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自我济“教海”

2016-04-08 03:44谢宗春
师道(人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海老师课堂

谢宗春



张扬自我济“教海”

谢宗春

作为评委,笔者参与了县教体局举办的“同课异构,张扬自我”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评选工作。本次大赛的目的,是力图打破千人一面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运行模式,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上呈现“新形式、新视角、新框架、新内涵”,为教师多元、个性地解读教材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思考支点和样本,引领我县初中英语教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长善救失”,不断提升全县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水平。

不同的厨师,面对同样的食材,常会烹调出各具个性、不同风味的美味大餐。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也一定会有独具特色、精彩连连的个性解读和呈现吧?笔者和所有的评委一样,对这次县级优质课大赛满怀期冀。

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好几节亮点频现、独具个性的精彩课堂。一位擅长英语歌曲的老师,用一首学生喜欢的节奏明快的英语歌曲,把枯燥的语法知识和易混的3个句型作为歌词融入其中,别具风格地演绎了一番,老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高采烈,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说唱间疑难灰飞烟灭,这样的课堂怎能不高效呢?另一位精通绘画的老师,寥寥数笔,一幅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妙趣横生的简笔画便跃然眼前。加之优美的字体、合理的布局、精巧的构思,整个板书图文并茂,简洁有序,思维流畅,重难点突出,给听课的师生带来了与PPT课件截然不同的现场感、亲近感和融入感,若没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和精心的构思,是断然不敢这样板书教学的。还有一位老师,以“开面馆——面馆命名——招聘厨师和服务员——设计宣传海报”为贯穿整节课的教学主线,配以微课视频,把面条种类介绍、订餐、服务客人、面馆宣介等一系列听说读写的教学内容和语言实践融为一体,整节课严谨而不失活泼,理性而不失风趣,不仅让观课的老师眼前一亮,就是学生也睁大了眼睛,屏住了呼吸,兴趣盎然。外语教学离不开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一位老师在教学鲁滨逊荒岛求生的短文时,从鲁滨逊第一次流落荒岛时说的“When I first arrived on this island, I had nothing”和他后来在岛上发现有其他人的脚印时说的“Who else is on my island?”这两句话中“island”前的“this/my”说起,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词:把“my”换为“this”可不可以?为什么鲁滨逊说这个岛是“我的”?他真的是这个岛的主人吗?这3个问题,让学生对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冒险者的殖民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辨。这个极具个性的文化支点,巧妙独特,以小见大,不深耕文本是无法找到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样凸显个性、张扬自我的课堂在本次大赛上还未成主流,尚显势单。不少老师还是缺少了一份深耕教材的积淀和人格张扬的自信,课堂经营平铺直叙,风平浪静,我们看不到老师这个“我”作为一个独特的课堂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甚至有2位老师的PPT课件和教学流程几近雷同,完全是网上作品的高仿克隆,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考,不禁让人大跌眼镜。

每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因而,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情感显匿中看到他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个性,甚或灵魂。同属大唐诗人,李白杜甫诗风迥然;同为国粹京剧,梅荀程尚各具风韵;同是书法大家,欧柳颜赵天壤之别……这些艺术大家,无论是其作品之魅力,还是为人之人格,无不独树一帜,异彩纷呈。

当然,为人师者所追求的,是教书育人之个性。从教材处理之角度来说,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和设计,须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因素:或者找出内容解读的崭新视角,有所创见;或者对旧有视角作进一步的拓展深挖,有所新解。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同样教学内容,我们很容易固化思维,自以为是,落入窠臼,稍不留神,就会成为教材或他人的传声筒,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了无新意。这已成了阻碍我们专业发展的一块顽石。同是三国故事,王立群有王立群的解读视角,梁宏达有梁宏达的评说方式。他们各具特色、独富创见的个性解说,都吸引了大批热情的粉丝。又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很多老师都以“朗读”为支点教过,但余映潮老师的“朗读”却与众不同:他首先引导学生读给处于困境中的好友听,“怎么读”才能劝慰、帮助他们;然后再指导学生读给心绪不佳时的自己听,“怎么读”才能释放、抚平自我。余老师对“朗读”的拓展独特而有新意,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令人难忘。从教师为人行事的风格来说,教师要在自我理性分析之基础上,不断扬弃、发展和丰富自己,把教育教学工作同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行方式对接融合,成就一个“有特色、有个性、有魅力”的舍我其谁的自己——“我”成不了别人,别人也成不了“我”,“我”只能成为“我”自己。这个与众不同的“我”,可以外显在很多方面,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多元激励的评价方式,活泼灵动的课堂组织,旁征博引的对话交流等。也就是说,只有“我”这样的老师才能展开这样的教学,换个老师就会水土不服,别人只可深学其神,不可单仿其形。教育界的许多大家,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法”,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等,均在学科教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语文教学上,哪一位不是独具个性、各成一家、各具风流的名师呢?

