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016-04-09 10:54余欣
江西教育B 2016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物理科学

余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高中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体现了物理教学中新的要求。笔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认真分析课程标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物理课堂中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及一些实用的做法。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是为了实现学生多元发展。

很多教师认为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整个课堂的核心,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个维度的目标往往是由于课堂时间紧凑被一带而过,甚至被忽略。从国家的发展和目前社会现状来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国民尤其需要补充科学精神,崇尚科学,探究真理,不迷信,不盲从。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建立与成长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修养,对个人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大有裨益。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教材变得开放了,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资源丰富了,这些为更好地实施三维目标提供了条件。物理课堂教学也应出现变化,怎样使得课堂活起来,怎样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怎样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成了当前情况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中的第五章第五节《电能的输送》为例,看看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上的STS

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的意思是科学技术研究,它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它指的是以科学、技术及其同社会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纲领。STS教育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与科技发展有关的社会问题为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观和价值观。在高中阶段渗透STS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科学情怀。

接下来看一看怎么解读和利用本节课教材提供的STS素材《大面积停电引发的思考》。2003年8月,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个现象暴露了北美电网的脆弱不堪,缺乏最低限度的安全防护系统。首先,教师可以由这个话题引入新课:远距离的电能的输送要依靠电网。材料还指出美国没有完善的备用电力系统,应该考虑发挥燃料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等小型、分散电源的作用,也就是说提供电能的方式有多种,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等,电站要建立在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域,所以远距离输电是无法避免的。

值得一提的是STS材料中所提出的两个问题看似与物理无关,但确实能引发人们深入的思考。第一个问题是:当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材料中提到了纽约的警方如何疏散困在地铁通道中和大厦楼道中的人员,警察和消防人员在本次大面积停电事故中表现良好,按预定的程序指挥交通,帮助群众脱离困境,这些得益于他们为应对突发事件做了全面准备。学校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地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讲一讲安全防护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现在正提倡各学科的教学中要融入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物理学科也是有丰富的素材可以利用的,这符合教育的趋势和潮流。

第二个问题是:通过以上事例,结合你对科学技术与社全关系的体会,你认为人类有必要在这样大的程度上依赖技术吗?这个话题很大,由于时间有限,不方便在课堂上延伸讨论,但是这个话题能引起学生深入地去思考,可以在课后进行一些交流。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本次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在科技相当发达的北美地区,说明了完全依靠大规模电力的现代文明的脆弱一面。由此联想到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冻雨事件,几乎摧毁了南方的电力传输线路,对交通、生产、物流等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由此可见,教材上的STS材料与问题的设计都是别出心裁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材料的阅读。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在一节课上,教师可不可以加以延伸?虽然多花费了课堂时间,但是我相信学生还是很愿意听老师在课堂上说这些“闲话”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实现人文精神层面上的教育,把学科教育与实际结合在了一起,物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了,物理与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有着必然联系,为学好物理增添动力。

二、“科学漫步”栏目不是可有可无的

对于教材后面的“科学漫步”栏目有很多老师处理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看看。本节内容后面的科学漫步栏目讲了输电新技术——直流输电,这部分内容是对本节内容的拓展和补充,也是第三节内容《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的延伸。由于线路中会产生电感,导线与大地,导线与周边物质会产生电容,所以在输电过程中感抗和容抗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会超过直流电阻;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不同发电机组上传到电网上的交变电流可能因为相位差异而在线路中相互减弱,甚至会损毁设备,所以在将电流上传到电网之前必须要先调节相位,使之与网上电流同步,这个技术难度较大。综上所述,直流输电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既不存在感抗和容抗,也不存在相位差的问题。

本节的科学漫步内容中还涉及我国目前的远程输电技术,我国采用了超高压直流输电,四川至上海的八十万伏直流输电工程正在建造,而且我国也正在实验超导送电,说明我国远程输电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除此之外还介绍了我国“西电东输”的战略目标。

这部分内容不正是前面知识点的实际例子吗?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重要的是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把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实用价值,物理学科不再是空洞的理论公式。这样的课堂既生动又具有实效性!

三、深入发掘课堂外的情感教育点

本节课的知识点是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切入点,教师在讲述电能输送的同时,完全可以渗透节能减排的相关内容,说说我国能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而且目前消耗的主要能源都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一次性能源,消耗这些能源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硫、碳、氮氧化物,这些气体的产生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增加PM2.5的含量,对我们生存的环境,对人类的健康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在刚刚结束的巴黎气候大会上,习总书记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我们国家一直在追求清洁、安全、充足的能源供应,这不仅是我们国家,更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结合一些时事新闻说明环境污染程度非常严重,节能减排已经刻不容缓了……这些不是“闲话”,不要担心课时不够。相反,正是这些“闲话”才是真正能印在学生心里的,远程输电的原理和相关计算也许多年后学生会记不起来,但当年物理课堂上老师教会他们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伴随他们一生。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传授知识与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习学习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最后,说明这一个维度要求的层次要高于前两个维度。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不仅是要教会他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科学素养,做一名有科学思维的人,做一个正直、善良,对社会有益的人。

猜你喜欢
价值观物理科学
只因是物理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科学拔牙
我不是教物理的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