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毅(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项目式学习在社会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探究
黄毅(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由于存在着教与学的方法问题,从而导致社会学课程教学存在着学习效果欠佳的局面。项目式学习的运用可以缓解这一情况。本文在阐释项目式学习概念、特点与要素的基础上,从项目式学习的流程设计和其在社会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分析和建构了项目式学习在社会学课程教学中的契合性问题。
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过程性评价
项目式学习是建基于组织行为学、认知学习等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此种学习方式不仅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及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知识记忆型向知识运用型转向。在高校社会学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可以改善课程组织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不断增强社会学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生动性。
项目式学习属于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其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并未形成统摄性的共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由教育学家W.H.Kipatrick所倡导的“设计教学法”发展而来。相比传统的“独立”、“单干”等学习方式而言,项目式学习是学生之间在交往、交流中建构的一种非固定的、高于既定学习并富有教育创新意义的活动过程。[1]它首先是一种以项目统整课程来打破传统的学科逻辑结构的新课程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及发展学生能力的学习方式。[2]这种学习方式通过推动“学生探究”的拓展任务与“真实”性的学习产品及表现来开发课程内容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将内容标准与思维拓展和真实的世界情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项目式学习自身的特点与构成要素成为区别其他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一)项目式学习的特点与构成要素
它的特点在于:第一,学习的“真实性”。学习内容是以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为基础,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交叉,需要探索有效方式来解决。第二,学习的自主性。强调调动学生主动完成学习的内容,而非遵循预先决定好的路径,以一种机械模仿式来推动学生学习。第三,学习的合作性。以学习小组的项目选择为基础,学生在共同的探究中获得知识并提升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多维结果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的结合。它的构成要素包括:第一,项目内容。以值得深究的实际问题为主题,培养学生能对此类话题与论点进行评价的能力。第二,项目活动。指采用一定的方法与工具来解决面临问题时所采取的探究方式。第三,项目情景。为学生学会使用必备的技术提供一种良好的氛围。第四,项目结果。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运用知识的技能与策略和计划、实施、监控及评价智力探究联系起来。
(二)项目式学习与社会学课程教学的契合
学生课堂学习消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习方式并未到得有效地挖掘。项目式学习就是要设法让社会学课程学习模式“活”起来,使原本处于“旁听、旁观”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课程教学的活力与实效性。当前的社会学课程教学多为理论性的灌输学习,忽视了在本质上课程教学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即更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树立学生的主体性及培养综合能力。社会学课程教学需顺应这一客观要求而有所改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交流、合作与责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表1 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师生准备工作的对比
流程设计的可行性关系到项目式学习在社会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成功与否。只有合理的流程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达成项目式学习在社会学课程教学中的主旨目标及创新意义。
(一)学习内容的遴选与项目组织
这一环节是否科学合理是项目式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项目设计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且具有可操作性。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与认知规律,还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完成项目。如表1。
(二)项目学习的开展与过程性评价
首先,构建学习合作小组作为项目学习开展的先导和基本单位。学习小组一般由5-7名学生组成,其构成的首要原则是自由组合,然后才是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等诸多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适当的调整。“组间同质”是为小组之间创造展开公平竞争的条件,小组组建后确立不同的角色与责任,如联络员负责必要的联络与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材料管理员负责学习前后所有材料的搜集与整理,总结者负责项目结论的阐述和汇报材料的编写等。其次,实施项目学习要将课程内外的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再次,进行团体辅导与项目实施。教师要全程参与其中,做好前期的辅导工作,提出要求与标准,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步骤,制作学习方案,仲裁可能出现的意见或争论,从而推动项目持续地进行。最后,项目过程的展示及评价。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项目学习效果的检验。以小组汇报的方式展示成果,既要对项目成果进行多维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既要抓住各个项目的独特之处,让学生体会收获的感觉,也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参与的项目活动、小组学习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识。
在社会学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时应趋利避害,紧紧把握教学实践的整体目标及个体目标才是运用项目式学习的全部意义所在。
(一)学习目标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
社会学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要服从与服务于教学目标,既要教给学生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学会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正确地认识社会与自我的能力,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独特的个体存在,唤起其内在的学习创造力,使之成为能适应时代又充分发展且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体来说:一是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这是发展学生学科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学会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提高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抽象思维及归纳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观点与教学材料之间的一致关系,遵循和有效地体现“要点在书中”,继而再展开有针对性的思考与训练。这样,才能体现出既“取材于书外”,也保持了观点和教学材料的一致性。二是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依据一定目标和运用相关信息来有效地解决问题中所呈现出的智力品质。因此,注重选择有代表性的主题,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掌握与运用这些技巧,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
(二)学习内容要符合项目式教学的价值取向
项目式学习中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紧跟当代教育理念。关注合作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所以掌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价值取向实现策略的必要性尤为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彰显学习的合作性,关照生命意义生成的互动学习形态,具有生成性、交流性、协同性与平等性等特征。它包括成人价值、成才价值与成功价值三种取向,并渗透至学生全面成长的各个层面。成人价值取向集中于学生主体的社会性发展,成才价值取向关注学生主体的认知技能,成功价值取向指向学生潜能的发挥。这三种价值取向在本质上就是在学习中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作情景、注重合作目标、利用合作时机以及注重合作评价。[3]
(三)教学评价要体现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
过程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推动因素。过程性评价渗入课程教学之中,能有效地调节气氛,激励学生的情感和调动积极性,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但这要求学习过程做到:一是评价的多元化。在整个项目活动过程之中,学生要对自己的合作技能做出自我评价,并与他评、师评相结合。其目的是使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逐步形成评价的多元主体交互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做到:敢于评价、善于评价、乐于评价,最终达到得益于评价的目标。二是注重评价结果的整合与反馈。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的反馈作用,依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计划与方法。因此,在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过程之外,同时还需注意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整合与阐述。
【责任编辑:桂静】
[1][3]李献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14.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2007(3).
G42
A
1008-8784(2016)03-112-3
2016-01-09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疆城市族际空间分异及治理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YJC810005)的研究成果。
黄毅(1982—),男,苗族,湖南沅陵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