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思想体系

2016-04-12 09:06袁礼袁卫徐东波
山东高等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方法论学科理论

袁礼,袁卫,徐东波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深圳分院,广东 深圳 518055;2.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潘懋元毕生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第一位研究生导师,学术成就斐然,桃李满天下,为后辈树立了立德育人的大师典范。自上世纪50年代研究高等教育以来,至今已达六十余年,学术生涯贯穿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前学科时期和学科化时期,一如既往地走在学科的发展前沿并引领风尚,堪称教育界的“常春藤”。他的学科思想体系规整、结构完备,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立定了格局。其逻辑严密、规模宏大的高等教育学学科思想体系包括学科建设思想、学科研究方法论思想以及学科发展与演进思想这三个维度,每一维度各具内涵、寓意精深,各个维度又相互渗透、互为贯穿,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从这三个维度入手,对潘懋元的学科思想体系展开探索,可加深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趋势的认识,从而为理解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照。

一、开拓与引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思想

潘懋元自上个世纪50年代尝试建设一门专门研究高等教育的学科,着实是我国教育界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先驱。回顾高等教育的研究史可以发现,即便是当时国内的教育学界,也没有太多的研究者关注高等教育,对这一“新”的研究领域鲜有启发性的论述。但潘懋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创造性地发布了洞见,即高等教育本身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具有多重联系,它具有直接的专业型。

高等教育可理解为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专业教育,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与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生在社会经验状况以及身心发展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应该建设专门的高等教育学科来研究这一领域的现象与问题。潘懋元对高等教育的分析独具见解,在他看来,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的特殊组成部分,在认识其现象和问题时,不能简单、盲目地将普通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嫁接到高等教育中来。为将高等教育和其他普通教育加以一定程度的区分并展开专门研究,他积极筹划了“高等学校教育学”课程的首次开设,并且编写了《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这一开拓性教材。正是在这本具有学科历史开创性的著作中,他在教育界首次提出要建立一门“高等专业教育学”或“高等学校教育学”的独立学科。从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出发,潘懋元对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和特征进行了科学界定,并进一步明确了它的研究对象和基本范畴,并多角度地对研究方法论进行了广泛探讨,为高等教育学这门“新学科”的正式创立奠定了不可或缺的方法论基础。

学科建设非易事,尤其是一个全新学科的诞生不仅要有丰富系统的理论思想作铺垫,更需要许多仁人志士不断地努力与争取,潘懋元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他的实践不仅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更为之奠定了基本格调。“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教育界如其他领域一样正在缓缓复苏,此时也是开展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历史性机遇期。是年,厦门大学党委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高等学校教育教研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正是专门研究高等教育问题。经过短暂的十天筹备,厦门大学高等学校教育教研室于当年5月27日正式成立,潘懋元先生任教研室主任,这是中国第一个以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的专门机构。”[1]102厦门大学开此先河,建立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后,犹如黑暗中的一把火炬,照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研究领域,这对其他大学无疑起到了示范与带动作用,一时间,“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全国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研究浪潮由起发端。

1978年底,潘懋元在《厦门大学学报》和《光明日报》上分别发表了《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建立高等教育学科刍议》和《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两篇极具影响力的文章,提出“要建立一门高等教育学,即必须像‘学前教育学’那样,逐步建立一门以研究高等专业教育为对象的‘高等教育学’。”[2]在撰写呼吁性文章以外,还通过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在各地专题做报告的机会,不遗余力地倡导开展科学的高等教育研究。由潘懋元主编的我国首部《高等教育学》教材于1984年正式出版,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相对完整体系的高等教育学著作,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建立,在学科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国内学者对此一针见血地评价道:“中国的‘高等教育学’从此也可以理直气壮地称之为学科。”[3]45有了学科依托,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此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回顾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萌芽与创建历程,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从“刍议”发展到“理直气壮地称之为学科”,这条创建之路“任重而道远”。既意味着潘懋元在高等教育学学科开创过程中的筚路蓝缕与不懈努力,也蕴含着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思想结晶。

