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985”高校学术竞争力评估研究

2016-04-10 08:27胡德鑫
山东高等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竞争力学术评估

胡德鑫

(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4)

一、研究背景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截止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0%,提前5年实现了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1]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并引发了办学经费短缺、人才培养质量滑坡、大学生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教育的焦点已经从强调规模的外延式增长向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中国正经历一场“以质量治理为核心”的变革。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985”高校作为最早承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任务的高校,是我国重点建设高校梯队的航标灯,处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最前沿。而学术竞争力作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与科研质量的重要标准,在此背景下引入学术竞争力评估可以说既是理论研究的呼唤,也是实践发展的需要。

如何对高校的学术竞争力作出准确的评价?当前我国高校的学术竞争力表现究竟如何?这些均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对于学术竞争力的定义,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有较为权威的阐释,本研究学术竞争力基于学术资源与学术产出两个一级指标,统筹考虑高校学术的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学术数量主要通过学术资源与学术产出的总和来体现;学术质量通过学术产出与学术资源的比值来体现。学术竞争力评估是高校适应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积极应对办学资源、师资建设、科学研究质量、社会声誉等方面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高校提升战略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整体战略改革,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起引导作用。

二、学术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及内涵解读

本研究的学术竞争力评估包括学术资源、学术产出两个一级指标,采用专家主观赋权的方法确定权重系数,各占一半权重。学术资源包括专职教师、科研经费、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用房面积四个二级指标。学术产出包括教学成果获奖、科研成果获奖、论文发表和国际竞争力四个二级指标。学术竞争力评估指标设计及权重系数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学术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

(一)学术资源

专职教师(A1)是高校学术竞争力的核心人力资源与科学研究的智力支撑,主要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类。采用专家主观赋权的方法确定学术贡献度的大小,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分别按3∶2.5∶2∶1进行折算,其中初级职称教师赋值为1,对其加和。科研经费(A2)和教学科研用房面积(A4)是高校学术竞争力的物质基础。科研经费主要包括科研经费收入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两部分,对其按实际值进行加和处理。教学科研用房面积包括教学用房、科研用房、实验室以及实习场所面积四部分,同样对其按实际值进行加和处理。学科建设(A3)是高校核心学术竞争力的制度保障,包括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四部分。按重要性程度的不同,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二级)博士点赋值为1,(二级)硕士点折半,即为0.5,并对其进行加和。

(二)学术产出

教学成果获奖(A5) 充分展示了学校教学改革、教学建设、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成绩。本研究仅统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每项成果赋值为1。科研成果获奖(A6)主要包括国家科技奖励数、国家社科奖励数两部分。国家级科技奖励是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最高展示,主要统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通用项目及专用项目、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奖和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奖等,体现了我国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科研成果对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国家社科奖励主要统计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两部分。科技奖励数、社科奖励数每项赋值为1,将其加和。论文发表(A7)主要统计ESI高被引论文篇数、总被引数两项,ESI高被引论文是指在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前1%的论文, 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学术机构和大学的学术水平及声誉的重要指标。国际影响力(A8)反映高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与学术声誉度,本研究主要以英国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美国刊物《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 World Report,简称USNEWS)、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的世界大学排名为依据,计算我国高校在三大排名中综合得分的平均值来衡量其国际影响力。

三、数据采集处理与基本情况简析

本研究主要选取32所教育部直属“985”高校作为样本,其余7所非教育部直属“985”高校因数据难以采集原因未纳入研究对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隶属于中央军事委员会,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央民族大学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各高校官网、中国校友会官网、世界三大排名(QS、THE、USNEWS)官网以及《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

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八项二级评估指标的数据采取百分线性变换法,将线性数据变换为标准数据,即:Sj=(Aj/Ajmax)×100 ,Ajmax=max{Aj}。其中Aj表示学校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据,Sj表示学校第j项指标的标准数据。[2]数据标准化预处理后,根据表1所列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即得到各高校的学术资源与学术产出得分,基本数据情况如表2 所示。

从二级指标来看,北京大学在教学成果获奖、科研成果获奖、国际影响力三个指标上占据第一位;清华大学在科研经费、论文发表两个指标上占据第一位;四川大学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用房两个指标上占据第一位;吉林大学在专职教师指标上占据第一位。而中国人民大学在科研经费、教学科研用房、论文发表和国际影响力四项指标上的得分均最低,这与学校自身的定位有关,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其得分必然会受影响。中国海洋大学在专职教师和教学成果获奖两个指标上得分最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获奖两个指标上得分最低。从一级指标来看,四川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的学术资源最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学术产生最好。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等7所高校的学术资源与学术产出均高出平均值,说明这7所高校在学术资源的吸引整合能力与学术产出的扩散影响能力均表现较好。

