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鹤
(河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透过影片主题看真实的藏族文化
——解读影片《静静的嘛尼石》
张鹤
(河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影片《静静的嘛尼石》是由万玛才旦自编自导的、巨焕仓活佛等人主演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藏族影片。影片讲述了一个深处于偏远寺院的小喇嘛和他身边的人,从大年三十到初三下午期间发生的故事。这是一部真实反应藏族现代生活的影片。整部影片虽简单质朴,却令人印象深刻。
《静静的嘛呢石》;现代生活;藏传佛教;藏族文化
影片用平淡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片中通过对比展现出了影片深刻的主题。片中的小喇嘛是一个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人。他是家中唯一一个在寺庙里念佛修行的僧人,甚至也是家乡附近唯一的僧人。影片围绕着小喇嘛展开,并通过几组对比展现出影片的主题。
首先,是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之间的对比。宗教生活是小喇嘛的日常生活。学经文、诵经文、煨桑等等。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一件事情:做功德。这和他所生活的小寺庙是分不开的。藏族信仰的是佛教。自公元七世纪起,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此,佛教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藏族人民的心中。小喇嘛的宗教生活也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然而,小喇嘛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他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内心,无法做到心无杂念地去修行。对外界的世俗生活充满了好奇心。世俗生活当中的每件事都对他产生冲击,感受到了和宗教生活不一样的世界。片中师傅让小喇嘛去小活佛那里帮忙做事。经师要求小喇嘛去客厅擦东西。小喇嘛在擦东西时无意间看到了电视机和VCD,并被其深深吸引。拿起遥控器看看,摸一摸VCD。但在经师进来后,小喇嘛又继续擦桌子。经师出去后,小喇嘛再次摆弄电视机和VCD。这些东西是他平时的宗教生活里所没有的。他对这些充满了好奇。之后,他用了小伎俩和小活佛两人最终看上了电视。因为听不懂普通话,他们开始看VCD《智美更登》。这也是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之间的又一次碰撞。《智美更登》是传统的藏族故事,但却在电视机这一现代电器上上演。
其次,是现实世界和神话故事之间的对比。影片中多次提到《智美更登》的故事。这是一个源自佛教的神话故事,是藏民族传统的八大藏戏之一。讲述了善良的柏岱国王子智美更登,为了营救属国君主的生命,冒杀头的风险,以镇国之宝相赠,结果上当受骗,被国王放逐到遥远的哈乡去经受苦难。王子携带王妃和三个女儿,历尽千辛万苦,一路广施恩德。往返途中,王子先后献出了自己的眼睛、妻子和三个女儿,最终功德圆满,感动上苍,失去的一切又重新回到身边的故事。影片中小喇嘛的哥哥和妹妹都是扮演《智美更登》的演员。这是一个传统的佛教故事。但影片的一个情节,在《智美更登》演出结束后,演员们居然拿出录音机开始一起跳迪斯科。现代的迪斯科和传统的《智美更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藏族人民在延续着传统的同时,也受外来文化和生活的影响。这一行为,表现得更加真实。片中小喇嘛的弟弟说,如果要别的还行,但是如果要眼珠子我是绝对不会给的。没有眼珠子怎么看书啊。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像智美更登一样善良并为他人付出一切。这大概也正是现实生活和神话故事之间的差别。
再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对比。藏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文学、音乐、舞蹈和雕塑等方面,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片头敲打嘛尼石的老师索巴的儿子自从去了拉萨就一直没有回来。索巴每天重复着一件事情——敲打和雕刻嘛尼石。即使是在大年初一,也不例外。索巴坚守着藏族的传统。嘛尼石上的六字真言为“唵嘛呢叭咪吽”。藏传佛教认为,常念“嘛呢”死后可不入地狱,或少受地狱之苦,甚至可以升至极乐世界。嘛呢石可以说是古老的藏族传统文化中对宗教崇拜所持态度的概括和具象表现。虔诚的藏族佛教徒永远相信,只要连续不断、持之以恒地把他们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块上,这些石块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能使他们洗清此世的“罪过”,并能引领他们走进他们神往已久的西天净土。索巴的这一行为与儿子外出不归之间也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另外,片中最大的对比大概就是在《智美更登》和《西游记》之间。一个是藏族传统文化当中的代表戏目,另一个是现代文明中的电视剧。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这个问题对藏民族来说是一个真实而无法回避的问题”[1]11。现代文化是一个混合体,它包含了太多东西。而传统的藏族文化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藏传佛教文化更是很难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现代文明当中有很多具有冲击力的存在,藏族传统文化如果和其融合就很难完整地传承、保留下去。因此,如何在藏族传统文化和现在文化融合中把握好“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影片中出现很多符号。如片头出现的嘛尼石,以及小活佛所住的客厅里摆放的十世班禅的照片,还有爷爷手上拿的转经筒。这些都是影片中较为明显的符号。嘛尼石——片名也包含了这个名词。嘛尼石上面所雕刻的是藏族的六字真言。被称为写在大地上的经卷。在西藏地区,有时可能看不到一个人影,但是嘛尼石却随处可见。嘛尼石上雕刻了“嘛尼”,就是佛经当中的六字真言。这和藏传佛教的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藏传佛教信奉长念“嘛尼”可以得到永生。人死后不必受到或少受地狱之苦,甚至可以升至极乐世界达到涅槃,免受轮回之苦。藏传佛教徒认为,长期地雕刻嘛尼石,嘛尼石就可以洗清他们今生所做的错事和罪过。可以引领帮助他们走向极乐世界。因此,嘛尼石是藏族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符号。它不仅仅代表了藏族的佛教文化,同时也是藏传佛教徒内心虔诚而坚定的信仰,一定意义上讲,更是支撑藏族文化不断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
