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中“民主集中制”的意义、存在问题与实现路径

2016-04-12 12:37陈德玺王精明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高校学生民主

陈德玺,王精明

(惠州学院 建筑与艺术工程系,广东 惠州 516007)



高校学生工作中“民主集中制”的意义、存在问题与实现路径

陈德玺,王精明

(惠州学院 建筑与艺术工程系,广东 惠州 516007)

“民主集中制”是政治生活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制度和原则,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这一原则也普遍得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民主集中制”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和群众主体的地位、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结合。在高校党团建设、评奖推优以及舆情监管等领域,“民主集中制”遭遇青年人们认知碎片化、诉求情绪化、行为逻辑“单子化”等危机的冲击。推进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民主集中制”模式需要实现路径转换。

民主集中制;高等学校;团学工作;评奖推优;舆情监管

近期国内思想史上的事件是恰逢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学界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反思这一历史事件给予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启示,但吸引笔者的还是不同视域对“民主”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解读。作为高校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一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力求对“民主”精神的延伸版——“民主集中制”作一番探讨,为探讨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性与学术性提供思考的素材,同时也算是为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尽一份职责。

一、经典作家视野中的“民主集中制”与学生工作问题

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民主集中制”的起源进行考证就会发现,这一思想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已经被提出来了。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严肃地批判“社会主义者”,说他们就反对所谓的“权威”进行了又一次“真正的十字军东征,来反对他们称之为权威原则的东西”[1]。在恩格斯看来,这些反对者不是一般性地反对所谓的权威,而是要对维护社会正常运行的一些“权威”进行否定,而这一否定的后果显而易见,如果不是学究地搞文字游戏,那么“我们看到,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的服从,这两者都是我们所必需的”[2],这里贯穿和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精神,而这恰恰是青年人们普遍缺乏的。恩格斯最后指出:“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应用的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3]这启示我们,“民主集中制”毫无疑问是权威的,是需要遵循的,而“民主集中制”的实现形式也可以随着时代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中,恩格斯还无比殷切地指出:“使大学生们意识到,正是应该从他们的行列中产生出这样的一种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他们负有使命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并肩地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学习科学技术,还在于“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决不是响亮的词句,而是扎实的知识”[4]。可见,当代大学生肩负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使命,其党性和阶级性必须得到锤炼,对“民主集中制”精神的理解必须准确、科学和全面。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指出:“我们必须知道并且记住,无论法律上的或事实上的苏维埃共和国宪法的基础是:党在纠正一切缺点、任命一切人员和进行一切建设的时候,都是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就是要使那些同无产阶级有联系的共产主义分子能够引导无产阶级学习他们的的精神,服从他们的领导。”[5]这就是说,共产主义分子即共产党员是先进的和领导角色的,而其他人员则应该以之为导向,这无疑是“民主集中制”的直接体现。在《论“民主”和专政》中,列宁还严肃地指出,所谓的“自由的”、“平等的”、“民主的”“全民的”选举[6],实质上都是虚假的、带有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幻想,不过是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掩盖事实而已。但遗憾的是,列宁当年所批判的思想苗头在当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中正在日渐曝露。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毛泽东和邓小平先后丰富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在《论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献中,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及其活动原则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7]这无疑是对“民主集中制”最权威和科学的界定。“民主”失去“集中”的指导,就会沦为流寇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而“集中”失去“民主”基础,就会走向专制。作为共产主义青年一代,一定要坚信“中国将来一定要发展到社会主义去。”“建立人民民主主义的制度。全国青年应该为此而努力”[8]。衡量的标准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9]。

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继承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结合改革实际指出了组织路线问题,因为组织路线是人员保障,为政治路线提供动力来源,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有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10]。同时还指出,“现在反对当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还大有人在”[11]。从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角度而言,严肃教学纪律是重要的举措,“对于学校中的个别坏学生是要开除的”,要“开展批评、教育学生、教育学校”[12]。

可见,“民主集中制”在经典作家那里已十分清晰,坚持共产党人及其机关的领导,坚持人民和群众主体地位,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结合,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教育方法,正确处理好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整体和部分、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新时期高校开展好学生工作的指导原则和精神。

