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16-04-12 10:03费青梅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慕课挑战思政

刘 敏 费青梅(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慕课”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刘敏费青梅(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慕课近年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慕课的影响,本文对慕课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进行了简要概括,就慕课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慕课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策略

一、“慕课”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一)“慕课”的定义

“慕课”(MOOC),是最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新型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由个人组织发布并传于网上的开放课程,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其典型特征表现在传统的学习系统与开放的网络资源相结合,其中“M”代表Massive,即“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即“开放”,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即“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即课程。

(二)慕课的发展历程

慕课兴起的历史虽短暂,但是却有一个不短的孕育发展历程。它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2年,美国著名发明家DouglasEngelbart提出一项名为《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的研究计划,在这项研究计划里面,DouglasEngelbart强调了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增进智慧的协作工具来加以运用的可能性。Engelbart提倡个人计算机的广泛传播,并解释了如何将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效应。

自此,许多热衷计算机的教育改革家们,极力推进教育过程的开放,号召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改革“破碎的教育系统”的手段应用于学习过程之中。自2008年始,一大批教育工作者们都采用了这种课程结构方式,并且成功的在全球各国大学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得以迅速在全球发展起来。

MOOC课程自传入中国始即受到了很大关注。根据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利用MOOC提前学习大学课程。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教育模式,为那些有超强学习欲望的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帮助。[1]Coursera现在也逐步开始和国内的一些企业合作,让更多中国大学的课程出现在Coursera平台上。

二、“慕课”的主要特征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一面世即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引发了高等教育有史以来最快速的增长,总的说来慕课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突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时空界限

传统的学校,教师、学生、课堂、班级相对固定,而“慕课”则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新的学习场所,突破了教学场地的限制,学生只要愿意可在任何地方进行学习。

(二)规模大,学生数量众多

与传统的教学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的规模相比,杜克大学开设的第一门慕课课程注册学生数量超过1.2万人。[2]慕课突破了传统课程人数的限制,使得世界各地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课程资源,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重需求的教学内容

互联网时代,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使人们从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而不必在学校里接受强制性的灌输。“自组织”成为新型的学习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慕课”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网络课程的世界开放性特征带来价值观的多元性挑战

慕课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极大地整合了世界优质教学资源,大学生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最顶级的教学资源,这本身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但我们也应该警惕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所引起的多元价值的潜在威胁。伴随着“慕课”而来的是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理论传输到了青年一代的头脑里,西方价值理论所鼓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必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冲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须采取各种措施改善课堂教学,加强对青年一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避免青年一代全盘接受西方价值观。

(二)对传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传统的高职思政课教学,采用合班教学制。一般情况之下,2个甚至多个班级合并在一起上,每次课连续2个小节甚至长达4小节,而思政课由于具有强烈的理论色彩,与学生的迫切需要和社会指导联系不够密切,因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对我校15级学生进行调研时,学生反映思政课堂上耍手机、睡觉、聊天的现象不断,且有不少的学生逃课,究其原因学生认为思政课政治性太强且枯燥乏味,学不到实用性的东西,对于以后的就业没有帮助。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不少高职院校是由以前的中专校升格而来,其思政课教师队伍主要是由本科、研究生组成,部分思政课老师甚至不是思政专业出身,其对教材体系的把握,对内容的理解和211、985等高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慕课背景之下学生有了较大的选择自由,学生通过比较自然会选择知识面广、底蕴深厚的名校教师。随着慕课的普及推广,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若不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则很可能会遭到淘汰。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慕课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面对来势汹汹,发展迅猛的慕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如何应对,是消极逃避还是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以乐观的心态迎接其挑战才能够在慕课的挑战之下赢得一席之地。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下足功夫:

(一)提高教师素质

作为承担意识形态教育重任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对学科内容的理解程度和信仰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品质和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只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自肺腑的去接受它,才能把正确的观点带到课堂上教给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才能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解答学生在现实世界中的困惑,从而培养有信仰、有视野的学生。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养,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从而使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二)重视教师的再教育工作,加强教师交流、培训

思政理论课是一门开放的教育课程,它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尤其是来自慕课的挑战。面对慕课的挑战,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随时掌握信息动态,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并能熟练掌握网络语言,缩小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努力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之中切忌固步自封,如同一个案例,今年讲了明年再讲,从该案例里不能得到新的启发,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案例过于陈旧就失去了吸引力。

除了要求思政课教师自身不断学习之外,还要注意加强思政课教师相互交流、培训,学会取长补短。思政课由于其强烈的政治性,这门课不容易受学生欢迎,如何上好思政课需全体思政教师共同努力,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向本校教师学习或者到其他学校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我校实行听课制度,规定每名老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次,旨在改进老师的教学,同时进行讲课比赛以鼓励教师投入到教学的改革之中。经过以上措施,我校的思政课堂有了较大改善,涌现出较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与此同时我校还实行思政教师走出去的战略,每学期分批次让教师去参加思政课的专题培训,加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学到了先进经验。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思政课应该有相应的实践课时。由于思政课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更应组织好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思政部举行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带学生到安仁古镇参观刘氏庄园,开展知识竞赛。此外思政部还与天府新区合江街道南天寺村委会合作共建了“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正式签字挂牌,通过利用天府新区合江街道南天寺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成果和莓园新村发展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我校思政课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五、结 语

随着慕课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其对我国教育的冲击特别是思政课的冲击不言而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重任,面对慕课的挑战,应积极应对,努力改善教学质量,使思政课通过慕课这个渠道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责任编辑:吴妮徽】

[1]Coursera和果壳网MOOC学院发布战略合作计划[EB/OL].凤凰教育,http://edu.ifeng.com/a/20140915/40806629_0. shtml,2014-09-15

[2]王蓉.国外慕课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J].世界教育信息,2014(13):19.

G41

A

1008-8784(2016)03-58-3

2016-01-05

本文系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校级课题“慕课来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4D004)的研究成果。

刘敏(1980—),女,四川资中人,硕士,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

政治教育;

费青梅(1980—),女,四川达州人,硕士,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慕课挑战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