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建辉
(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通信管理·
传统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集约运营机制探讨
解建辉
(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摘要:数据中心业务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概念和IT服务模式。传统电信运营商虽然具有网络资源的天然优势,但其分散的网络运营组织模式和业务管理体制正逐步成为其运营数据中心业务的束缚。首先剖析了传统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业务运营的体制症结,并构建了电信运营商内部各方的效益分析模型,得出通过价格补贴市场化的结算机制来获取资源的让渡使用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然后对中国电信数据中心集约运营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对传统电信运营商发展数据中心业务运营机制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互联网;集约运营
一、引言
数据中心(IDC,internet data center)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网络概念和IT服务模式[1],旨在为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政府和企业提供大容量数据存储、高端的数据传输和高速接入服务。包括数据存储、主机租用、服务器托管、机柜租用、机房租用、专线接入和网络管理服务等。
传统电信运营商切入数据中心业务最早,然而其分散的运营管控机制已难以适应数据中心集约化运营需求。如何通过组织机制创新以适应数据中心业务运营,是通信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传统研究理论多从企业的战略适应性、整体进化性及组织整体绩效等角度进行探讨[2],忽略了企业内部各细分主体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3];研究方法也多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构建定性指标体系[4],缺乏模型拟合及实证检验。现从数据中心市场状况和技术特征出发,通过构建运营商内部各主体间效益分析模型,探讨适应集约运营发展的资源让渡补偿策略,并针对业务集约运营管理流程、技术构架和评估体系提出了建议。
二、数据中心业务对于传统电信运营商意义重大
1. 数据中心是满足互联网流量激增需求的必要保障
近年来,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2014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20.62亿G,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205 M,同比增长47.1%。2015年4G牌照的全面发放,必将促进移动流量的更快提升。此外,固定互联网使用量增长较快,2014年底宽带接入用户突破2亿,8 M以上宽带占比已超过50%。固定宽带接入时长达41.44万亿分钟,同比增长29.6%。
大流量、高频次、突发性强的互联网数据流量特征必然会深刻改变互联网网络拓扑结构及数据分发模式,加速数据中心类业务的发展。据Cisco统计, 2016年全球互联网数据中心流量将达6.6 ZB,数据流量占比将达到66%,而2011年占比只有30%。
2. 数据中心已成为传统电信运营商重要的增量收入来源
随着数据中心业务收入的增加和业务战略地位的提升,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成立了云计算业务专业运营实体,并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发展效果。以中国电信为例,自2012年云计算分公司成立以来,业务收入高速增长,2014年集约云资源业务收入(包括云主机、云存储、内容分发业务等)已逾3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20%,预计2015年收入将超过5亿元。
同时,各省分公司自有数据中心业务也迅速发展,据统计,2014年中国电信部分省分公司IDC增量收入在全业务增量收入中占比超过了30%。
3. 数据中心决定了传统电信运营商基础业务的竞争力
运营商网网内IDC内容的多少是影响宽带/手机上网体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必将影响到宽带业务、移动终端用户、政企专线、互联网接入等基础通信业务的发展。此外,IDC内容资源也会影响到网间互联的流量流向,进一步影响运营商在网间互联中的地位。
同时,运营商的用户规模也会影响互联网公司对IDC的选择倾向。目前,移动互联网流量已经占据网络总流量的近30%。基于未来用户数和流量结构的变化,互联网公司增量IDC更倾向选择移动用户规模更大的运营商。
三、传统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业务面临的问题
1. 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增量市场份额较低
数据中心具有靠个性化盈利的业务特征。例如,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业务是以IDC业务为基础,但其竞争力和盈利水平要比IDC业务高得多。而CDN业务中,动态加速价格是静态加速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然而传统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布局分散,新技术的研发比较滞后,技术和人才储备相对匮乏,增量市场占有率很低。以2013年CDN业务为例,传统电信运营商市场份额不足2%。
2. 激烈的市场竞争侵蚀着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
数据中心业务边际收益会随着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而增加[5],同时其设备采购、网络带宽及IDC成本的逐年下降,使得价格战成为市场快速扩张的重要手段。2014年3月阿里云将其云服务器价格下调,最高降价幅度达 30%,其中,用户使用较多的0~500 G云储存直减42%,几乎比国内同行便宜一半。5月,腾讯云服务器和云数据库全线降价高达53%,云服务器更将低至3折。随后亚马逊宣布储存服务价格平均下降51%,EC2计算服务降价38%。
