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辉,苗育红,李雪瑞,李亚雄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25)
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建设的中心工作,推动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专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精品课程的建设,须用现代教育的观点制定严格规范的课程标准,其中包括课程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实施总体方案、课程考核方法以及参考教材使用等内容。在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带领下,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条件,构建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课程考核有机结合的教学环节,从而实现课程的精品建设以及人才的精品培养。
“火力运用”是我校“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历史悠久。课程开设于1978年,使用自编教材《导弹与火力运用原理》,学时数为80。2002年,课程拆分为“导弹火力运用原理”和“导弹火力运用方法”两门课程,各为60学时,分别采用国防工业出版社邱成龙编写的《地地导弹火力运用原理》和《地地导弹火力运用方法》教材。2005年,课程再次合并为“导弹火力运用”,学时数为70。2012年,学校实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拟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压缩为54学时,但仍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火力运用”课程是以工程数学和运筹学为基础,综合利用火力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导弹武器作战火力筹划课题的技术类课程。课程知识可分为“原理”和“方法”两部分内容,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需要学生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同时对程序设计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综合性较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导弹火力运用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熟悉和掌握导弹火力运用常用的模型和方法,提高分析解决火力运用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指技合一的军事人才,以满足火力运用岗位第一任职需要。
2013年,“火力运用”课程被列入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范围。
为适应21世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需求,本着学习型、创造型、个性化的培养目标,教学组集思广益、精心策划“火力运用”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目的,进行定期的、有组织的教学法研讨会以及与学生的座谈会,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考核、评估教学质量,并接受院、系对课程的考核及评估;建立一套包括对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分析系统在内的完备的教学档案;制定完善合理的课程考试制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梯队。其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的学时限制,教学组经过多方调研与讨论,融合《地地导弹火力运用原理》和《地地导弹火力运用方法》两本教材的特点,对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整个授课过程按以下几大专题来展开:(1)概述;(2)射击误差;(3)毁伤律;(4)命中类指标及计算;(5)毁伤类指标及计算;(6)火力筹划。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火力运用”课程标准,兼顾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火力运用工作流程及各步骤工作内容所用的原理方法,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正确分析作战任务、武器、目标情况,理解作战意图和作战态势。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知识技能的传递者,优秀的师资队伍始终是课程教学质量的首要保障。目前,“火力运用”课程拥有四名教师,数量满足当前教学任务需求。其中,副高两名,讲师两名,均为博士学历,其中一名从国防科技大学引进,师资结构合理。一直以来,教学组十分注重年轻教师的能力培养与提升。在提升授课技能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讨论会与教学法研究制度、听课与观摩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师学习进修计划;在加强对外交流方面,积极派遣教员参加部队调研、代职锻炼等活动,以增强实践经验;在科研能力方面,积极申报和参与火力运用的相关课题,以教学指导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保证年轻教员100%参加军事运筹科研实践活动,培养量化、优化思想,积累建模方法和经验,有效地提高其案例教学能力。目前,在教学组组长的带动和指导下,教学组形成了一个爱教学、钻教学、以教为乐的良好氛围。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点。以体现现代教学特色为牵引,教材建设需要立足于学科专业需求和发展,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学生为目标,建设了主教材、辅助教材、案例集和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教材。具体如下:(1)主要在课程推荐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学组选用了《评定射击效率原理》(解放军出版社)、《军事运筹学》(军事科学出版社)等高质量的辅助教材;(2)收集《火力运用》相关案例,经过加工整理提炼,形成适合本课程使用的案例集,并编写了《火力运用案例》,内容不断更新,体现最新的军事运筹科研学术成果,极大地充实了课堂案例教学;(3)制作了高质量的PPT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开发了“火力运用教学辅助系统”,将课程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核心算法、基本原则等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方便教学,也便于学员进行实践活动;(5)依托军队一体化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火力运用”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满足了学生课外自学需要。
“火力运用”课程是大四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程,其不但涉及数学基础知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还涵盖了算法基本原理(运筹学、计算方法)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难度大。因此,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减少公式的推导证明,采取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讲授方式,灵活进行问题式、启发式、研讨式的现代教学方式,并适当增加案例式教学和专题讨论。
在涵盖公式较多、较复杂的时候,面对一些学生的畏难情绪,不要求去背一个公式,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写出重要的模型和公式。此时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变量的含义及公式每组成部分的物理含义,以便理解和记忆。针对一些授课难点,在讲解物理过程、概念含义、等价事件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作战需求和实际应用背景,进行举例说明,启发学生寻找、发现和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专题讨论主要锻炼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学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外搜集相关素材、分析整理材料、制作汇报PPT、分组汇报和集体讨论的形式来实施。
通过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突出讲解的重点内容。同时逐步培养了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火力运用“量化、全局、优化”的思想,对于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
“火力运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经过前期的积累和建设,教学组已经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了两类课程实践活动:火力运用基础算法设计和火力运用相关软件操作实践。
算法设计主要考察学员对火力运用原理基本问题的掌握程度,通过编程实践,不仅加强了学员对火力运用基本问题的理解,也锻炼了学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实践是在实验室配发的两套火力拟制系统以及课程教学辅助系统上进行的,不仅锻炼了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员火力运用岗位第一任职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火力运用相关领域完成学年论文撰写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
课程考核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环节。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过程,教学组实施了“全方位考核方法”。建立了完整的理论考试题库、实践考核试题库,从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指挥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考核学生,降低笔试的成绩比重为75%,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为25%,综合反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掌握程度。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火力运用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年论文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领导和专家查课和学员摸底调查反馈的意见来看,教学组实施“火力运用”课程的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和较高的评价。近三年学生的满意率分别为88.5%、89.2%和92.1%,历届毕业学生的回访中,100%的学生表示本科期间学习本课程对其做好第一任职及长远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地进行改革实践、总结经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1]徐茹枝,苏林萍.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中电力信息化课程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48-49.
[2]叶霞,李俊山,李海龙.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1):56-59.
[3]蔡光裕,罗怀良.“综合自然地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2):93-96.
[4]刘长久,李延伟,刘勇平.《物理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