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欣 邓 新
(1.中国传媒大学 文法学部,北京 100024;2.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一带一路”特别策划
“一带一路”核心区语言战略构建
邢欣1邓新2
(1.中国传媒大学 文法学部,北京 100024;2.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新疆作为这一战略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在语言发展上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认为应依托新疆现有优势做好三个方面的对接:即对内双语政策与对外语言传播政策的对接;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和跨境语言人才培养政策的对接;国家语言安全战略与“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的对接。而要实现上述对接,为“一带一路”五通服务,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则必须做好具体语言发展战略的构建。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五大语言发展战略构建,即面向沿线国家内外并举的语言发展战略构建;对外语言传播策略构建;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与保护策略构建;语言文化冲突消解研究战略构建;“互联网+”模式下的“语言公共服务+语言咨询服务”平台构建。
“一带一路”;核心区;对接;语言发展战略构建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2015年初,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①(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进一步对中国各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明确的界定。文中明确提出“一带”的核心区是新疆,“一路”的核心区是福建;提出要“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的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由于新疆这一核心区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部边陲,起着东连西通的作用,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西域通道,因此是“一带一路”的重点发展区域。
新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已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将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为纽带,建设以新疆为核心的经济带。依托这一经济带,各国之间能更好地进行政治、经济、法律、商贸、文化、教育等交流活动。这一系列的交流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这一物质载体,“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②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法律、商贸、文化、教育等交流活动中,语言的沟通至关重要,因此,与之相关的建设显然已成为“一带一路”国家对外开放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与之相应,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其作为核心区的语言战略构建息息相关。
首先,如何做好核心区内外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是基本的语言战略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包括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国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同时,也应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在彼此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积极探求和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够共同理解、共同遵守并给予普遍支持的核心区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
此外,在积极探求、建设核心区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时,还应特别关注新疆的跨境民族与跨境语言问题,这是核心区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核心区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为“一带一路”这一重大战略服务的有力支点。对跨境民族与跨境语言进行规划和政策研究,这既有助于消解核心区内跨境民族的语言文化冲突,也有助于“一带一路”政治、经济发展更好、更顺利、更快的实现,同时,也能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跨境语言人才的培养提供宏观的、科学的指导方向,真正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法律、商贸、文化、教育等交流活动中的语言“大和谐”。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在核心区建设过程中自然会涉及到与国家政策、贸易、民心息息相关的语言问题,会给我国目前语言规划带来新的挑战。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复杂多样的民族构成情况,其语言政策、语言使用现状、与沿线国家语言的接触以及语言安全等问题都面临着新机遇、新形势。这需要我们对核心区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一)核心区语言政策现状
一直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证各民族语言的平等和谐发展。这也是新疆语言政策和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结合新疆的具体实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制定了相关的条例以保证区内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③新疆的语言政策和规划主要涉及双语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以及语言安全等方面。与之相关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多年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语言问题的研究分析提供了前期准备。
1.双语教育政策及国家通用语推广
目前,新疆的双语教育已覆盖从学前到大学本科教育各个阶段。而由于学习阶段、所在地区等的不同,采取的模式也不尽相同。目前新疆主要是在双语教育的基础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特别强调了在新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指出新疆维吾尔族人口有1 000万左右,相对于13亿中国人而言,要融入大社会需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④为此,国家与自治区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2.人口较少少数民族的语言保护与发展
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人口较多少数民族不同,新疆的有些少数民族,比如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等,人口相对较少,始终存在着本民族的语言保护和发展问题。国家与自治区对此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实施了一些保护措施,以此来促进这些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新疆语言安全问题
由于独特的区域位置和多样的民族构成,新疆的语言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着跨境语言问题,长期以来,新疆的语言安全问题既包括国家语言政策与规划在新疆的落实,也包括新疆跨境语言的对外交流与交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疆的语言安全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核心区的语言优势
