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艳
(新疆师范大学 语言学院;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论维吾尔谚语中的道德教育
陈海艳
(新疆师范大学 语言学院;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道德教育可以完善人格,培养人的高尚品德。维吾尔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并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道德教育观念。文章以家庭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三种道德教育途径为线索,对维吾尔谚语所反映的维吾尔族的道德教育进行论述,以便使人们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美德。
维吾尔谚语;道德;教育观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与精神都表现在它的谚语中”。①因此,研究谚语是了解、掌握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维吾尔谚语根植于维吾尔民族社会丰厚的生活土壤,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与观念的百科全书。正如维吾尔谚语说 εr kørki sɑqɑl,søz kørki mɑqɑl“男人之美在胡须,语言之美在谚语”。它以通俗浅近、形象生动的语言形式客观地反映出了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生态环境、社会制度,甚至折射出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哲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其中,富有道德教育思想的谚语,一直是维吾尔族传承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在解读维吾尔谚语的基础上,以家庭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三种道德教育途径为线索,论述维吾尔族道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以便使人们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教育文化。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人们最核心的精神家园。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父母或家庭中其他年长者自觉地、有目的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先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维吾尔族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并认为家庭是个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朝夕相处中,家长的言行表率作用对子女的思想、道德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11世纪维吾尔族伟大思想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说:“父亲、母亲是子女之因,子女的好坏,父母是根源。”“要严加管教,莫将他放纵,严教的孩子,福禄双全。”“要教给子女道德和学问,道德会使子女品行端正。”②这在维吾尔谚语中也有着较为生动的体现。例如:
(1)上梁不正下梁歪:suniŋ beʃi lɑj bolsɑ,ɑjiimu lɑj bolidu.
水的源头浊,下游也会浊。
(2)有其父必有其子:ɑlɑ inεkniŋ bɑlisi tɑlɑ qujruq.
花白奶牛的孩子花尾巴。
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子女的品德言行。作为长辈必须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作用。
家庭这个自然形成的生活环境,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产生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个人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越是基本、核心的道德要求,越要从小就开始养成。维吾尔族家庭要求子女从小就要具备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因为这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行的基础,是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核心内容。维吾尔谚语深刻地揭示出维吾尔族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例如:
尊敬长辈,诸事顺利。
(5)qerini qɑptɑ sɑqlɑ,ølykni hεptε.
老人在世,精心奉养;老人寿终,停放七日。意谓尊老之外,还须牢记老人的忠告,吸取长辈的生活经验。
(6)ɑtliqtin ølsεŋmu,ɑtɑ-ɑnɑŋni tɑʃlimɑ.
宁可死于饥饿,不可抛弃爹娘。
对老人要尊敬,对小孩要维护尊严。
以上谚语表明,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爱护幼小亦是敬重自己的表现。我们应该弘扬这种优良传统。
哑巴强过说谎人。
(9)εrniŋ øzi εmεs,søzi.
大丈夫贵在言而有信,而不在自身。
(10)tirɑjliq jyzdε εmεs,søzdε.
美表现在诚信上,不是表现在脸蛋上。
正派的坐上席,卑鄙的下地狱。
说谎者的尾巴一大把,说谎必被捉。
正派人有福气,奸诈者必折翼。
以上谚语说明,诚实守信是人们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家庭作为诚信教育的启蒙场所,须从小教育孩子做到诚实守信、光明磊落。
马凭四蹄,人凭双手。
(15)qɑntilik εdir qilsɑŋ,ʃuntilik bεχt-sɑŋɑ dεtkε eriʃisεn.
付出多少辛勤劳动,就会得到多少甜蜜幸福。
(16)iʃ ɑʃqɑ tɑrtɑr,horunluq bɑʃqɑ.
勤快吃得饭,懒惰会落难。
(17)bɑjliq tidεʃtin,nɑmrɑtliq tetiʃtin.
富裕来自节俭,贫穷源自挥霍。
(18)tidεʃtɑnliq irɑdini jetilduridu,isrɑptiliq øzini wεyrɑn qilidu.
