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在汉语言文化学习中的作用

2016-04-11 17:05乌琼芳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00
数字传媒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汉语言新闻媒体汉语

杨 超 乌琼芳..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00

新闻媒体在汉语言文化学习中的作用

杨超1乌琼芳2
1.2.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22

随着国际交流不断增多,人们在接受异国语言文化时,可以借助大众传播媒体进行学习。语言学习自始至终应该是讲究规范性的,这与中国新闻媒体严格审查要求的语言表达规范性是相吻合的。但是,在当前媒体环境下,应该注意网络媒体语言表达过于随意可能给语言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

语言学习媒体传播新媒体

语言学习不单纯是读、写、听、说,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感受,是全方位的,这正好与新闻媒体传播内容的全方位特征相吻合。在学习汉语言文化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应该起到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

一、全方位:非母语学习与媒体传播的共同特性

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找到合适的文化载体,语言文字当然是首选。更多的外国人选择教师辅导的方式来进行汉语学习,这是有教有类有针对性的学习,但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语言学习、文化感受更多的应该是在教室外、在与中国人的交流中实现的,更何况几乎所有学习汉语的人都有着自己比较明确的目的,甚至是生存发展的需要,这就更应该增加学习的路径。在生活中学习,就是以生活交流的对象为师,这需要融入别人的生活才能完成,有一种方式,既能学习到汉语言,又能感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下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与现象,那就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进行汉语言文化的学习。

这个方法是课堂学习、生活交流之外的一个非常有补充意义的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根本的原因在于新闻媒体对于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表现与本质等都有多方面的充分的展示。如电视媒体关于社会新闻的报道,涉及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真实的世界就在屋内,就在眼前,学习者如临其境。汉语初学者尽管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具体内涵,但能感受到中国社会某个地方的人文特征,也能感受到语言交流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特性,这就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语感的培养。再如读报纸,当前作为“悦读”时代的纸质媒体,虽然还是以文字为第一传播符号,但图片等也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手段了,汉语学习者可以通过读图来了解色彩运用的民族心理及审美习惯,以便更多地与中国人形成积极有效的沟通。新闻媒体传播内容广泛,全方位呈现汉语言文化,汉语学习也不单单是会认会读汉字,还要全方位了解汉字所承载的历史及现时意义,非母语学习与新闻媒体的传播就有了完全对接的基础。

二、规范性:中国传统媒体与汉语学习的共同要求

语言应用一定程度上讲究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但语言学习必须遵守语言规律与规范,从而奠定同一语言环境中的有效交流基础。

遵守一个国家的语言规范,不像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那么有强制性,它应该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这种意识需要语言环境的不断提示,就像语言老师在教授过程中的提醒一样,新闻媒体也在传播各种新闻内容的同时提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规范的汉语是如何书写和表达的。

另外,语言规范和所有的规范一样,是讲究与时俱进的,有些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历史发展中的人文环境、交流特征、文化素质等等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可能在这个时期还是合乎规范的,但在另一个历史时期就不再是规范的了,有些词语也会因为事物的消失而成为历史,不再有实用性。媒体传播内容的时效性特征自然而然会考虑到所使用语言符号的稳定性、传承性和开放性,这样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大众传播媒体严格的把关制度首先体现在内容及其表达上,尤其是语言的新质要素逐渐积累形成规范之后,往往因为首先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使用而较快推广使用,给语言的发展增强新的活力。

传播媒体语言的规范性对于汉语言文化学习来说,也起到重要的屏蔽作用,因为中国地域广阔、方言种类多,标准语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因为各类方言的渗入影响,会出现分歧和混乱现象,这带来的后果是出现人际交流障碍,而媒体规范化的表达,尤其在语音和语义方面,本身就是对不规范语言现象的屏蔽。

当然,新闻媒体的表达也不是单一刻板的,因为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为人的生产生活服务的语言自然也是充满活力、富有变化的,是语言学习的好途径。

三、随意性:新媒体可以存在,语言学习不能存在

通过媒体学习语言、领会文化,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要特别注意语言学习不能过于随意。利用新媒体,必然要接触新媒体所使用的传播符号,掌握新媒体的表达特征。以中国网络媒体为例,其很多表达方式给语言学习带来误导或障碍。首先,语言“混搭”容易造成对汉语的“断裂性”理解,“^_^,88,MM,偶先走了”(呵呵,再见,妹妹,我先走了),这就是网络上典型的随意性非常强的表达方式,汉语应用过程中,偶尔一两个网络词语运用到生活中,会让表达活泼生动,若大量使用,则过于随意,尽管在一定范围内对其意义形成了共识,但就使用汉语的总体人数来说,语言表达的共识还是被极大地弱化了。其次,为追求网络交流速度而将错就错的语言表达对于汉语学习更是一种误导,如当前网络交流中常用的“肿么”(怎么)、“神马”(什么)、“童鞋”(同学)、“灰常”(非常)等,对于在汉语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来说,也许增加了趣味性,但对于初学汉语的人来说,就是错误的发音和错别字的使用。这两点目前应该是最突出的问题,诸如此类的现象,如果我们把这些都视为汉语言的发展过程,那么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汉语的人就会受到误导,汉字本身是一种文化表现,承载着众多的文化内涵,如果把汉字写错了,用错了,那作为语言学习者,在交流中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一定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可以凭借新媒体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来更好地把控传播过程和传播内容,从而日渐消除网络语言的不稳定性所带来的语言隔阂和沟通障碍。

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都不会拒绝交流,新闻媒体在这些交流过程中会提供给每个人同样的学习机会,作为语言学习者,应该积极地利用新闻媒体这一“质优价廉”的老师,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更好地进行语言文化学习,为自己更快地获得发展机会找到更多的途径。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06

A

2096-0751(2016)07-0006-03

杨超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乌琼芳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新闻媒体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