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区,本身的语言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地区,世界主要语系中有三大语系的语言汇集在这里,包括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新疆世居民族有13个,除了回族用汉语交际、满语已经不再作为交际语言使用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有文字的语言有7种。新疆现有的双语政策在推广国家通用语的同时也保证了各民族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和可能。这也促进了对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濒危语言的保护,维护了新疆地区语言的多样性。新疆各族人民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传统。“一带一路”沿线上与新疆接壤的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新疆一些少数民族在周边国家跨境而居,其语言与沿线国家语言有着跨境同源的相通相近性。国家在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随着与沿线国家广泛地开展交流与合作,必然需要大量既完全掌握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精通沿线国家语言文字的人才,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新疆作为核心区的语言优势将会逐渐显现出来,就能更高效地为“一带一路”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建设服务。
(三)核心区语言现状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是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
新疆一直以来是我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和施行的重点地区,但是迄今为止相关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主要都是对内的。随着新疆一跃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其语言政策与规划的研究和实施也都面临着新挑战。因此需要转变思路,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1.对内双语政策与对外语言传播政策的对接
新疆自身的语言资源丰富,涉及的语言发展问题较多,语言战略和规划更加紧迫。通过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新疆的语言发展规划主要是面向国内的规划,面向国外的对外语言规划还尚未成熟,目前仅通过孔子学院进行海外汉语推广和传播。面对这样的局面,当务之急是要促进新疆双语政策与语言对外传播接轨,进而促进新疆语言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必要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双语政策的实施,创新形式、创新内容、与时俱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充足的“民汉兼通”的双语或多语人才。在做好创建海外孔子学院以及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开辟更多的语言传播途径。
2.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和跨境语言人才培养政策的对接
对具有相同语言背景的跨境民族的语言发展、民族认同和语言传播策略值得进行新形势下的语言调查和规划,以促进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和跨境语言人才培养政策的对接,有效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首先,需要在核心区建设中从跨境语言的人才培养入手,通过语言交流和语言学习,加强新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密切往来,保障经济贸易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跨境语言交流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我国国家通用语言的海外传播,以此带动语言文化的交流与理解。其次,需要在媒体语言中充分发挥跨境语言的作用,做好跨境语言的媒体应用规划工作。第三,加强跨境语言的交流也有助于核心区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目前,核心区境内的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被列为濒危语言,⑤但是这些语言分别为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鞑靼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在当地广泛使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跨境语言的接触,也将为这些语言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机遇。
3.国家语言安全战略与“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的对接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国家众多,涉及的官方语言或国家通用语接近50种,情况十分复杂,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影响到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在国际地区局势纷繁复杂的背景下,提高语言安全意识十分必要,必须要充分加以考虑。在国家语言安全的基础上,为了适应“一带一路”合作共建的需要,有必要转变思路,从以往防御性语言安全战略思维转向积极的语言安全服务战略思维,深入对语言服务功能的研究,实现语言安全与服务的对接。在合作共建中充分发挥核心区的跨境语言优势,为“一带一路”各项具体建设和对外语言文化传播服务。此外,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网络安全也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语言公共服务和语言咨询平台的建设,可以直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方位地服务,有助于各国通过合作来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推动各国的协调与和谐。
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语言上的挑战,新疆作为核心区必须做好新时期的语言战略构建,建立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国家“一带一路”五通建设服务;为中亚地区以及南亚、西亚等地区服务。语言发展战略的构建不仅涉及语言,而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诸多领域,具有跨学科的性质,也有必要参考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语言战略构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向沿线国家内外并举的语言发展战略构建
面向沿线国家推行内外并举的语言发展战略主要目标是为了对中亚、南亚语言政策进行研究整合,收集并翻译整理中亚、南亚国家语言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政策资料,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国家对外语言政策规划。同时也围绕民心相通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语言交流和合作,尽快推出以我国国家通用语对外传播和核心区内跨境语言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战略规划。
