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阈下民族地区媒体的突围、瓶颈与未来

2016-04-11 17:05汪晓梅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22
数字传媒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少数民族媒介

汪晓梅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22

媒介融合视阈下民族地区媒体的突围、瓶颈与未来

汪晓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22

随着全媒体的稳步推进,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少数民族地区的媒体也不可避免受到媒介融合大潮的影响,在传播主体、内容生成和用户体验上不断突围,但民族地区媒体在媒介技术应用与开发上依然严重滞后,存在诸多变革瓶颈。那么,民族地区媒体如何应时而为,笔者在本文中提出几点具体可行的变革建议。

媒介融合民族地区传统媒体媒体转型

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信息传播技术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轻便的移动信息传播终端被催生出来并迅速更新换代,这一切造就了和传统媒体掌管新闻传播的主动权时期完全不同的全新媒体时代。

一、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相对闭塞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其中汉族在总人口中占具较大比例,少数民族的群众大多分布在祖国的边疆地区。时至今日,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与汉族聚居的内陆及沿海地区差距依旧明显。这就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在信息传播渠道上相对闭塞。

传统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区的消息相对封闭,无论是向外传递还是外部信息进入都相对困难。这样闭塞的渠道直接导致信息传播速度慢、传播效果差。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以及生活习惯等都会引起外界的好奇心理,这对于信息的传播十分不利。

由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外界对少数民族地区不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鲜有减少,这些误会也缺少适当的、权威的渠道去消除。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想要传达的消息也因此无法顺畅地向外界传播。如新疆、西藏等地区,在发生暴恐事件时,传统媒体时代,内地的居民只能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了解情况,内地部分民众对新疆和西藏普通居民持有怀疑态度。如果有开放的信息传播渠道,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可以让外界充分地了解真实信息,对消除误解就十分有利。

随着科技的进步,少数民族地区也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多种媒体的融合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与外界沟通的技术障碍被打破。这就令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发声渠道增加,声音也更容易被收听、理解和接受。点对点、人对人的强关系传播比传统媒体时代单向的新闻传播效果要好得多。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主体由过去的传统媒体变成了由个人为主的具体的传播个体,传播内容也由之前的政治经济信息变为具体的生活信息,用户体验也大大提升。

二、媒体融合给民族地区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

不可忽视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受经济、技术甚至理念的制约,在媒介融合上比其他地区落后不少。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已经深深地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发展也形成了巨大冲击,具体体现为:

(一)内容生成由单一走向多元

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在过去的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送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也就是传统媒体,缺乏市场竞争力,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参与新闻传播的主体也不断增多,信息传播的渠道也较之前增加了不少。这种新的传播情况就导致更多的信息传播主体也开始主动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传播中来。从而打破了过去传统媒体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单向新闻传播的局面,早在前几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媒体就已经开始转型,跟各大商业门户网站联合创办了一系列的地方频道,如新浪网内蒙古频道、网易内蒙古等,并且也早就开始了在新媒体阵地如微博平台的宣传推广。除此之外,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内容也跟国内其他地区一样,已经进入了信息碎片化和呈现视觉化的状态,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体在进行新闻的制作和输出时也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以内蒙古地区为例,传统媒体“三巨头”报纸、广播和电视,目前都分别设立了新媒体部门或全媒体部门,分别运营各自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信息也从以往的追求大而全转变为追求及时、短小、精准,传播效果比以前的单向传播更加有目的性,用户们的参与使得信息反馈渠道更加及时而畅通。

(二)传播渠道由单向走向互动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民族地区新闻信息的传播实现了“点对面”的广播技术和“点对点”的通信技术的结合,新闻信息的传播也由单向输入转为互动沟通,媒介注重移动化、社交化。现在,从整体上说人们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时间已经逐步超过了传统媒介,在由个体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过程中,转发和评论这两个网络社交方式就产生了,而它们是媒介社交化的主要体现。媒介社交化就意味着新闻信息作为媒介产品已经不单单是由信息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媒体本身所决定的,媒介的社交化使得我们不能预估用户的数量,但却能够产生足够多的交流,因此也是一个信息对称参与的过程。

(三)用户体验由被动变为主动

当今社会,用户是商家最重要的资源,传统商业社会中私人定制早已流行,民族媒体在媒体转型中开始注重用户定制化、生产化,媒体产品向注重用户体验靠拢。例如,大家在关注自己喜欢的微博账号的同时,用户们就定制他们感兴趣的媒体产品,同理,微信公共账号的关注也是如此,如果设置自己爱好的标签,现在的各种媒介平台还会推送相关的微博、微信文章等等。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媒介也在纷纷转变发展路子,不论报纸杂志还是电视节目,都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和微信账号,主流媒体如《内蒙古日报》等也推出了APP与读者互动,这样一来就摆脱了传统的你发我读、我播你看的单向传播模式。也就是说,民族地区的受众也已经进入了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他们在这类媒介平台上评论转发,其参与过程使得民族新闻的传播渠道更加畅通。

三、民族地区如何应对媒体融合

尽管民族地区媒体在媒体融合中不断突围,但依旧存在诸多发展瓶颈。民族地区新闻传播过程中传统新闻媒体依然处于主流地位,这与民族地区的传播实际状况息息相关。民族地区新闻虽然大多是关注本地民族发展、生产、生活的信息,但依然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在民族地区,很多领域只有传统新闻媒体和其旗下的新闻网站具有合法采访权,这样的行业准入制度和标准就决定了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下,依然处于主导地位。那么,在这种区域媒介环境中,我们如何才能破除媒介壁垒,更好融入媒体转型之中,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民族地区媒体要想更好适应全媒体转型的时代要求,融入全媒体转型之中,首先要转变固化理念,摒弃“传统媒体才是正统媒体”的陈旧想法,积极应对媒介融合大势。

(一)树立民族意识

民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关键和重要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信息传播媒体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和发展成就、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以及对外信息的宣传都要依靠新闻媒体向外界传播,所以,树立民族意识,对于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媒体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只有树立坚定的民族意识,才能增进对少数民族同胞们的情感认同,才能更加热爱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才能立足于服务少数民族群体这个对象,在少数民族地区这块土地上做更接地气、长灵气的新闻。

(二)树立精品意识

在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新媒体传播时代,新闻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以文字、声音、影像等形式,用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等新的传播方式多平台、全方位、立体式地传播着。用户们获取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便快捷。在这种全新的媒介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媒体人要密切围绕“少数民族”“特色”等关键字做文章,不断加强新闻策划,加强深度报道,努力创出精品,增强民族新闻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树立开放意识

传播是新闻的目的,开放是新闻的基本要求。在新的信息传播时代,一门心思做新闻而不关注外界发生的变化是不可能生产出有吸引力的产品的。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工作者们既不能杞人忧天不敢开放,也不能固步自封不愿开放。要不断地学习并树立开放的意识,在开放中与其他同行们相互沟通、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学习经验的同时,也向外界传播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

(四)树立科技意识

新媒体时代是以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体发展为基础,以科技的发展为支撑的。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新闻的制作,科技含量仍然不高。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培养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要大胆引进高科技的新闻制作设备,提高新闻发展的科技支撑力。

总的来说,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既不能因为追求新媒体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传统媒体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固步自封,把自己框在“传统架子”中放弃继续进步。怎样让民族媒体顺势而为,不仅需要理论上的创建,还需要日后不断的转型,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1].克劳斯·布鲁恩·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M].刘君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12

A

2096-0751(2016)07-0001-03

汪晓梅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本论文为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媒体发展策略研究”,立项编号:CXJJS15026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少数民族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