二、丰富与完善: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方法论思想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潘懋元提出认识教育规律的三种路径,即通过教育历史的演变进行推论得出、对国际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概括得出以及从现实的教育实践经验总结而得出。[4]743在21世纪初,潘懋元又提倡利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来丰富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方法论,“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5]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方法论思想已渐成一个统一的逻辑体系,具体可以从史学研究方法论思想、比较研究方法论思想、实践研究方法论思想和多学科研究方法论思想这四个层面来进行探讨。

(一)史学研究方法论思想

在1990年受邀为我国首份教育史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教育史研究》撰写“评论意见”时,潘懋元谦称自己“不是教育史学家,最多只能算个散兵游勇。”[6]在梳理他的研究文献时,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是先生的谦虚之辞。实际上,早在学术研究生涯的初期,他就倡导和运用史学的研究方法来开展高等教育的问题研究,从早期的论著中不难看出,他具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和丰富的史学思想。潘懋元论证道,史学研究方法是从历史事实的角度展开对高等教育问题的剖析,这种方法“最能从宏观上把握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与规律。”[7]通过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开辟研究路径,继而把握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与一般规律,体现了潘懋元对史学研究方法的深刻见解。他曾引用国外著名比较教育家Kandel所言:“比较教育可以看作是教育史的研究向现在的延续”,进一步作出判断:“历史与外国,都是前人与他人的教育实践经验。”[8]在他的学术论著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运用历史学的视角对高等教育的功能和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在发展高等教育学理论时不为旧法羁绊,另辟蹊径,可谓独树一帜。在认识和阐释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时,潘懋元擅于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问题;在构建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时,特别注重汲取教育历史中的经验与教训,从历史中寻找客观依据。史学研究方法论是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方法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比较研究方法论思想

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离不开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教育发展经验的支持,在开展高等教育学研究时,注重运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高等教育问题,以客观揭示其本质规律。潘懋元指出比较教育的学科方法具备独特优势,“以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以资相互借鉴”,[9]从而根据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教育实践经验探索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潘懋元认为高等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前人、别国和研究者自身的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的,别国的教育经验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获取,因而比较是理论的重要源泉。从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或教育制度的发展,需要从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中获得养分。美国先后从英国和德国引进先进的教育模式和制度体系,经过改造后形成独特的教育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改革,在高等教育领域更是极力引进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潘懋元提倡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来剖析高等教育的相关问题,汲取其优点,这对拓展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研究方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三)实践研究方法论思想

潘懋元在学术界一贯强调实践研究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他经常将深奥的理论用实践经历表述出来,使学生耳目一新、备受教益。在上个世纪60年代,潘懋元撰写了“试论”和“再论”两篇学术论文,对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高等教育的问题研究作了深入分析,他明确指出当时国内高等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两类问题,其一是理论脱离实践,其二是实际脱离理论。[10]262潘懋元的实践研究方法论强调,研究高等教育应立足于现实,研究者应积极关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未来趋势,从实践中提炼出符合发展需要的基本理论。此外也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理论研究者既应切身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又要重视对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的探究。他提倡将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与问题研究和现实实践结合,呼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联合起来开展行动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科研究方法上的问题,促进了学科方法论的深入发展。

(四)多学科研究方法论思想

整体来看,多学科研究方法论既是潘懋元方法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研究高等教育的必经途径。上个世纪80年代初,潘懋元在主持编写《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讲座》这两本开创性著作时,明确提出研究者应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主动吸纳和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促进学科理论体系的深入发展。潘懋元指出,应当“运用不同的学科方法来认识高等教育的功能与价值。”[11]上个世纪80年代伯顿·克拉克(Burton Clack)的《高等教育的观点:八个学科的比较观念》中文版出现后,潘懋元敏锐地认识到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拓展学科研究视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开展学术研究时,综合使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够增进对高等教育的理解,从而更为全面地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三、深化与拓展: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思想

