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独立后印度普选与政党政治现代化

2016-04-11 16:46郑豪杰李忠人
社科纵横 2016年2期
关键词:国大党政党政治种姓

郑豪杰 李忠人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试述独立后印度普选与政党政治现代化

郑豪杰李忠人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内容摘要】印度在1947年独立之后实施普选制,在这一制度之下,政党介入政治的方式与独立之前有较大不同。因为在普选制下,政党想要参政议政甚至掌握国家政权,必须首先获得选民的支持,才有机会参与政治、组织政府、掌握政权。在印度发展的过程中,国大党一党独大制的弊端日渐凸显,导致它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受到阻碍,在普选的运作之下,国大党一党独大的时代渐渐逝去,印度政坛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选举中,众党派互相竞争,轮番执政,实现权力的和平交替,从而推动了印度多党政治的日益成熟化。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政党政治的现代化,继而也关系到印度政治现代化的进程。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印度实施普选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政党政治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在普选的运作过程中,各政党将选举政治视为高于一切,这也必将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印度普选政党政治现代化

一、普选终结了国大党一党独大政治体制

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达到特定政治目标尤其是获得国家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政党政治就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它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政治形态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1](P1)从某种程度来讲,一个国家的当代政党对这个国家未来的兴衰荣辱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当今世界上,印度的政党政治相比其他国家而言更为活跃,“印度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最早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1](P1)印度政党是印度现代政治重要组成部分的核心。通过对现代政治学理论的研究,我们发现,政党政治的现代化在印度政治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19世纪60年代初,随着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印度的入侵,印度人民陷入了苦难的被殖民岁月,正是在他们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过程中,于1885年,印度历史上最古老的,同时也是全亚洲最古老的政党——国民大会党成立了。国大党人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带领着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统治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斗争,最终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正是在这艰辛的奋斗历程中,国大党积累了一定的雄厚的政治资本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国大党在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理所应当地上台,成为了执政党。从1947年印度独立伊始,一直持续到全国第九次大选之前,国大党几乎在印度政坛中牢牢处于掌控地位(除1977-1980)。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说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大权独霸在国大党手中,国内逐渐形成了国大党一党独大的政党体制。

一党独大制在一定情况下促进了印度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稳健发展,进一步稳定了国内的统治。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一党独大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国大党的统治危机也越来越严重。一党独大制“是以一种先发制人的方式获得了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原来存在的各党派,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会转移到党内,形成党内有党,党中有派的现象。”[2](P88)要想使得这种局面长期保持下去,国大党领导人政治魄力和执政才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可以说,一个富有政治魄力和执政才能的领导人对国家的政策推行和社会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也因为如此,国家的权力渐渐集中起来,并逐渐集中在个人手中。特别是英·甘地在位时期,独断专权的现象越发严重,严重地破坏了民主制度;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使得党内失去制约,最终导致政治腐败,国大党的政治腐败可以说非常严重。国大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大大被破坏,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严重被削弱,人民逐渐对它失去信心。

1989年11月,印度第九届大选举行。从这次大选开始,印度的政党格局开始发生一系列变化,由国大党一党独大逐渐过渡到多党竞争格局,这标志着印度政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选举结果揭晓了,作为人民院第一大党的国大党既没能获得执政所需的半数以上支持率,又没有其他党派对他的支持,它在人民院的席位从上届大选的415席猛降到197席,在选票总数中所占百分比从上届的48.1%减少到39.5%,所以,国大党最终失去了组建政府的机会。全国阵线在印度人民党和印共的支持下由V·P·辛格领导组织政府,上台执政。自这次大选之后,印度进入一个特殊时期,所有的政党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在大选中获得执政所需的半数以上的支持率。此时日益衰弱的国大党在随后举行的几次大选中也未能再次胜选。一度统治印度将近半个世纪的国大党无法再唤起曾有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往昔那个一党独大的时代在一次次大选中冰消瓦解。