二、高校学生工作中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意义与存在问题

高校是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同时还是我国推进政治现代化和政治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源。当代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外援型的发展中国家,一度人才紧缺和政治建设滞后,但这恰恰是近代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要推动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和社会化进程,当务之急就是要实现高校大学生群体政治素养和能力的现代化与社会化,而进行“民主集中制”教育和实践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抓手。但有学者指出,高校贯彻“民主集中制”,“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存在党员权利保障不到位、党内体制构建的关系未完全理顺、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到位等问题。”[13]从笔者掌握的情况和经验来看,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强化专业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另一方面也需要着力开展好大学生“民主集中制”政治素养的培养和历练。本文重点关注第二方面,即高校学生工作中大学生“民主集中制”的政治素养与能力建设。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党团建设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

高校党建和团建工作,是确保高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组织保障,每一所高校(民办高校也不能例外)都必须认真贯彻好、落实好和发展好,不能一手硬,一手软,更不能精神缺钙和丧失党性,因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涉及路线问题、旗帜问题和方针问题。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高校党团建设。不但不能忽视,还应该在经济全球化、形势复杂化、认知碎片化、诉求情绪化、行为逻辑“单子化”等主客观条件下不断予以强化。

但在实践中,很多时候我们的认知逻辑并没有与行动的逻辑保持完全统一,具体说来就是会上将强调党团建设要民主集中制的时候多,在部署环节讲得少;在文件上强调得多,在行动执行少;在口的上说得多,在落实上少。例如,在党团员的选拔和推荐工作方面,在上述“三多”“三少”的情况下,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往往流于形式:对于上级组织或主观部门而言,是定调过于随意,圈点过于主观;而在班级候选人推荐环节,由于受到当下选秀节目的影响,出现了选前拉票、攒人气指数等行为。组织或主管部门的随意性加之班级“民主”的方式对“集中”造成了一定的干扰,从而弱化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性。在过组织生活中还发现,部分大学生党员,缺少组织纪律性,还没有解决思想上和行动上入党的问题,主要表现是不愿意参与组织生活、不服从组织工作安排、不执行会议决议,个别情况下还利用群众情绪与组织隔空喊话,置“民主集中制”于不顾。

2.评奖推优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

高校积极开展评奖评优工作,一方面是贯彻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奖学和助学制度的精神,奖励或资助学业成绩突出和综合素养高的同学,在广大大学生中树立出先进典型,激励后进的同学,营造出竞争、博学和励志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氛围;另一方面是协助社会责任意识强和富有爱心的人士和组织,奖励和资助一批家庭经济条件差但学习和综合表现较好的同学,帮助他们摆脱经济困扰,集中精力完成学业,争取学有所成,同时培养其感恩情怀。

可以说奖助学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树立了典型,也帮扶了弱小。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一制度和精神的要求,必须“爱无差等、友不私党”。因数额有限这一笔经费应该用到刀刃上,尤其是助学金的评选方面。但是,在高校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一良好的初衷其实打了一定的折扣。如国家奖学金或励志奖学金的评选,只要在符合参选条件的前提下,所有同学都可以在给定的名额指标内,遵循公开、公平、竞争和择优的原则进行评选。但事实上,看似没有疑问的后面却隐藏着危机,即参选的同学中有的是学习成绩好、综合表现突出的,而有的同学则不仅学习成绩好、综合表现突出,同时还兼有学生干部的角色。学生干部为师生服务,班级的支持力不会有问题,这样的同学参选不仅可能,而且被选上也在情理之中,但实践中恰恰相反,极端的案例是只要是评奖评优,这样的学生在班级里往往在民主的环节因“仇官”情绪而被无情淘汰。这样以来,组织部门或主管部门要进行“集中”就两难了:一方面是不得违背民意、要照单全收;另一方面是实干型、贡献型的优秀学生干部不能得到激励。

