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专题提升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效率

2016-04-08 11:08王静晓
中学生物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二轮复习微专题

王静晓

摘 要 针对当下“高大全”的复习现状,顺应当今微产品互动性强的特点,从考点、重点、疑点、热点、典型题型等角度出发设计小而精,小而准的微专题穿插进行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固其根本,浚其源泉,使复习有见微知著之效。

关键词 二轮复习 微专题 主题类型 运用示例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高考复习现状

传统的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一般分为三轮进行。一轮复习的主要做法是针对高考考纲中的考点进行地毯式讲练,扎扎实实,做到点无遗漏。通过一轮复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技能,提升了理解能力,但也遗留了不少问题,如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仍有欠缺,思考远离教材等。二轮复习课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本意在巩固学生的基础,引导他们构建知识网络,提升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的二轮反复习方法仍有不少弊端:如“讲”多是就题论题,讲评难以举一反三;专题的选题往往没有基于一轮遗留的问题,多基于考点;学习材料缺乏新颖性,与一轮复习的重复度大,有些知识点盲目地、机械地重复,学生极易产生“审美疲劳”;并且专题往往也比较大,复习时间跨度也比较长;同时要通过有限的例题体现整专题的内容和思想方法,教师往往选择较经典的例题,因解题思路对教师来说是耳熟能详,但很可能在不经意间疏忽了学生的想法,进入教师的主观课堂,出现“高耗低能”的学习现象。

2 微专题的含义

生物微专题复习是指针对某一具体的知识或能力点,从该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入手,内化知识,构建结构,进行知识迁移、整合,并能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小切口”的复习方法。

微专题复习有三大特点:① “点”很小,没有传统专题的“点→线→面”;② 问题感明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并积累这些“困惑”;③ 材料新颖、情景性好,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提高学习愿望,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3 微专题主题设置的主要类型

3.1 要针对复习中的“病灶”确定主题

“微专题”设置目的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专门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因此教师在选题时忌大而笼统、虚而不实。

如学生对遗传定律的应用还存在不能合理设计杂交实验方案的实际情况,教师可设计“显隐性判断”、以杂交方案判断遗传方式的微专题。在实验设计中学生还存在不能准确识别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情况,教师可设计实验设计中的对照原则的微专题。

3.2 量化“考点”,谋划微专题

考试说明无疑是指导复习的“权威性”文件,而每年的考试说明相对于去年的考试说明而言,都有或多或少地变化。更关键的是,考试说明往往都是在一轮复习后期或二轮复习阶段,一线教师才能拿到,因此对于要求有变化的内容,可以结合一轮复习的内容,通过微专题做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例如,2015年生物学科考试说明中增加了遗传病与人类未来。该节要求为举例说出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有关和说出“选择放松”对人类危害的影响。增加内容的难度虽然不大,但是相关考点是学生认知上的盲点。教师有必要结合该知识点设立“遗传概念”这一话题。先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并在纸上写出平时试题及作业中参考的遗传概念并汇总,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各概念的内涵,教师进行适度点拨。通过这一微专题,学生能完整说出遗传漂变、染色体组型、基因库、羊膜腔穿刺、绒毛细胞检查、选择放松、基因迁移、基因座位等相对较陌生概念的名称及对应的含义。学生通过列表比较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这两种易混淆的可遗传变异,揭示出两种可遗传变异的本质区别: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数目和位置,其结果是产生了等位基因;染色体结构变异范围较基因突变大,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3.3 抓住“重点”,精设微专题

生物学中有些内容历年高考都会重点考查(表1),教师抓住这些高频考点,精设微专题,可以大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以表1中的“光合作用”为例,围绕该生理过程的科学史、实验模型建构、影响因素和生产实际中的措施等方面很容易设计微专题。这样的微专题具有主干性、系统性和应用性,从理论到实验,从科学史到生产实际的应用,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整合,也不断重组着学生的认知结构。

3.4 围绕“疑点”,突破微专题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在某个具体知识点的某个细节上暴露问题,这就是常提到的疑点。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微专题予以有的放矢地解决。例如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概念理解不到位;遗传漂变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和自然选择的关系难以分清;遗传图解书写不规范;做实验题时忽略分析实验目的……这些都是宝贵的复习资源。