在对内语言发展战略上,要继续做好核心区新疆在双语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以及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方面的工作。对内的语言发展战略是对外语言发展战略的基础。只有做好双语教育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才能为对外发展的语言战略提供人员方面的支持。同时因为新疆拥有众多的跨境民族和跨境语言,做好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也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对这些相同语言背景的跨境民族的语言发展、民族认同等问题进行科学调查和合理规划,以便能更有效地为对外的语言发展战略服务。
在对外语言发展战略上,则要依托现有力量积极推进针对“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智库建设,互联网+中亚语言服务咨询平台建设,制定与“一带一路”核心区周边国家相共融的语言政策并建立国外语言政策的咨询平台;筹建南亚语言战略及汉语教育中心,为配合巴基斯坦高铁建设和阿富汗高速公路建设做亟需的道路基础建设、交通运输方面的汉语人才培训;建立南亚—西亚多语言研究中心,包括土耳其语、尼泊尔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乌尔都语、普什图语等,并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国家的语言战略资料进行翻译研究。
(二)对外语言传播策略构建
对外语言传播策略构建的主要目标包括:积极开拓更多的语言传播途径;通过加强核心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交流和语言学习,保障经济贸易和基础建设的顺利进行;推广汉语海外传播,以此带动语言文化上的传播。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对沿线国家语言传播政策和方式进行调查;对跨境民族语言交流学习情况调查;对口岸商贸区、自贸区从业人员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当前,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汉语传播方面,新疆作为核心区正发挥着巨大作用。从最新数据来看,2015年,新疆全年接收各类长短期来华留学生逾6 000人次,并且呈逐年增长态势,新疆高校在周边国家建设的孔子学院学员参与量已逾1.5万人次。可以说新疆高校为汉语在中亚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后,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新疆在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更加予以强化。
(三)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与保护策略构建
近年来,新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而“一带一路”的愿景中提出的民心相通,也主要涉及文化交流问题。愿景将其视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新疆作为核心区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与保护策略的构建。
联合申请语言文化遗产是中外文化共通共建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一方面的问题也是新疆构建对外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例如:英雄史诗《玛纳斯》是跨境民族柯尔克孜族(吉尔吉斯族)通过口头文学形式传承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已由中国申报并被录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是《玛纳斯》的主要留传地,怎样处理与这些中亚国家在语言文化遗产保护上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议。从民心相通的角度来看,对这些传承文化的跨境语言文化问题值得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加强新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往来合作活动是开展中国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疆对外语言文化交流策略构建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积极合作开展书籍、影视语言翻译等工作。近年来中国与不少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文化周、旅游推介、青少年交流等活动,增进了彼此了解,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保障。
(四)语言文化冲突消解研究战略构建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将推动新疆与沿线国家经济的深度合作,促进与周边国家要素的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新疆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也会存在一些潜在的语言文化冲突,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反对声音。与此同时,在开展双边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的不同与文化隔阂的客观存在,也同样会出现一些语言文化冲突。对于出现的语言文化冲突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地给予解决,则可能影响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新疆作为核心区,处于丝绸之路建设的前沿地带,有必要制定有利于消解文化冲突的语言政策以及国家安全策略,在对沿线国家语言政策法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商务活动、经济纠纷、工程建设、跨境旅游以及民俗交流等文化语言冲突化解研究。这几个方面的战略构建关涉到“一带一路”五通建设的各个方面,需要予以特别地重视。
(五)“互联网+”模式下的“语言公共服务+语言咨询服务”平台构建
在“互联网”思维下,搭建语言公共服务平台+语言咨询服务平台,建设专门语言咨询平台、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平台、在线学习平台。为此需做好两个方面的建设。首先要进行人才资源建设,借助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类社会机构的力量,广泛吸收懂沿线国家语言的不同专业,如计算机、法律、经贸、旅游、卫生、医疗、商务等,和不同层次,如高校毕业生、在读生、社会培训人员等人才进行志愿服务。其次,要根据客户所需进行建设,重视利用各类移动信息通讯设备,充分发挥新媒体在语言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开通各类服务平台。例如,开设热线服务电话、公共服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阶段的各类商贸文化交流提供语言学习翻译咨询服务、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商务会展咨询服务、旅游生活咨询服务、医疗卫生咨询服务等。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经济战略,在具体实施时遇到诸多语言文化问题,从而引发了语言学、文化学及教育学界的讨论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首先,“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文化传播绝非单向度地传播,而是双向地合作与交流。因此,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与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对接、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等是应该予以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其多民族特性充分显示出中华文化丰富多样的特点,新疆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过程中,应该予以充分重视,从而获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第二,“一带一路”的研究带动了非通用小语种热,内地高校特别是外语类高校纷纷增设非通用小语种,以适应国家这一战略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内地开设中亚国家非通用小语种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招生不理想,培养成本高;另一方面则是就业面窄,社会成效难显现。从非通用小语种储备来看,目前应首先考虑核心区的语言实际,充分利用核心区的多语言优势,以此为基础开展非通用小语种人才培养,进而突出核心区的价值与地位。