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2016-04-11 13:00畔,郑
四川体育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竞技人力

李 畔,郑 波



中国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李 畔,郑 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配置精细化趋势日益明显,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将会出现,而在一定程度上,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总体情况还不能满足当前的现状,主要表现在数量的不足和质量的偏低;文化水平层次相对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上升幅度较小;呈现出不合理的结构。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发现,找出一些解决体育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办法。

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1 国外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的现状

1.1 多方面资源配置视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断地加深。关于国外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Packianathan Chelladurai(2007)从多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管理方法及其强大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这样的研究结果是切实有效的[1]。Roland Naul等(2002)认为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学校体育虽然被赋予了许多政治意蕴,许多体育内容也与政治相联系,高校在发展教育和体育的同时也为竞技体育培养了人才[2]。Marlene A. Dixon(2003)认为从一般商业文学的角度解释管理的人在体育组织中的作用,并对公办高中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了合理有效的配置[3]。上述分析是从需要视角方面来看待其本质的,并以学校体育和多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为例。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多方面思维的认识角度来说,都不是简单的,应该从客观上进行深入研究。

1.2 战略性资源配置方法

从当前的国外形势来看,在战略性资源管理配置这方面的研究只是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研究,并没有真正的深入进去。外国学者Stefanie G. Brandenburg等(2006)提出在建设人力资源管理通常是一个新兴的而不是战略或蓄意的过程,在这一领域中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却很少使用[4]。而学者Janet H.Marier(2012)则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的研究基于交叉学科的基础工业关系、制度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产业组织经济学、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5]。Adeyemi等(2008)通过调查问卷研究认为在学校资源配置中,校长应该充实自己充分的有效使用与管理策略、方法,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6]。基于国外学者对于战略性资源管理配置的理解程度不同,在建设资源管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然而,在人力资源配置中,无论是实践的现实意义还是配置的理论方法,都是意义重大的。

1.3 多样化资源配置手段

魏兴隆(2003)表明了美国在建立一套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建立起了一套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的社会机制和制度包括美国的人才资源配置与人才市场管理体系,还有中介公司对于人才的合理筛选配置[7]。Stephen Dittmore等(2009)通过对各种资源配置手段进行汇总分类,综合分析,认为在奥林匹克竞技体育运动中,金融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所体现的是人存在价值,对美国奥林匹克运动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8]。竞争日益激烈的体育领域中,谁能够广聚人才、谁能够合理的分配资源配置手段,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功勋卓著。

经过多年国外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重点是在于人员的配置方面,一直以来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改变。从学校体育到群众体育,再从群众体育到竞技体育,无论是在理论上的研究还是在实践上的研究,无论是在资源的开发还是在管理方面,在人力资源配置中都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2 中国的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现状

目前,中国体育界对人力资源配置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献资料数量不多,部分文献对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分类、开发利用、具体领域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2.1 关于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相关概念的研究

从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体育发展来看,人力资源配置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而在概念上,许多学者的研究也是百花齐放,各抒己见。

2.1.1 资源配置概念的研究 有学者(1998)认为人力资源配置是指集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学等综合学科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将“资源配置”的概念应用到人力资源中去,在社会发展中人所起到重要作用[9]。厉以宁(1990)在做了深入研究之后则认为,资源配置指的是经济发展中的各种资源,从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中进行合理的分配[10]。而芮明杰(1999)认为,资源配置是根据组织目标、产出物的结构要求,从量、质等两个方面进行不同的配比,并在产出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应的分配比例,最终使产出物成功产出[11]。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资源配置的概念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这样一个概念都存在认识度问题,合理配置资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1.2 体育人力资源概念的研究 后来的学者也在这一领域有所研究,例如肖林鹏等(2004)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它的存在需要一些时空条件,能够有效的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劳动力的现实存在价值[12]。梁裕楷等(1999)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的领域中,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3个年龄段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13]。魏荣(2005)则认为,体育人力资源指的是在体育领域中,接受过体育专业教育指导或是受过专门体育运动训练的、能够推动体育发展的体育人才资源。[14]综合来看,上述定义均不同程度地突出了体育人力资源概念,从概念上说明了体育人力资源的总和,片面的观点认识体育人力资源是不够的,但其中不乏有一些独到见解,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学者们对于体育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而上述学者关于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相关概念的见解,综合归纳,我们可以将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理解为:按照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体育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从不同领域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上对人力资源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分配过程。实际上,只要适合体育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资源,不管它是在自然条件下的自由配置还是社会条件下人为配置都属于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领域范畴。

2.2 关于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相关的分类研究

在资源配置分类研究上,学者们所表述的观点也是层出不穷。李卫(2001)认为,体育资源包括人的体质资源、地理环境资源、传统体育资源等领域[15]。在今天看来,刘可夫等人则认为,在体育资源中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的非物质资源都是存在的,其中也会所涉及到体育产业相关的一些资源,也涵盖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资源[16]。肖林鹏(2006)认为,竞技体育资源系统由竞技体育自然资源、竞技体育人文社会资源两大子系统构成[17]。不管上述文献学者是哪一种分类,都必须注意到要将体育人力资源配置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认识和领悟资源配置。