网上阅卷的应用为教师细探学情提供了绝好的机会。高考前,各市一般会进行阶段性模拟测试。教师做好学生典型答题收集和数据分析,能大大提高“微专题”复习的针对性。相关的数据分析既可在校与校间进行,亦可在班级间进行,更可进行班级内部的微观数据分析。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存在问题不同,其复习的侧重点也应不同。这样“量体裁衣”式的复习大大减轻学生负担,针对性更强、更为高效。

3.5 关注“热点”,巧立微专题

以取材于现实生产、生活的以及联系科技发展的专题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够加强学生对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运用。同时这也是和高考命题的角度是一致的,在复习时教师要抓住这些热点。

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病毒”常会成为热门的命题素材,“病毒”微专题可以用来组织复习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与培养、中心法则、遗传物质发现史中的噬菌体实验、重组病毒侵染实验等。尤其是学生对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也存在困惑,教师可在此专题中详细分析逆转录型RNA病毒和非逆转录型RNA病毒在传递过程中的差异。课标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科技发展。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研究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科学家,借此可以设计“生物膜系统”微专题;2014年此奖项颁发给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的科学家,借此可设计“神经生理中的巧妙实验设计”的微专题。

3.6 依据“典型题型”设置微专题

坐标曲线分析、实验结果的收集与呈现等典型题型的出现体现了高考越来越突出对能力的考查。为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要求去设置微专题,如坐标图的解题策略、实验结果的收集与呈现、信息提取与资料分析等。通过此类微专题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分析图表和模型的能力、数据处理和计算的能力、新情境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时,学生能做到“心中有粮”,自然就不慌了,对这类题敢做、能做、做对。

4 运用示例——血糖平衡调节

该专题的设计思路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典型试题→知识整合→技巧归纳→拓展应用 课后巩固。

【例1】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1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 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 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 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α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知识整合:血糖调节涉及很多知识点,如果把与之相关的问题全部复习一遍则重复低效,学生也未必在能力上有明显提升。所以教师需要从典型试题中重组知识,重新建构知识体系。教师可先出示调节模型(图2),并请学生思考并说明在血糖浓度升高后机体的调节过程中,a、b、c、d和e可以对应的含义及生理过程。

刚开始学生回答得很零散,教师鼓励学生有一说一,逐渐挖掘学生已知的分散的知识点,并在黑板上做关键词记录。随着学生的描述,师生逐步建构血糖调节过程(图3)。逐步建构的过程实现了整合优化,将该过程中学生的零散化知识实现无缝对接,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分解过程让学生自己能明确意识到自己知道哪些,不知道的还有哪些。另外,教师可建议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自己不明确的部分。

技巧归纳:分析双纵坐标图的第一步是识标,即看清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的名称、含义、单位以及度量值,这是正确读图的基础。第二步是析线,如图1中未标明a、b曲线对应哪个纵坐标,结合生物学相关原理和知识分析随着横坐标的变化图中曲线走势的含义。第三步是明点,抓住关键点的变化。

课后巩固: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对微专题内容的及时巩固是决定微专题有效的必要条件。教师微专题复习中实施“定点轰炸”,起到及时巩固的效果。

微专题的作用并不是对传统专题复习的否定,而是针对专题复习中所暴露问题的及时弥补,是对专题复习内容的有力补充和对高考重点、热点问题的及时强化。微专题复习法不失为一种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的好方法。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促进教师自身不断探索高考复习的高效模式,积极寻找提高学生能力的突破口,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吴久宏.发挥“微专题”在复习课中的大作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3,9:30-32.

[2] 谷辉.“微专题”引领高效生物复习[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5,:89-91.

猜你喜欢
二轮复习微专题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探析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二轮生物复习探究
高考语文复习微专题设计的原则
概念图教学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高三生物课程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二轮复习中的运用意义研究
“微专题”引领高效数学复习的思考
基于薄弱校学生的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模式构建
基于生本教育的教材处理与重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