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疆高校预科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

2016-04-12 15:29黄海英魏文娟
双语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模态教学

黄海英 魏文娟

(1.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2.喀什大学中语学院,新疆喀什 844000)

论新疆高校预科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

黄海英1魏文娟2

(1.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2.喀什大学中语学院,新疆喀什 844000)

多元读写能力是指能够阅读多种媒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我国,对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文章将视点转向新疆高校的预科教育并试图通过创设多模态语境下的语言学习环境来培养预科生的多元读写能力。文章认为,协同作业的多种模态资源、创设逼真的多元阅读情境、对网络文本资源的更新和深度阅读、有的放矢的实践练习是培养多元读写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并根据此前提和基础进行多元读写能力的课程设计。文章还探讨了在新的读写能力培养过程中如何进行评价和考核以及进行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

多元读写能力;多模态;汉语教学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这对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信息,作为教育资源必不可少的内容日益重要。媒体及新媒体文化的迅速成长促成了图片、音频、视频等新的意义表征形式和交流资源的形成。新的信息技术、语言环境、交流媒体要求汉语教学要紧跟时代推进的步伐,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一、培养多元读写能力的现实可行性

现阶段,新疆各大高校预科阶段的汉语教学,大多遵循的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常规教学模式,特别是初、中级汉语读写课程,多是强调通过反复阅读和写作训练逐步提高预科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词语的理解和句式的应用能力,从而达到理解和写作的最终目的。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在识记层面强调了人脑有意识地对文字进行解码和编码的过程,肯定了识字、词语的识记应用以及分析文章和句法在读写课程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却在人文关怀层面上忽视了语言文字与人们社会文化生活之间多元而又复杂的互动关系。单一的教学手段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也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时代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每天有大量优秀的文章及各种资讯发布在各类报纸和网络上,预科学生要想了解最新的消息动态,获取更多的信息与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阅读这些资料,这些资料文献大多是以视频、图文并茂等形式呈现的,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来满足世界文化多样性、人类思维以及意义表达方式多样化等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同时,随着国家对新疆基础教育投入力度的增加,双语教育在新疆的快速推进,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加之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方法的变革和更新,使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已感受到新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学习成效。因此,在大学预科阶段改革读写课程教法是需要也是必要。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背景下对新疆高校预科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同时,也能促进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多元读写能力的研究理念

“多元读写能力是指阅读多种媒体和模态提供信息的能力。”①这一概念最早由新伦敦小组②提出,他们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完成的使命和读写教学今后的发展模式、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强调学校的语言教学应克服传统形式上的“语言中心主义”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转变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的范围,强调通过创设多模态语境下的语言学习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2003年,加拿大开始从事一项全国性的“多元读写项目”,研究如何通过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学生适应全球化、信息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严峻挑战。

多元读写能力的研究理论是一种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提出将学生放置于学习主体本位,教师只负责引导学生在多模态情境下实践和体会多元读写经历,建构对现实社会实践经验的认识,创造性地完成课堂上模拟真实社会生活的多元读写实践。在此,读写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技巧训练,更是社会实践能力的操作训练。在多元读写模拟情境中让学生体验阅读、思考阅读,进而更好地理解阅读、拓展阅读,学生的角色会迅速地从“密码破解者(Code Breakers)转变为文本的参与者(Text Participants),由文本的使用者(Text Us⁃ers)转变为文本的解析者(Text Analysts)”。③

多元读写能力的发展研究在国内已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特别是注重将其应用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外语教学改革模式中。但将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研究与模态教学应用于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实践领域尚付阙如。在当今信息多元的时代,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多元读写能力,有助于他们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更有效、更广泛地获取各类信息。这响应了国家双语人才培养的号召,也是满足当今社会对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求。

三、培养多元读写能力的前提与基础

(一)协同作业的多种模态资源

自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后,语言教学活动也逐渐呈现出数字化和多模态化的特点,这为构建多模态化的课堂模式,提高预科阶段的教学效率,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培养预科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强调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通过电视、报纸、广播、手机等多种媒体形式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接触多模态话语信息,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表、动作、音频、视频等方式了解和理解语篇文化,感受汉语言文字的表意特征和各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提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利用手势、动作、表情、身体语言等其他模态补充强化单一的口头话语模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了解各种模态的配合与协同,并逐渐提高自身的多元读写能力。