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区域的均衡度分类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魏荣(2005)认为,在配置机制改革过程中,应明确政府的宏观调控调控力度,主体责任,还要从多渠道引入人才,从政策、制度、利益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打破区域人才保护机制,并注意市场法制体系的建立健全机制[18]。韩春利(2005)认为在配置中,学校及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在市场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应进一步明确,配置的市场体系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打破区域、单位人才保护壁垒,鼓励人才跨区域、单位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共享[19]。田雨普,等(1990)就明确指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差异性,深层次了解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对立面、矛盾面[20]。上述文献对中国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分类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有不乏精辟的见解,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学校体育的发展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群众体育的培养方向是大众体育精神,增强人民体质,预防和祛除疾病,竞技体育的培养方向是个人竞技水平的提升和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三者缺一都会导致中国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完善。

2.3 关于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相关的开发利用研究

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开发利用、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开发利用及竞技体育资源配置开发利用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接下来都是围绕着这3个方面进行研究。

2.3.1 关于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开发利用的研究 顾雪兰(2003)认为学校体育资源是中国最丰富的体育资源,通过对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所面对的社会基础、战略地位以及现状的分析,对中国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提出了设想[21]。马丙奎(2012)认为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服务意识,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体育资源开发利用要内涵与外延并重[22]。事实上,学者从学校体育方面来解读资源配置的开发利用,说明了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在学校体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3.2 关于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开发利用的研究 余涛(2009)认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主体分别在3种配置机制的协同作用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助于实现群众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得到不断提升,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水平[23]。肖林鹏(2006)认为,我国群众体育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中可待开发的群众体育资源存量普遍不足,明确科学的发展之路,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提升群众体育资源管理层次水准,完善群众体育资源的各项制度与法规,培养服务各类群众体育的专项人才,实现群众体育市场价值[24]。实际上,目前体育领域的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开发利用的研究并不多,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由于在这方面发展的内涵见仁见智,不同学者所选择的视角也存在很大差距。

2.3.3 关于竞技体育资源配置开发利用的研究 肖林鹏,等(2003)认为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在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分配制度,采用合理的配置方法与手段,实现对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潜在功能进行充分挖掘[25]。李同彦(2009)通过对竞技体育资源开发概念的理解,认为可竞技体育资源开发具有可选择性、成本性、效益性等特点,对当前中国竞技体育资源的开发应把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体育产业资源作为重点开发内容[26]。任海,等人(2001)指出从角度方面实现体育资源配置,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促进中国体育改革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27]。基于上述文献的研究立足点不同,对于竞技体育资源配置开发利用,是依托整个社会显现的,探索具体领域的研究视角,无疑是有助于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全面实施。

上述文献对中国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相关的某些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有许多独到精辟的见解,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由此可见,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开发利用是重要的。一定的体育体制决定着体育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同时,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也将推动体制改革的进程,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2.4 关于体育人力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目前,中国体育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但是,已经有很多文献资料对体育资源配置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国内学术领域的许多学者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及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研究。

2.4.1 关于竞技体育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 彭劲松,等(2006)认为,竞技体育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将价值的重心从经济、政治和民族的附加价值向公平、“绿色”和协调的次级价值转移,直至回归竞技体育中人的全面发展[28]。刘志民(2000)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包括竞技体育在内的现代体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增强资源可控性,在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量,又不会对后代人满足需要构成危害的[29]。从上述学者的分析来看,不管是基于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紧张,还是基于理论与实践上的研究,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竞技体育必然选择。

2.4.2 关于群众体育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 沈芝萍,等(2006)认为,从群众体育的角度出发,导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把发展问题放在首位,要实现长远的发展之路,群众体育的支持与鼓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因素[30]。李如松(2010)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在于思想观念的及时转变,思想意识的变动需要通过增强国民现代综合素质[31]。肖林鹏(2002)认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战略是随着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变化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形势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战略赋予新的内容[32]。上述文献的研究立足点不同,部分研究在于思想和战略,还有一部分则是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依托,来实现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文章中有许多新亮点是值得探讨的,有助于群众体育与其他体育衔接,更利于全面实施中国整个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2.4.3 关于学校体育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 胡宝萍(2008)认为,在学校体育中,借鉴各国学校教改的成功经验,寻求阻碍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努力贯彻“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每位体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33]。王萍丽(2004)认为,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与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是相互关联的,社会体育在发展的同时也就自然的带动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实现了体育的可持续发展[34]。与其他体育领域相比,对学校体育领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绝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由于在体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状况存在各异,所以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实现统一。

