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应制诗略论

2016-04-09 03:08
名师在线 2016年4期
关键词:纪昀君王乾隆皇帝

周 燕

(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北沧州 061001)

应制诗是封建王朝中臣下应帝王之命而创作的诗歌作品。文治武功都有较大成就的乾隆皇帝,一生酷爱诗文,其诗歌作品高达42613首,几乎与《全唐诗》所收诗作数量相埒。乾隆皇帝对于诗歌的特殊喜好直接影响到馆阁文臣对于应制诗的创作热情。纪昀作为最受乾隆皇帝青睐的翰林儒士,一生创作了大量应制诗。纪昀收录在《御览诗》中的诗作皆属于应制诗范畴。应制诗因是臣下奉和帝王的诗作,在命题、内容诸方面颇多局限,颂升平、美风俗成为应制诗歌的主要内容,难以抒发出诗人的真情实感。但是文采超群的纪昀,却能突破应制诗在题材内容的锁链,使应制诗别具韵味。

一、应制诗的多样题材

纵观纪昀的八卷应制诗歌,出现最多的是“恭和”“赐宴”“即席”“席中”“殿”“阁”等字眼,这反映出了这些应制诗歌创作的背景。如《恭和御制紫光阁赐宴外藩并荷兰国使臣作原韵》《恭和御制节前御园赐宴席中得句原韵》《恭和御制至避暑山庄即事得句原韵》等。这些诗作都出自宫廷,或是宴饮,或是游园,或是赐茶,均是陪在君王左右日常所唱和的诗歌。这些题材也都是文人诗创作的主要题材,自北宋以来便是如此。纪昀在这样的题材中将诗歌写得清新脱俗,不落窠臼,表现了其独到的观察力与创作力,如《恭和圣制雨六月十七日原韵》:

雨过晴偏好,晴余雨又宜。青山如膏沐,绿叶如华滋。泉涨鸣相答,花欹重欲垂。斜阳邀睿赏,更喜对烟姿。[1](P437)这首应制诗歌清新脱俗,细致刻画了新雨初晴时的景物与心情。诗歌第一句就准确刻画出了雨过天晴那一刹那的心情,“晴余雨又宜”一句写出了对“雨”与“晴”同样的喜爱。颔联和颈联写出了雨后的树木如新、溪水潺潺、花润欲滴的姿态,描绘得细致入微,诗人的心境也表现在这景色之中。尾联回到了应制唱和的主题上,写出了欲与君王同赏佳境的心情。这首唱和皇帝的诗作,没有传统恭和圣制诗歌对君王的一味吹捧,而是将重点落在景物的描写上,最后也将君王与臣子放在同样的地位上来描写,表现了纪昀作为文学侍从不卑不亢的气节。再如其《恭和圣制有真意轩原韵》:

轩名采取陶潜句,更比陶潜见理真。天下平从诚意始,三才万象总陶甄。[1](P433)

在这首诗歌中,纪昀并没有对真意轩的外貌和周围环境做任何刻画描绘,而是抓住“真意轩”的名字展开创作,以“天下平从诚意始”来劝说君王,使这首应制诗歌成了一首进谏的诗歌,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纪昀以天下为重的侍臣责任。对于平常唱和应制的小题材都能写出其独有的心意,在对于较大题材的把握上纪昀更是匠心独具。

纪昀在朝为官的数十年正值乾隆盛世,期间经历了许多诸如“平定大小和卓”“土尔扈特东归”“千叟宴”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些事件中,纪昀作为第一目击人用诗歌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些诗歌作为恭和圣制的一部分,自然少不了为乾隆皇帝歌功颂德的成分,但更多的却是用宏大的笔法将当时真实的情景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诗歌体制较长,气势磅礴,展现了纪昀对大题材的驾驭能力。如《御试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诗》:

化超三古,元功被八紘。圣朝能格远,绝域尽输诚。往者呈孤指,俄然月窟平。威棱震濛汜,兵气扫搀枪。赤坂骁腾度,黄云指顾潸。峰开回乐雪,迹陋受降城。别部留余种,当年早远行。慕容随马徙,蛮氏怯蜗争。杳隔罗叉地,空传赞普名。冰霜途久阻,葵藿意常倾。贡篚先遥至,宸章忆载庚。初来瞻禁御,早已仰天声。迩日乌孙部,全归定远营。随阳都似雁,出谷尽如莺。喜近层霄路,无辞八月程。自歌唐莋曲,不假贰师征。东道艰难达,西琛拜跪擎。露章飞入告,星使远相迎。绥辑劳都护,金银发水衡。流离怜琐尾,奔走悯孤茕。汤纲原常祝,尧天许再生。寒岩俱变暖,枯卉忽含萌。踊跃瞻风意,殷勤献曝情。黄龙何用约,白马不须盟。恰值慈云普,方恢寿宇宏。感恩齐挟纩,效祝愿称觥。紫塞沿冰谷,丹梯觐玉京。省方随日驭,大狝侍霓旌。益地图新启,钧天乐正鸣。殽蒸雕俎列,酒醴羽觞盈。带砺崇封赐,衣冠异数荣。试看歌舞乐,真觉畏怀并。从此皇风畅,弥彰帝道享。梯航遍陬澨,赍赆集寰瀛。清宴三灵叶,升恒两曜贞。名功葱岭石,万古峙峥嵘。[1](P457)