(二)创设逼真的多元阅读情境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模态,为学习者尽可能提供真实的阅读情境。教学设计者可以使用文字配上图画,文字配合有动感的视频,阅读时配合事件发生时的音频等方式来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包括听觉、视觉、触觉,构建内部衔接、内容充实的多模态语篇,从而加深学习者的感官印象,改变原来的灌输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教学,设计者可以利用互联网设计互动的图像操作软件、电子音乐、科学模拟、虚拟剧场等模态,辅助读写课程的教学。

(三)对网络文本资源的更新和深度阅读

在这个信息更新频繁的时代,获取信息并不难,但怎样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之合理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上,是对教师教学素养的考验。信息更新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阅读多模态资料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阅读资源,如重点阅读时事资讯和热点话题,并就最新的时政消息和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进行在线互动式教学,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和培养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四)有的放矢的实践练习

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教学设计者应为学生设计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理论知识参与到多模态资源的解读过程中来。教师可以利用与主题相关的图片、PPT、音频、视频、实物等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同时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还原社会交际的本来面目。教师必要时还可以辅之以小品、话剧、配音、双簧等多种学生能参与的表演形式帮助学生进行信息输入,学生无意间就能将语言知识和技能融入到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里,变被动的收听者为主动的操作者,在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同时主动地掌握语言,同时也在无形中锻炼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多元读写能力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内容模块化

“新伦敦小组”针对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提出“通过设计学习(Learning by Design)”的框架,将多元读写能力的教学模式分为几个相互关联的教学过程。参照这种思路,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可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以下几大模块,并以课时或具体的教学内容作为模块划分的基础:

1.文本阅读和话题引申

2.时事热点链接与深度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

3.辅之以图像和视频的口语讨论

4.师生互动批判性阅读和写作

5.模拟角色的情景演练

文本阅读和话题引申应作为读写课程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对指定文本涉及词汇的灵活应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大意的概括,对文本中心思想的把握。话题的引申可以在导课环节,也可在篇章内容学习完毕之后,引导学生针对本课内容作进一步的思考和联想。

时事热点链接与深度阅读主要考察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在自媒体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兼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大学生应该始终站在信息更新的前沿,并能就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更要在课堂上拿捏有度,开阔学生眼界和思路。

口语讨论和写作的模块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对前两个模块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延伸。这一训练的目的之一在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辅之以图像、视频和互动的环节,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加深印象,调整用母语思考的思维惯性;目的之二在于辅之以更多的素材和资料,使学生有话可说,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和提高写作技巧。

模拟角色的情景演练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田野调查、表演小品话剧等。这一模块实际是对学习者综合把握语言能力的考验,也是对进一步灵活应用汉语能力的锻炼。

(二)课程内容模块化与培养多元读写能力的关系研究

新疆高校预科读写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编写上是按照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体裁进行划分的。就体裁而言,可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方面,因此,使用模块教学与提高学习者的多元读写能力并不冲突。

读写课程内容模块化,其每一模块的使用与读写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多元读写能力教学过程中,要把“设计”的理念作为实现多元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将已有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再设计的三重理论框架紧密结合,就实现多元读写能力的教学设计步骤,包括实景模拟、教学内容输入输出的连贯性、批判性阅读等环节的设计进行仔细琢磨。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承担着很大的责任,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多元读写意识,加强对各种媒体符号系统的解读能力,充分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模态资源并传达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语篇意义。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模态话语分析、社会符号学和多元读写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学会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优化技能考核标准

(一)建立形成性、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适当减少技巧性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体系方面,新疆各大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教学均遵循传统的读写评价标准,都是对基于语言文字模态和印刷品媒介为主的,一般性的、词典式的、句意篇章理解式的问题。评价标准比较单一,评价方式也不够灵活。形成性评价方式的借鉴和使用可以有效回避传统评价方式的死板和单一,甚至可以更有效地避免预科生在MHK考试结束后两个月间的拖沓和懒散。

