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云峰中学 冯 剑
实施分层教学构筑高效课堂——“四导学本”模式下的分层走班教学探究
福建省晋江市云峰中学冯剑
从课堂、考试、过程、教育、综合等多方面开放式地进行分层评价,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展,进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分层;走班;因材施教
面对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既要使还不成熟的学生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就是一个好方法。分层教学就是要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不同的分层目标,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分层,本文就我校实施分层教学作一简单阐述。
《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为解决初中数学教育的普及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进行分类指导,分类施教,分类推进,正是贯彻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效课堂组织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既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又要直面升学问题。为了让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经受得起考试的考验,我校在开展“四导学本”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初三年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为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有效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1.了解分层教学的目的
分层教学即在班级教学中,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各层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做到使各类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缩小学生之间在知识掌握的程度上、知识效果的应用上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发挥其特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学习得到优化;使一般学生有提高,学习困难生达到中学教育所要求的合格标准;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
2.了解学生现状,实行学生分层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个性不同、程度不一的学生,因此教育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对班里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将学生按3∶4∶3的比例进行分层。可分为ABC三个层次:A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组,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的学生;C组,是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各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原则上由原行政班学生组成,每个学习小组由5~6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小组成员根据每次阶段考后学生成绩浮动的情况或特殊请求可以随机进行调整。分层教学的精髓就在于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认识他们的差异,承认和正视他们差异,然后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1.根据学生实际,实行备课分层
学习心理学指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是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经验的清晰度、学习动机在新的学习中起重要作用。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就能使好、中、差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教学,开展分层教学时,我们初三数学备课组全体老师根据本校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备课。每次备课前,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A、B、C三个层次。例如,教学目标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A组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素质;B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组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备教学过程时要根据学生情况设置“全体”“培优”“补差”三条线索,在课堂容量上也要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还要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有所区别。
2.强化目标意识,实行授课分层
分层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但对于固定在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将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到不同的教室上课,这就增加了任课教师的授课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要使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在授课前先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照自己所属层次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分层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讨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实现“同组同质”的效果,从而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复习因式分解一课中,有一道例题为分解多项式16(a-b)2-9(a+b)2,此题对于B、C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于是我将此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1)x2-9y2;(2)16x2-9y2;(3)16(a-b)2-9(a+b)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C层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A、B层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C层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对于C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又如,在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提问:(1)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2)说出命题的逆命题;(3)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针对C层次学生设计的,而第二三个问题是对A、B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课堂矫正时,对B、C层的学生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答疑解难,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增强自信心,变要我学又不知道怎么学为我要学,主动地学,会学学会。
采用分层教学方法,照顾了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低的学生,从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条件入手进行学习;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最佳解法、整理思路的过程;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也是一个寻找解题技巧,进一步提高的过程。
3.依照学生水平,实行作业分层
在布置作业时,严格依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分A、B、C三个层次布置作业,循序渐进地训练他们,使他们都能在各自的层次上不断得到进步。首先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然后给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几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其中的一或两类题。作业的设计和要求首先是采取“同”的原则,即对于作业规范、整洁性、格式等,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用统一、严格的标准去要求,基本的练习都要做。其次是“异”,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完成基本作业,即完成课后的全部习题和小部分章节复习参考题;水平较高的学生,要完成较高作业要求,即选择完成有代表性的习题和全部章节复习参考题,并加以变形,重在培养学习能力;水平中等的学生,除完成基本作业要求外,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做一些较高作业要求中的习题。作业的宗旨是使差生“吃得了”,好生“吃得饱”。
4.根据学生程度,实行辅导分层
我校作为有寄宿条件的学校,学生在校的时间较长,自习课也比较多,教师需要利用自习课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首先,要认真制订辅导计划,采用“三定”,即定时、定人、定内容。定时每天集中答疑,处理学生的共性问题。定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对成绩较好的同学答疑和点拨,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依赖性较大的后进生给予帮助,降低问题的切入点,梯度小一点,速度慢一点。当学生做正确后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其有成功的悦快感,给其自信。定内容,主要督促检查、订正最近的练习卷、作业以及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对于后进生的作业一般采取“面批”的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中等生可以采取“互批,面批”的方式。对于好的学生,因为他们自主性比较强,有的作业可采取“免批、抽查批或者集体批”的方式来处理。
5.重视学生优点,实行评价分层
适当而及时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及表扬。由于学生的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用赏识评价法,和家长沟通好,有些进步就要共同对孩子的进步加以肯定与鼓励;中等生则要求激励性评价,比如,可以加些评语“要是再努力些一定会更棒”等;对于优秀生,我们不但要激励,而且更要严格要求。
实践经验表明,开展分层教学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和成就自我,从而能增强兴趣、快乐学习以及整体水平的提高。尤其当前,开展分层教学更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只有使教师的“导”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才能真正地发挥主体作用,而分层教学能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促使“教”与“学”相长,这就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目标,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学有所用,学有所获”的喜悦。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尊重,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