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雁俊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200003)
高校国有资产指高校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这与其它行业的国有资产的属性是一样的。但从高校国有资产的取得、存在形态上看,又具有许多不同点。高校国有资产包括国家划拨给高校的资产、高校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高校所有的资产。
高校国有资产的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按照形态不同,可以分为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第二,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第三,按其流动性不同,可以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深入分析高校国有资产的存在形态和组织、经营,可以发现高校国有资产相对于其它行业的国有资产而言,有其特殊性。虽然作为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有资产也具备了资产的一般属性,是预期可以为高校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入,是必须用货币来计量的。然而高校国有资产具备自身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国有资产资金来源的复杂性,除了国家直接拨款外,还有大量的国家专项项目资金、社会各界捐赠等。其二,高校国有资产的非营利性,高校并不是一个生产经营组织,而是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非营利事业单位,故其资产的作用并不主要是为了增值。其三,高校国有资产配置的特殊性,高校作为国家事业单位,其资产配置是由财政部门根据高校履行职责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而配置的。
我国高校的资产管理体制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级管理和分类管理两类。
第一,分级管理即将管理权下放,按资产占有和使用单位来划分管理层次,明确各自的职责,分级进行管理。其优点是能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其缺点是管理层次和人员的增加,往往导致分工不明确,降低工作效率,资产只在本部门使用,造成使用率较低。
第二,分类管理即根据高校国有资产的分类由不同职能部门分别管理,这些部门在指定业务范围内对所属下级职能部门有指挥权。其优点是人员少、责权明确。缺点是职能分散、容易造成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
高校的主要职责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并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是国有资产在我国高校各项事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办学实力及其规模的重要标准。学校国有资产配置的水平和管理的效益也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在高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提升使用效益,更好发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物质条件保障作用,也成为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
虽然我国高校都比较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但在实际执行中仍暴露出许多问题。
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连续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这既要求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完成,也需要有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因为只有这样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才能够有序的进行。
目前,大多数高校虽然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制定了国有资产相关管理制度,但由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复杂性,制度仍显不完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建设并没有配套。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就会导致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职能界定不清、自身定位不明、利益分配不合理、资产的控制权混乱、执行不力等现象,这就导致了高校中的资产没有得到高效、合理、科学的利用,大量资产闲置、浪费、被盗、毁损的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对科研工作、教务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但宏观的多、微观的少,原则性的多、操作性的少,遇到高校资产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往往找不到具体依据。另外,高校内部的管控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如部分高校资产的出租出借、处置,没有严格规范的内控制度,随意性较大,缺乏有效的监督。资产出租出借,仍旧是谁使用谁有权出租出借,收入是否合理、使用是否规范、定价是否合规,都缺乏内部监督管控制度。
从理论上讲,管理必有一个主体,多头管理必定带来体制上的混乱。长期以来,我国各高校基本对国有资产按类别进行归口管理,但学校没有哪一个机构能实时准确掌握全校国有资产的总体动态情况。各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又缺乏沟通协调,导致某些环节管理职责不清,主体缺位,最终导致资产信息报告失真,资源浪费,资产流失。即使近年来成立了资产管理部门,但实际上仍然没有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管理机制。各部门管理的责权没有科学地划分,各自为政,责权重叠,缺乏沟通和协调,客观上形成大家都在管,通常无人管,遇上难办的问题往往形成一种互相推诿的被动局面。
另外,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作为科学研究主体之一的高校,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大多数的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比较重视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而忽视了价值相对较高的无形资产的管理,有的高校甚至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关于无形资产管理的制度,更没有建立专门管理无形资产的机构,导致了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现象频频发生。这是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高校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对于资产的管理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许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重视的是资产的投入,对投入资产管理缺乏重要性的认识,忽视了资产形成的经济效益,部分高校的管理者认为高校资产与企业不同,是不会形成经济效益的,因而忽视了对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
财政拨款是高校国有资产资金的主要来源,其中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不计成本、重复购置的问题,缺乏科学的统筹安排,并没有形成资源的共享机制,在高校的多个部门中存在着购置相同设备的现象,导致了资金浪费和利用率不高问题的发生。有的高校甚至存在着将购置的设备放置到仓库中长年不使用,最终导致因技术过时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有的高校在对固定资产的购建和投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了投资缺乏科学性,大量资金浪费。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高校管理者缺乏成本效益原则,另一方面在于高校管理者缺乏对资产数据的了解,没有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例如有些高校中陈旧的机器设备已经多年不用,甚至已经下落不明,导致了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的处置随意性较大。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包括经费预算、购建、验收、日常管理、使用及处置等多个环节。由于固定资产分口管理,购置固定资产前缺乏合理方案论证,往往根据本部门的需要和所掌握的资金情况购置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调配机制及共享共用机制,闲置现象严重,使用效率低。在资产处置环节,高校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处置的要求在审批额度、审批程序等方面要求过于严格,高校在实际操作中难以遵照执行,报废销账意识淡薄,废旧资产长期挂账现象严重,加之高校没有执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度,造成高校固定资产价值虚增。
