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梅
对邓小平群众体育观的研究
张星梅
运用文献法、综述法梳理邓小平有关群众体育论述,旨在为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供指导意义。结论:邓小平群众体育观主要由指引群众体育发展方向、推动群众体育组织建设、明确群众体育工作重点等内容构成。
邓小平;群众体育观;研究
拟通过文献法、综述法,较为系统地梳理了邓小平对新中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关论述与理论贡献。邓小平推进群众体育主要由“指引群众体育发展方向、推动群众体育组织建设、明确群众体育工作重点”等内容构成。
1.1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1974年,中国体育健儿参加德黑兰亚运会,邓小平指出:“毛主席向来主张,体育方面主要是群众体育运动,就叫‘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广泛的群众性问题,体委主要是在这方面要搞好。”[1]这就说明了邓小平不遗余力地对毛泽东体育思想进行了执行和继承,一直为了增强人民体质而努力。
在继承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同时,邓小平把关注重点放在了中国国情之上,认为一切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分析当时的中国国情,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他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和创造了文化氛围。其次,邓小平主张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开展新时期的体育活动,如开展参与度较高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项目,举办一些有趣的竞赛活动,互相促进,相互提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增强了人民体质,与此同时,当体育活动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体育设施、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相关联的体育产业应时而生。其三,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制、法规,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群众体育观的重要内容。任何活动和行为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如国家要发展体育事业,必定就有财政支持,就需要具体的法规和实施细则来作为体育事业的基本保障;体育活动的增加,也需要对公民及其体育权利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表述,避免体育纠纷的发生,等等。如果不根据发展实际和方向做出相应的法制法规设立和修改,恐怕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邓小平为中国竞技体育运动改革开放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许多典范性的规划部署。
1.2 确定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竞技体育是一种制度化、体系化的竞争性体育活动,群众体育是全民健身的体育活动,在处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上,业内人士一直有所争议。邓小平非常重视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认为这是根本,同时又十分重视竞技体育,并且把竞技体育所获得的荣誉提升到了“为国争光”的高度。他指出“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所阐明的,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体育也是这个问题嘛!没有广泛的群众体育活动,就没有雄厚的基础,好的选手就选不出来。”当然,国家水平要提高,要在提高指导下普及,这也是不可缺少的,是对立的统一[2]。
1.3 发展体育事业与振兴民族紧密相连
发展体育事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既要强身健体也要为国争光!早在1936年的第11届柏林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就被“东亚病夫”的讽刺深深伤害;中国在国际上也没有地位,民弱国贫导致国家被人任意宰割,侵华战争不堪回首;“文化大革命”中,运动队的解散也让体育事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民族萎靡不振,势必会受到列强的欺辱;国民孱弱,又怎么保卫自己的国家、又何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时候邓小平深刻地意识到,发展体育事业是和民族紧密相连的。1983年,邓小平为第5届全运会题词:“提高水平,为国争光”,从那时起,“为国争光”就成为激励中国体育健儿的口号,激励他们去拼搏,赢得荣誉凯旋归来!全国人民在关注体育赛事的同时也深受体育思想的激情鼓舞,热爱体育运动、投身体育锻炼,只有身体康健了,才能把家庭搞好、把工作做好,更好的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体育不仅是一种运动事业,它还与民族精神面貌息息相关,发展体育事业就是要增强国民体质,与兴国紧密相连。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体育强国,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没有人再敢叫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处理国际事务也越来越有话语权,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和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国家。
虽然我国正在逐步加强城市化建设力度,但是当前乡镇数量众多,故设计合理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时仍然要以该类对象角度考虑。水泥窑系统处置废弃物量约为100t/d,处理垃圾种类多为热值较高的生活垃圾、污泥、餐余废物乃至危险废物等,且建设面积小、所需投资金额较低、所用设备无需转运或长途运输,对乡镇地区较为友好,便于投入正式使用。
1990年7月,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前两个月,邓小平观看亚运村宏伟建筑时,提出了申办奥运会的想法。1991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奥申委的报告;3月,北京奥申委宣告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12月,在国际奥委会总部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递交了北京承办2000年奥运会申请书……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才让小平同志的愿望终于得到实现。虽说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姗姗来迟,但是终不辜负伟人的期盼,奥运盛会可谓盛况空前、精彩绝伦,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齐聚中国北京,对奥运会开幕式所展现的中华文明啧啧称叹,对中国的体育水平也是心服口服,更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感到惊讶,这一切都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邓小平当初提出申办奥运会,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不是简单的一场体育赛事,而是要把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办大事的能力呈现给世界,相关联的因素很多: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能够轻松应对?体育竞技水平是否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有没有能力举办这样的体育盛会?当答案都是肯定的,才有信心申办和举办奥运会。邓小平同志对国家的实力是深信不疑,通过体育这个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崛起的精气神,证明了发展体育事业与振兴民族紧密相连。
2.1 指引群众体育发展方向
1952年5月4日,邓小平为西南第1届人民体育大会题词“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3],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也为西南地区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指出了明确方向。在邓小平题词精神指引下,西南地区各省、市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城市、农村、学校、街道掀起了“广播体操热”;1953年四川省90%的机关干部和大部分厂矿职工参加了工间操活动。
