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的成就经验与未来展望

2016-04-08 23:35
大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办学改革发展

这次中美教育智库对话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两国之间教育研究者、决策者、实践者的对话,交流分享最新教育政策动态、教育研究发现以及教育智库建设经验,促进两国教育共同发展。今天,非常高兴在这次中美教育智库对话的活动中,就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问题挑战及未来的重点任务这一主题与大家做个交流。

一、中国教育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又是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得益于我们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大大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发展。应该说,过去30多年,中国教育取得成绩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

第一,受教育机会大幅度增加

让更多学生获得“有学上”的机会,提升受教育年限,这是中国教育成就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截止2015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2.62亿在校学生,办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一是从入学率表现来看,各级教育的入学率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2009年的50.9%增长到2015年的75%;小学净入率从2009年的99.4%增长到2015年的99.88%;初中毛入学率从2009年的99%增长到2015年的104%;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从2009年的79.2%增长到2015年的87%,进入到了普及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9年的26.5%增长到2015年的40%。从这样一个数据的变化,大家可以感受到中国教育的变化,尤其过去10多年,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正是这样,才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才有了人力资源的支持。二是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在快速提升,由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5年,增长到2015年的10.2年,这更多得益于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第二,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提高教育质量,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这里有几个突出的表现:一是上海代表中国参加的OECD组织的PISA测试,2009年、2012年上海两次参加均得到第一。虽然这不能代表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实力,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中小学教育水平提升的情况。上海的PISA成绩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掀起了“中国上海热”,很多国家代表团都到上海来考察。这次与会的(马克.塔克)Marc Tucker先生也研究过这个现象,他组织编写了《超越上海:美国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书,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二是我国高等教育世界排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6年5月18日,全球高等教育权威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2016年全球高等教育系统实力排名”,中国大陆的高等教育系统实力位列世界第八名。三是我国高质量科研论文发表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2016自然指数排行榜显示,中国是全球高质量科研论文的第二大贡献国,仅次于美国。这样的一系列数据和事实,说明中国教育质量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

第三,教育公平实现重大突破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中国很重要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区域差距大、发展很不平衡,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教育也是这样。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在过去30多年来,政府和教育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推进教育公平,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区域教育差距有了显著缩小,加强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支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偏远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大大缩小了区域教育差距。特别体现在教育公共财政支出上,中西部在教育支出上有了很大的增长,比如中西部普通高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事业经费,分别从2010年的3,327元和4,055元,增长到2014年的7,442元和7,953元。二是城乡教育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1,302个县通过了国家组织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认定,大约占到了将近二分之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大幅提升。三是群体之间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通过重视加强特殊教育,完善教育资助体系,不同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得到较好的保障,“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保障了“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比如,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共接纳随迁子女1,294.7万人,其中80%以上都在公办学校就读,就学得到了切实保障。

二、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

这些教育成就缘何而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推进中国教育进步的因素作了分析。但由于中国教育人口数量大,各地发展差异大,很难做出信度与效度都很高的归因分析。但我和我的同事,作为中国教育智库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经历并见证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过程和关键事件,对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有着比较深刻的体验。

第一,努力增加教育投入

过去中国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2010年中国政府制定了面向未来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提到4%这样的一个要求,这个目标在2012年如期实现了。据统计,2012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2万亿,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28%。应该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直接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第二,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中国教育最突出的成就,能够值得我们大力去宣讲的,恐怕就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推动九年义务教育。从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10年,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我们花了25年时间。当然,九年义务教育完全普及后,怎么保持稳定的入学率,怎样提升普及的水平和质量,怎样防止辍学等问题,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三,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上,要进一步关注课程教学改革。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持续了10多年,覆盖了普通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应该说,通过新课程改革,中国基础教育整体上实现了大幅提升,特别在质量水平上,各地都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

第四,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

从20世纪末开始,特别是21世纪初,中国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并采用多样化分担成本的方式来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应该说中国高等教育,到现在毛入学率达到了40%,只有短短10多年的时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采取了这样一个政策举措,在经济发展比较困难的时候,加快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从上个世纪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到10%到现在40%,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达到40%,现在提前5年实现了。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第五,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考试评价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关键所在,也是始终牵动了我们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这些年,对教育考试评价,中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评价到我们各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都在同步推进,成效非常显著。2014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了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逐步探索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制度,对我国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六,建设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在这个方面,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减少政府对学校过多的行政干预。据统计,到2015年,国家先后取消下放了21项教育行政审批事项,评审评估评价事项减少1/3。近年来,大学、中小学校通过扩大家长参与学校治理、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建立章程等,加快推进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第七,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发展教育