学术产出与学术资源比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科学研究资源的利用效率。高等教育资源具有稀缺性,对科研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不仅能缓解科研资源紧缺问题,为高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参考,还能促进高等院校之间的有效竞争和良性发展。从学术产出与学术资源之比来看,只有北京大学(1.23)、复旦大学(1.21)、清华大学(1.10)、南开大学(1.07)、北京师范大学(1.03)和中国人民大学(1.00)等6所高校的学术产出是高于学术资源的,占所有高校的18.75%。这些高校对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实现了专职教师、科研经费、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用房等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1+1>2”的效果。而在余下的26所高校中,吉林大学(0.44)、中南大学(0.42)、山东大学(0.39)、同济大学(0.39)和四川大学(0.33)的得分最低。这很大程度上与学校总规模较大(同济大学除外)有关。从这四所院校官网数据来看,学校规模在53000人至70000人之间。根据教育规模经济理论,学校规模扩大可以增加资源使用效率,产生规模经济效果;但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如果继续扩大,易产生行政僵化和人际关系冷漠等不经济缺陷,学校的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反而会下降。这四所学校规模过大,是导致其科研资源配置效率难以达到最优状态的重要原因。

表2 教育部直属“985”高校标准化数据

四、学术竞争力评估结果

学术竞争力评估要统筹考虑高校学术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因此本研究的学术竞争力综合评分采用的是学术综合得分与学术效率得分的平均值。学术综合得分是学术资源与学术产出得分加和,强调的是学术的数量;学校效率得分是学术产出与学术资源的比值并进行线性百分变换,强调的是学术的质量。同时采用系统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分析方法将各高校评定为A、B、C、D四级,其基本思想是高校学术竞争力综合评分间的差距越小,意味着他们的关系越“亲密”,越有可能聚成一类。[3]通过系统聚类可以得出划分标准为:A级≥75;55≤B级<75;35≤C级<55;D级<35。32所教育部直属“985”高校的学术竞争力评估最终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学术竞争力评估结果

从学术综合得分来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四川大学居于前五位,说明这些高校在学术数量方面表现较好;从学术效率得分来看,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居于前五位,说明这些高校在学术质量方面表现较好。从学术综合得分均值(40.38)和学术效率得分均值(54.78)两方面来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等8所高校均高于平均值。

从最终的学术竞争力综合评分来看,北京大学(91.58)、清华大学(86.33)、复旦大学(76.14)、南开大学(63.04)和南京大学(62.43)的学术竞争力最强,即这些高校在学术数量和学术质量两个方面均表现较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3所高校评定为A级;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7所高校评定为B级;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4所高校评定为C级;电子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8所高校评定为D级。

分区域来看,东部沿海“985”高校(19所)学术竞争力综合评分均值为52.94;中部“985”高校(4所)的均值为43.81;东北“985”高校(3所)的均值为39.55;西部“985”高校(6所)的均值为37.14。我国“985”高校学术竞争力呈现东部最强、中部次之,东北与西部居末的态势,这与我国高校的科研资源配置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紧密相关。

五、思考与讨论

本研究学术竞争力分析的指标设计与数据选取主要考虑合理性与可行性,有些指标因为数据不可获得而删掉。高校今后在学术竞争力评估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需要设计符合本校发展战略的评估指标体系;除了同其他高校的学术竞争力作对比,高校可以从纵向上与自身往年的学术竞争力作纵向对比,以了解高校的管理改革是否取得成效;同时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前沿的“985”高校同样可以设计可比性的指标体系与国外一流高校的学术竞争力作对比。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国际化进程的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学术竞争力都有显著提高。第三方评估也表明,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与发达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网,教育部部长: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115/c1001-28059443.html。但目前我国高校依旧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的改革背景下,高校学术竞争日益激烈,重要性愈加凸显。通过学术竞争力的评估,帮助高校发现自身在学术资源与学术产出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激励其提高科学研究质量与创新水平,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董洪亮,张烁,丁雅诵.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提前五年实现目标[N].人民日报,2016-01-15.

[2]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课题组.中国高水平大学50强[J].教育研究,2010,(10).

[3]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竞争力学术评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学术
最终评估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