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伟
民办高校“大语文”教育观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
付丽伟
我国的“大语文”教育观历史悠久,其内涵不仅在于通过语言文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大学语文课程培养全面的“全人”,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转向应用技术型发展的道路上,“大语文”教育观能进一步促进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民办高校“大语文”教育观实践
今天,社会发展迅猛,我们不仅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需要掌握更多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因此,“大语文”教育观的内涵进一步得到了扩展:通过语言文学的教育,培养学生高雅的人文审美能力,健全的人格,使之拥有优秀的人品和道德,同时,具备现代社会所需的综合能力,包括基本的工作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等。传统的“应试教育”单一地以分数作为衡量学习好坏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了,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大语文”教育观实现学生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1.思想压力较大,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民办高校的学生入学时平均成绩偏低,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是客观的事实,社会舆论和激烈的竞争现状使得许多学生的确存在“低人一等”的心理阴影。他们既有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又有着对自身的怀疑和担忧。民办高校的学习气氛较之公办院校相对薄弱,部分大学生受到整体环境的影响而轻视了学业。面对生活中经济利益和娱乐生活的诱惑,部分学生难以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严重者甚至荒废了学业。因此,减轻学生思想压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民办高等教育必须正视的问题。
2.思维活跃、个性鲜明
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可能比不上公办高校的学生,但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分数不是唯一标准,学生的能力和才华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体现。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观察到,有的学生具有卓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个性鲜明,有想法,有主见,不随波逐流,成为了学生群的精神领袖,而他们可能更适应未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因此,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发挥其优点,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大语文”教育观对其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培养“全人”
教育的终极目的并不是教人掌握一门精湛的技术,而是培养出“全人”。
社会飞速发展,学校教给人的知识很快会被新技术所取代,影响一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这个人所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我们通常把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热点联系起来,补充学生的文史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思考问题,把握人生,使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拥有良好的素质,将来的职业生涯才会越走越开阔,自己的人生也才能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主动性较弱是民办高校学生的普遍状态,“大语文”教育观的实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语文”的“大”不只在于内容的“大”,还在于方法的灵活多样。我们摈弃了过去“满堂灌”的传统方法,综合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慕课教学等多种方法,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课上课下展开思想的交锋,在思考和争论中将知识内化。因此,坚持开明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展现其想法和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古代思想文化和现实社会现象相结合
古文包含着我国传统思想文化,虽然历史久远,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文言文往往晦涩难懂,许多学生都存在抵触的心理。在讲授古文时,我们将其思想文化和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相联系,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的核心主张是孟子提倡的“王道”和“仁政”,这和习近平主席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近几年,政府在反腐、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民生问题上都体现了对老百姓的关爱和同情,这正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大力传承。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在思考中真正领会古代思想文化的真谛。
(2)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作品相结合
文学作品是呆板的方块字,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生又都是非中文专业,对于难以理解或篇幅过长的文章很难坚持阅读,但他们对影视剧却有着极大的热情,因此,我们会和相应的影视剧进行关联。例如在讲《诗经》的时候,我们用《芈月传》第五集中才子们在阳灵台文斗的片段做导入,启发学生思考“风”“雅”“颂”的内容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到《论语》时,要求学生提前观看电影《孔子》,形成对孔子生平和思想的初步认识,再引导其深入分析孔子的儒家思想。影视剧以鲜活的画面和声音吸引着学生,能有效地辅助我们的教学。
2.全过程性考核方案的实施
有的学生“平时不翻书,临时抱佛脚”,考试只求及格;有的学生,平时很刻苦,却因为发挥欠佳得不到高分。为了防止出现此类现象,公平公正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的大学语文取消了传统的闭卷考试,采取全过程性考核方案。
(1)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和表达
在过去的教育经历中,学生总是希望和标准答案一样,在表达观点时会担心“偏离轨道”,因此不敢说或者不愿说。到了大学,我们教育学生对待事情应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观点的正确性。每篇课文我们都设有讨论部分,但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铁凝的《谁能让我害羞》中的“少年”和“女人”,不同的同学会产生不同看法,肯定学生的想法就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
(2)重视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不仅注重知识的讲授,更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主题杂志”的制作和校园微电影的拍摄。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长处,在分工中锻炼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发挥了学生各自的优点,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同窗友情,可谓一举三得。
(3)选题多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制作杂志或者拍摄微电影,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进行选择。不同的学生人生经历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会不同,例如“亲情”“爱情”和“友情”,孰轻孰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选题多样,学生才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去思考去创作,他们也才能通过全身心的创作体现“学有所用”的价值。
(4)引入S T E AM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评
S T E AM是五个单词的缩写:STEAM 是五个单词的缩写:Science(科学), Technology(技术), Engineering(工程), Arts(艺术), Maths(数学)。STEAM 是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议,即加强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大学语文是一门偏文科的课程,我们要求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进来。例如学生制作微电影,要先确定选题,然后自己写剧本,自导自演自拍,后期利用软件进行剪辑、配乐、添加字幕。这种作业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对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校“大语文”教育观的实施初显成效,这的确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同时,伴随着学生文学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他们会将这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延续到大学毕业之后,从而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1]吴时红:《“大语文”观的理论建构与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2]石爱民、张国基:《论“大语文教育”与“大德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4期。
[3]钟慧:《大语文教学观及其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期。
[4]权麟春:《民办高校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与对策》,《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6期。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通识教育中心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