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安徽安庆,2460032
2.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0032
大数据时代职业教育的变革、创新与策略
高 飞1,2
1.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安徽安庆,2460032
2.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0032
为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在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大数据时代职业教育的挑战:特长技能与创新能力将成为人才培养的主题,自组织学习与个性化培养将会深度融合,技术教育与综合能力将会实现多主体培养,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将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技术超长和善于组织将成为教师的基本要求,管理创新与技术研发将成为学校治理的关键举措。最后探讨了职业教育创新的策略:提升学校管理能力,构建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双师”教学团队。
大数据;职业教育;创新能力;特长技能;自组织学习;多主体培养
大数据正在改变人类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为职业教育打开了一扇大门。它能够“数据化”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挖掘学生学习成长规律,让学生思维更加“透明”。职业教育将迈入科学的殿堂,迎来变革与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无二的世界。”[2]如何利用大规模职业教育实现学生的自组织学习和智慧学习以及利用学校、企业、社会资源实现技能、知识个性化学习,为社会培养时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考夫曼提出大数据时代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应该包含6个方面:接近并使用信息、培养清晰的思维、有效的沟通、了解人的生活环境、了解人与社会和个人能力[3]。张杰夫认为,教育将由“模糊”走向精确化、科学化和“让数据说话”的思维转变,同时也会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智慧学习方向发展[4]。张韫认为大数据可以实现学生个性化教育,教育将真正实现从群体到个体[5]。喻长志认为教育将出现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公司、全民终身教育和公立学校私营化的变革浪潮[6]。何利友提出大数据时代教育组织流程必将再造[7];胡德维归纳了大数据在教育中应用的5项主要技术:预测、聚类、相关性挖掘、升华人的判断和用模式进行发现[8]。
综上所述,各国都对大数据发展与教育问题已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的教学实践,但对大数据时代的职业教育研究较少,无论是顶层设计和教育理念的创新,还是系统的职业教育实践都缺乏全面、系统研究,需要教育研究者深入思考。
2.1 职业教育现状
2.1.1 市场需求数据不完整,课程设置与市场对接度不高
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时,大多数院校没有完善的市场需求数据,分析与处理也不够准确,无法形成科学的决策。但为了吸引学生眼球,提升招生数量,经常会脱离师资、教学设备等教学条件的限制,追随市场热点设置相关专业,造成以人设事现象,没有任何专业特色与专业内涵。有些职业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仍以本科教育模式为母体,过分追求学科体系,虚化对学生实用技能的科学培养,偏离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造成毕业生职业技能不突出、实践能力不强,与市场需求的人才不吻合。
2.1.2 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实践教学缺乏体系构架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对各专业不同层次的技能培养体系构架还不完善,技能培养标准也不完整。另外,技能培养所需的设备、师资以及实践教学材料等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而职业院校为了生存与发展会尽可能多地开设一些专业,使得实践教学所需的资金量更加庞大,单靠职业院校自身很难支撑如此巨额的实践教学开支,所以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技能培养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再加上当前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不够紧密,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造成大多数职业院校既缺科学的教学标准又缺完善的实训条件,无法形成科学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
2.1.3 学生培养与需求信息不对称,就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出现就业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许多新兴工种、新兴行业的人才奇缺,一些技能性要求较强的岗位出现“断层”现象,这说明我国职业教育尚未达到预期目标。我国职业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在技能型人才与技艺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导致我国发生了有竞争力的、先进的产品可以设计出来,但无法制造出来的现象。要加快提升大数据技术服务职业教育的能力,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推动课程改革,创新办学机制,校企深度融合,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的区域特色和技能特长。
2.1.4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价值取向不清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一直摇摆不定,这都因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造成对职业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认识不清的原故。课程价值取向包括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三方面[9]。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要遵循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市场需要的职业人,以培养其生存能力。其次职业教育要有职业性。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突出和明确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技能的实践需要多学科的理论支撑,职业教育课程应具有学科交叉渗透的价值取向,在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包容性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才能形成科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也应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一是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课程实施的效果就应该以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应达到的水平为考核依据,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或企业的技能评价标准来进行衡量;二是要重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就业情况、生产实践情况和工作能力的评价,以便更科学地衡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度;三是在评价方式上,要注重过程评价,强化实践能力和专业意识,打破以往单一闭卷考试的模式。