节俭养志气,浪费毁自己。
(19)tedisε hεr qɑntε ɑz bolsimu jetidu,isrɑp χorluq qilsɑ hεrqɑntε køp bolsimu tygεjdu.
节俭,再少也够;浪费,再多也光。
以上谚语告诫我们要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生活中要有节制。维吾尔族家庭非常注重教育子女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崇勤劳节俭,反对懒惰享乐。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础,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从小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为学校、社会道德教育活动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道德教育历来都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它可以对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道德教育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学校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能够使人们脱离无知和愚昧,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维吾尔族是一个崇尚知识、好学不厌的民族。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其《福乐智慧》一书中提道,“智慧对人的好处一言难尽,人有了知识才会显得高贵。”“谁有知识和智慧,谁就能打开美德善行的门扉。”③关于知识与智慧,在维吾尔谚语中就有精粹的表达。例如:
知识是智慧的明灯。
(2)bilimsiz ɑdεm,miwisiz dεrεχ.
没有知识的人,像不结果的树。
(3)ɑjtundε kerεk,εqilkyndε.
黑夜需要月光,日日需要智慧。
与其用色彩涂抹外表,不如用学识装饰内心。
(5)nɑdɑn ɑdεm bilim eliʃqɑ muhtɑd bolup turidu,pɑtqɑq jollɑr tɑʃ jɑtquzuʃqɑ muhtɑd bolup turidu.
愚昧的人需要充实知识,泥泞的路需要铺垫砾石。
(6)jɑʃliqtɑ øgεngεn bilim tɑʃqɑ møhyr bɑsq ɑndεk,qeriliqtɑ øgεngεn bilim qumɑ møhyr bɑsqɑndεk.
年轻时学知识,像印记刻在石头上;年老时学的知识,像图章盖在沙子上。
这些谚语鼓励人们要崇尚知识、努力学习、摆脱愚昧,用知识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学校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掌握许多的知识,而且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智,提高情商,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拥有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和坚定高尚的道德信念。通过谚语,可以领略到维吾尔族的精神气质和坚毅的民族气概,这同样也是维吾尔文化的宝贵财富。例如:
(7)irɑdiliklεr hεr qɑtɑn muwεpεqijεt qɑzinɑr.
有志者事竟成。
(8)qijin iʃ joq ɑlεmdε,køŋyl qojɑn ɑdεmgε.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有决心,数遍天上星。
以上谚语教育人们要有理想抱负,志存高远,不畏艰难去实现理想。
(10)zimistɑn kørmigεn bulbul bɑhɑrniŋ qεd rini bilmεs.
没有经过严冬的百灵鸟,不知道春天的温暖。
不吃苦头,没有甜头。
不吃苦中苦,不知甜上甜。
这些谚语教育人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困难,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马克思曾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转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④所以我们所具备的以及需要继续提升的道德修养离不开社会教育的完善和检验。
社会道德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辅助和补充地位,但却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道德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这种环境又主要是人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所构成。除遗传因素之外,社会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也是广泛、全面而深远持久的。维吾尔谚语有bɑlɑŋni mεktεpkε bεr,bolmisɑ mεʃrεpkε“孩子长大送学堂,不送学堂送麦西来甫”。这是因为麦西来甫是教育人们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的一种特殊集体娱乐活动。人们在享受欢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维吾尔族传统道德教育和熏陶。在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学会了尊重,友善、和睦相处。这在维吾尔谚语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例如:
(1)hørmεt qilsɑŋ izzεt tɑpursεn.
你尊重他人,他人也敬重你。
(2)sɑŋɑ syt tɑj bεrgεn ɑdεmgε sεn diniŋni bεr.
给你敬奶茶的人,你要献给他生命。
(3)bɑʃqilɑrni hørmεtligεnlik,øzini hørmεtli gεnlik.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4)rɑstliqi ɑz kiʃiniŋ dostluqi ɑz.
真话少的友情少。
(5)øjni kepεkkε ɑl,qoʃnɑŋni ɑltunɑ.
用麸皮价买房子,用金子价买邻居。
(6)ɑʃ øtnε,iʃ lɑpqut.
