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中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具体实施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的关注重点,以为课堂生动,和学生讨论交流频繁,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误解。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实效课堂;探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43-02
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努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倡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此教学法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的关注重点,以为课堂生动,和学生讨论交流频繁,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误解。在多年的实践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作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其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设计任务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学、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有效有层次。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必须要有层次性,要将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明确化、具体化。这样学生才能在一步一步通过完成细化的任务中完成本课总的任务。例如:“移动文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选择文件、拖动文件、移动文件等子任务,对于“选择文件”这个任务又可以分为选择单个文件、选择多个在一个区域的文件、选择多个零散的文件等子任务这样学生就有明确的任务,操作起来难度也不大,而且学会方法之后也能触类旁通,不仅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简单地下达“移动一个文件到别的地方”的任务,学生就会漫无目的,不知如何操作,教学效果就难以达到。
其次,任务的有效性:就是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应该基本达到了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任务才是有效的。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与有趣。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将所谓有趣但毫无挑战性的学生任务交给学生。这个任务对落实教学目标没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也不会真正感兴趣。
再次,任务的难度:任务的设置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在教学中,有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的任务太难,学生完不成,教学任务相应的也就完不成,所以任务的设置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太难。相反,也不能太容易。
任务的执行者是学生,他绝不同于教案,但教师仍要有教案。与传统教案相比,现在教案更应在注重以下几点:
1、连接之处。课前导入最好要有情境创设或问题引入,在任务与任务之间要有过渡语承前启后,不能把课堂肢解成了机械的任务堆积。
2、关键之处。学生在探究问题遇到困难的时侯,老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在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老师的评价、提升。
3、总结之处。重要知识点的梳理、整合,操作方法的提炼、掌握,活动的总结、提升。
二、学习方式的探究
用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交流共享、互相质疑、加深思维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技能,又增强了思维的批判性、敏捷性。同时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各人通过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有助于个人取长补短,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但是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我们往往会看见这样的现象:教师一说小组活动,学生就马上面对面开始讨论,根本没有给学生准备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对教师提出的任务,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对问题还没有自己见解,拿什么去讨论和交流?特别是小组中的学困生,往往应思维跟不上,而打击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前应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注意和选择外在信息。这就要求在探究性实验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进展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总结、评价、补救,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同时还有相对独立性,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只有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使学生既有独立尝试的机会,又能及时得到同学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在活动中真正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关于同一主题的不同意见,彼此交换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耐心解释,互相辩论,互相启发,形成学习的合力。遇到棘手的问题或错误时,老师及时点拨,指导,真正做到“学生动起来,气氛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三、学习内容的归纳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的知识点分解到一个个任务之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脑海中还是比较零散的、不完整的,在学完新知识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从而完成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
例如:学生学习了选定文件、复制文件、移动文件,以及它们的各种不同方法,因为这些操作都是分解到一些任务中,学生虽然基本上都已经掌握,但在学生脑海中还是比较零乱的,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因此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复制文件与移动文件的区别,对于第一种方法,复制与移动的区别在于,在选取文件后,复制是执行了“右击—复制”命令,而移动是执行了“右击—剪切”命令,前者是保留原来的内容,后者是不保留原来的内容,在第二种方法(拖动)中移动文件是将鼠标指针指向所选取的文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鼠标至目标位置放手;而复制文件则是在进行移动文件操作的同时要按住Ctrl键不放,才能达到复制的效果。
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对复制文件与移动文件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巩固,实现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关键在于合理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任务”,并正确付诸实施,适时地归纳总结,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客观公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