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2016-04-11 12:03:31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四小学郭萍英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8期
关键词:内角三角形交流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四小学 郭萍英

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四小学 郭萍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地让数学课堂“互动”起来,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可持续发展。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生数学互动交流的兴趣

1.及时评价,让学生乐于交流

自尊与自信是孩子发展的力量源泉。师生之间民主、愉悦、激励的氛围,以及生生之间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是讨论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交流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便会增强,从而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价值取向的指导,使学生从老师的信任和赞赏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潜力,产生学习的自信,从而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发现、疑问,充分地激发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兴趣。

2.允许出错,让学生敢于交流

“让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都能够体面地坐下来”应作为课堂教学原则来恪守。课堂应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场所,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评判、急于给一个标准答案。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二次成功”的机会,给弱势群体充分思维的时间,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给学生一些类似于“你能够举手发言已经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了”“你再深入地想一想,一定会找到答案”的鼓励性语言,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从而产生“要交流”的兴趣,“敢交流”的自信,达到“会交流”的效果。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数学交流的途径

1.教师主动设问,让学生有交流的机会

语言是人和人交往以及个体进行抽象思维的重要工具,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和语言的发展密切联系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多动口,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日积月累、不懈地训练,就能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教师应经常问学生用的是什么图形的教具,讲了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回答等等。

2.学生主动质疑,让大家有思考交流的素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才能思,辩才能明。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动口,在疑难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无疑能使学生拓展解题思路。如果我们能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动口,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3.结合实践,交流操作探究的发现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教师在数学课上应针对学生抽象水平较低的现象,重视实践操作,通过直观演示和教具的操作,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剪出任意大小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量量各个三角形的度数,算算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初步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性质。此时,学生特别想知道是不是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教师就要把握这一最佳时机,让学生剪下角拼一拼,看能否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剪、拼,学生进一步印证结论。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把结论讲给同学听,讲给教师听,只要讲得清楚,大家听得明白,就应给予肯定。借助学具练口语,有利于交流的进行和知识的提升,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数学交流的习惯。

三、注重指导,让学生学会数学交流的方法

1.交流发现要完整

清晰有序、头头是道地说话,不但能给听者留下较深的印象,而且能使说者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思考问题要有理有据,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尽量做到简单明确,便于表达。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学的数学知识都呈现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信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呈多样化,因此,不少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做得干净漂亮,但若让他们把自己的思路说一说,却往往不能完整、流利地表达。针对这一现象,就应从训练学生的口语基础入手,从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入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指导他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完整地表达出来。

2.交流发现要准确

在训练学生有头有尾地说话,能完整、连贯地把话说清楚的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说准确。例如:“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有的学生可能脱口而出“2”,答案虽然对,但语言不准确。如果养成好的说话习惯,就能完整地回答出:“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只有多练习,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想说、会说、能说、说好,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才会变得更有逻辑性。

3.适时追问,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根据教学的目标与交流的实际,教师适时地加以追问或补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敏感地抓住有关信息进行追问或补问,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激活学生的思维,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发展学生深层次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宽度和深度就能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交流互动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有效的互动交流,能够使每名学生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上都有所收获,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这样能够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内角三角形交流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