目前,内地有些院校新增设的小语种包括蒙古语、乌兹别克语等,开展起来普遍存在着师资短缺、教学效果不理想、成材率低、就业困难等问题,而这些语言,在新疆都是作为跨境语言存在的。相比之下,如果在核心区以双语教学为基础促进跨境语言的发展,进而开设独立的专业,对于上述小语种人才培养来说可能是更为合理的发展路径。因为核心区的地缘优势以及多样的民族构成情况可以为师资、生源、就业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此外,就“丝绸之路经济带”而言,发展非通用小语种固然也是一种需要,但是也必须认识到俄语在这一地区作为通用语的作用。目前,我国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多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而新疆只有五所高校开设了俄语专业,俄语人才储备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培养方向上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带一路”是国家最新提出的以对外经济为主的战略,也涉及对国际关系、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人文历史等方面的探讨。从语言角度进行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讨论比较热烈的是非通用小语种增设和语言安全战略的问题。但是通过对核心区新疆语言政策、语言规划现状的考察,并综合新疆所具备的语言优势,可以发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核心区在语言发展方面主要面临的挑战是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对接,即对内双语政策与对外语言传播政策的对接;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和跨境语言人才培养政策的对接;国家语言安全战略与“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的对接。为此还需要有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论构建。
注释:
①人民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03-28,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328/c1002-26764633.html。
②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人民日报》,2015-09-22。
③郭卫东:《新疆语言政策的双向性和社会环境中语言的双向互动》,《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④凤凰网:《“问答神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下)》,2015-10-10,http://v.ifeng.com/ news/mainland/201510/011f784e-c9c9-4a20-9f15-8e6 6d12bb483.shtml?from=_v_tjyl#_v_tjyl。
⑤黄行、许峰:《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境语言的语言规划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第2期。
[1]陈章太.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1):6.
[2]戴曼纯.国家语言能力、语言规划与语言安全[J].语言文字应用,2011,(4).
[3]方晓华.新疆双语教育问题探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1,(2).
[4]沈骑.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语言规划研究:问题与框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5).
[5]赵世举.“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及服务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4).
[6]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
[7]王洋,方晓华.双语优势理论视域下的新疆国家通用语教学改革探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5,(4).
[8]魏晖.“一带一路”与语言互通[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4).
[9]周明朗.跨境语言关系动力学[J].双语教育研究,2014,(1).
[责任编辑]:李蕾
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Strategy in the Core Area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XING Xin1DENG Xin2
(1.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4;2.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 830054)
Be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areas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Xinjiang is faced with a new challenge in its language development.This paper proposes that,with its existing strengths,Xinjiang should do good jobs in these three aspects:to link the internal bi-lingual policy with the external language spreading policy,to link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language and cross-border language training policy,and to link the national language security strategy with language services for the Initiative.To establish these links well and to help achieve policy communication,road connectivity,unimpeded trade,monetary circulation,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people,specific languag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must be well constructed.This paper suggests five specific strategies: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aiming at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as well as at domestic regions,external language spread tactics,external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protection,research on how to resolve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nflict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nguage public services+language consultation service"platform under the"Internet+"mod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ore area;Linking;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H002
A
2095-6967-(2016)01-001-08
2015-11-02
本文系国家语委十二五规划2015年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核心区语言战略研究”(ZDA125-24)的阶段性成果。
邢欣,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邓新,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