高等教育学自学科建立以来获得了不断深化,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完善自身的理论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加大,研究视野愈加开阔,迄今已发展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学科群,几乎涉及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且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的态势愈加明显。但未来的高等教育学科应该如何继续突破?是止步于此,还是大步前进,亦或循序渐进,这需要处理好传统理念与新兴事物间的关系。潘懋元业已出版数本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的著作,但耄耋之年仍然丝毫不排斥新兴事物,格外关注学科的开拓创新。他不仅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管理等传统话题作出新的解读,还对诸如互联网+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等新兴话题十分关切。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各种矛盾愈演愈烈,潘懋元认为高等教育学学科的深化与拓展应理性看待各种矛盾与利益冲突,“也应当以‘和而不同’的理念,来协调高等教育变革中的矛盾关系。”[12]

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潘懋元认为应该从实际经验出发来理解,传统集权式的大一统“管理”思维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他进一步思考并指出应该积极运用“治理”的思维来引导高等教育变革,在面对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时,传统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发展观理应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和而不同”理念的提出,还是高校“治理”思维的转变,都体现出潘懋元对老问题的新思考。在信息日益发达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潘先生不仅亲自体验与研究慕课等互联网教学方式,更鼓励并引导新一代学人去积极研究该领域的相关问题。潘先生还投身到对“双一流”建设的思考中去,他认为“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当着重一流学科的建设,把学科建设摆在第一位。[13]4这些都是潘先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及学科发展的新思考,反映了他与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接轨的学科发展思想。

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的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正是由于优秀研究队伍的持续扩大,高等教育学才能够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健康发展,学科地位持续提升,直至成为一门“显学”并获得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的第一位研究生导师,潘懋元培养了大批从事学术研究的高端人才,众多的优秀弟子在全国各大高校或研究院所开展科学研究,薪火相传地为学科的深化与拓展添砖加瓦。他的学科发展思想不仅存在于学术论著中,更蕴涵于他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他提倡“真、善、美”的学术品行,经常与学生促膝长谈,有时也鼓励学生互相辩论。他是严师,对学生更是仁爱,且恒久如一。如今潘先生已近百岁高龄,但每周仍坚持亲赴学院主持学术例会,周末常常孜孜不倦地在学术沙龙上与学子们亲切交流,日常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学术活动。这种为高等教育学奉献终生的精神,无不让该领域的学习者与研究者为之动容。从几十年前少数学者为争取学科独立而“孤军奋战”的局面,发展到如今“百家争鸣”的状况,潘懋元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潘懋元长期投身于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与研究实践,为学科的创立与深化拓展做出了卓著贡献。他的研究重点不拘泥于理论思辨,却以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为核心;他的研究视野不限于元高等教育研究,而是采用多角度、多学科的视角来观照学科的发展;他的学术实践不囿于理论,而是注重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多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个人的积极实践,奠定了学科的理论结构与方法论基础,极大地丰富了研究成果,扩大了学科影响力,提升了学科的发展地位。潘懋元的学科思想体系内涵丰富、体系严谨,对学科建设及发展有着开创性的贡献;他的论述恢宏辽阔、博大精深,堪称当代学术大师之典范。他的高等教育学思想是中国原创性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必将为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继续发挥巨大作用,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以及该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李均.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潘懋元.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1978,(4).

[3]刘海峰.高等教育学:在学科与领域之间[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

[4]潘懋元.潘懋元高等教育文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5][7][9][11]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6]潘懋元.致《教育史研究》编辑部的信[J].教育史研究,1990,(3).

[8]潘懋元.比较高等教育的产生、发展与问题[J].上海高教研究.1991,(3).

[10]肖海涛,殷小平.潘懋元教育口述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2]潘懋元.关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反思[J].中国教育科学.2014,(4).

[13]潘懋元.建设一流本科 全面统筹推进[J].中国大学教学,2016,(6).

猜你喜欢
方法论学科理论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