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 张裕辉
把握教学细节 提高课堂效率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处理
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 张裕辉
老子指出:“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确,教师只有合理把握和处理好教学细节,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驾护航,细节虽小,但不能忽视。我们不仅要科学预设教学细节,而且要善于捕捉精彩细节,大胆尝试分层练习的办法,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张开创新思维的翅膀,在浩瀚的数学星空中自由飞翔。本文作者锐意进取,大胆革新,畅谈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细节处理的有效途径,值得大家深思。
细节预设;学习兴趣;分层练习;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也出现了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广大一线教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宗旨,从把握课堂教学细节着手,脚踏实地地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使每一堂课都能焕发出新的活力。那么,如何抓住教学细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除了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外,更要注重细节部分的预设。实践证明:教学预设在一定程度上闪烁着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教学智慧,折射出教师的各种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在预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缜密的思考:选择哪些操作材料?探究活动的步骤怎样?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课堂上主要展示哪些问题?如何正确评判?如果体现上述细节,那么从某种意义说,这个教案起码是不完美的,甚至是不合格的。
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针对活动空间的构成、时间的调控、环节的控制和活动对象的全员参与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我们一定要坚持换位思考的原则,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三维教学目标,疑学生所疑,想学生之想。譬如,我在执教《最小公倍数》之前,就预设了如下探究的目标:① 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初步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和意义;②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正确把握采用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求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由于预设的活动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对人的学习活动将有巨大的内驱动作用,化低效为高效,甚至可以变无效为有效。在学生的质疑创新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预想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及时捕捉精彩细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必须抓住两大环节:
1.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践行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往往注重安排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合作、交流,但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细节行为,我们只有及时捕捉这些细节,才能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精彩。譬如,我在执教《角的认识》一课时,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一个玩角的游戏(这是借助自制的教具,可以随意改变角的大小),他们边玩,边讨论,我在巡回辅导中请一位男生谈谈参与活动的感想,但这个学生的表达很模糊。此时,我就让这个男生把自制的角与旁边的一个女生的角比一比大小,突然,这个男生悄悄地把自制角的两边的距离拉开了,我趁机抓住这一细节问这个学生:“你为什么要把自制角的两条边拉开呀?”那个学生腼腆地回答:“我想把自制的角比她制作的角大一点!”许多学生从这个细节中悟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一个角的两边分得越开,角也就越大。
2.及时发现学生的探究误区。
人是活的,课堂也是活的,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甚至有一些学生钻进了“牛角尖”(探究误区),作为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探究误区看成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走出认识上的“围城”。譬如,我在执教“3的倍数”一课时,先简要列举出一些3的倍数,然后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说出“3的倍数”具有哪些特征。稍过片刻,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道:“假如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6、9,那么这个数是3的倍数;否则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部分学生拍手赞同,但更多的学生摇着头表示反对。于是,我让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经过巡视发现,部分学生赞成的理由是:例如21的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2+1=3,所以21能被3整除。那些持反对意见学生的依据是:57的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12,不是3、6、9,但57偏偏就是3的倍数。当这个学生知道上述验证的结果后,他灵机一动,立即作了修改:假如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数的和不是一位数,那先把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直至一位数为止,看它是否是3、6、9,这样的误区逐步演绎成正确的定理,教学效果可谓妙不可言。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误区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是教师一定要瞄准教学中的细节,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步掌握学生走入误区运行的轨迹,摸清产生错误的源头,对“症”下药,耐心地帮助学生自己去发问题,走出认识上的“围城”。
教师注重学生的分层练习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譬如,我在执教《按比例分配》一课时,就采取分层练习的办法,具体分如下四个层次:①分解性练习,即通过分散难点的渠道不断优化知识结构;②对比性练习,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迅速找到解答问题的有效办法;③综合性练习,让学生注重对比、总结,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④操作性练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针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操作性验证,从而加深对一些定理、规律的理解。
老子指出:“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确,教师只有合理把握和处理好教学细节,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驾护航,细节虽小,但不能忽视。我们不仅要科学预设教学细节,而且要善于捕捉精彩细节,大胆尝试分层练习的办法,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张开创新思维的翅膀,在浩瀚的数学星空中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