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玲玲
成都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实证研究
蒋玲玲
通过对成都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实证研究,旨在弄清楚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分析体育锻炼动机对不同学生群体及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程度,为完善中学体育教育机制,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树立起终生锻炼的理念提供一些实证参考。
成都市;中学生;体质健康;体育锻炼;动机
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等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什么因素促使中学生积极参与或消极逃避体育锻炼?不同学生群体在体育锻炼动机方面有何差异?体育锻炼动机和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怎样的关系?对于这些问题的实证研究和探讨有助于学校、教师、家长深入了解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背后的个人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教学措施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因材施教,为解决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体质健康问题提供一些实证参考。
2.1 研究对象
主要围绕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展开,以动机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建立分析框架,提出研究假设,再根据问卷调查收集到的资料对假设进行验证,得出本研究的最终结论。操作性意义上采用了自我效能、体育锻炼挑战、体育锻炼好奇心、体育锻炼投入、体育锻炼重要性、体育锻炼逃避、体育竞争、别人的认可、体育成绩、体育锻炼的社会原因、身体健康状况等11个因素,这11个因素归结为从事体育锻炼的动机,即指学生由于内在或外在的学习目标,引起、维持、增强、减弱及停止体育锻炼行为的内部因素。
2.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又运用了统计学中的数量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及因子分析,多种分析方法有机结合,定性与定量相互补充,增强科学性与价值性。
2.2.1 文献资料法 对研究问题和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归纳、分析后,建立实证分析的理论框架。
2.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在成都市内随机选取4所中学——成都市石室中学、成都都江堰市中学、成都市高新区滨河中学、成都市石室联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9份,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看法等进行了调查。
2.2.3 数理统计法 对有效问卷,运用描述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用变量的观察数据拟合所关注的变量和影响它变化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式,检验影响变量的显著程度和比较它们的作用大小,进而用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解释和预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3.1 调研的样本数据概况
调查学生去年每周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平均为9.2h,校内运动时间和校外运动时间大体相当,分别是4.7h和4.5h。根据通行的每天至少1h的活动时间,每周至少5h的标准来看,中学生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多。
在运动类型方面,学生最喜欢的前4类运动依次是球类运动、游泳、骑自行车、田径运动,占88%。在每周投入的运动时间上,也是这四类运动居于前4位。而在运动方式上,学生选择在学校上体育课或课间跟同学一起运动所占比例也较大,占70.6%。
在体育成绩上,98.3%的学生处于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但只有39.6%的学生达到优秀标准。在视力上,55.5%的学生需要戴眼镜矫正视力。
在生病就医上,去年平均为1.9次,其中未曾生病就医的占35.8%,生病就医次数1-5次的占59.9%,只有4.3%的学生去年生病就医次数在6次以上。
在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和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因素上,最大的影响因素都是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占50.5%和54.8%,这说明动机、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2 现状分析
由于代表体育锻炼动机的变量较多,如果直接对这些变量进行分析,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得到的分析结果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也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因此,在对这些变量进行分析之前,先进行因子分析。利用SPSS11.5软件对40个观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得到12个公因子,根据原变量系统构成的主要因素和系统特征,将这些因子分别命名为他人认可、个人兴趣、意义认识、自我效能、锻炼倾向、成绩重视、运动逃避、交流分享、运动投入、成就动机、父母关注、未来预期,构成了本研究中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12个方面。
3.3 不同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程度
从表1中得出,各项体育锻炼动机对中学生都有较强的影响,其均值均大于3,不同动机对中学生的影响程度不同,从未来预期到成绩重视,其强度依次减弱。
表1 12个体育锻炼动机的项目平均分
3.4 不同中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动机比较
不同性别学生在各个体育锻炼动机上的均值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在所有体育锻炼动机的均值均显著高于女生,在个人兴趣、锻炼倾向、成就动机和未来预期上的差异显著。
高中、初中学生在他人认可、成绩重视、运动逃避上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生的他人认可、成绩重视动机显著低于初中生,运动逃避动机显著高于初中生。
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在个人兴趣、成就动机、父母关注上的均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乡村学生在这3方面的动机显著高于城市学生。
3.5 体育锻炼动机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为简化指标,在本研究中,假定用体育成绩来代表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选取学生的体育成绩为因变量;他人认可、个人兴趣、意义认识、自我效能、锻炼倾向、成绩重视、运动逃避、交流分享、运动投入、成就动机、父母关注、未来预期等12公因子为自变量,建立的具体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α1+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β11X11+β12X12+ε
其中,Y:中学生的体育成绩;
X1:他人认可; X2:个人兴趣;
X3:意义认识 X4:自我效能
X5:锻炼倾向 X6:成绩重视
X7:运动逃避 X8:交流分享
X9:运动投入 X10:成就动机
X11:父母关注 X12:未来预期
以所有样本为研究对象,用SPSS11.5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Y=1.781+0.126X2+0.172X3+0.349X4+0.121X5-0.098X7+0.085X9+0.123X10+0.112X11+0.107X12
方程表明学生的体育成绩与个人兴趣、意义认识、自我效能、锻炼倾向、运动逃避、运动投入、成就动机、父母关注、未来预期等9个动机因素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除运动逃避外,其他因素对学生的体育成绩都有正的显著影响,即动机越强,学生的体育成绩越好。
要激发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改善中学生的体质健康,必须根据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此,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1)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一方面要加强体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坚持把体育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同时,还能充分认识到体育促进学生个人自身发展的功能,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体育锻炼的热情和自觉性。
(2)加强引导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地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刊物、宣传栏、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形成全方位的宣传网,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变革旧的教学形式和评价模式。把技能化的体育教育转向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上来,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入手,正确评价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质状况,诱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因素,同时适当的创造外部诱因,完善体育设施,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①要求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②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③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及锻炼活动要丰富多彩。
(5)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以短期目标为主,通过逐步实现各种短期目标,最终实现长期目标。目标要精确。明确、具体、可计量的目标最能有效地激发动机。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让学生及时了解锻炼结果。通过锻炼结果与设置目标的对比,可以对目标适时进行调整,有利于动机的激发。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明确最低目标,正常水平下的目标,理想目标各自是什么。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方法和途径主要有:①提倡“成功教育”,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②注重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通过相互地观察或观摩,构建一种良好的、比学赶帮的学习环境。③及时鼓励学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与学生间形成一种良性的教学互动。④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激励体育学习差生克服困难。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辛振海,王德喜,房 强.体育教学中学生活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教学与管理,2006(12).
[4] 孙晓强.体育参与的约束因素、参与动机与参与行为之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2006(7).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Mo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in Chengdu
JIANG Lingling
By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mo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in Chengdu city, the subjective factors will be found out that affect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exercise.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motivation on different student groups and on their physical health will be analyzed. Some empirical reference will be provid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o stimulat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to set up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xercise.
Chengdu;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Physical exercise; Motivation
1007―6891(2016)02―0139―03
10.13932/j.cnki.sctykx.2016.02.34
G807.3
A
2015-11-04
四川省体育局2011年研究课题“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1stk14。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