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化下乡对农村全面脱贫作用的几点思考

2016-04-11 09:27张思坚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信息

张思坚

(山东行政学院,济南 250014)

信息文化下乡对农村全面脱贫作用的几点思考

张思坚

(山东行政学院,济南250014)

信息文化下乡是农村全面脱贫的迫切要求,是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对推动村容村貌建设意义深远。实现信息文化下乡,关键在于打通文化下乡到达农户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信息文化的智能作用,以文化下乡促进新型农民的培育,进而促进精准扶贫,对实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的意义重大。基于对我国多个贫困县市的农村调查研究,本文就信息文化下乡助推农村全面脱贫作简要探讨。

信息文化;精准脱贫;新型农民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也一直是习近平同志很大的牵挂。他曾说:“群众的生活有困难,我感到揪心。群众生活得好一点,我就感到高兴”。当下,农村脱贫攻坚的进军号已经吹响,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这是送给贫困农民的大红包。我国的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除了受制于生存环境难以脱贫;一些贫困地区信息文化严重缺乏,由于缺少文化教育,缺乏致富渠道;农民兄弟急需文化和信息支持,更需要提供互联网金融信息;信息文化下乡落户,已成为农村全面脱贫的奠基石。

一、信息文化下乡,是农村全面脱贫的迫切要求

我国贫困农村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所在贫困地区信息文化严重缺乏。有的贫困偏远农村人性扭曲,迷信盛行,思想愚昧落后,农村金融和互联网完全空缺,农民生活贫困无致富渠道。因此,信息文化下乡,是农村全面脱贫的迫切要求。

(一)信息文化下乡,是农村脱贫致富的灵魂

当前,我国200多个县没有现代化的文化馆和图书馆,7200多个乡镇没有文化站,绝大部分属于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不但物质贫困,而且文化贫困和精神贫困,愚昧和自卑心理严重。有的贫困农村封建迷信沉渣泛起[1],宁修庙、不修路,立碑造坟,不修学校。信息文化的缺失,不仅使贫困农村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而且成为滋生社会丑恶现象和犯罪的温床。

贫困农村极其缺乏先进的信息文化,让施舍文化占领了贫困的农村市场,这成为农村脱贫的最大障碍。调查发现,全国各大城市比如北京、济南、上海等地,都有上百名职业乞丐,均来自贫困地区农村;一般分布在医院门前、城市闹市区、十字路口,诱骗市民施舍钱财。有的地方出现了乞丐村,靠乞讨致富,村里盖了楼,城里买了房。这种要饭心理,不知羞耻,靠别人恩赐,是社会贫困文化的悲哀。如果任由这种封建落后文化盛行,农民就会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农村全面脱贫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信息文化下乡,提高贫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灵魂。

(二)信息文化下乡落户,是农村全面脱贫的基础

贫困农村信息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领导重视不够,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信息文化人才建设薄弱,缺乏公共信息文化服务体系。贫困农民不仅需要学习的文化活动阵地,还需要健身娱乐的农民文化广场,更需要农村信息文化带头人和文化专业户。由于农村信息文化基础建设很差,信息文化下乡难度很大。

文化下乡相对比较简单,送书送教就可以;而信息下乡到贫困农村的难度比较大,一是农村获取信息成本高。特别是山区乡村,因地形复杂,用户分散,网络通讯建设工程量大,费用高。二是信息需求严重不足。贫困乡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且人口基数小,信息刚性需求少。三是信息服务不完善。信息设备、网络等使用维护技术要求高,农村信息服务人员短缺。贫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有自然地理原因,也有信息堵塞和文化教育落后的现实情况。“最后一公里”非常关键,末端落实如果不到位,贫困百姓还是得不到实惠。这就需要各级干部摸着良心办事,不让私心作祟;我们必须有“啃硬骨头”和“攻坚拔寨”的勇气,打通网络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最后一公里”,使我国的宽带网络全面覆盖所有农村,让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惠及贫困地区农民。这样,贫困农民就能利用科学知识,寻找到致富之路,通过互联网信息及时跟踪世界前沿科学,发展现代化农业。因此,贫困地区农村需要文化信息支持,这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基础性工程。

(三)加大信息文化下乡力度,是农村全面脱贫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现代化关键在农村,有了农村的全面小康,才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农村信息文化阵地的重要,所以“农家书屋”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综合文化楼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是为农民提供较为丰富的文化生活和接受信息服务的场所,能够为农村全面脱贫能起到重大作用。在基层工作中,还存在重经济而轻信息文化的现象,忽视了农村信息文化工作在意识形态里的潜墨移化的作用。有的贫困农村除了电视,没有任何信息文化消费。没有图书,没有文体活动器材,没有网络电脑,电视接收的频段也是有限的,有的村虽建了“农家书屋”,但无人管理,从不开放,文化室不开展活动,这违背了信息文化下乡的初衷,对农村全面脱贫带来极大地消极作用。