贯穿影片始终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就是《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保护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最终在西天求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本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在每日静修的寺庙里却是个新鲜的故事。小喇嘛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这其中最让其产生兴趣的就是《西游记》。尤其对孙悟空更是喜爱有加。片中有很多细节都印证了小喇嘛对《西游记》的喜爱。当小喇嘛的父亲准备带着电视机和《西游记》的VCD碟片从寺庙回家时,原本父亲已经走远了,小喇嘛还是追了出去。向父亲索要VCD碟片的盒子,父亲把碟片盒子给他后,他飞快地跑回屋内。准备去参加下午的祈愿大法会时,他把面具挂在柱子上,犹豫了一下,又把面具放进了僧袍内。这一细节真实地反映了小喇嘛内心的矛盾。当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碰撞在一起时,宗教生活的单调和世俗生活的丰富多彩对小喇嘛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不知道他最后去祈愿大法会念经时内心究竟在想着什么。《西游记》在影片中是一个矛盾的存在。这本是一个和佛教相关的,讲述唐僧在经历重重磨难后最终求得真经的故事。其中,也展示了唐僧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对取经的坚定信念。但不可否认,电视剧《西游记》是大众传媒时代的产物。经师却不允许小活佛过多观看前面的部分,只希望其看到最后唐僧求得真经的那一集。担心剧中世俗的东西接触过多,小活佛难以抵挡住诱惑,无法静心潜修。也正是这一原因,小活佛和小喇嘛的小小愿望也被打破。最终二人都没能完整地看完《西游记》。这在另一个层面上也反映了藏传佛教徒生活的单调,以及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脱节。也正因此,佛教文化才得以传承下去。
影片从制作团队到拍摄,都是一部原汁原味的藏族电影。影片中的对白采用的是藏语对白,汉语字幕。在影视语言和影视画面上都真实地呈现了藏族的真实生活状态。影片从“自我”的角度去展开叙述,一改往日“他者”的角度。使得话语权真正地握在藏族人民自己的手中。就像导演自己说的“经常有一些人用文字或影像的方式讲述我故乡的故事 , 这些使我的故乡一直以来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神秘的面纱, 给世人一种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或蛮荒之地的感觉。”以往神秘、古老的藏区和藏族人民的形象被打破。以藏族人的身份和视角去讲述故事。
英国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曾提出了电视话语中解码和编码的概念。其主要意思为在传播思想文化的过程中,传授者扮演的是“解码”的角色,而受众的理解和想法又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因此,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观众在影片传达的内容和自身理解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影片自始至终都是以藏族的视角和藏族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甚至是生死观的视角进行演绎的。尤其是本片采用的是藏语,这本身就是一个小众的语言。反过来说,如果不使用藏语,又很难保证影片的原汁原味。这就是民族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矛盾。另外,影片中的影视符号如嘛尼石,假如不了解嘛尼石的观众,可能还会认为嘛尼石的存在是可有可无的。这些偏差都和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如何让观众做到在“解码”的过程达到和导演相同的认知,这是民族题材影片导演应该思考的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影片中一幅画就可以说清故事,表现出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2]。因此,民族影片在跨文化传播和交流过程中也是矛盾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是,在实现中,民族的影片却又很难站到世界的舞台上,去展示民族优秀的文化。民族电影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做到“世界的”,还需要电影人在影片的制作上和宣传上多下功夫。用影像的方法,把民族优秀的文化展现给世人看,这不仅仅是电影人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人的责任。
影片从开始到结束并没有鲜明的冲突。并不是一部“好看的”影片。但是,细细琢磨,影片从头到尾却又充满了亮点。在导演看似平淡的叙事方式和镜头下,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形象被准确地呈现了出来。不矫揉造作,反而容易被接受。这才应该是藏族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导演希望做到的影片是简单的,是自然的。同时,简单叙事方式的背后是不简单的表达,是对现实生活的忠实。静默的背后是不煽情、不猎奇, 这种坚持是影片对民族特性的独特的审美和选择。
在快节奏的消费环境和观影体验下,诸如《静静的嘛尼石》这样的影片才更值得研究和欣赏。安静地讲一个小故事,并且从中能够给人以思考。不去刻意地呈现什么,只是用情说话,用真实去打动人,并在此过程中,把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悄无声息地渗透给观众。就像嘛尼石一般,放在那里,不说话也不乱动,静静地看着外面世界的变化,然后保留和坚守住内心的信仰,永远地存在于世间。
[1] 尕藏加洋.藏族题材电影和藏族电影中的文化反思[J].西藏艺术研究,2007(2).
[2] 周舒.万玛才旦的藏式审美[N].财经日报,2010-03-02(C4).
[责任编辑袁培尧]
Observe the True Tibetan Culturethrough the Theme of the Film:TakeTheSilentHolyStonesas an Example
ZHANG He
(School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0,China)
The movieTheSilentHolyStones, written and directedbyVanMarCaidan,JuHwanstarred (Buddh, isa real Tibetan movie. The film tells the story of a small Lama Temple deep in the remote and the people around him from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to the third day of the New Year. This is a real movie describingthe Tibetan’s modern life. The whole film is simple, but impressive.
TheSilentHolyStones; modern life; Tibetan Buddhism; Tibetan culture
2016-02-12
张鹤(1991- ),女,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研究生,主要从广播电视学研究。
J905
A
1671-8127(2016)03-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