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良●
福建省浦城县第一中学 (353400)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王桂良●
福建省浦城县第一中学 (353400)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这要求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源泉,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很难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物理学科创新能力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本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训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我们思考.下面就这一问题浅议个人看法.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在学习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了,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创新、思维的健康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物理教学的各种方法,创设良好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布鲁纳也说:“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要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对物理知识浓厚的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创新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才想学,才爱学,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渠道、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积极性、主动性的激活,又是思维启动的前提,只要思维活动起来,就一定会有创新.例如:我在上《光的折射与全反射》一节中先用多媒体展示,彩虹,海市蜃楼的图像,后再做阳光照射三棱镜的实验.这样先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去学习.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节课可以解决的.但完全可以让学生上百度网去查询海市蜃楼的产生.在后一节课可以让学生回答所查找的结果.学生会非常踊跃地把自己亲手查找获得的劳动成果,拿到学校来与班级其他同学分享,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领会.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了,就会刨根问底、爱探究、这样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力军,只有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主动参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谋划,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我在上《热力学第一定律》时讲到第一类永动机,很多老师只是介绍一下几种永动机设想图.很多学生对物理(选修3-3)81页中的a图感兴趣,认为会转动.如果没有动手,学生是不会信服老师所说的违反能力守恒定律.所以我让学生按课本图纸做了一个.而且有很多种不同的样子最后都不能成功.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尝试,并通过各种途径去思考、探索获得结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还有一点一定要培养学生动手习惯.我在班上一定要准备一把尖嘴钳,螺丝刀一套放在班上让学生随时可用.而且与学校旁边的自行车维修点达成共识.我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修理自行车,店主在边上指导.当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行动和思维遇到阻碍的时候,教师应及时启发和引导,保证活动能够顺利实施,圆满完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艰辛,充分体会问题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
创造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创新能力发展和表现的条件需要有实现和保障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 课堂是师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创新思维的良好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爱护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人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要允许学生的错误和失败.为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理想空间.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结合研究课题、教学实际而进行.实际教学中我常用多种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有问题式、发现式、探究式、联想式等等、1、探究式.如:在《电磁感应》的讲学中讲到磁生电、由学生讨论需用什么器材,怎样设计.由于已学过电生磁,学生自然能够想到相应的器材.第一步,先将一个多匝的线圈和灵敏电流计串联组成闭合电路,再将该线圈放在磁场中不动,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会偏转,第二步,线圈不动,增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会偏转,第三步,线圈不动,磁感应强度不变,改变磁场的方向,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发生偏转.以上三步实验电流计指针都没有偏转,说明电路中无电流产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三步实验的共同原因--线圈与磁体相对静止.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要打破这种相对静止状态,让线圈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才能有电流产生.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从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经历挫折,经历与前辈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才能懂得在探究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扬前辈科学工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思考、寻找失败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法直至成功;从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以此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问题式.这种方法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如在讲《力的分解》,首先就给学生设问:为什么斧子磨的锋利就容易劈开木头?为什么我国的赵州桥能几百年不倒?如此,我们反复提出问题,学生不断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与灵活性.实验现象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实验规律由学生归纳得出.老师在旁耐心点拨、总结.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技能、方法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是实施创造能力、创新教育重要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创新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
G632
B
1008-0333(2016)24-00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