有粮互借,有事互助。
如果朋友求援,不要拖到明天。
以上谚语教育人们要待人真诚友善,乐于助人、互相帮助、万事谦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是在人际交往中建构的,维吾尔民族很重视人际交往环境的纯净度,在择友方面非常谨慎,爱憎分明。玉素甫·哈斯·哈吉甫说:“白鹄和黄鸭不会合群,黑鹰和白鹰分道而行。尺鸟都懂得同类而结伴,人与人交往更应有挑选。”“要和人中豪杰结为朋友,交友不良,会遗憾千秋。”⑤这正如以下维吾尔谚语所言:
跟上坏人会染上恶习,靠上饭锅会染上黑灰。
你的朋友是乌鸦,你吃的就是粪便。
(10)dostuŋ ɑtqɑn tɑʃ bɑʃni jɑrmɑs.
朋友扔的石头,打不破脑袋。
(11)jɑχʃi bilεn dost bolsɑŋ etilɑr tetεkliriŋ,jɑmɑn bilεn dost bolsɑŋ jerilɑr jyrεkliriŋ.
跟好人交朋友会心花怒放,跟坏人交朋友会心肝碎裂。
这些谚语晓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与宽容谦逊、正直诚实、博学多识的人交往,远离谄媚逢迎、口是心非的伪善小人。
维吾尔族非常注重社会公德教育,历来都把热爱祖国和团结一心作为道德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爱国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应自幼开始,贯穿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始终。关于这一点,在维吾尔谚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如:
(12)kiʃiniŋ jurtidɑ sultɑn bolutε,øz jurtuŋdɑ ultɑŋ bol.
与其在异乡称王,不如在故乡放羊。
出生地的石头是宝,水是甘泉。
离群被熊吃,分散被狼食。
(15)ittipɑqliq bolmisɑ kyt bolmɑs,birlεʃmisε εl bolmɑs.
没有团结就没有力量,没有联合就不成国家。
(16)iʃ ømlyktε,kyt birliktε.
心齐能成事,团结有力量。
捍卫乡土得生存,失去乡土会身亡。
由此可见,个人与民族、与国家的生存关系十分密切。爱国是一个公民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作为社会人都应遵守这条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谚语不仅是一种民间语言传承,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作为教育的主体,人的社会化是从家庭濡化教育开始,经过学校、社会教育等教育场所完善和最终实现的。维吾尔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丰富了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方式,这与当前大力提倡的公民道德规范要求是一致的。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优秀道德品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的道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道德的调节作用,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进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在解读维吾尔谚语的基础上,以家庭、学校、社会三种道德教育途径为线索对维吾尔族的德育观进行了阐释,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维吾尔族的传统道德教育内核,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共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注释:
①转引自华锦木、刘宏宇:《维吾尔语谚语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前言第3页。
②③⑤优素甫·哈斯·哈吉甫著,郝关中、张宏超、刘宾译:《福乐智慧》,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1485、1491、1228、4199-4200、4233行。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页。
[1]阿布里孜·艾迈提.维吾尔谚语解释词典[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2]马俊民,廖泽余.维汉对照维吾尔谚语[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3]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陈世明.从谚语看维吾尔族的伦理道德观[J].西域研究,2004,(3).
[责任编辑]:马梅
On Moral Teaching Contained in Uyghur Proverbs
CHEN Hai-yan
(College of Languages;Xinjiang Ethnic Groups Bilingu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re,Xinji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Xingjiang 830054)
Moral teaching helps improve and perfect a person's personality and cultivate his/her noble values and good morals.The Uyghur people,a nation of high virtue and having its own moral traditions,have developed their own ideology of moral teaching during their longtime social and productive activities.This paper discusses Uyghur people's moral education reflected in their proverbs-their family,school,and social moral education,so that on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traditional virtues.
Uyghur proverbs;Moral;Ideology of education
H215
A
2095-6967-(2016)01-053-05
2015-04-12
本文系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维吾尔语语篇分析研究”(040414B01)的阶段性成果。
陈海艳,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讲师,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