参加本次大赛的老师,按理说应是各校选出的“精英”。但这么多缺乏个性的课堂,未免让人心生遗憾。我们欣赏大家公认的“美”的教学,但更愿看到有教师自己独特气质和个性闪光的课堂。也许有老师说,个性是奢侈品,并不是每个人都消受得起的。这话不无道理,但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雷同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枚与众不同的树叶,个性化其实就是我们的存在方式,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追求个性的潜力和资本,只不过是面对自己的个性资源时,缺少发现、挖掘和发展罢了……因此,以追求个性化发展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提升,实属自然而然之事,并非高深莫测,遥不可及。作为普通教师,我们也许成不了大家,但这并不阻挡我们追求个性的步伐。

首先,要有坚定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为师者大海深航的指路辰星,既能帮助我们指引方向定位路径,又能激发我们强烈持久的意志和宗教般的信念,促进我们激活能量,释放智慧,发展个性,形成思想。否则,个性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古人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即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用在教师身上,便是要确立为师者的理想境界。一个缺乏职业理想的教师,是不可能始终如一走好自己的为师之路的,唯有志存高远,让理想扎根心田,我们才能定住神,静下心,迈好步,才能满腔热情地沉到教材和学生中去,进而走出一条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为师之路。

其次,要内外兼修,善于学习。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善于学习,博采众长是个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善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踏踏实实实践,认认真真总结,掌握普适共性的教育教学本质和规律,为自己的个性发展提供基本支撑。当然,共性和个性没有绝对的分割点和临界点,总体上看,个性发展是建立在专业化共性发展基础之上的,但如果只有专业化的共性学习和发展,境界和视野却没有提升拓展,我们就会向着“熟练的工匠”方向发展。一个老师,工作时间再长,业务再熟练,如果没有风格和个性意识,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走向卓越。因此,具备了一定的共性专业知识、经验能力后,我们就应该追求独属自己的个性风格和品位,走向新的境界,迈向新的高度。

再者,扬长避短,反思扬弃,突破自我。一个人的性格是复杂多样的,有人热情外向,有人冷峻内敛;有人严谨理性,有人幽默风趣;有人锋芒毕露,有人绵里藏针;有人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有人精耕细作深入浅出……并不是所有的个性都有益于自我发展,其中也总有长处和不足。有的个性可以成就优秀的自我,有的个性却可能阻滞了自己的发展,还有的个性经过调整可以化消极为积极。因此,教师要反躬自省,敢于否定自己,调整自己,突破自己。一个老师,如果不冲破包裹自己的硬壳,惧怕涅槃,必定难有造诣。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尽量避免自己个性中不利于教育教学的一面,扬长避短,力争把自己个性中最闪光、最积极、最智慧的元素凝练成稳定持久的风格和特色;另一方面,还要有自我改造的意识和能力。人的个性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积极调整和改造自己个性中不利于教育教学的一面,我们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个性优良指数,从而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和提高。

个性深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和智慧之中,它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和目标,也是教师自我发展过程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和内容,是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但需要指出的是,个性的发展要与教情、学情和生情有机融合。个性不是为师者自以为是的孤芳自赏、自我陶醉,只有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共振契合,才能锦上添花。那种不能辩证地把自己的个性与教情、学情和生情无缝对接,兀自封闭地发展自己的所谓“个性”之做法,百害而无一益。当前,个性不足、人云亦云之现象已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处“死穴”,如何找到并唤醒那个独具个性的“我”,这考验着为师者的耐心、智慧与职业情怀。

(作者单位:安徽定远县吴圩中学)

责任编辑黄佳锐

猜你喜欢
教海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教海掬英
教海掬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