3.舆情监管必须体现民主集中制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三屏生活”成(指当下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已发生深刻的变革,电子读物取代纸质读物已是大势所趋,与阅读纸质图书相比,高校大学生更喜欢通过“电视屏幕”、“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获取信息,其优点是便捷高效,缺点是容易导致大学生思维封闭,创新思考能力锐化等)为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大学生群体通过该途径获取信息资讯已超过课堂上老师授课传递的有效信息。新媒体全覆盖已成趋势,人人都是播音员,随时随地都可以“微观世界”,而老师课堂上的抬头率也被广大同学手中的微博微信刷屏率所挤压。

从实际情况来看,舆情监管的理论描述优越于具体执行,监管难已成为共识。因为这里首先涉及技术和成本问题。另外,网络舆情的公开对话机制不够健全,许多时候“堵”多于“疏”,而“堵”的动机却又是出于学校或主管部门忽略事前告知与咨询工作。而由此引发的“民主”与“集中”口水战频现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高校学生工作涵盖了人才培养工程的方方面面,由上述三个具有典型代表的领域的分析可以看出:“民主集中制”在人才培养的意义上,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组织原则,而是人才政治素养的问题。同时,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在政治现代化和社会化的意义上是一股强大的“民主”意识的泛化,或者说是“民主”的异化方式。从外在形式上来看,这种意识和行为均采取了所谓的“民主”外壳,都要求尊重个体,在此前提下,组织性、协作性、纪律性、整合性、决断性等的合法性自然受到质疑。换言之,“集中”被视为对个体合法性的褫夺。他们以拒斥的姿态拒绝经典、拒绝政治传统,从而也拒绝了个体的政治成长。

三 、“民主集中制”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实践转换

“民主集中制”充分体现了党建工作的科学性与规律性,是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作为共产党人带领广大工人无产阶级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进程中建立起来的一项组织活动原则,发挥了富有成效的积极作用。它也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开展高校学生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方法,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优势和显著特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对此,有学者认为可以从“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制度机制”等几个方面加强建设,同时还需要与“群众路线”相结合。[14]本文认为,“民主集中制”既是组织活动原则,更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其中环境建设尤为重要。

1.营造良好的“民主集中制”氛围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开经济社会等客观的物质环境,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态度和观点;同时也不能偏离政治发展的历史方位。换言之,“民主集中制”是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政治保障。

我们经常听到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尤其是涉及自身物质利益的实现或政治前途的发展遇到阻力时不由感概,动辄批评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样的言论并非空悬来风,但附和这样的论调对改变现状没有任何意义,最终反倒以讹传讹,强化了不良气候的生成基础。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态度,冷静地进行分析。总之,“民主集中制”的实现,需要客观的物质基础,同时也需要主观要件。

从客观上来看,“民主集中制”必须有实现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没有发展,纵然这样的呼吁有过一万次,实践中的操作依旧难以落实,所以大力推进社会市场经济建设本身就具有“民主集中制”逻辑优先性。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建设必须以实现个体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须有个体自我意识之解放。在此基础上,个人要贯彻执行,组织更要成为推进这一历史进进步的保障,从而形成其以个人和组织为核心的社会氛围。对于高校而言,应该鼓励和支持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有选择地参与经济交往活动,创造性地参与创业竞争(比如互联网+),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体意识、市场意识以及民主意识,最终将言行统一到“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和原则中去。

2.建构严格的“民主集中制”纪律

制度之所有必要乃是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从前文可知,“民主集中制”,是新民主主义政权、人民民主专政的一项基本政治组织制度,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同样适用。

因为我国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集中制”的适用基础依旧牢固,而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也没有达到完全自觉的程度,在一定条件和因素的作用或影响下,封建的、迷信的等等非“民主集中制”言行还会死灰复燃,近年来个别区域、部门、个人方面的案例报道就是证明。

这说明,相关部门和个人法制观念单薄,纪律意识缺乏,自我意识膨胀,将“民主集中制”看作是对“他者”的要求,而不是自身言行的约束。所以,必须不断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对执行不力的区域、部门和个人,要实现严格的问责制和通报制,压缩这类言行和现象的生存空间,为“民主集中制”的拓展扫除障碍。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则主要是对重要职能部门、关键岗位负责人进行“民主集中制”考核,对出现问题端倪的进行必要的约谈、批评和警示,对于性质恶劣的可撤岗,已触及法律底线的坚决启动司法程序。