这首应制诗歌气势磅礴,用宏大的笔法简要记录了土尔扈特部从西域离开中国到重新回归祖国的过程。其中也自然少不了对皇恩浩荡的赞颂,但史诗般的叙事描写使整首诗歌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

纪昀的应制诗歌题材繁多,除此以外还有“宴饮类”的《恭和御制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原韵》《恭和御制新正重华宫茶宴诸王大学士及内廷翰林等用职贡图联句复得二律原韵》等,“游园类”的《恭和圣制舒山馆原韵》《恭和圣制戒得堂志愧原韵》等,“纪行类”的《恭和圣制出古北口原韵》《恭和圣制永佑寺瞻礼再叠丙辰诗韵原韵》等。这些大量的“恭和圣制”体诗歌反应了作为封建文臣不得不常伴君王左右,为嗜好吟诗作赋的君王随声附和。纪昀的“恭和圣制”体诗歌数量多而且杂,风格不尽统一,反应了其对唱和诗歌的理解变化及其诗作的逐步成熟。

二、对唱和内涵的提升

在唱和诗歌中,存在着就原题材单纯唱和的问题,即为唱和而唱和,这是唱和诗歌创作的一个困境。如果唱和诗歌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即便艺术手法再怎么出色也不能算得上是上乘之作。纪昀身居翰林,作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创作为皇帝歌功颂德的诗作是避免不了的。对皇帝赞美之词是唱和诗歌的一个藩篱,纪昀不能越此藩篱,还必须写出具备一定水准的诗歌,要做到这两点是比较难的。身居翰林数十年,与皇帝诗歌唱酬也便有数十年,在这些岁月中,纪昀的诗歌创作手法逐渐成熟。对于唱和应酬的诗歌也更加驾轻就熟,不同题材类型之间处理得得心应手。纪昀在诗歌唱和的同时,巧妙地将唱和内容加以提升,使唱和诗歌走出了困境。

在处理较为轻松的题材时,纪昀的诗歌语言较为轻松活泛,如《恭和圣制山雨原韵》:

刚是嘉禾望雨期,群峰倏然幂烟丝。流云渐觉随风合,甘澍行看应候滋。山泽已通方酝酿,耰锄未晚莫噫嘻。终须满慰三农愿,更拟抽毫敬赋之。[1](P401)

这首诗作是唱和的《山雨》,整首诗歌落笔轻盈,节奏轻缓,文字间弥漫着一种对于好雨知期的喜悦。同时诗人不忘百姓,由好雨想到百姓的愿望,也是对圣主的提醒和进谏。对于这种题材轻松的唱和诗歌,纪昀多写得轻松自由,但总是不忘在诗歌尾部提升诗旨,将全诗的重心放到江山社稷上来。再如《恭和圣制斋宫夜雨四月初四日夜原韵》:

精禋蠲洁宿瑶宫,昭事恒存一念中。才届期先云叆叇,未申祈已雨空濛。斋三日定通天鉴,绥万邦宜卜岁丰。洪范八徵恭作肃,应知造化在皇衷。[1](P439)

这首诗写皇帝斋戒求雨,皇帝的精诚感化上天而雨至,祈祷这一年能风调雨顺。尾联写到百姓的造化全在于皇帝一人,表达了纪昀作为封建士大夫对苍生黎民的关怀。再如之后唱和的《恭和圣制喜晴六月初五日原韵》:

关山行子愿天晴,农喜秋田雨后耕。自是天心符圣意,人人各得慰其情。[1](P434)

此诗写雨过天晴的景象,题材不同,但作品的主旨依旧放在了黎民苍生之上。在处理一些宏大的题材上,纪昀能充分发挥诗歌的表现力,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将唱和诗创作成高水平的叙事长诗。

