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立平
(谈南路小学,河北石家庄 050011)
进入小学中年级后,很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零花钱,零花钱的支配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则会让孩子学会管理、安排和支配,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不加节制的花钱则会养成浪费、攀比等不良习惯。因此,培养学生正确消费观念,养成理财习惯就显得极为重要。小小零花钱蕴含着教育的大问题。教师应当客观认识当前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了解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的规律,努力构建能使理财行为内化的优化机制,以形成正确的教育模式。
学生升入四年级以来,家长们的家庭管理普遍开始放手,大多数学生每月都有零花钱。有的家长每月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有的家长随机给零花钱,或多或少。学生身上带零钱的现象很普遍。
很多学生所购买的物品都属于额外消费。一是买玩具、口袋书、小食品类的物品。买来的东西质次价廉,在安全方面、心理方面、食品卫生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隐患,但是对孩子的诱惑力是很大的。二是不必要的文具重复消费。许多文具外表、功能花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不断地花钱重复购买。
学生的零花钱基本用来买零食、小玩具、花样翻新的文具等,互相之间炫耀、攀比的心理不断膨胀。多数学生已经开始独立上下学,在上下学的途中缺少监督,给校园周边小商店和街头小商贩提供可乘之机。
学生中乱花钱、乱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还有的学生从家里偷拿钱,出现这些不良的现象的原因在于:
国家编写的品德课教材虽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一个习得的依据,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传授知识就能解决学生的行为习惯内化的问题。不在实践中研究学生的现实表现,就无法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思想行为的内化程度。不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锻炼,理论上的灌输不可能真正内化为思想意识,外化为良好行为习惯。
进入中年级后半段,家长们认为孩子已经长大,该自己独立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了。加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给孩子的零花钱的问题上普遍比较大度,认为就那么点零花钱,孩子可以独立地自由支配。出于“富养”孩子的心理,家长对孩子使用零花钱的消费心理不加了解,对消费过程不加指导,对消费结果也不加过问。
身体和心理的成长以及家长的信任让孩子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在脱离了家长的支配和指挥后,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花钱带来的满足感和虚荣的成就感在内心迅速地膨胀起来,所以会出现花钱无序的现象。
诸多的实践证明,行为习惯的训练要从小抓、尽早抓。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资本,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则会成为学生一生发展的绊脚石。正如格言所说:“要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会产生行为;要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为会养成习惯;要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会形成性格;要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会影响你的一生。”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用良好的思想来指导学生行为,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外在的正确行为内化为良好的习惯。
(1)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做好沟通,家庭与学校积极配合,持续指导监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理智消费习惯。寓教育于实践之中,让学生接受理财辅导,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中,自然地培养习惯。
(2) 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化。通过学校课堂、班队会、展示园等多种阵地,使学生具备理性理财思想,促进行为习惯的规范化。
(3)示范与实践相结合。树立榜样,使学生通过模仿进行实际操作,强化良好的消费行为和理财习惯,防范不良行为的产生。
(1)教育环境的优化
①激发习惯养成的内需
理财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但实际上,不懂得理智消费、不懂得理财不仅仅是学生问题,在家长群体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机会,借助有财务工作经验的家长,分析盲目消费的后果,普及一些理财常识,推广理财观念。推而广之,对于学生身上的盲目消费的现象和做法会引发哪些后果,使理财习惯养成的问题引起家长的重视。家长的醒悟,就是习惯养成的内需激发。我们进一步给家长相关的教育提示,建议家长实践以下方法:带领孩子更多地接触各种行业的工作人员,了解大人工作的不易,让孩子明白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生活中要提倡勤俭节俭;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日常消费情况进行预算,有节制地给零花钱;以身示范,带领孩子进行购物,在购物的过程中,明确地告诉孩子对商品应该有所舍取,要按需购买[1]。
②借助教材,积极引导
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理财问题的内容,在冀教版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就有一个单元在讲生活中如何处理零花钱、如何选购商品、作为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教师借助课堂教学、班队会、黑板报、展示园的多块阵地,结合课外拓展,让学生作为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去体验,了解父母的每一笔支出是怎样安排的,哪些买米买菜、哪些支付水电煤气电话费用、哪些用作交通费、哪些用作储蓄……一番调查后,以前对于怎样处理手中的零花钱并不理性的学生,明白了钱应该有规划、合理地分配使用。
③互相监督,加强约束
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必不可少,因为乱花钱的现象往往发生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时候,学生会滋生侥幸心理,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控能力降低。同学之间的提醒、监督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对于爱花零钱的学生,更要格外关注。
(2)理财行为的指导
①储蓄意识的培养
聘请在银行工作的家长,给孩子们讲授储蓄的知识,激发学生储蓄的欲望,缩短孩子心理上与银行的距离感,让储蓄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为了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理财方法,通过榜样示范,建议学生建立自己的家庭银行账户(有条件的也可到银行开真正的账户),鼓励储蓄,培养储蓄优先的习惯。使学生对自己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有明确的记录,阶段总结回顾,提高学生对支出的理性分析认识,促使消费行为的规范化。
②消费与储蓄目标的设定
建议家长在发放零花钱的时候减少随意性,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通过坚持完成某项长期的家庭分工后再发放,提高孩子对零花钱的珍惜程度,鼓励精打细算。同时指导制定长远的目标,对自己的零花钱的储蓄和使用有明确的规划。
(3)鼓励理财行为,促进理财习惯的形成
在班内交流好的零花钱储蓄以及使用的方法,对有规划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赞赏,学生便能直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更加努力,表现得更好。榜样是有很大的教育作用的,对其他同学而言,积极效仿也会起到强化良好习惯形成的作用。
经过教师和家长共同指导点拨,一部分学生有了储蓄的长远规划,对于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有了理性的思考。同时,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掌握了实际购物的知识,知道购物中需要注意什么,怎样保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利益。作为家庭成员,因为了解了家长工作的繁忙辛苦,不少学生主动承担了家务劳动,家庭责任感增强了。对于家长给予的鼓励性的劳动报酬能够正确地对待,懂得珍惜。学生们走向社会,独立面对生活的本领又增加了。我们不仅要教给我们的孩子掌握的知识,也要教给他们理财的技能,这不仅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而且是生活得更美好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财行为习惯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使学生真正在理财方面具有健全的理性,还是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对事物的准确判断做出适当的行为选择。随着活动的深入,还会不断遇到新问题。如何正确地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将良好习惯的培养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还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任何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育者从细微处入手,不厌其烦地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只要方法得当,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生就一定能受益。正如叶圣陶所说:“习惯成自然才是能力,一个人养成的好习惯越多,他的能力就越强。”[2]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清崎,(美)莱希.富爸爸穷爸爸[Z].海南:南海出版社,2011-4-1.
[2] 叶圣陶.假如我当教师[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