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再工业化”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6-04-11 06:11陈含桦福建商学院福建福州350012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

文/陈含桦(福建商学院,福建福州350012)

新一轮“再工业化”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文/陈含桦(福建商学院,福建福州350012)

内容提要: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欧美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催生深刻变革。“中国制造”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制造业格局的重构中,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必然选择。

制造业危机发展方式转变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特别是美欧发达国家认识到实体经济对国家竞争力和就业的重要性,都在积极回归实体经济,重视发展制造业。与此同时,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其比较优势逐渐发生转移,低成本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部分制造业生产商已经开始从我国向这些国家转移生产线,“中国制造”的优势正在逐渐削弱,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一、制造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在三大产业中,工业是真正具有强大造血功能的产业。先进制造业不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统计,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的占比达六成左右,制造业服务化是重要手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各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变迁,是由强大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说到底还是由工业实力所决定的。历史证明,从冷战期间的“两极对抗”,到后冷战时代的“一超多强”,再到如今的“北美——西欧——东亚”的三足鼎立,世界格局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各国经济实力尤其是工业实力的消长。近几十年来,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或地区抓住西方“去工业化”的历史机遇,竭尽所能发展工业,使全球出现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工业中心,“东亚奇迹”使过去欧美统治世界经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依靠出售本国资源,阿根廷在20世纪初就是比较富裕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的大宗商品牛市——铁矿石、石油、大豆的价格飞涨,支撑起了阿根廷的经济繁荣。但阿根廷没有重视工业化,后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下降,阿根廷的经济随之遭受重创,使阿根廷从发达国家“转型”为发展中国家。巴西同样由于资源出口受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而跌宕起伏,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由上世纪80年代的29%,萎缩至现在的10%左右,丧失了搭载工业化末班车的机遇,成为“金砖国家”的失败案例。委内瑞拉曾是社会福利非常好的拉美国家,但近期持续低迷的油价导致委内瑞拉以石油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变得非常严峻,出现食物短缺、药品短缺、能源短缺、抢劫和物价飞涨。不久前,委内瑞拉宣布全国进入为期60天的紧急状态。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美国提出了《重振制造业政策框架》、《先进制造业伙伴(AMP)计划》等,德国发布了“工业4.0”战略,英国实施“英国制造2050”,法国发布了“新工业法国”计划。“东亚奇迹”的经验、“拉美陷阱”的教训、发达国家纷纷“再工业化”表明制造业强大对国家崛起意义重大,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都不约而同地出台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

(一)国际产业格局重构加剧全球竞争。

在新一轮发展中,制造业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焦点,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高度重视和推动制造业发展,努力为经济回暖提供有力支撑。

1.美国实施“再工业化”和先进制造业战略。2010年8月11日,奥巴马签署《制造业促进法案》,标志着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正式启动。美国实施的“再工业化”不是简单的“实业回归”,而是在二次工业化基础上的三次工业化,是制造业的重构升级和以发展新兴产业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结构转型。2011年6月,美国正式推出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旨在通过新兴技术创新应用和发展智能制造,确保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的优势地位。2014年10月启动先进制造业合作伙伴计划2.0,重点加快创新步伐、强化人才保障和完善商业环境。美国采取的这一系列发展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世界先进制造企业纷纷在美国本土投资新型制造企业。福特汽车公司2011年与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达成协议,承诺在美国新增1.2万个工作岗位,2015年福特公司在俄亥俄州组装2.0升EcoBoost引擎,以供应北美市场。美国制造业的税负少,相比中国内地能省下一半税金,同时,美国的能源价格也比中国便宜,比如天然气的价格只是中国的1/5。2014年8月,中国福耀集团进军美国市场,购买美国PPG工业公司的Mt.Zion工厂,对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两条年产共30万吨的汽车级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2016年福耀集团位于美国代顿的汽车玻璃生产厂全部投产,雇佣当地工人1500多名,美国每四辆汽车就有一辆配有福耀生产的玻璃。与此同时,先进制造业逐步向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拓展。2013年,通用电气(GE)提出,以工业互联网络为基础,通过软件控制应用和软件定义机器的紧密联动,促进机器间、机器与控制平台间、企业上下游间的实时连接和智能交互,形成以信息数据链为驱动,以模型和高级分析为核心,以开放和智能为特征的工业系统。

2.德国“工业4.0”。德国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其核心内涵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化,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德国工业4.0强调纵向集成、横向集成与端对端的集成。纵向集成是指企业内部实现从产品设计、研发、计划、工艺到生产、服务的全价值链的网络化,通过应用CPS,确保传感器、控制器采集的数据与ERP管理系统进行有机集成,实现机器与产品实时信息交换、生产过程自主控制与优化;横向集成是指企业之间在研究、开发与应用协同推进,实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在不同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端对端集成是指在所有终端数字化基础上,使客户从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就参与到整个价值链,并贯穿生产计划、生产工程到生产过程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端),全面参与决策和流程优化,从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个性化产品需求,带来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变革。由此可见,德国“工业4.0”致力于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催生制造业深刻变革