三、应制诗中宏大题材的叙事长篇

纪昀在朝数十载,是乾隆一朝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目击者。作为翰林文士的他,用诗歌的形式将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记录下来,并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叙事长诗。这些宏大题材的诗歌本身内在的价值就大于宴饮唱酬类的杂诗,但由于题材重大、篇幅较长,在艺术上更难于把握,更加考验诗人的诗歌创作能力。在《御览诗》第六卷以后多录入这种长篇的叙事诗歌,如《西域入朝大阅礼成恭纪三十首》《平定回部凯歌十二章》《三巡江浙恭纪二百韵》等。这些诗歌纪录了当时历史事件发生的真实情景,以及作者对事件的感受和评论。例如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军在西域平定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西域右部哈萨克、布鲁特、塔什罕三部归附清朝,遣使来朝。十一月,皇帝在南苑举行盛大阅兵式,西域使臣侍驾参加阅兵大礼。纪昀参加此次大礼,并作《西域入朝大阅礼成恭纪三十首》一诗。全诗由三十首律诗组成,纪昀以平声三十韵为序,前十五首颂歌了朝廷收复新疆的伟大壮举,后十五首记叙了大阅礼的雄壮军威。三十首诗叙事兼抒情,完整记录了西域降部入朝觐见的过程。全诗第一首开篇题旨“怀柔控制相兼用,应识君王睿略雄”,赞扬乾隆皇帝的怀柔和控制相兼、使四夷来朝的功绩。第二首至第三十首分篇描绘各种盛大仪式场景,气势恢宏的仪仗描写展现了天朝无上的威严。在对现实仪式的描写中还夹杂了诗人对西域战场的部分想象——昔日的苦战才得来今日的西域来朝。通过对战场上英勇将士的想象刻画,进一步展现了天朝的赫赫武功!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二次南巡,纪昀伴驾,沿途作《二巡江浙恭纪三十首》呈进御览,又一次在皇帝面前展示了他的卓越才华。这三十首律诗严格按照三十个平声韵部顺序来写。诗歌内容按纪行方式,从起驾到回銮,依次记述,记事与用韵两相照应,恰到好处。用韵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基本条件,而近体诗一般用平声韵。在平水韵中,平声韵有三十个韵部,上下平声各十五韵部。如果要按诗的韵部顺序去创作诗歌,没有很高的才力和足够的艺术技巧是非常难的。然而纪昀就是要难中见巧,三十首诗歌严格依据平声韵部寻找合适的词句,驱遣词藻,协调平仄,铺排韵律,精心雕琢,却又不露斧痕。如第一首用上平声一东韵统领全局:

日驭临南服,时巡问土风。封疆淮海界,星野女牛宫。路远江天外,春深辇道中。闾阎歌舞意,还与旧时同。[1](P441)

接下来的几首是追述前度南巡,想象南方各省士民盼望巡幸,记录皇上允准南下,然后记载因事缓行。在作了充分铺垫之后,于第六首用六鱼韵写起銮出发:

绛节凌晨发,开年十日余。一声青鸟后,三候李花初。列宿腾房驷,中天运斗车。遥看星纪野,佳气满晴虚。[1](P441)

当写到横渡长江的一首,用十二文韵:

南北一江分,扬舲渡水云。风生青雀舫,天远白鸥群。旌旆凌波出,歌谣隔岸闻。又迎仙仗过,鱼鸟亦欣欣。[1](P442)

后面的诗作把帝王在南巡过程中颁诏布恩、问农免税、召对试士、起复废员、考察生员、祭祀河神、趋贲孔林等重大活动都用五言律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组诗的最后一首用下平声十五咸韵以自己有幸迎銮献颂结束全篇:

微贱逢昌运,叨登禁御严。西清披玉字,东观列冰衔。未得青丝鞚,亲随翠玉帆。迎銮恭献颂,一曲和韶咸。[1](P443)

纪昀的这些应制长诗在唱和应制诗中是一个特例,乾隆皇帝并没有唱和的原诗,而是君王要求文臣作诗记录。应君王之命而创作诗歌,对文臣来说本身就是一件很严肃又很荣幸的事情。这种题材宏大的应制长诗使纪昀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留下“学问素优”[2]的印象,这些诗也为我们记录了乾嘉盛世的繁荣景象。

总而言之,纪昀作为馆阁文臣,创作了大量的应制诗,其作品虽也有为皇帝歌功颂德的因素,但他却能突破藩篱,拓宽应制诗歌的题材范围,提升应制诗歌的唱和内涵,用宏大的长篇应制诗去记录王朝的重大事件,从而使应制诗歌富于才情,显现出了纪昀卓越的诗歌才华。这也是纪昀能在清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1]孙致中,吴恩扬,王沛霖,等.纪昀文集(第一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2]清高宗实录(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5.

猜你喜欢
纪昀君王乾隆皇帝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下)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上)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中)
“笑”谏君王
来时雾散尽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吟雪
姜太公钓鱼
烽火戏诸侯
纪昀与朝鲜文人笔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