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多元化探究

2016-04-11 21:21:25熊维
视听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网络环境多元化

□熊维



网络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多元化探究

□熊维

摘要:民生新闻展现着民众的生活需求以及生存状况,一直为各界所关注。在网络环境下的民生新闻呈现出新的特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网络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多元化为视角,探讨民生新闻多元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指出网络环境下民生新闻的现存问题,并提出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以促进网络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民生新闻;多元化

网络民生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利用多媒体充分展现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和现实生存状况的新闻报道。它以体现普通民众的现实诉求为根本出发点,从普通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民主关怀理念。与传统新闻相比,网络民生新闻具有呈现方式多样以及极强的交互性等新特性。

一、网络环境下民生新闻多元化的特征

(一)内容来源多元化

网络民生新闻首先是传统媒体民生新闻的复制。复制新闻是网络民生新闻重要来源,指网络环境下各新闻网站把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搬上网络。其次是原创新闻。指由媒体机构或者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采编而成的符合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的民生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来源不同,原创新闻的主要特点是原创性,此类新闻因不受内容以及方式的限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民众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与民众关系密切。

(二)呈现方式多样化

较之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民生新闻的传播手段不仅多样化,而且体现了网络多媒体的特征。民生新闻可以利用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如QQ、微博、微信、论坛等,结合文本、图片、视频、音频、超链接等技术手段进行传播。如利用超链接,在新闻网页的末尾设置多个与网页新闻性质或是关键词相同或相近的标题导读,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点击阅读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报道或类似事件的报道。还可以群发各类民生新闻邮件,根据用户特点以及习惯,以一定的主题进行投递,吸引用户浏览与关注。

(三)传播主体多元化

在新媒体以及手机移动终端日新月异的今天,公众拥有了更多话语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任何人都可以进行信息的采集和新闻的发布。除了传统媒体外,越来越多的个人以及机构扮演新闻传播者的角色,传播主体日益普众化和多元化。在网络信息时代,传播主体多元化是媒介发展的一种趋势,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不再只是被动的接收者,也时常成为主动的传播者。比如新闻信息的编辑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网络的及时交互性有利于新闻传播者及接受者积极产生有效互动,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广泛吸收各类素材。

二、影响网络环境下民生新闻多样化的因素

(一)政治体制环境的影响

“以民为本,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一直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民生新闻与党的指导思想相契合。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民生新闻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土壤。

(二)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众对更多真实新闻、更多信息的获知需求逐渐加大。民生新闻的多元化发展迎合了群众的这种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当下百姓生活,尤其是百姓问题,进行跟踪报道,深受大众关注。另外,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人们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因此,以手机客户端为代表的民生新闻传播渠道逐渐成为人们热衷的新闻载体。

(三)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网络民主”为民众开辟了新的表达渠道,为民众的政治参与营造了新的空间,促进了民主理念的发展。民生新闻是“网络民主”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激起了普通大众发表不同见解的欲望,这是民生新闻被称为“草根新闻”的缘由。民生新闻也是“草根文化”的组成部分,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三、网络环境下民生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

网络民生新闻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也具有其他类型网络新闻所不具备的特色。但网络民生新闻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

(一)内容娱乐化

李希光先生曾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们把娱乐也当成新闻来看”。新闻与娱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为了迎合大众,吸引更多的读者,新闻的内容侧重点越来越偏向著名人物、娱乐八卦和名人犯罪或者丑闻,内容煽情、离奇,逐渐远离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理念。“短、平、快”的特点使民生新闻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广泛接受性,但过分迎合受众的需求造成了民生新闻缺乏深度,就像一碗速食方便面,虽然香味四溢,但其实却毫无营养。

(二)真实性和公信力较低

网络信息来源广泛,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加上目前对网络信息管理的不足,直接造成网络民生新闻公信力下降、人们对网络民生新闻不信任的现象。网络信息传播具有极强的隐匿性和不确定性,大量的网络信息无法一一核实,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确认。民生新闻的发布者有时缺少严谨的态度,为追求时效性,对部分新闻把关不严,致使虚假报道泛滥。此外,网络炒作盛行,更加削弱网络民生新闻的公信力。

(三)同质化严重

大量风格相近、雷同的节目充斥网络,大量相似的标题、相同的话题占据新闻头条。相似内容、相似观点不断重复,报道内容离不开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情,越来越平庸,失去了新闻报道应有的高度和深度。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可以相似,但应追求观点新颖独特,以小见大,用小视角讲大道理,从而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里独树一帜,脱颖而出。

四、网络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

(一)在新闻主旨上要“雅俗共赏”

通俗性是民生新闻的显著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民生新闻可以走向极端,变成“低俗”。低俗的本质是价值观的混乱,必然导致关注民生新闻的大众在价值观上产生混乱。因此,民生新闻在新闻主旨上要注意雅俗共赏。“雅”,即在新闻主旨上要合理积极,有一定的内涵;“俗”,即要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生活,但绝不是“低俗”。

(二)在新闻内容上要“以小见大”

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应该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民生新闻报道来源于生活,是对民众生活的一种反映。但是民生新闻报道应该高于生活,善于“以小见大”,从一件件的“小事”中展现普通民众的酸甜苦辣、生存状态,展现他们最真实的感情和最真实的品质,体现民众内心深处的真善美。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选取体现时代进步的民众生活中的“小事”,让受众感受百姓生活的变化,体味时代的脉搏。每一件小事的选取,都应该有独特的视角,不单让读者感受到与自己生活相近相仿,更应该富有内涵,让读者有共鸣,有感悟。

(三)在新闻权利监督上要“两手并用”

一是要设立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我国新闻媒体监督法律体系,加强对新闻媒体监督的保障。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进新闻媒体监督法律体系的建设,让新闻媒体的权利在相关法律体系下行使。设立专门的媒体舆论监督机构,让新闻媒体在法律体系下阳光运行,促进新闻媒体行业更好地发展。

二是新闻媒体工作者应自觉提升自身素质。首先,新闻工作者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在时代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新闻媒体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新闻传播技能,更要学习各种新信息技术,了解新的信息传播渠道;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提升自身的信息传播能力。其次,新闻媒体工作者要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决不做违反法律的行为,更要培养廉洁奉公意识,具有自律精神,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齐迪.网络背景下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J].科技传播, 2013(23).

2.张攀科.电视民生新闻的反思与提升[J].科技资讯, 2015(15).

3.王雪钢,郭之文.简论电视民生新闻与网络融合的发展阶段极其趋势[J].电视研究,2014(02).

4.刘知鸷.我国网络民生新闻的发展研究——以网易新闻频道为例[D].河南大学,2011.

(作者单位:重庆广播电视集团)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网络环境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11-24 13:25:57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6:54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30:59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8:38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1:20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03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6:48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