中国政府近年来非常注重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特别是我们的民办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全国民办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分别由2009年10.57万所、3,065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16.27万所、4,570万人;民办学校资产大幅增加,据统计2009年3,000亿,增加到2014年的5,000亿。

第八,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在过去两天的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上,包括郝平副部长刚才的致辞讲话中,都讲到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对外开放。一方面,通过派出人员出国留学,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教育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吸引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到中国的学习。据统计,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52.37万人。与此同时,中国正成为新兴留学目的地国,2015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8万名学生在华学习。

三、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挑战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诉求,给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教育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总体上不高

刚提到上海两次参加PISA考试,在三个科目上都取得第一,但这只是反映学业成绩的一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不足。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培养模式和方式方法陈旧,包括我们的一些固有的文化,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二,办学体制相对比较僵化,教育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整体上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还不高,捐赠办学、助学的良好环境氛围还没形成;民办教育整体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特别是对民办教育的支持性政策,有待继续完善。办学体制主要以公办学校为主,投入上以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主,因此教育整体活力还不强。

第三,法治意识不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对教育来讲就是如何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这是我们面临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要进一步减少行政管理和行政干预。具体来看,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够,没有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这方面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同时,学校教育法规标准、规章制度,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第四,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还不强

从整体上判断,中国是教育大国。从教育普及来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与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要求还不相匹配,与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我们整个教育的质量和治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现在要从教育大国逐步向教育强国迈进,这个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重点。

第五,教育公共资源的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依然存在

刚才我提到教育公平和过去相比,已经有很大提升,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从现实来看,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依然存在,比如,城市学校占了大部分的优质教育资源,乡村学校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东部省份始终在教育发展中位居前列,而中西部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同一地区的学校各方面资源也差距悬殊。将来在这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革。

第六,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教师队伍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些年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是,从目前来看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整体偏低,结构性短缺依然存在,教师合理流动没有实现普遍制度化;从职业教育来看,“双师型”的教师现在还普遍短缺。

四、中国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向未来所确定的重点任务,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提升教育质量,就是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另一个是促进教育公平,这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长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不同阶段要不断的推进,最终实现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这是总的目标方向。这里谈几点还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重点改革任务。

第一,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推动教育科学决策

当前,中国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提高教育质量,突出教育内涵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更加需要教育决策科学化,这就需要科学的研究,需要智库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践表明,中国教育智库在服务和引领决策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最近一段时期,包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内的教育智库正在全力推进《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相关文件的起草,必将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决策,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今天是智库对话活动,希望这次中美教育智库对话,对中美两国教育改革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二,创新教育理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教育质量,就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从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体现状来看,人才培养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们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式还比较陈旧,有些还不够先进,还得向世界借鉴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传统的、陈旧的一些东西,这是面临的一个改革重点。后续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理念,认真践行“教育第一”“以人为本”“学生中心”“创新创业”等理念,进一步探索小班化教学、走班制、AP(大学先修)课程、实践教学、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并不断研究、总结、推广和普及。

第三,改革办学体制,转变学校治理方式

改革办学体制和学校治理方式,是提升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怎样进一步提高质量,改革办学体制和治理方式,使得我们大中小学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通过改革,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学校向教师放权,最大限度提升学校的自主办学能力,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各种法规制度建设,更好地保障学校依法办学。

第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大力发展企业大学、社区教育、老年大学等职业技能教育和闲暇教育,并推动《终身教育法》的制定和出台。打通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以及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间隔,形成通畅的通道,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进而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体系,让每个人都有学习机会,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优质师资合理流动

进一步通过改善教师队伍管理、改进培养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待遇、创新教师评价体系等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目前我们在推进中小学教师可以评正高职称政策,以教学而不以单纯论文对教师进行评级,这些都将进一步落实;以学区制的形式,促进优质师资的合理流动,不断推动城乡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通过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一批优质教师到乡村从教;加强校企之间合作,引进培育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大力引进海外精英到中国从事教育工作。

第六,推进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方面正在做一些相关的探索。着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培养现代产业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重点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的应用性人才;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研发,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同时,着力推进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第七,健全教育标准体系,推动第三方评估

健全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发展,这是实现依法治校、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举措。要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标准、教育标准修订机制和管理体制,以标准引领和推进教育科学发展,这是我国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方评估,对教育发展进行教育监督、监测,不断提高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性。

面向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依然面临诸多的问题挑战,这些问题的破解,教育智库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内容没有系统展开,后面有时间我们再做交流。在这里,我非常诚恳地邀请美国的专家同行,能够和我们一起,共同参与到中国教育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来,为加快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办学改革发展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改革之路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