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本刊综合消息
使广大学校和学生从改革中受益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交流会综述
文_ 本刊综合消息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要与课程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形成育人的合力,使广大中小学校和学生从改革中受益。”
2016年10月27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交流会”在蓉城举行。
27日上午,与会代表分别来到成都市青羊区泡桐树中学和泡桐树小学、新津县万和小学和新津一小、双流区东升小学和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中,让与会者触动的不仅有这些学校创新性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更重要的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诚如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马嘉宾期许的那样:“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要与课程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形成育人的合力,使广大中小学校和学生从改革中受益。”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评价环节成为制约教育教学改革的“短板”。虽然各地在改进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突出表现在: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因此,教育部于2013年6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本专题以下如无特别说明,简称《意见》),提出了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学业负担5个维度(一级指标)的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并于同年12月遴选设立了30个国家级改革实验区。
“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推动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这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很强,具有探索性质的重大改革,必须高度重视,持续推进。”马嘉宾副司长在会上指出。
当日下午,成都实验区、安庆实验区、广州实验区、北京海淀实验区、武汉实验区、常州实验区、上海实验区7个实验区分别在会上介绍了他们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经验。马嘉宾认为,各实验区经过近三年的改革探索,实验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基本建立起了政府统筹、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探索完善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积极改进学校教育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统一部署,也有因地制宜。从经验介绍可以看出,在国家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不少实验区都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到了各自的突破口。
成都实验区采用“学科学业水平测试+非学业指标量表测试+背景问卷调查+学业负担调查”的综合评价模式,市、区、校三级联动,反馈改进教学,实现了5大指标20个细化指标的全部落地实施。建立了“教育智库深度参与,行政和专业双向互动”的工作机制、“专业引领,第三方评价”的战略合作机制、“诊断、改进、考核三结合”的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同。
广州实验区科学细化评价指标,系统开发评价工具,构建了阳光评价指标体系。他们积极吸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最新研究成果,将有关社会交往、文化素养和自主发展等内容融入指标体系。在教育部5大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校文化认同”等指标。在学业质量评价方面,重在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立意。值得关注的是,阳光评价改革涉及对大量数据信息的梳理、分析与评判,广州实验区着力以信息化手段来完成实验工作,现已初步开发了基于网络、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评价实施技术平台。
北京的海淀实验区根据区内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名校名师云集但发展不均衡的特点,着力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细化,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需求调整指标框架,将“实践能力”调整为“问题解决能力”,以突出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分析解释、推论预测、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创新意识”调整为“迁移创新能力”,以强调创新意识的外在能力表现。关注学科本质,将学业发展水平的四个关键指标细化为学科表现标准,关注学习进阶,构建起适用于不同学习阶段的指标体系,在纸笔测验中实现了对学科思想方法的有效测量。学业发展水平评价已成为带动区域基础教育发展、质量提升的基本动力。
武汉实验区指标细化彰显本土特色,在教育部5大指标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增设了学习环境状况指标。武汉实验区依托本地高校的智力支持,组成了以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学者为主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为武汉市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提供专业培训、指标与工具论证等方面的专业引领与指导。武汉市教科院从院内中小学教研室、体卫艺教研室、基础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等部门遴选18名专业人员,组成了评价指标、评价工具、数据平台及评价实施四大研发团队。目前,武汉实验区已初步培养和建设了一支具有先进评价理念、掌握评价专业技术、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化评价队伍。
上海实验区正在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引导学校基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建立一套有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分析和保障机制,实现从质量评价到质量分析到质量保障,达成质量不断循环提升。
会上,在肯定各实验区三年改革探索取得成绩的同时,对于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马嘉宾也毫不讳言:当前实验工作的进展还不平衡,个别实验区统筹推进的力度不够,进展缓慢,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实验区对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认识有偏差,如在评价内容上仅聚焦于学科评价,或者简单等同于学业质量监测,没有体现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的要求。
马嘉宾指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一项关系长远的重大改革,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实验区要巩固成果、攻坚克难,务求实效。在实验过程中要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最新研究成果和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不断完善和修正,构建一套更加科学、系统、完善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评价队伍,建立一个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最终在区域内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改变单纯以分数、升学率来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