形成性评价最初是由布卢姆从管理评价领域移植到学习评价领域的,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因此,也被称为过程性评价。它强调对评价信息的即时反馈。其目的在于希望通过经常性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实则与教师技能考核挂钩。在课堂多模块教学的方式中,课堂口语实践,热点分析,课外阅读,田野调查等活动均能成为预科生期末考核甚至预科结业的参考标准。教师在每一模块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在多模块教学中的参与次数,表现优劣,任务完成程度等,以一定比例折合计入平时成绩,并在每进行完一课内容后给予激励或批评,时刻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预科结业的标准由MHK成绩和一学年的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期末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要在多模块教学活动中设定参与次数,以激励学生参与。

(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方式

中山大学王竹立等人提出“互联网+”课堂,即为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这种新思路不仅强调互联网要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场所,也要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在这里,“教师可以拿出上课的时间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利用手机看微课、找资料、做作业、交换文件、进行社会化交流等,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布置作业,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完成部分作业。”④传统以讲授为主要方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会逐渐退居二线。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仅采用期末测试的方式,而是结合作业与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就多元读写能力的社会实践的本质而言,在综合考核方面应关注考核方式的交际性和多媒体性。教师应课前筹备相关资料针对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施以“头脑风暴”,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让学生迅速阅读资料,并就资料内容进行批判性解读,发表见解,可以以书面形式完成,也可以以口头形式完成。这项内容的完成便成为学生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

六、培养多元读写能力的意义和价值研究

(一)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语篇意义

在教学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多元读写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语篇的意义。通过多种形式同一主题的反复训练,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语篇分析,与主题相关的生词也将在多种形式的磨砺中得到重复训练,这将对下一阶段的写作练习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环境下,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文本到超文本的拓展;从线性的阅读方式发展到网状的阅读方式;传统的阅读材料是以印刷品媒介为主的语言文字媒体,而现在则从单一的文字媒介扩展为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并存的阅读方式。阅读范围得到了扩展,阅读效率也有了质的飞跃。这种近乎“全息”的跨时空阅读方式,能将学生的阅读行为和瞬时感受与自身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应当扩大而不是限制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读写能力的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如在口语讨论、现场演绎等环节,学生不仅仅是在复述故事,而是表达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应当慢慢“退居二线”,甚至被取缔,而代之以启发学生探究为主的交互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教师应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

(四)满足信息时代人才发展的需要

信息时代需要的是信息人才,在信息化社会,高校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注重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有效利用信息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预科教育阶段更是要将他们从高中阶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教师应将信息时代的各项传媒信息及时有效地融入于语言教学过程中,请学生发表看法,并适当地结合自己的专业提出一些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阅读能力。

(五)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社会主人翁意识

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能仅作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应该表现出积极的认知态度。通过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并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就社会政治文化等现象做出合理的评价,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注释:

①林国丽:《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第116页。

②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1994年9月,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11名语言学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新伦敦(New London)召开了为期5天的会议,“新伦敦小组”由此得名。1996年,他们又联名在《哈佛教育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多元读写教学法:设计社会未来》,文中对学校的读写教育可选择的方向提出假设,以帮助学生迎接经济全球化、语言文化多元化和交际技术多样化的挑战。这篇文章可看作新伦敦小组的宣言,也是多元读写研究的发端。

③王朋:《新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2期,第125页。

④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路、新路径》,《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第4期,第16页。

[1]张立新.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英]科林·贝克.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翁燕珩,关春明,洪苹,任仲夏,魏强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4]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

[5]韦琴红.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2).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literacy for Students at Pre-University Level in Xinjiang

HUANG Hai-ying1WEI Wen-juan2

(1.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s,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Urumqi Xinjiang 830012;2.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s,Kashgar University,Kashgar Xinjiang 844000)

While the study of multiliteracy,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process multimedia information,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stud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this paper turns to Xinjiang’s preparatory education and tries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pre-universi⁃ty-level students’multiliteracy by creating a multimodal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the prerequisites and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literacy include the employment of multi-modal resources,creation of a multi-reading context,updating and in-depth reading of text resources on the Internet,and effective practical training,and a course design aimed at the training of multiliter⁃acy is accordingly provided.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multiliteracy as well as it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ultiliteracy;Multimodality;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G752

A

2095-6967(2016)04-042-06

[责任编辑]:王洋

2016-06-20

本文系喀什大学教研教改课题“提升喀什师院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改革与实践研究”(KJCY1330)的阶段性成果。

黄海英,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学院讲师;魏文娟,喀什大学中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模态教学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