二、普选推动印度多党政治日益成熟化

随着国大党在选举竞争中渐渐丧失之前的优势地位,印度的政党政治开始出现多党政治,在多党联合执政时期,普选制下的各利益集团要想充分表达政治诉求,取得或掌握国家的政权,就必须组建属于自己的政党,参与选举,使自己的政治势力不断壮大崛起。因此,选举成为所有政党活动的焦点,执政党要想保持其执政的合法性,就必须按照规定进行选举活动并保持获胜。另外,没有取得胜利成为执政党的那些政党,他们也积极争取在选举中能获得一定的席位,以便日后在议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一定的政治事务,力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参与选举获得选民支持是政党的必然选择。印度宪法规定,在大选中,某个政党获得人民院超过半数以上的支持率,就可认定其为多数党,将被赋予单独组织政府的权力。倘若,没有一个政党能够获得人民院半数以上的支持率,即没有多数党,政府的组建将会由议会第一大党和其他政党联合组建。如此一来,印度的各个政党为了扩大本党的势力、争取更多选票、保持本党在人民院的优势地位,他们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渠道为本党选举活动造势,每当举行大选之时,各党派积极参加政治竞选,向民众宣传自己的某一政治理念和社会改良主张,增加民众对其关注度,得到民众的认可,伴随着这一系列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也推动各个政党自身的进步,促进其实现本党派所向往的政治理想。

各党派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普选运作逐渐成熟完善,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各党派取得政权的方式越来越趋于理性化。每个政党都有机会通过大选取得政权亦或是增强自身的政治力量,都认可通过定期选举去实现国家政权更替,在宪法以及选举相关法律允许范围之内通过理性选举而非通过旧式暴力方式去实现政权的转让。

选民们将自己宝贵的选票他们所认为能够有担当并且给予他们希望的政党,政党也会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政绩。这样,各党派通过竞选,轮流执政,实行权力的和平交替,建立起稳定的政府,印度多党竞争政治格局也日臻成熟化,印度政党政治的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暂新的历史阶段。

三、普选使得各政党将选举政治视为高于一切

印度普选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印度政党政治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印度各政党不管国家的总体利益,不顾选民的实际关切,认为选举获胜就是一切。他们为一党私利你争我抢,相互挤压,将社会普遍关心的国家安全、政府稳定和政治腐朽等重大问题都作为攻击的武器来攻击对方。他们为了赢得大选,积极动员和拉拢社会上的种姓、教派等割裂的选民群体,结果,印度相当部分的选民不是自主投票,而是按照特定利益集团的集体式投票。在普选制下,各个党派了为了政权夺利,都在忙着拉选票,参加竞选,经过党派组织的种姓动员,低种姓和表列种姓的政治觉悟和参政热情不断提高,形成了高、中、低以及表列种姓齐上阵参选的局面,他们都希望将自己的代表选进政界,为本种姓集团捞取相关好处。这样,选举政治中的种姓集团被党派组织激活了。种姓政治使得本身就是种姓性党派的政党得以继续发挥种姓政治在选举中的天然作用,同时也使得非种姓性政党开始挖掘种姓政治的巨大潜能。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印度从基层到中央的各项选举都是各个党派所代表的种姓集团之间的竞争和较量。

随着普选制度的不断完善,印度对选举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做了一些相关规定,这些规定对于政党们来说,可以称作是一种约束手段;因为他们通过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等参与选举,不仅成本高难度大,而且事情一旦败露将身败名裂。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争取更多选民的支持,赢得大选胜利,政党们更多地热衷于做一些短期内就能见到成效的事情,以此来吸引选民的关注,从而得到更多选票,这就是所谓的“政治短期主义”。

这样的行为使得印度政党对于那些长期才能看到成效、但对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事情置之不理。他们关注的仅仅是当前选举的事情,很难对那些真正需要关注的事情做出长期规划。但影响印度现代化进程的相关深层次问题都是需要长远规划、长期坚持才能收到成效的,但由于政治上的短期主义,真正关键的问题并无人过问,很少采取实质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曹小冰.印度特色的政党和政党制度[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

[2]徐锋.政党制度比较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林承节.印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孙士海.印度政治五十年[J].当代亚太,2000.

[5]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三联书店,1996.

[6]吕昭义主编.印度国情报告:2011-2012[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7]林承节.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Babulal Fadia,State Politics in India,VOL.1,New Delhi:Radiant Publishers,1984.

[9]Zoya Hasam,Politics and the states in Indian,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Itd,New Delhi,2000.

*作者简介:郑豪杰(1990—),女,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主要研究世界近现代史;李忠人(1959—),男,山西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2-0071-03

猜你喜欢
国大党政党政治种姓
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内婚制
浅谈印度种姓制度
如何区分印度高、低种姓人群?(答读者问)
尼赫鲁家族第五代接掌国大党
台湾政党政治中的“时代力量”
1937年国大党对穆盟的政策及影响
关于加强我国政党政治过程的研究和教学的思考
印度国大党不让拉胡尔选总理
从中外政党比较研究的视角看中国政党政治参与的发展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政党政治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