1.智能制造成为新型发展方式。智能制造是传感技术、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及数字制造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其核心特征是信息感知、优化决策、控制执行功能。智能制造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贯穿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制造工厂是西门子安贝格数字化工厂,其生产过程已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计算机可以自主处理75%的价值链,只有剩余四分之一的工作需要由工人来完成。目前,安贝格数字化工厂可以生产的产品种类达1000种,误差率非常低,产品合格率达99.9985%。

2.“互联网+”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使消费者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得到巨大的激发,众包、众创、众筹、个性化定制、线上到线下(O2O)等“互联网+制造”形式深刻改变技术和产业演进路线,推动制造业进入一个大变革大创新的时代。

(1)众包设计。众包设计延伸了创新边界,借社会资源为己所用。众包意味着产品设计由原来的以生产商为主导逐渐转向以消费者为主导,让消费者参与进来,企业的产品将更具创造力,也更容易适应市场需求并获得利润上的保证。HOPE开放创新平台是海尔构建的互联网众包,对接全球设计资源与用户需求,征集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已有全球食品、电子和家电等各领域200多万专业研发设计人员注册。

(2)网络化协同制造。协同制造主要是通过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造技术及其其它相关技术,构建面向企业特定需求的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有效地实现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各种资源的重组,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和竞争能力的新模式。针对技术点繁杂、专业门类多、研发周期长的大型总装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有利于帮助企业实现研发制造的高效协同。

(3)云制造。云制造是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优势制造资源高度集成,建立跨企业的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共享平台,使有限的先进制造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云制造模式下,工厂甚至不同的加工生产中心被资源化、服务化,在云平台上可以统一查看、调用、统筹规划和排产,制造单元可以直接参与到对外协作。

(4)大数据运用。掌握消费者入口的互联网巨头以大数据分析为主要切入点,加速工业领域布局。

(5)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制造业企业推动产品由规模化标准产品向个性化定制产品转变,利用互联网结合柔性制造,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定制产品的批量生产。青岛红领集团开发出个性化定制平台,能够精确匹配用户个性订单需求,并通过自动排单、自动计算、整合版型完成定制。裁布机器会自动按照订单要求准备布料,每片布料都配一个射频电子标签,每个工人都有一个识别终端对标签进行识别并完成缝制,使得定制西服价格下降到了一两千元,制作周期缩短为7个工作日。

(6)3D打印。“3D打印技术被称为快速成型技术,也称为増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快速成型技术。”[1]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切削成形,这是一种重大创新。3D打印机的出现,使得企业在生产部件的时候将不用考虑生产工艺问题,任何复杂形状的设计均可以通过3D打印机来实现,这必然会改变整个制造业的面貌。

3.制造业服务化成为新趋势。服务型制造成为主流,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制造企业不断拓展服务型业务,由单纯产品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利用互联网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智能实时服务,企业服务拓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4.企业管理模式发生变革。为了持续保持竞争力,众多企业意识到必须使产业组织方式由垂直化的集中模式向扁平化的网络分工模式转变,提高组织敏捷性。海尔集团就从制造产品的企业转型为孵化创客的平台,对企业进行了全系统颠覆。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互联网、物联网和务联网(服务互联网)将渗透到制造业所有的关键领域,创造价值的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方式。

三、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制造取得的成就

1.重新成为世界制造第一大国。201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19.8%,跃居世界第一,这是自19世纪中叶迄今,经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我国重新回到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2015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9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提升到25%,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在2016年7月2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与德勤联合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显示,“2016年中国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但美国和中国正在夺第一名,由于中国在人才、创新、能源政策、基础设施、法律环境方面表现还待改进,到2020年美国或将反超,成为第一。”[2]

2.已建立起世界门类最为齐全、独立完整的体系。目前,我国制造业已经具备强大的产业基础,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空调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手机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70%;计算机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8%;冰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彩电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工程机械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3%;船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1.9%;汽车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25%。

3.部分重点产业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辉煌成就,部分关键领域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上天、入地、下海、高铁、输电、发电、国防等都显示出我国制造业巨大的创新力量。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新支线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发电设备、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

4.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大企业。2015年,我国共有106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3],比2008年增加71家,其中制造业企业56家(不含港澳台),连续2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数仅次于美国(130多家)的第二大国。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重点制造业企业位居世界前列。