竞争价格的降低,降低了传统运营商数据中心业务盈利水平; CDN对传统技术的替代,也蚕食着互联网接入业务收入;此外部分CDN运营商为客户提供从IP接入到内容分发的一站式服务,这也会损失了传统电信运营商网间互联的结算收入。
3. 数据中心节点布局分散、集约难度大
运营商数据中心节点布局分散、集约难度大,主要表现在:① 资源布局不均衡。各家运营商均存在IDC资源布局总量有余,但结构不均衡的局面,甚至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出现IDC资源紧缺的情况;② 资源集约管控能力不足。资源池分散建设,单独管理,账号系统独立建设,缺乏集约管控和资源调度能力;③ 网络传输能力支撑能力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均在内蒙古建了信息资源池,但骨干网传输能力尚存在瓶颈,传输延时较长,客户体验较差;④ 云存储设备配置多样化,资源池建设不标准。分散的数据中心资源包括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加大了构建集中云计算平台的难度。
4. 业务管理及销售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传统电信运营商分散的数据中心运营维护及销售模式难以满足用户全局化、规模化与个性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① 分散的运营管理及混乱的价格体系难以满足用户一站式受理的需求;② 孤岛式的资源部署模式难以形成全网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控能力,难以承接客户对IDC业务的分布部署、集约管控需求;③ 现有机房建设等级单一,建设和交付模式不灵活,难以满足用户对机房建设差异化的需求;④ 机房及网络资源规划滞后,难以满足用户对资源需求的快速响应。
四、电信运营商资源让渡使用策略效率分析
电信的运营组织模式和体制机制是制约传统电信运营商拓展数据中心业务的关键因素。建立完善的市场化结算机制,促进内部各主体的积极性,将是集约化运营管控的关键。
为此,将建立集约运营的资源让渡使用分析模型,先做如下三点假设。
(1)总投资额X固定(常量)
X=X1+X2
(1)
其中,X1为集团公司的资源投入量;X2为省分公司的资源投入量。
(2)产出函数假设
集团的产出函数q1为
q1=φ1X1
(2)
其中,q1为商品X1的产量;φ1为集团的资源技术效率。
省分公司的产出函数q2为
q2=φ2X2
(3)
其中,q2为商品X2的产量;φ2为省分公司的资源技术效率。
(3)资源用益权让渡及经济补偿假设
为了提升业务的集约运营效率,集团公司希望省公司将业务资源让渡使用,进行业务的全网配置及调度。省分公司在让渡资源用益权的同时,可以获得集团公司给予的经济补偿。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经济补偿机制,省公司则会把基于行政赋权获得的全部资源投入本地区的生产过程。设ρ为资源用益权的让渡数学函数,为简化表述,假定ρ与让渡资源量成线性关系,即
ρ(X′)=a-b(X-X2)
(4)
其中,a、b为非负常量;X′为省分公司向集团公司让渡的资源量,且X′=X-X2
当省分公司具有资源让渡策略的选择优势时,省分公司总收益W2为
W2=pq2(X2)+ρ(X′)(X-X2)
(5)
(6)
将式(6)代入资源补偿价格函数(4),得
(7)
将式(6)、式(7)代入式(5),得
(8)
此时
(9)
则
(10)
总收益为
(11)
综上分析可得:
(2)当b>0,即存在资源让渡补偿策略时,省公司的最优收益为W2;当不存在资源让渡补贴策略时,省公司的收益为W2′=pφ2X,则
说明补偿政策实施并不会引起省分公司的福利下降,因而会受到省分公司的支持。
(3)当b=0,a>0时,补贴函数为常量,此时,W2=pq2(X2)+a(X-X2),当a
p时,X-X2越大,则W2越大,省分公司会积极采取资源让渡策略。
五、电信运营商集约化运营效果实证分析
1. 中国电信IDC业务的补偿机制
为推进CDN业务的开展,中国电信需汇聚各省分公司的IDC作为CDN的边缘节点,同时集团公司CDN运营按照相应结算标准结算给资源省。结算标准如下。
(1)IDC机架占用费:针对不同类型机房机架(不含电)按照市场指导价格的60%进行结算,资源省负责IDC机架的现场维护和服务器设备维护,电费按实际使用量结算。
(2)CDN业务占用带宽:按运营省提供实际带宽用量均值计算,结算价为1万元/月/G。
各省面向市场进行资源销售时的情况如下。
(1)IDC机架占用费:按市场价格销售,各省价格不统一(与所在地区有关)。
(2)CDN业务占用带宽:按业务实际带宽用量峰值计算,结算价为3~6万元/月/G。
2. 中国电信IDC业务补偿机制效益分析
以东部XX省分公司2014年1~5月向集团提供的IDC及带宽业务量为例,其结算获得收入与其按照市场价格销售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4年1~5月XX省分公司向集团提供IDC节点资源及收入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集团CDN业务通过租用该省分公司的的资源,使得该省分公司5个月的资源效益收入减少449万元,其中带宽资源收费减少437万,IDC机架收入减少12万。
也即在实际操作中,中国电信采取了固定价格的让渡资源补贴策略,即让渡函数ρ(X′)=a,且a
中国电信集约CDN业务对各省IDC资源及带宽租用资源的补贴机制,严重影响到了各省分公司的积极性。除了对省公司收入的直接损失外,还存在如下三方面的影响。
(1)集团集约业务与省公司业务的替代效应。集团以较低价格从省公司获取资源,并向互联网公司销售,会直接影响到互联网公司从省公司直接租用现有资源的积极性,甚至导致省公司现有价格体系的全面下调,间接导致业务收入的大量流失。
(2)云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IDC专网资源利用率较高,部分省份已经达到了90%以上,各本地网采取了借用城域网带宽的业务发展模式,加快了配套网络资源的稀缺性。
(3)集团集约管理会影响到省公司的投资规模,进而会降低其在成本分摊,资产折旧等财务指标操作上的灵活性,必然会受到省公司的消极抵制。
六、传统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业务的策略
传统电信运营商在建立市场化的结算机制的基础上,还需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建立扁平、高效的业务管控流程。运营商数据中心管理层级多,职责分散,责权利不统一。应建立明确的资源建设流程、交付流程、运营维护流程,减少集团条块部门对运营主体的审批和管控环节,明确责权利统一的运营主体。并由运营主体强化对分散在全国的资源管控力度,建立集约化、共享化、服务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体系,实现服务标准的统一性、服务流程的合理性、服务界面的友好性和服务协议的规范性。
