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大学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成果报告

2016-04-08 23:35
大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相关者权力利益

由武汉理工大学肖静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大学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BIA100074),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一、内容与方法

该课题所探讨的是作为典型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大学其中的权力问题,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大学治理与大学权力结构应面临哪些新问题和新挑战。该课题遵循着“理论分析—模型建立—实证研究—理论总结”的研究思路,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大学权力结构诸多方面的问题。

课题组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界定了该课题研究涉及到的相关概念,介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该课题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并明确该课题拟解决的核心问题。归纳该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基础理论,包括组织理论、效率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话语理论、公共领域理论等,并在梳理理论的基础上得出对该研究的启示。

课题组考察了我国大学治理的历史沿革。从历史的视角考察我国大学治理的演变,梳理脉络,进行历史分析与规律的总结。同时对西方大学治理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学治理结构的介绍与分析,归纳西方大学治理模式和权力结构的发展规律。

课题组对大学权力主体的划分及其效用函数进行分析,对大学权力结构的博弈进行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专家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层次划分,从而得出对大学的权力主体的界定;然后对权力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归纳出其效用函数。在假设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完全信息下的混合战略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得出了混合战略博弈的纳什均衡以及多阶段重复博弈声誉模型的解,深入分析了大学两大权力主体在大学组织中的相互关系。

对于当前正在到来的自媒体时代,高校治理应有哪些影响和挑战,课题组也做了相应的分析。通过对自媒体特征的分析,研究自媒体传播与大学治理的内在诉求如何达到融合,归纳自媒体对于大学治理的影响和带来的挑战。通过实证研究,首先提出假设,即大学的效率与其权力结构安排是相关的,然后通过实证分析,建立理论模型,通过对经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和验证,研究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不同的配置模式对于大学效率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并给出政策建议。

二、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大学权力主体的划分及其效用函数分析

作为大学的利益相关者,教师、学生、政府、校长、出资者可以归为一类,他们属于大学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而校友、家长、媒体、公众可以归为一类,他们属于大学的重要利益相关者;而社区可以归为一类,属于大学的边缘利益相关者。教师、学生、政府、校长、出资者的确是大学不可或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而在我国大学中将社区作为需要考虑的利益相关者还显得很勉强。

(1)学术权力主体的效用函数

在现实生活中,教授们更注重的是其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所以在权力配置以及权力博弈的过程中,希望通过一定的策略能提升他们的学术地位。

(2)行政权力主体的效用函数

上述函数说明,政府在与大学的行政权力博弈中会采取的策略,即为了使大学的发展合乎其两方面的利益需求而会利用其优势,运用行政权力在政策上偏向自己,但为了使大学的发展合乎社会要求,又会利用行政权力满足大学一定的需求。大学校长受政府委托,也被领导,所以大学校长主要代表政府,因而在权力博弈中主要是为政府争取更多的利益。对行政管理人员而言,往往期望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3)第三方权力主体的效用函数

2.混合战略完全信息下与不完全信息下大学权力结构的博弈

(1)混合战略及完全信息下大学权力结构的博弈

通过对期望效用函数的分析,可以定义大学权力主体完全信息下静态博弈的纳什均衡,求解纳什均衡得出,在均衡情况下,学术权力主体以0.5的概率选择提高学术素养,0.5的概率选择不提高学术素养;行政权力主体以0.25的概率选择增加学术投入,0.75的概率选择不增加学术投入。

(2)不完全信息下大学权力主体的动态博弈

通过应用KMRW模型分析大学行政权力主体在制造政绩工程中,与大学其他权力主体在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过程。结论是,信息结构的微小变化对行政权力主体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不完全信息可能使得行政权力主体的零政绩工程率政策变得可信,从而解决办校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问题。强行政权力主体也可能制造政绩工程,但最优政绩工程率小于弱行政权力主体。

