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情绪的因素

2016-04-10 21:01刘利才
社科纵横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业理论课情绪

梁 洁 刘利才

(1.川北医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2.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2)



试析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情绪的因素

梁洁1刘利才2

(1.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2.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

【内容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抽样调查,找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情绪的各种因素,大体归之为两大类: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内在因素包括了学习动机、学业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等。外在因素则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风格、班级学习氛围、课后校园学习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学校对学业成绩的要求以及考试监考严格程度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情绪影响因素

*本文为川北医学院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序号:64。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情绪(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cademic emotion)是一个全新概念,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课堂教学以及学业成就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的统称。这其中包括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在完成科任老师布置的任务、研究题目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在考试前、中、后的情绪反应,以及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等。这些情绪体验与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以及归因有关,同时又反作用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最终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以及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情绪的内在影响因素

目前,在校大学生以“90后”居多。他们是在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顺境中长大,基本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为我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经历了高考的残酷竞争,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对数码产品并不陌生,他们学习知识的方式不再是单纯的在教室里面听讲,还可以是通过互联网多方式学习交流。因此,当代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不明晰的认识,不积极的态度,有着乏味枯燥学不下去的感觉。

(一)学业自我概念

参照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本研究问卷中设置了一定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自我认知方面的问题。在对大学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调查中,认为很有意义和有意义的分别占12.2%和48.6%,认为没有意义的占32.1%,还有7.1%的学生不置可否。通过数据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来说,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态度,这不同的态度则是来源于不同的认知结构。学生习惯于通过已有的相关经验、观念和思想来把握自己所学的内容。这种不完整的、不协调的图式通常与理论课教学内容不兼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内部条件和准备状态,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于是在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居多。

(二)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种心理动因,它不是单一的结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需要,对学习必要性的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动机欠缺,具体表现为:对课程提不起兴趣,认为是公共课,“混时间”而已,如果学校不强行规定是不会去上的。学生的这种消极态度是学生知、情、意三个环节的不融合,是注意、理解、接受等过程中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导致的。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中学习动机不足尤为突出:首先动机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其次动机单一,许多学生把拿学分作为学习该课程的唯一目的。学生觉得,该课程满满是空泛无味的大道理,对找工作毫无用处。这种近乎功利的价值取向,导致学生学业情绪呈现出明显的被动性和消极性。

(三)自我效能感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大学生的行为也受行为结果因素以及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动机的一个必要条件,加强对下一步的体验和期望,从而获得个人行为的增强。当学生确信自己学习该理论课程会有好的结果,并且也有能力去学,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因此,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些高校非常注重专业学科建设,而较少注重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也觉得学不学这些课程并不重要,所以他们也就不认真听讲;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解的知识大多理论性太强,再加上教师钻研精神不够,照本宣科,导致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出现学习疲惫感,一到考试就紧张、焦虑。经调查,在自我效能感方面,男女生也有一定差异,鉴于该课程是偏文的科目,女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厌倦感比男生低些,自我效能感高些。但是,72%的大学生在该理论课考试中都有明显焦虑感。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情绪的外在影响因素

(一)教师方面

邓小平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明显缺陷。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被关注、被认可的过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关注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教师往往认识不到这点。“罗森塔尔效应”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教师对学生关注项目和结论不同,对学生激发方向和动力不同,学生在成长中的反映及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效果也肯定不相同。

另外,教师自身职业素养,个人魅力,教学风格本身对学生学习情绪就有着最直接导向。在心理学上有种“心理弥散效应”,这种效应衍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来就表现为教师个人魅力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喜好。调查显示,有38.8%的学生因为觉得老师不错,因此愿意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有8.9%的学生因为觉得老师没什么魅力,而选择逃课;其他同学则受其他因素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般的课程,它肩负着传授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重任,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艺术性。有部分教师教学过程中语言生动,形式多样,幽默风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受到学生的爱戴。

(二)教学环境

自古以来,人们对环境影响教育是颇有认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环境分为宏观社会环境、中观校园环境、微观课堂环境。通过调查显示,这些环境对学业情绪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宏观社会环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宏观环境主要指的是社会环境,社会、国家等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看法以及重视程度。社会环境包括了社会制度、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及社会心理等形成的强大的社会磁场,制约并影响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图式和能力的形成,从而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情绪。比如,学生的某一个观点如果得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支持,就会形成正面反馈,使之更加坚定自己的观点;反之,则容易妥协。社会大环境犹如抹不去的底色,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

2.中观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包括了校园教学制度、教学管理、教学秩序等。中观的校园教学环境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无非就是学校,所以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情绪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学生在刚入学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没有太多感受,然而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学校领导老师对这门课程都不重视,自己也随之对这门课程彻底失去了重视和兴趣。就教学制度和管理而言,多数高校依然采取大班教学,大班考核。有的高校,在“教与考”两个环节中,明显重“考”轻“教”,平时浮于表面地教,考试时深入地考,学生反应出明显的紧张。校园教学环境作为重要的学习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情绪体验,有待进一步改善。

3.微观课堂环境

当前,课堂环境是指具体的教学环境,是让学生可以直接感知的,当下的具体条件的一个总和。课堂环境又细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是指上课的时间、地点。目前采用的大班集中教学,本身也没有小班教学那样引人重视。心理环境则是学生对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接受度以及心境,这种接受度在大脑中形成强化或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使得课堂环境十分糟糕,学生逃课情况比比兼是,或者即便来了,也是用手机玩游戏、上网、睡觉,稍微爱学习的就看看别的专业课书籍。从情绪反映上来说,最多的课堂学业情绪是厌倦、压抑。

(三)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分析因素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其他因素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情绪。

1.教材的创新性以及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具体表现为内容重复,内容变革始终没有跟上学生的需求。有30.5%的调查对象把对课程的不满归结为教材十年如一日,即使改也没有大的变动,13.1%的学生认为编排死板没有新意。要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择好的内容为学生教授,那首先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上要更加合理,要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完成它的使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列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十年以来,虽然05方案对课程设置问题下达了统筹指示,但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至今还在不断的研究、改进和完善中。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会直接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学业情绪。所以,关于课程设置的问题还是需要不断实践和探讨的问题。

2.家庭成员对课程的认知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认知图式的形成依赖于周围的人的影响。其中建立在血缘、情感等特殊纽带关系上的家庭成员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功能健全的家庭对学生起到正面影响,反之,则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少家长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存在较大误差,误以为大学是学专业知识的地方,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不大;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政治行政学院的学生才需要认真学的,或者说是搞政治的人学的;误以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浪费时间,孩子去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如把时间用在社会实践上;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公共课,学校也是为了符合国家要求才勉强开设这门课程的;误以为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度也是一般的,所以孩子随便学学,到时候考试能及格就可以了等等。家长的偏颇认识也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不重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处于敷衍状态,表现出厌烦情绪的又一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宁晚枚.浅析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导课环节——基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J].科技信息,2011.

[2]吕卫民.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之对策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赵兴宏,张振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有效衔接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2.

*作者简介:梁洁(1986—),女,硕士研究生,川北医学院助教,主要研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刘利才(1963—),男,西华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生导师,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3-0153-03

猜你喜欢
学业理论课情绪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35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