(2)推进集约管控的顶层技术架构设计。打破原有分散化资源部署模式,强化资源的顶层架构设计,进行规范化的标准研制,建立集约化的资源管控平台,并优化网络互联架构[6]。可尝试集约化的VCenter(虚拟数据中心)管控平台及数据中心间专网联接的组织架构,以技术手段实现对IDC资源的集约管控及对各节点之间的数据流量的快捷传输,这也同时会减少对城域网和骨干网的资源消耗,提升大网的整体运行效率。
(3)建立数据中心产品质量评估体系,包含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执行管控机制两个方面。评估指标体系应涵盖数据管理、业务质量类和服务保障类等不同维度,满足用户对业务稳定性、安全性和网络质量等关键指标诉求[7]。评估机制则体现在数据中心建设完成后的交付环节、客户交付环节以及日常的维护管理,严格贯彻各环节的质量验收标准,明确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企业级的评估标准与管控机制,提升数据中心业务的可用性、安全性、数据保护、可迁移性等关键服务能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七、结论
通过对内部各主体的效益模型分析,结合业务技术特征、市场竞争博弈、业务间的关联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发挥市场化的内部价格结算机制,选取最优的补偿价格实现使用权的让渡,是保证数据中心业务集约运营的关键。集团公司不能依靠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或者一言堂的价格结算机制,而应采取市场化的结算付费模式,实现各主体的帕累托效率最优。
(2)在内部结算机制的基础上,扁平高效的组织模式及责权利匹配的评估管控机制是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运营的必要保障。
(3)技术的创新是集约运营机制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仅仅将运营机制看成是对业务集约服务模式的反映,这就要求关注产生这些前提条件所必须的集约管控技术手段,为数据中心业务集约管控技术的实施和改进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宝红. ICT创新经济学[M].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0.
[2] Armstrong M. Competi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s[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1997, 13(1): 64-82.
[3] Vickers J. Regulation, competi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prices[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1997, 13(1): 15-26.
[4] Pilkington A, Dyerson R. Innovation in disruptive regulatiry environments[J].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6, 9(1): 116-117.
[5] Lawson B, Samson D. Develop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organizations [J]. International Jouran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1(5): 37-39.
[6] 徐建锋. 互联网在辩论中前行[J]. 信息网络, 2008(9): 21-24.
[7] 刘兰剑. 创新的发生——网络关系特征及其影响[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Traditional Telecom Operators’ Intensiv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et Data Center Service
XIE Jian-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Data center service is a kind of network concept and IT service model which is gener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hough telecom operator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operating the huge network, its decentralized business operation mode and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has been proved to be the obstacle. The mechanism crux is explored in the data center service, and through constructing a model of analyzing the efficiencies of telecom operators’ inner parts, it is found that taking the price subsidy strategy to obtain the usage right of resources can help telecom operators to efficiently operate data center services. Then the paper makes an evidence-based analysis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telecom operators.
Key words:telecom operators; data center; Internet; intensive operation
文章编号:1008-7729(2016)01- 0053- 06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解建辉(1978—),男,河北文安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运营商转型和云计算。
收稿日期:2015- 10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