2.2 职业教育教学困境2.2.1 学生学习困境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困境存在许多主客因素,这些因素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一是文化知识基础差。绝大多数学生的中学学习基础较差,文化课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不够深入;还有一部分对口招的学生,受中职教育模式的影响,文化基础更弱。二是学习积极性不强。由于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甚至有些学生厌学。进入职业院校后,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师、新的教法更难以适应。三是学习自信心不强。因为以往的学业成绩不理想,在学习竞争中屡次失败,大多数学生基本没有了学习信心,更有甚者认为自己什么都学不会,因此,什么也不想学,更难主动学习。喜欢高谈阔论,不想动手,担心动手就失败,形成眼高手低的行为和思维习惯。出现了大事不敢做,小事不想做的局面。
2.2.2 教师教学困境
职业院校教师因教学顶层设计与实际脱节、自身能力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形成了教学实施困境,严重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一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实施严重脱节。由于社会的高期望、学校发展的高定位、市场需求的高目标,使所有职业院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为提升影响力,往往脱离学生实际情况,追随先进院校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定一套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发展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在教学实施时,却发现无论教师如何认真备课,充分准备,都无法顺利完成教学计划。二是教学方式与学情脱节。现在的学生是在网络、手机、电视、平板的物质环境中长大,更乐于接受与欢迎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操作。许多老教师仍然习惯于延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造成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依然趴在桌上昏昏欲睡。三是知识体系与时代脱节。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所以师资整体学历层次不高,理论研究不深,有许多教师还存在学历低下、视野狭窄、知识浅显现象。同时各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和技能提升计划还处于初期阶段,缺乏统一规划和培养标准。
3.1 特长技能与创新能力将成为人才培养的主题
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急需大量有专业特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专业特长也是学生在未来职业竞争中最重要的竞争力。职业院校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力,搭建能力发展平台,服务学生成长,培养专业专长,强化职业性。在学生专长培养过程中,首先要激发他们对技术技能学习的热情,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其次要创造一个快乐、和谐的生活学习平台,让学生由衷地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学校和美好的社会,尽早地找到自我发展的起点,提升自我认可度和对人生充满希望。最后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善于发掘学生特长和兴趣,引导与诱发学生发挥特长,激发其创新能力。
3.2 自组织学习与个性化培养将会深度融合
大数据时代学生的学习将回归学习的本质,强化学生自组织学习,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职业教育要直面职业院校学生特点,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更佳的教学效果。重点是激发学生潜能与兴趣,使其更愿意学习与发展;培养学生特色技能,塑造专长;增强职业自信心,提升个人愿景境界。并通过校企融合,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从实践切入培养,做学一体,实现学生综合素养与知识技能的协同发展。
3.3 技术教育与综合能力将会实现多主体培养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以就业为导向,这种培养模式在理论上科学合理,但现实中却由学校单方面决定,培养的大都是传统的知识教育和简单的技能训练。然而,市场紧缺的是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而不是掌握普通技能的学生。也就是说,有些职业院校现阶段的培养水平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必须通过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才能达到共育人才的目的。因此,职业院校要以专业培养为基础,以创新机制和载体为平台,加强协调、合力共推,为职教集团、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引入市场,加强多主体共育师资队伍、深化专业课程设置、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导师制度等方面的内涵建设。
3.4 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将推动教学模式变革
大数据时代,线上学习越来越成为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是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到空间、时间及心理因素的限制。学生在网上可以自由免费地走进知识的海洋,获取世界上最好的教学资源和课程。学习者可按照自己的学习时间及兴趣在网络大平台下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更多的学习者享受到优质服务,网络课程大有取代传统课堂授课方式的趋势。这种教育模式的改变,所传达的概念是: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更加多元,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传统的因为距离出现的问题通通被轻松化解。因此,为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能力,需要大量地开发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并免费开放。
3.5 技术超长和善于组织将成为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大数据时代,学生获取知识途径不再是通过学校这个唯一渠道,更多的来源是网络,而网络是一个平等开放的环境,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离开了课堂与讲台的教师,在网络上就拥有和学生平等的话语权力,因此,教师由过去的课堂教学的“传授者”转变为“对话者”和学习的“组织者”。未来教师工作重点可能是组织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包括课程设计、任务分析和学生互动等。但教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要用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只有拥有了高超的技术和深厚知识,才能对教育数据的分析更加科学,指导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因为教育数据非常庞杂,如何挑选有价值的数据,如何科学地剖析,都需要教师要有深厚的功底和对专业知识学习规律的科学理解。
3.6 管理创新与技术研发将成为学校治理的关键举措
大数据时代,以往依靠领导拍脑袋或者办学者凭借经验来进行的教育决策已不复存在,科学的决策将由众多数据及其分析而得出,数据必将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工具。学校教育管理的重心也将向简化管理流程、创新与改革决策机制方向转移。为此,职业院校将致力于教育数据资源的采集、管理和组织,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学内涵的提升,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大数据技术在职业院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办学经验再丰富,办学理念再好,在教育竞争中也不一定能获得多大优势,数据和技术开始决定职业院校之间竞争的胜负。数据的数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的能力、数据主导的决策,将成为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技术研发能力、技术的先进性将是职业院校教学内涵职业性核心内容。
