇聚集,限制了城镇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无法形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养生、商务、健身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链,吸纳就业、集聚企业的能力有限。

4 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路径

4.1 加强旅游基础建设,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

对于一直坚持“旅游兴市”的池州市来说,旅游业是城镇化的重要经济支撑,要推动城镇化进程,就必须加快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完善三级旅游交通体系。重点打通市内各景区之间的交通内循环,加快重点旅游乡镇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进一步畅通城镇景区间环线道路,打通环九华山旅游线路,充分发挥九华山对周边各城镇景点的带动作用,推动主城区公交网络向周边城镇和乡村旅游景点延伸,逐步实现景点所在、道路所至,实现外部交通便捷、内部环线通畅的立体交通格局[8]。其次要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加大宾馆、旅社、旅游商店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 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把景区的游览活动与城镇的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景区游、城镇留”的景区城镇一体化的格局, 使游客游得尽兴、住得舒适、吃得开心。最后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在城镇旅游者聚集地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救助中心,新建一批满足自驾游、散客游需求的停车场、自行车驿站和旅游公厕,提升城镇所在景区景点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4.2 科学规划城镇建设,保护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

旅游业是一个对资源环境依赖性极强的行业,而不合理的城镇建设又存在过度挖河开山、侵占良田的现象,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破坏;同时,城镇上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基本需要的服务行业及相关的工业、商贸业会制造一定的废水、垃圾,污染当地生态环境,这些都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要谋求池州市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就必须科学规划城镇建设,保护好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好“山、水、城、景、人”文章,使城镇建设用地保山护水、景观设计借山顺水、绿化建设青山绿水、道路规划通山保水,大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城镇风貌,塑造山水相应、人景交融、鲜明的旅游城市形象[9]。针对宾馆、旅社等粗放建设、无序经营的状态,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注重对村民、旅游者及旅游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在景区景点、道路沿线及交通枢纽一带增加一些交通引导标识图、环境保护示意图,强化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4.3 打造旅游行业品牌,增强城镇集聚功能

人气旺,商机兴。加强城镇建设,最主要的就是要吸纳人口有序、成规模地向城镇聚集[10],而旅游业的季节波动性则影响了城镇的集聚功能。要减弱池州市旅游业的季节波动性对城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 就必须打造旅游行业品牌,进行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挖掘其文化内涵,并设计有特色的、吸引力强的文化旅游活动,切实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品位。池州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特色鲜明的高品质人文旅游资源,其中以佛教文化、诗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和民俗文化最为典型。根据这些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应该设计多样化、吸引游客参与的旅游项目和活动。在传统的佛教名山朝拜游、九华山庙会的基础上,借助池州市“千载诗人地”“中国傩戏之乡”的影响力,开发“诗词文化鉴赏游”“古老戏曲探密游”等旅游活动;针对池州市古街、古庙、古塔、古村落等古建筑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开发古建筑文化欣赏考察游;鉴于茶叶资源丰富,可以发展与茶叶有关的农业产业链,努力做到“茶旅融合”,引导游客参与摘茶、学习制茶工艺、欣赏茶艺茶道、体验茶农生活,并吸引部分专业人士利用游玩机会品茶、赏茶,进行茶文化的学术探讨[11]。在“苦练内功”,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提高池州市旅游业的品牌影响力,发挥旅游业对城镇的综合带动作用,从而增强其集聚功能。

5 结 语

综上所述,旅游业与城镇化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及城镇建设的发展;而城镇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依托和载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环境,使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本文立足池州市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际,探讨了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路径,为池州市乃至整个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为了使研究的结论更具有科学性,后续研究应注重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通过实地考察和对相关资料的分析,深入研究池州市旅游业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更好地推动池州市旅游业及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1]彭鹏,周国华,王凯.张家界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05(1):73-76

[2]张丕达.析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关系及其发展对策[J].中外建筑,2006(3):64-65

[3]孙玉君.以旅游为导向推动安徽石台县城镇发展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2:1-3

[4]中共池州市贵池区委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5-11-26].http://www.ahgc.gov.cn/402881e5465f3f 6701465f6a8 fa501de/201412/04171025ftbv.html

[5]张遵东,杜彪.贵州省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路径探讨[J].时代金融,2013(8):132-135

[6]刘美云.加快旅游城市发展的规划思考:以张家界城市规划建设为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2-34

[7]姚丽.池州市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农业与经济管理学院,2011:8

[8]池州市规划局.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R].池州:池州市规划局,2015:12-13

[9]杨博理.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民族特色城镇[N].湖南日报,2015-02-28(12)

[10]晋江市人大会员会.浅析小城镇建设要如何集聚人气[R].泉州:晋江人大网,2010:3

[11]胡文海.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6(4):52-54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6.03.010

2015-12-14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城镇化研究”(SK2016SD41)。

胡旺梅(1977-),女,安徽枞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区域经济。

F592

A

1673-2006(2016)03-0041-04

猜你喜欢
池州市城镇旅游业
不要坐享其成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爱是什么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小小书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