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杨 超
实施“探究式”教学 教师应该怎么做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杨 超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注重学习结果,轻学生学习过程,轻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必须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这就对教师在备课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注重;探究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结构的构建,往往侧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从新的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不再是单纯地“接受掌握”,而是“探索发现”和“再生产、再发现”,因而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探究,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下面就结合“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教学,谈谈“探究式”教学程序。
数学学科系统性强,知识内在联系密切,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发展的。讲授新课之前,要紧扣与新知识学习最密切的旧知识加以回忆和复习整理,为新知识找准生长点。在本节课前学生已学习了“瓷砖的铺设”,已经知道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那么给定的“任何一种正多边形,能否拼成一个平面图形,既不留一丝空白,又不相互重叠”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动探求新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参与新知识建立的过程,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显示“怎样思考”的信息,提高思维能力。在课前,教师已经让学生准备了一些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纸片。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计算出正多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并标在纸片上,然后让学生把同一种正多边形拼在一起,并说出那些能拼的正多边形的内角度数与360°有何特殊关系,最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加以分析解答,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
在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初步完成新知识“内化”过程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方法、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也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本质规律,从而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真正提高到理性认识。本节引导学生总结出:用同一种正多边形拼成一个平面图形,应满足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各个正多边形的内角的和是360°,实现了新知识的迁移内化。
学贵知疑,要使学生多思善思,必须先会多问善问。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掌握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释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尤其要鼓励后进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及时表扬鼓励,这样有利于兼顾“两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这需要教师长期不厌其烦地指导、鼓励,使学生养成提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思维水平。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就提出了哪些正多边形可以拼成不留一丝空白,又不相互重叠的平面图形?实际上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但这需要教师认真解释。
学生理解了新知识后,还需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使知识转化成技能,并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设计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面向全体,及时反馈矫正,及时强化,加强指导,最后达到变式提高。本节课共设计了A、B、C三组练习,其中有一些是探索类问题,让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能检查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那么,要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传统的备课方法是教师单独备课,思路狭窄,重点难点不易突出,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探究教育没有源泉。探究教育应当建立“备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备课新模式,规范备课活动,提高备课的可操作性、全面性、科学性、创新性。在备课中要注意让学生探究,教师应在教材处理上有所突破,对教材的处理要创新,要突出教材的主要信息,使学生对教材形成一种全新的认识思路,有利于学生去开拓,去探究。教师对教材的开掘角度要新,要从各种不同角度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开展说课活动,用教育理论作为指导说课的原则,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充分展现备课中教师的创新思维活动。一人说课,大家评课,集思广益,达到优化教学活动的目的,为课堂探究创造有利条件。
传统教育讲究“师道尊严”,然而探究能力的培育要求教师“育人从宽”。因而教学过程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弘扬个性,这就是让学生有一个试一试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教师反复讲解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而且会使他们产生厌恶之情,教师可交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讨论、争论、启发、诱导、训练来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如对问题的分析允许存在各种不同意见,甚至与教参相反的意见,不迷信课本,于不疑处有疑,发展自我,强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充满情趣中学,就会时时处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究教学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为此,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中,要坚决摒弃灌输式教学,积极探索启发讨论参与式教学,使学生得到充分表现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逐步凸现其主体地位。可启发引导学生仔细探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适时辅以点拨、讲评、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珍视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启发他们独立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对努力结果适当加以勉励,经常座谈、讨论、交流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或者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让学生讨论交流,激发他们的探索求知热情,让学生在讨论中闪现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创造了一个超时空的课堂,能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不仅要把它作为教学的工具,更要把它作为学生的用具。
在传统教学的环境中,教师往往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学法指导,满堂灌和知识搬家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变教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会创新,贵在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终身化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教师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探索问题的方法,具体地指导学生运用记忆的方法、听课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复习思考的方法、自习的方法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和重视学生的各种信息反馈,因势利导,往往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时进行点拨、分析、归纳,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然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重视对这些知识的迁移和运用,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已学知识,启发学生举一反三,以教材为样子,诱导学生去思、去悟,活化学生思维,高度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这样不仅能促成学生以良好的心态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还可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学生由于天赋,爱好等各种原因,在学习上有着较大差异,学生每个人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也就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人格和感情,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个性、发挥自己才能的优势和机会。教师应针对不同对象,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着眼中等生,鼓励优等生,帮助后进生。这样才能人人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总之,要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必须由过去的课堂“主宰者”转变为学生的“服务者”,有时又是与学生共同研讨的“参与者”。所以说,课堂探究式教学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大的灵活性、兼容性,可操作性强,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再创造提供了依据。
【参考资料】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