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莞市常平实验小学 李伟如 罗振扬
小学数学 “小专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文/东莞市常平实验小学李伟如罗振扬
追随教师专业化的世界脚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尝试教育研究。对于许多一线教师而言,振聋发聩做不到,按部就班又没成效,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问题,立足实践开展 “小专题”研究,争取解决具体问题。
“小专题”研究有着“小切口、短周期、平常态、见效快”的特点。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小专题”研究能切实推进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有利于推进课堂观察,形成心得,是一种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科组培养骨干,形成教研组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
1.开展4个数学“小专题”研究,形成 “小专题”教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小专题”研究存在于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我们以小学数学某个教学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了4个 “小专题”(简便计算教学小专题研究、概念教学小专题研究、图形与几何教学小专题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小专题研究)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一般来说,小专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第二步,规划研究过程;第三步,分析研究资料;第四步,总结研究成果。
2.开展4个数学“小专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构建教师教学研究的模式
在数学教学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让教师们有交流的话题,为教师们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如果每个学期每个教师都有一个研究的 “小专题”,那就都有了一个研究的方向,在教学教研工作中,我们可以都围绕着这个 “小专题”开展教研:上公开课、说课、评课、议课、做观点报告、写教学论文、写反思、写教学案例。
长期开展小学数学 “小专题”研究,教师的研究意识自然增强。而把教学研究与常态教学相结合,能提高常态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小专题”研究才是真实的,最有效的。
3.在小学数学“小专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进行4个小专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中,不管哪个范畴的数学教学,都可以用 “先试后教,精讲善练”作为常态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了常态课堂教学要凸显三个要素:一是要求教师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做到内容要精,设问要精,讲解要精,板书要精,并要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二是以 “20+20”作为常态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要求教师尽量在20分钟内完成新授内容,并用20分钟进行综合训练;三是练习设计要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和发展性,要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研活动是为教师服务的,是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服务的,教师通过参与教研活动,可以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目标。以“小专题”研究,开展科组教研工作,明确了科组每个学期的教研工作思路。
1.“三个一”活动,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
教研活动不仅仅局限于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讨论学法,更主要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与创新。每个学期每位老师都围绕着一个 “小专题”做研究,教研课就有了主题,就有针对性的研究,教研方式也随着改变了。我们会围绕一个 “小专题”进行 “三个一”活动 (即一人上课、一人评课、一人讲座)。会为了研究一个课例进行集体备课、反复磨课、借班上课、越级上课、同课异构、同课同构、与其他学校结对交流等。科组的 “小专题”教研为老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站在这个平台上,数学老师更专业地成长了。
2.以“小专题”为载体,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教学教研的对象不宜随意化,最好是围绕一个专题展开,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于缺乏专业研究训练的小学数学一线教师来说,倡导以 “小专题”载体进行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研的层次和质量,使教研活动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研究性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对小学数学 “小专题”研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理论概括。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撰写一批优秀论文、教学设计、微课、优课等,其中获省级奖2篇,市级奖20项。这些成果是教师成长的足迹,更丰富了 “小专题”研究的理论。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