长期以来,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各级政府拨款。资产在使用中既不计提折旧也不计算盈亏,管理意识淡薄,资产购置存在盲目性,资产的处置程序上不规范、不严谨,随意性较大,管理制度缺乏约束力,管理主体缺乏管理出效益的理念等,所有这些使高校资产未充分发挥其效益。大多数高校资产管理形式单一,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动态管理机制,接收资产与建账登记相脱节,二级单位资产账未能真正建立起来,资产管理员没有便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保障,很难随时把控资产使用情况,特别是缺乏对个性化资产的有效监管。
另外,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也非常薄弱。一是除了资产管理部门以外,其他部门资产管理员均为兼职,在工作安排上容易将资产管理工作边缘化;二是学校行政管理岗位一般全员聘任和轮岗,轮岗的资产管理员可能身兼数职,业务不熟练,交接不清晰,管理不规范,资产意识薄弱;三是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未形成定期、良好、有序的培训交流机制及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利于全员资产责任与意识的培养。
首先,高校要赋予该统管机构一定的权利,明确其职能,要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这是高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首要条件。要保证专职管理机构的独立性,避免高校内部部门过多的干预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责任,避免当出现问题时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
其次,高校也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和有关规定,不断完善高校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出一套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和管理制度,对于违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行为要予以追究。
再次,要严格执行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目前高校存在着账实不符和账账不符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高校管理者忽视了实物管理与资产价值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高校的管理者一定要严格的执行资产清查和盘点,例如高校可以实行采购和验收两条线,当发现所购固定资产质量不合格的时候要予以退回;对于接受捐赠的资产也要经过验收之后才能入账,将其纳入高校资产的管理范畴,并进行登记总账、明细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同时高校还要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审核和检查,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之内,将财务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创建国有资产盘点体系。
第四,要高度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管理办法,确保高校无形资产不流失,发挥其应有的最大作用。
对于高校国有资产闲置现象严重的问题,高校要对国有资产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
首先,高校在购置资产之前要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制定出国有资产使用效益量化指标,评价和考核资产的使用效益,对于国有资产预算的问题,应该由资产的使用部门来提出建议,并不是由管理部门来提出,这样购置的资产才能够更切合实际,避免大量资产闲置的问题出现,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解决资产管理部门之间自成体系的管理弊端。
其次,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高校中的国有资产,尽最大可能的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避免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浪费。
再次,对资产的管理要有统一的领导,资产管理处作为专职管理部门,应有权有责、尽职尽责,同时要加强与财务处、科研处和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
为了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要在高校中构建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对接,这样资产管理部门就可以及时的了解高校各个部门国有资产的使用、变动的情况,达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透明化,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置于网络化管理之下。
另一方面,高校要将一些新的管理模式、管理观念渗透到管理中的每个环节,在网络化管理中各级管理者的职能可以通过各个环节权限的设置来实现,资产管理全程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公开和透明来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可以在网络化管理平台下更好的完成,具体包括了资产的购置、使用管理、报废处置等,通过这个平台高校的各个部门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这样更有利于管理部门、财务核算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管理,只有高校拥有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团队,高校国有资产才能够在更加成熟、科学的管理方法下实现优化配置,更好的发挥出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人员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观念。因为只有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在日常的管理中说服其他人员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工作人员要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树立资产保值的市场经济意识。
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经济知识水平较低,这就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因此高校要按照新形势下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加强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专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团队,避免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保证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我国高校的经营性资产主要是高校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创办的科技企业,这些科技企业对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学研结合是高校的一个永久发展方向,高校办的科技企业不仅是生产基地,还是教学实验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是产学研的集合。校办科技产业的存在,是高校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今后高校经营资产的运用、非经营资产转为经营资产都应遵守必须与高校本身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培育、孵化科研成果转化的原则,并且高校新办企业应主要引入社会资本,以技术成果出资为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目前高校尚缺乏成系统、成体系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标准体系。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高校长期以来“重视资金管理,轻视资产管理”的现象。高校应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从制度执行情况,资产质量、结构、利用情况,管理机制、管理团队、管理水平情况,人才培养效益,校办产业收益,外部影响力等等方面系统考核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Z],2010(2).
[2]王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6).
[3]张向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初探[J].实验室科学,2011(4).
[4]蒙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4(1).
[5]陈诗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2007(1).
[6]刘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务与金融,2013(1).
[7]王建斌.基于产权关系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0(6).
[8]龙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