邓小平同志曾经在一次会见外宾时的谈话中阐述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特点,他指出:中国的体育过去很差,可以说完全是个开始。体育是个群众性的东西。
20世纪7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直接领导和分管体育。1974年初春,他亲自出席了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在谈到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体育方针时,邓小平同志强调了群众体育的重要性,认为没有雄厚的基础就选不出好的选手,同时,要想整个国家的水平普遍提高,就缺不了广泛性普及,两者相关相联。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指示要加强体育工作。1984年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现在看来,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它鼓舞了这么多人,吸引了这么多观众、听众,要把体育搞起来”[4]。根据邓小平同志谈话精神和要求,1984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党全社会重视加强体育工作,积极发展城乡体育,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使体育运动不断向新的广度和高度发展,开创了体育发展新局面。
2.2 推动群众体育组织建设
1954年,中央体委把一份有关体育机构编制更改设立的报告呈送给邓小平同志审批,报告内容是拟成立群众体育处,邓小平看到后明确指示:“不行,不能是处,要成立司”。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关怀下,群众体育司这个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体育部门才得以设立。此后,按照中央体委机构设置模式,各省、市、自治区体委内设机构均陆续增加设置了群众体育工作职能部门。如,四川省体委内设5个科、室中就专设有群众体育指导科;到1956年底,四川省3个市、11个专区、2个自治州、72个县建立了体委,配备干部208人、事业人员427人,其职责和职能均为主要从事群众体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十分关注全民运动这件大事,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通知》。《通知》要求:“健全体育机构,切实发挥体委对体育事业的领导、协调、监督作用”。提倡大力培养体育工作者,扩大运动员队伍,增加体育设施,创建体育学院,鼓励举办全国运动会。如我们所知,邓小平同志自身非常热爱体育运动,他不仅只是提倡办运动会,而且经常亲临现场兴致勃勃地与大家一同观看体育赛事,还为获奖者运动员颁奖。正是在《通知》精神的指引下和推动下,全国县级以上体委班子、体育干部队伍得到了显著的加强和发展,体育战线呈现出朝气勃勃、拼搏进取的可喜局面;也正是在《通知》精神的指引和推动下,体育在发展上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体育社会组织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有了“井喷式”发展,各省、市、县体育总会组织纷纷恢复、建立、健全,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协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长跑、健美操、羽毛球、登山、竞走、龙舟等;一大批行业体育协会应运而生,如前卫、银鹰、火车头、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学生体育协会等,这些体育协会组织在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运动普及与提高过程中,切实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了体育人口的增长,增强了人民群众体质、扩大了体育的社会影响。
2.3 明确群众体育工作重点
群众体育面广多头,但在邓小平群众体育观中,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绝对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为《中国青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们,立志做有道理、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5]。同时提出“有体力”是这“四有”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体力才有能力去完成其他重要的事情,才有能力为人类做更多的贡献。这个道理看起来似乎浅显易懂,但是最简单的道理却最容易被人忽视,直到现在中国的教育也没有很好的做到这点,我们经常可以在路上看到带着眼镜、身体瘦弱的孩子们,背着重重书包匆匆走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永远有上不完的补习班,家庭作业不到深夜是做不完的……请问还有多少时间去锻炼身体?试猜想,小平同志当初把“有体力”作为“四有”的前提,不仅是处在国家领导人的位置,而是从一个老爷爷关爱孩子们的角度来提出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句话小平同志曾在公开场合不止说过3次,那就是“足球要从娃娃抓起”。1978年伊朗足球队访华,邓小平同志亲临赛场在观看比赛时,首次提出了“足球要从娃娃抓起”。1979年1月4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国家体委负责人时说:“增加‘娃娃的事’,要专门写个报告,要包括军队在内……,足球不从娃娃抓起,是搞不上去的”。1985年8月11日,邓小平同志在观看了首届柯达杯16岁以下少年足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后说:“看了柯达杯的电视转播,足球还是要从娃娃抓起”。可以看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足球”和“娃娃”这两个关键词是邓小平同志非常看重的,不仅是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未来整个国家足球事业的希冀。近些年,中国足球已不堪国人诟病,这是个不愿面对又残酷的现实,这也是广大足球爱好者和球迷们爱之深、恨之切的表现,现在重新把邓小平同志的话好好领悟,扎扎实实推进青少年的足球培养工作,同时对现状进行干预与矫正,或许不久的将来、或许青少年这代茁壮成长起来之后,中国足球事业面貌能焕然一新。
邓小平同志“要把学校的体育工作搞好”“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并非限于学校、限于足球,其意在于群众体育的基础,具有高屋建瓴的深远而广阔的指导意义。要把群众体育工作搞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邓小平把着眼点放在青少年身上,是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把他们培养好了,群众体育的基础才能得到夯实,就好比青少年是青青树苗,只有精心培育,将来才有可能蔚然成林,这或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一步一步把脚步走牢,再结合对现状的改善,群众体育如火如荼的春天就在眼前。
[1] 廖述江.试论邓小平的人民观[J] .邓小平理论研究,1998(2):7~8.
[2] 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中国体坛四十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4.
[3] 小平同志体育工作指示录[N]. 中国体育报,1997~3~5.
[4] 伍绍祖.学习邓小平理论,做好我国体育工作[J] .体育文史,1997 (2):5~8.
[5]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邓小平文选(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00.
Research on Deng Xiaoping's Mass Sports Concept
ZHANG Xingmei
The author employs documentary and review methods to discuss Deng Xiaoping's mass sports theory to provide guida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fitness movement. Conclusion: Deng Xiaoping's concept of mass sports is constituted of guide mass spor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identifying the focal point of mass sports.
Deng Xiaoping; Concept of mass sports; Research
1007―6891(2016)02―0005―03
10.13932/j.cnki.sctykx.2016.02.02
G808
A
2015-09-14
四川省体育博物馆,四川成都,610015。
Sports Museum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Sichuan, 61001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