3.自媒体时代大学治理面临的影响与挑战

自媒体激发了大众的表达欲望,而大学利益相关者有各种利益诉求,同时大学利益相关者的表达欲望强化了利益诉求,使得自媒体传播内容与大学利益相关者诉求表达相融合。自媒体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与大学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都在各自的领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大学治理主体成为自媒体传播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媒体传播内容与大学利益相关者话语表达相融合时,二者的话语交流相融合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自媒体传播方式与大学利益相关者话语交流的融合则为大学治理的合作协商与互动持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自媒体对大学治理的影响有:信息传播更快、更透明,有利于大学治理的合作协商。传播主体多元化与公共领域的拓展有利于大学治理达成共识。表达自由与话语权力彰显有利于大学治理实现权力匹配与运行。自媒体给大学带来的挑战有:一是大学治理中的“赋权”与“争权”急需平衡,二是信息爆炸要求大学建构其教育景观,三是交易成本降低要求大学提升其组织效率。

4.大学权力结构的实证研究

该研究用现实的经验数据对理论命题进行检验,通过采取可获得的面板数据以及相应的计量技术,经过一定的数学处理,分析了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组织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相对大小。从实际数据来看,我国大学的整体上科研投入的贡献一定显著地大于建筑面积的贡献,这也印证了“大学非大楼”。如果大学学术权力和对科研的投入是正相关,而大学行政权力和大学建筑面积是正相关的话,结果显示的信息是,在中国目前的综合教学科研型大学(具体而言是前100所高校)中,学术权力的边际贡献比行政权力的贡献大,也就是说,扩大行政权力的作用不如扩大学术权力的作用大。

(二)对策

课题组结合我国大学治理结构和模式的实际,就新时期优化大学治理结构、提高大学治理效率,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宏观上大学外部治理的应对

一是调适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政府对大学的管理是政府对社会管理的具体化,大学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组织,其学术逻辑是大学的生命力,不容轻视,在推进社会治理改革的同时,政府应积极变换政府在大学治理中的角色地位,简政放权,松绑大学,由全能的大政府“既掌舵又划船”过渡到有限的小政府“只掌舵不划船”。

二是推动大学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政府有义务推动学生家长、校友、企业、传媒等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在行政、立法、经济、文化等方面为这些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保驾护航,给予他们对大学的话语权、参与权、监督权,拓宽参与渠道,优化参与环境。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社会中介组织,使之不断成为推动大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一股监督制衡大学的力量来源。

三是摆脱大学治理变革的路径依赖。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对大学的影响根深蒂固,对大学治理依然有很深的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就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集权化。在集权化倾向严重的情况下,办学自主权得不到落实,行政权力被强化,学术权力被弱化。摆脱路径依赖,必须在两个层面努力:一是在依靠国家主体全面介入,强制推行大学治理制度变迁,打破大学内部集权,重组大学权力结构,平衡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摆正大学的位置,释放大学的学术生产力。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作出了回应,在体制改革方面就涉及到了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扩大社会合作等方面的内容。二是激发大学内部个体的权力意识,保障个体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监督权,在大学的内部治理中建构一个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合作协商的治理结构,打破政府及其委托人控制大学的局面。

2.中观上大学内部权力的制衡

一是完善制度,以法制权。法律中应对权力主体的权力进行具体规定,并赋予学术机构一定的决策权力。此外,还应该确立专门的高等教育法,对高校内部管理建立分权制。一方面,学校的重大事项由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共同来进行决策管理;另一方面,纵向分权的各个层次决策的事项及职责清晰明确。如教授会与学校行政的分权,各学术专业委员会与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分权。

二是加强监督,以权制权。增加由大学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大学内部弱势利益相关者代表共同组成的评议监督机构(一般包括政府代表、校友代表、社区公正人士、出资人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其主要职责是对学校的主要工作和“内部人”的行为等进行监督和评议,促使学校提高办学效益和学校声誉,切实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强调自律,以德制权。大学的权力主体尤其是行政权力主体要积极倡导和践行以德行使权力,主动使自己的行为合乎大学逻辑和道德标准。要保证学术机构成员的素质,成员应是有道德、有水平、有声望、为人正派、责任心强的学者,是“真正的教授”,而且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对学术机构成员的道德进行监督。同时,由于行政权力泛化,官僚的道德风险也随之产生。只有大学的教授、行政领导们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其它权力主体的道德自律才有可能。