4.1 增强意识,制定战略,创新机制,提升学校管理能力
大数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承载着师生的需求,顺应学情师意。职业院校应抢抓这一机遇,树立大数据思维方式,善于透过教育数据,发现教育规律,以大数据推动学校的科学管理。职业院校首先要制定大数据发展战略,全面注重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建设,完善数据采集环境建设,创建数据资源的利用、分析与整合机构、创新运行机制,以提升数据建设质量和服务能力。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教育数据质量不高、数据不完整、数据利用率低、数据管理不系统和数据整合不深入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我国职业院校的数据分析与利用仍停留在初级水平,数据存在不准确、不精确、不一致等问题,导致数据发掘利用很困难。其次要加强与完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降低数据的复杂性,实现数据的可视化,提高数据资源的共享性,科学地利用数据服务公众,满足需求。并利用大数据资源重构学校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优化学校与内外部公众之间的关系。最后要创新思维,更新数据处理技术,提升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完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评价体系,以提升学校管理能力,增进学校的竞争力。
4.2 立足核心,丰富内涵,深化合作,构建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现代产业发展。产业升级转型拉动了职业的升级, 也推动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升级。现代社会的工作实务更多地体现了多元性,单一技能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职业技能的内涵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应包含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研究能力等。因此,对职业教育教学内涵要进行创新与改革,结合岗位及其技能要求, 校企合作开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内容丰富的“能力”学习包库,结合时代发展,开展线上线下学习,以满足岗前培训、职业技能提升、专业资格证书获取等不同需求。
目前,人才供需矛盾的存在和职业教育的现状显示,现有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效果不尽如人意,职业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教学与岗位实践,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如校企共建课程内容标准、深度融合为紧密的协作组织、协同合作共育人才等。
4.3 转变理念,创建多元主体,构建信息平台,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大数据时代,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预测与评价将实现精准,这会加深学生跟老师之间、学生跟学校之间、学校跟社会之间的相互了解。在此背景下,应该转变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理念,以先进的理念引领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把数据管理平台作为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结构。以构建跟大数据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宗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管理模式。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职业院校等,由于各个利益主体对质量的诉求存在差异,所以需要建构科学的组织架构,依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大数据系统,完善相互促进、信息互通、共同发展的评价体系,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需要。
4.4 科学培养,提升能力,校企共建,构建“双师”教学团队
由于历史原因,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当前专业老师和专业带头人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信息技术的素质和能力缺乏,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教师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形成理论深厚、专业技能扎实又具备一定知识广度的新型教师团队,才能有效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职业教育要科学规划,系统培养教师的知识重组与更新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以便更迅速准确地捕捉和获取专业前沿知识和信息,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提升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新问题的能力。
大数据正在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职业教育也必将迎来挑战与变革。职业教育要直面未来市场的变化、学生现状和当前的教学困境,适应学生个性化教育、自组织学习和智慧学习的教育发展趋势,从创新机制、构建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全面科学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构建新“双师”教学团队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有效地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5
[3]黄晓斌.美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及其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1(4):17-19
[4]张杰夫.大数据,大视野,大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0):6-8
[5]张韫.大数据改变教育[J].上海教育,2013(4):13-15
[6]喻长志.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可能转向[J].江淮论坛,2013(7):15-18
[7]李忆华,阳小华.大数据时代的学校管理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4(6):21-25
[8]胡德维.大数据“革命”教育[N].光明日报,2013-10-19(04)
[9]周乐瑞,徐涵.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0):21-23
[10]魏忠,何立友.大数据:开启面向未来的教育革命[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2013(1):12-16
[11]李敏骞.技能人才培养从尊重特长开始[N].中国教育报,2015-04-02(08)
[12]王红芳,陈蓉琳.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改进措施及转变方向[J].教育与职业,2014(1):23-24
[13]肖文红.大数据时代职业教育的创新探讨[J].科技资讯,2014(10):151-152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6.03.012
2015-10-29
安徽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培养资助项目(皖教秘人〔2014〕181号文件);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项目“综合物流实训中心”(2013sxzx036);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教学团队项目“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2014jxtd074)。
高飞(1973-),安徽怀宁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工程、职业教育。
G710
A
1673-2006(2016)03-00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