(二)中国制造业存在的不足

1.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与德国企业普遍已达到工业3.0阶段相比,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大部分仍处于2.0阶段,少数处于3.0阶段,极少数企业正由3.0向4.0迈进。中国制造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将与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1.0、2.0、3.0到4.0的“串联式”的顺序发展过程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发展方式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工业2.0、3.0、4.0同步发展。例如,中国制造业99%仍然是工人,中国每万名工人拥有工业机器人数只有21台,远低于全球平均值58台。

2.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比不足1%,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则普遍在2%以上,中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美国、日本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国际专利数量分别是我国的2.7倍和2倍;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制造—加工—组装”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环节。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第一大市场,但工业机器人所需的减速器很大部分向两家日本厂商购买,伺服电机基本被欧美和日本企业垄断,国产核心部件在稳定性、寿命、精度、噪音控制等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这些严重阻滞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良性发展。我国80%的芯片都依赖进口,进口总额达到了2313亿美元,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百强企业的评选主要是依据企业的整体专利数、专利授权数、专利授权成功率、专利组合的全球覆盖率和专利影响力。2014年,中国大陆仅华为1家上榜,但是2015年,中国大陆没有一家企业上榜。

2.产品质量不高。每年,我国制造业直接的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基础薄弱,导致工业品质量、寿命和可靠性不高;消费品缺少人文关怀,难以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制造业行业存在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水平不高、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匮乏、标准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产品质量不高导致中国大量消费流向国外。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称号。

3.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供给能力不足并存。我国制造业中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以钢铁行业为例,2012-2014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4.9%和72.2%。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中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总额达到645亿元。与此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明显不足,高端设备多为进口,高技术服务、原创新设计等中高端服务发展明显滞后。

4.环境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能力接近极限。从资源能源看,我国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和25%,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17%、17%。从环境压力看,目前全国有70%左右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7个省(区、市)的6亿左右人口受雾霾天气影响。从要素成本看,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的顶点下降了560万,劳动力供给呈缩减趋势,并直接导致用工成本上升。据波士顿报告,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表明在美国生产只比在中国生产贵4%,由此导致制造业投资逐渐向欧美回流或者更低成本的东南亚地区转移。

5.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我国企业普遍欠缺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与人才储备,缺乏大型投资管理和大型资本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发达国家加快谋划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高门槛,各国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我国已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严重国家,严重影响我国工业实施的“走出去”战略。

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从2015年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正式拉开大幕。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对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当前的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沿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按照《中国制造2025》描绘的宏伟蓝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当前,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4]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去产能、补短板。这里说的去产能,说的是淘汰落后产能,补短板,说的是补齐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不足的短板,突破技术壁垒和瓶颈。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要加强顶层设计,改善宏观调控,切实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扩大内需,消化一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转移一批;优化组织结构,兼并重组一批;严格环保安全能耗标准,淘汰一批,分业分类施策,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逐步补齐高端制造业短板。与此同时,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推动东中西部制造业协调发展。

2.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跟踪国际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用好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发挥行业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在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鼓励制造业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和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逐步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3.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深入,推动生产制造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深度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之举。”[5]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引导互联网企业加快和制造企业优势互补、密切融合;着力培育建设面向制造业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工业组织,为用户深度参与提供网络资源共享空间;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向服务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在线监控、全生命周期管理、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

4.全力推进绿色制造,建设生态文明。鼓励支持研发、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推行生产制造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品和技术,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提升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持续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支持发展绿色园区、建设绿色工厂、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强化绿色监管,健全节能环保法规、标准体系,加强节能环保监察,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开展绿色评价。

5.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提升以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设备研发制造应用能力;加快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研发和技术突破,加快实现产业化;重点围绕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加快运输装备、先进工业设计和系统集成控制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市场化应用;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电力装备、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形成产业化能力;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加快研发特种新材料、颠覆性新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6.完善制度设计,强化战略支撑与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科学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企业创造良好生产经营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加强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重点投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实施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切实减轻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强对外投资立法,强化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法律保障,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1]李红兵.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安徽科技,2013(09).

[2]德勤报告: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第一5年后或被美反超.[EB/OL].http://money.163.com/16/0702/17/BR02VAH 900253B0H. html.

[3]2015年106家中国上榜公司完整名单.[EB/OL].http:// www.fortunechina.com/fortune500/c/2015-07/22/content_244436.htm.

[4]涂龙力.为什么现在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深圳特区报,2015-12-15.

[5]罗文.“互联网+”:制造强国的新引擎.学习时报,2015-04-13.

责任编辑:李翔

F401

A

1008-6323(2016)05-0078-05

陈含桦,福建商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

2016-09-02

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4R0014)。

猜你喜欢
制造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