3.强化师生的“民主集中制”教育

纪律是他律的和外在的,而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工作,是要教导人们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一般而言主要有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等。但这些育人方式如果脱离必要的原则,必然会出现育人方式混乱的局面,同时还可能导致育人成效与预期目标不相符。

这其中必须扭住两个关键点:一是“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精神应该也必须体现和融入到人才培养项目和学生工作中去,作为底线和红线要尊重,确保方向不跑偏。二是老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及其角色定位。通常情况下,学生所接触到的老师是否接受过正确的、科学的和系统的教育直接决定了老师教授的学生的能力及其素质;很难想象一个偏离“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精神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是富有“民主”精神与“集中”精神的。

高校学生工作,不论是对于文科学术背景的学生还是理工科学术背景的学生,对其进行必要的“民主集中制”课程和理论的学习,而且越是在相关理论和知识触手可及的当下,进行专题式、集中式、体验式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从教育的本质来看,学生对于“民主集中制”的学习和掌握,其实质是要养成一种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这是确保我国政治现代化和政治社会化的不竭动力。

4.搭建立体的“民主集中制”平台

“民主集中制”是政治文化生活的基本组织原则,不仅具有指导性的特征,还具有显著的实践性。“民主集中制”不止步于口号和制度,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中,在个体意识和法治观念逐渐增强的当下,“民主集中制”对接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高校应充分利用和挖掘信息网络资源的建设力量,积极搭建平台,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民主诉求大形势,推动各项办公决策工作的公开化和网络化;在实体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如校网广播宣传、文化走廊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打造一批反映“民主集中制”精神的工作品牌,使之与网络“民主集中制”虚拟空间形成呼应的局面。

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打通内部“民主集中制”建设工作与外部资源的体制壁垒,大胆地借鉴、吸收和共享。主要是系统整理自身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资源,并与各级政府机关、周边社区进行沟通、交流和交换富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以弥补教育系统和党政系统不同范式之间的话语真空。

5.注入全新的“民主集中制”活力

“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活动原则,其本身也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唯物史观看来,就是“以人为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考察研究后再进行集中。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也要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即以“师生为本”。这就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在工作方案设计时务必坚持“师生利益为先”的原则,这是保持“民主集中制”活力的根本。因为只有得到师生的支持,各项决策和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从实践的角度看,可以在师生间开展以“民主集中制”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以及各类文娱活动,增强感染力和认同感;在领导接到日的基础之上增加职能部门办公开放日活动,组织师生进行参观,最大限度地展现办公的全貌和办事流程;所有决策事项须先出向师生发出征求意见稿,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同时须有师生代表以及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组织或机构参与相关决策或项目科学性的论证;在执行“民主集中制”精神的前提下,尊重绝对少数,并为少数利益的谋求开辟空间等。

[1][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4,22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5.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67.

[6]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10.

[7][8][9]毛泽东选集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57;563;566.

[10][1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1、192.

[1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9-210.

[13]刘月娥,等.论高校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2).

[14]林绍雄.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促进高校基层工作决策的科学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5,(2).

(责任编辑:孙书平)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Democratic Centralism" Significance,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CHEN De-xi, WANG Jing-ming

( Department of Art and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516007,China )

"democratic centralism" is the political life follows a basic system and principles, in the student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rinciple everywhere. In the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the "democratic centralism" is to uphold the party's leadership, adhere to the people and masses of the main position,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democracy" and "concentration". Suffered the impact of the crisis of young people cognitive fragmentation, appeal emotional, behavioral logic "list" in the field of caucu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wards in directing and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democratic centralism", it is urgent to promote the path of new period college students "democratic centralism" mode conversion.

democratic centralism; higher education; group work; awards in directing;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2016-03-20

惠州学院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六个一”行动“书记项目”阶段建设成果: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学科共建项目 (GD14XZX01)

陈德玺(1984-),男,贵州大方人,讲师,主要从事发展哲学、文化哲学研究;王精明(1965-) 男,广东饶平人,副教授,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党总支书记。

G645.1

A

1008-7605(2016)04-0082-05

猜你喜欢
民主集中制高校学生民主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百年历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