3 未来研究方向

如今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资料证明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对于好坏因素的分析进行了大量研究。因此,通过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细心斟酌之后,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探究。

3.1 政府的调控力度

到目前为止,中国对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及学校体育进行不同力度的调节,推动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发展,完善政府对体育人力资源配置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力度上。同时,为了加快体育的市场化建设,政府在微观调控力度上还不够,不能从只是细节上抓好市场方面的建设力度,还要加快发展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人力资本所有权。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的同时,又不能放松对微观力度的调节。因此,以后的研究可以从政府的微观调节力度方面进行研究,从细节方面入手,深化体制改革。

3.2 教体融合一贯制

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注意到教育制度改革和体育制度变化的研究,研究应该集中到怎样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如何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怎样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怎么才能协调好教育制度与体育制度的关系。大多数的研究都已经证明了教育制度改革对体育制度有重要影响,一些个体在教育制度中也起到了一定功效。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可以对教育制度的某些课程或者某一课程对学校体育的积极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教育促体育,以科学促发展。

3.3 “学与训”的矛盾

在现行的体育训练体制中,选择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运动员就意味着放弃学业,而选择文化课的学习也就很难达到较高专业的运动水平,很难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这种情况往往会使很多优秀运动员在退役后成为被社会所淘汰的低文化者,也就是所谓的文盲。怎样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在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怎样才能将文化课和训练课结合到一起,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内容。

3.4 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凡事都有利弊,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区域发展亦是如此。由于在不同地区、各项目的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布局不合理,运动员层次水平也参差不齐,随着而来的配备也就出现了不均衡的问题。从目前的分析情况来看,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竞技体育发展如此激烈,良性结构循环机制的实现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我们需要对区域发展的合理性进行研究,不断的探索、创新、改进和完善。

[1] Packianathan Chelladurai .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Olympic Sport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2007, 21: 452~454.

[2] Roland Naul.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Germany: Routledge. 2002.

[3] Marlene A. Dixon.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Public High School Athletic Department[J]. Sport Management Review. 2003(6): 75~99.

[4] Stefanie G. Brandenburg等.Strategic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in 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 2006, 22(2): 89~95.

[5] anet H. Marier.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ontext: A Historic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2(5).

[6] Adeyemi.等.The Influence of Administrative Strategies o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Ondo State, Nigeria[J].ISEA.2008.36(2): 80~90.

[7] 魏兴隆.美国的人才资源配置与人才市场.环球视野,2003(1):56~58.

[8] Stephen Dittmore等.Examining Fairness Perceptions of Financial Resource Allocations in U.S.Olympic Sport [J].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009, 23, 429~456.

[9] 吉克跃林.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的系统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19(1):108~144.

[10] 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2.

[11] 芮明杰.管理学一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

[12] 肖林鹏,等.刍议中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开发[J].体育文化导刊.2004.2.

[13] 梁裕楷,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5:38.

[14] 魏 荣.我国体育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历史演变及新时期改革对策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6):20~24.

[15] 李 卫.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01.

[16] 刘可夫.论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5):9~13.

[17] 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2006.

[18] 魏 荣.我国体育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历史演变及新时期改革对策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11):20~24.

[19] 韩春利.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88~93.

[20] 田雨普,等.现阶段中国竞技体育运动领先大众体育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4):1.

[21] 顾雪兰.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构思[J].体育学刊. 2003.10(4):98~100.

[22] 马丙奎.高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科学咨询.2012.13:48~49.

[23] 余 涛.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2):17~19.

[24] 肖林鹏.我国群众体育资源开发与配置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1):6~17.

[25] 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相关问题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6):8~9.

[26] 李同彦,等.试论竞技体育资源开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6):14~27.

[27] 任 海,等.我国体育资源配置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3):68~71.

[28] 彭劲松.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选择和调适[J].体育学刊.2006,13(2):23~25.

[29] 刘志民.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4):7~10.

[30] 沈芝萍.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

[31] 李如松.我国城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9(4):133~135.

[32] 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战略回顾与总结[J].体育学刊.2002,9(3):12~14.

[33] 胡宝萍.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之因素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31(3):350~352.

[34] 王萍丽.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与学校体育发展之原则[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85~87

Research on Huma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of Sports in China

LI Pan, ZHENG Bo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 of sports fine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the attendant problems will also appear, and in some extent, the overall configu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cannot meet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main performance in the low number of deficiencies and quality; cultural level is relatively low-level,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level rise is small; exhibit irrational struc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day, we need to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discovery, to find some solutions to rationalize the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approach.

Sport; Human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Research

1007―6891(2016)02―0001―04

10.13932/j.cnki.sctykx.2016.02.01

G80-051

A

2015-09-14

2012年四川省体育局资助课题《基于胜任特征理论的四川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动态配置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STK07。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竞技人力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竞技精神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花与竞技少女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