四是重组和完善大学内部权力。我国大学内部的组织设置及权力分配几乎是比照党政机关来操作的,管理模式是典型的科层制。这样的制度设计及权力分布对学术性极强的大学来说有致命的弊病,由于是逐级委托代理,委托方与代理方信息严重不对称,代理方为了自身利益,会产生很多不规范行为。再者,高等教育管理中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多,绩效无法具体量化,极易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必须重组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回归大学学术本位,以师生为本,使权力配置合理化,遵循大学的学术逻辑,处理好大学内部各种权力关系,政治权力是核心,发挥统领作用;行政权力是关键,发挥服务作用;学术权力是重点,发挥主力作用;民主权力是基础,发挥支撑作用。

3.微观上大学权力结构的重构

一是切实提升学术权力。通过制度建设这一途径赋予学术权力相应的地位和权威,尤其是必要的学术权力更要通过行政权力将其确认及形式化,建立长效的学术权力保障机制,使得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学术管理活动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并形成一种有机的分工、合作和制约关系。规范学术权力主体,建立并健全大学行政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如无行政职务的教授应当占有一定比例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建立和健全专业委员会及学科委员会制度,以弥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决策和管理中的不足;对从事学术事务管理的行政人员的选任、岗位职责、考核内容等方面提出要求,严格实行聘任制和职员制。

二是保障学生权力。首先观念上要有所转变,认识到保障学生权力的意义和作用。切实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参与学术研究的权力、享有学术自由的权力、对大学的其他权力主体进行监督的权力、参政权等其他政治权力。逐渐加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权力,并以制度的形式、书面的方式,把学生应有的权力加以明确,使之生效。

三是凸显第三方权力。重视出资者的愿望和诉求,方能建立起广泛稳定的出资人网络。大力发展和完备各种教育中介组织,信息不对称使得大学与社会之间的交换在许多情形下难以达成,从而会引发交易成本的上升,中介组织则通过信息的沟通与交换,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双方更好地进行判断与选择,这是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一种补救措施。重视社区、媒体的利益,媒体的传播在一方面可以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及时调整方针与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大学发展的一面铜镜,可以起到监督、评价的作用,有利于大学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4.搭建信息沟通互动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通讯技术的进步,自媒体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数量不断增加。大学必须重视自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建设,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搭建适合大学特点的信息平台。主动加强与在校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学生家长、校友、社会大众等的沟通交流,注重舆情研究判断,巧妙进行议程设置,建立健全表达机制,对关涉各方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听取大家的意见或建议,给予充分的表达权,重视各方的重大关切,及时收集整合反馈信息,平衡各方利益点,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顾全大局,作出最优化选择,真正发挥好利用好这些信息沟通互动平台,使之成为信息传播的武器和大学治理的有效工具。

5.培育自由、民主、开放、共治的大学精神

自由之大学精神表现在表达自由、交流自由、互动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延伸,自媒体传播主体可以借助自媒体平台自由展开对话,各类信息自由交汇共享。在制度安排上要体现民主精神,各权利主体民主参与、民主决策,充分利用自媒体信息传播平台,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开放作为大学之精神,体现在大学办学理念的开放、教育思想的开放、研究思路的开放、探索领域的开放等。培育大学的共治精神,大学的重大事务应该由利益相关者来共同参与、共同决策,平衡利益攸关者的利益,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有利于汇聚多方智慧,取得多方支持,获得巨大能量;有利于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丰富大学治理手段,提高大学治理水平;有利于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升大学竞争力。

猜你喜欢
相关者权力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权力的网络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