当代先进的信息文化进不了村,入不了户,农民信息文化生活贫乏;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苍白无力,就会影响农村科学种田和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捕捉不到世界前沿的科学文化信息,就给农村调结构转方式带来很大影响,对农村全面脱贫造成极大的阻碍。要加大信息文化下乡的力度,重视信息文化建设对农村全面脱贫无可替代的作用;有了信息文化的滋润,我国农村希望的田野上才会春意盎然、生机勃发;信息文化的熏陶,能使农民群众精神世界更强大,发家致富的目标更明确。信息文化下乡,是提高农民群众的精气神的主要阵地,是农民兄弟发家致富的指路明灯,是农村全面脱贫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文化下乡,实现农村脱贫的具体措施

信息文化缺失是农民贫困的根源所在。农村脱贫不仅要从物质上进行援助,更需要从信息文化建设上给予支持,以提高当地农民现代化的素质,走上致富道路。当前贫困农村信息文化建设严重滞后,农村脱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等;而信息文化下乡是农村脱贫系统工程中最基础性工程,在农村脱贫工作中发挥着奠基石和助推器的作用,信息文化下乡落户,关系农村脱贫的实际效果,关系到脱贫农民的精神面貌。

(一)信息文化下乡,要发挥传统文化优势,这是农村全面脱贫的源泉

信息文化下乡,是为了改变贫困农村信息闭塞、麻木不仁、不求进取的懒惰思想,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寻求智力支持。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文化、节日文化、家风文化等在贫困农村的大量消失,我们应及时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抢救保护。没有传统文化的滋养,信息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在许多贫困农村,一些传统的乡风民俗开始淡化,人们追名逐利、尔虞我诈;村民之间相互帮助、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等好风气被弱化,而勾心斗角、贪图享受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所以要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努力从制度上约束村民、从机制上引导群众,加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教育农民讲道德、知荣辱;组织好丰富多彩的的信息文化下乡活动,建立健全文化网络体系,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来充实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没想到,佟老板微微一笑:李六如,这上面可有你的手印。我说,我什么时候摁过手印。佟老板说,就是在医院里。我说,你,你这是胡说八道,我当场就把合同撕了。

信息文化下乡要发挥传统文化优势,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乡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健身娱乐的农民文化广场,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开展农村传统文化教育,建设一支乡村文化工作队伍,培养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自编自演身边人和事,弘扬社会正能量,丰富文化生活,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广大群众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热情,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为支持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拿出专项资金建设“农村文化书屋”,倡导文明和谐的乡风民俗;组织书法家下乡为村民现场书写书法作品,营造新农村书香氛围,建设乡村中心幼儿园,配置活动器材,开辟幼儿健康成长乐园。要加强农村信息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健全镇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使农村信息网络不断向农户延伸。落实农村电视网络进户、农技科普进户、新型合作医疗进户、健康文化进户、政策法规进户;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要制定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让贫困人口学得到文化,捕捉到信息,增强致富本领,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发挥信息文化精准扶贫优势,扶贫既要扶志,也要扶智才能“拔穷根”

实践证明,“脱贫”必先“治愚”,扶贫必先扶智。脱贫需要智慧,智慧教育是根本,信息文化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信息文化下乡是撬起贫困这座大山的支点,要励精图治,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穷困农村脱贫,使中国屹立于发达国家之林!信息文化是科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具有加速作用。

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先扶志,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不能说得多,做得少。在贫困人口中,有许多贫困青少年因贫困而失学,治愚先扶智,是脱贫助困的治本之策。信息文化下乡工作队要建立扶贫教育基金,帮助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完成学业,帮助和推荐他们实现稳定就业。推动精准扶贫,要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加强贫困农村信息化建设,积极对接“互联网+农村”,让贫困群众享受智能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推进贫困农村信息化办公,对村部等重点区域进行无线网全覆盖;并建立“智慧乡村信息平台”,微信、QQ联动,让村务更透明,让村民更方便。村民能及时了解农村动态、便民信息和相关政策,发展农村电商和互联网金融,为农村脱贫提供全面支撑。要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建设,互联网金融是农村脱贫的重要支柱,助推7000万贫困人口在2020年之前摆脱贫困。农村金融的难点、痛点,在于普通农户的借款需求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而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在金融,普通农户在获取贷款渠道方面越来越有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发展、脱贫致富的障碍。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农村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急需灵活、安全的金融创新手段作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互联网金融信息下乡意义重大,互联网的优势在于社交的可视化与可追踪,减少了交易成本,通过线下线上的结合,互联网金融信息在农村脱贫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三)发挥信息文化的潜侈默化功能,为农村全面脱贫培育后备人才

信息文化下乡,帮助农民兄弟脱贫,目的是为了用科学文化和信息来武装农民群众的头脑,让农民兄弟有丰富的思想世界,有判断形势发展的智慧,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农民强农村自然强。贫困农村缺信息缺文化,多数农民兄弟家中连张报纸都难以见到,更别说书籍。习近平16岁下乡当农民,他“带一箱子书下乡”,读书不辍,“有时吃饭也拿着书”。40余年后,已是国家主席的习近平,用亲身经历鼓励青年人多读书。他引经据典的讲话风格,博古通今的丰富涵养,展现出极具“文艺范儿”的个人魅力。落实信息文化下乡举措,各级各类文化部门要把库存或典藏书籍贡献出来,让贫困农村的孩子人人有书读,家家有故事讲,未来农村就会涌现出无数个习近平式的人物,这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农村知识分子可以为农村脱贫发挥聪明才智,对建设富强民主的文化强国奠定基础。信息文化下乡,关系民族未来,每个人都责无旁贷,要注重发挥信息文化的潜移默化功能,为农村全面脱贫培育后备人才。

图书馆是信息文化中心,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拥有传统的纸质文献,还拥有电子文献、数字化的图书馆藏文献和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文化下乡方面要起带头作用,应面向全民开放。我国未来要依靠具有高文化素质的人,只有人民多知,中国农村的脱贫才有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图书馆藏书广泛,是文化资源的宝库,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中心;因此,图书馆应树立以农村脱贫为己任的观念。许多图书馆的图书汗牛充栋却长期存放于仓库,无疑是浪费,这是十分宝贵的信息文化资源,可以捐赠给贫困地区图书室增加其藏书量,还要根据贫困农村特点,购置一些现代农村科技应用图书,以适应农民读者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的需要。各类大学及文化系统要利用闲置资源,支援贫困乡村建设文化活动室,配备桌椅、电视机、电脑、音响等设备,充分利用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精神文明创建单位等阵地,组建农村民间文化社团,给贫困生安排勤工俭学岗位,锻炼青年学生成为信息文化下乡希望工程的主力军。

三、信息文化下乡,能培育新型农民,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

信息文化下乡落户,让贫困农村尽快实现互联互通,让互联网覆盖全部农村,在贫困地区举办文化提高班,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克服庸懒散思想,树立竞争意识、拼搏精神,激励农民群众干事创业,教会他们使用现代联络信息工具,熟练掌握新技术,增强农村劳动力致富本领,为确保实现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信息文化下乡,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美丽乡村承载着贫困农民群众的美好梦想。信息文化下乡,能筑牢新农村建设的根基,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引导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加快建设美丽富饶的文明新农村,实现贫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

送文化送信息到田间地头,有利于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增强自身本领提供智力保障。信息文化下乡工作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的类型,为人民群众带去宝贵的精神食粮,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陶冶了一线农民的情操。近年来信息文化下乡的形式越来越多,内容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更加适合农村人民,帮助农民走出闭塞乡村,睁眼看世界。切实做好信息文化下乡工作,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信息文化下乡,有利于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改善村容村貌

信息文化下乡落户,大力发展贫困农村的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建设乡村文化大院,整合民间特色群众文艺队伍,“农民演给农民看”,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宣传队,带动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信息文化下乡落户,还可以根据当地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种植,利用科技信息,建设现代化观光农业园区,开发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珍贵的旅游资源。因此,信息文化下乡,发展农业产业化,极大地促进农业增收,有利于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以信息文化下乡实现农村全面脱贫为载体,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定期组织农村公共环境卫生大扫除,挖河、种树、修路,清除污水沟,清理垃圾堆,有效整治农村长期以来脏乱差问题。政府财政支持乡村保洁人员待遇,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和村卫生公约,推行村民门前卫生、绿化和秩序“三包”制度。组织留守学生、妇女开展义务劳动,农民文明程度逐步提高,实现村风村貌彻底改观。

(三)信息文化下乡,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

信息文化下乡有助于培育出有文化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有助于增强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搞好生态农村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投入到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大潮中去。

信息文化下乡,可以为贫困农村带来新鲜的血液,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挖掘与开展适合当地农村文化特点的乡村文化,让农民兄弟唱主角,让当地特色文化家喻户晓、喜闻乐见、雅俗共赏,使先进的信息文化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信息文化下乡,要传播先进的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寓教于乐,实现农村文明富裕、家庭幸福和睦,培育出现代化的新型农民。

信息文化下乡,要紧贴农村实际,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增强贫困农民的自强观念。信息文化下乡,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推广,会催生农村物流、电商、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实现农村全面脱贫,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信息文化,乡村的幸福感来自信息文化,信息文化下乡是农村脱贫的灵魂。

[1]顾伯冲.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N].光明日报2006-2-16.

编辑:李华

G201.242

A

2095-7238(2016)05-0066-05

10.3969/J.ISSN.2095-7238.2016.05.012

2016-04-12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信息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