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定位与教师发展模式研究”成果报告

2016-04-08 18:06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大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题组外语定位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由河北工业大学史耕山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定位与教师发展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GPA115065),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内容

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学科现状。该部分侧重对高校外语学科现状的调研。为了对高校外语学科进行定位,课题组首先对外语学科的学科点分布与构成、外语学科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师资现状进行了调查。这几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其中外语学科点的分布与构成标志着学科平台的高低强弱,课程设置与外语学科的培养计划紧密相关,而对教材的调研可以考察执行培养计划的教学载体状况,对外语师资的探究则可以了解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当前的职业现状。

第二部分,学科定位。该部分在对我国的外语学科现状进行基本回顾的基础上,将我国高校外语学科定位区分为复合型学科定位和人文主义学科定位两种类型。复合型外语学科与人文主义外语学科均有自己的理据与现实基础。那么,高校外语学科的定位就必须注意规范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原则。

从规范性来看,以英语为例,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规范是任何一个英语专业的办学底限,即不论强调何种外语学科定位,一个外语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都应该达到某些最低标准。例如,如果一名外语专业学生毕业时外语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不达标,或者基本的人文素质缺失,那么不论其来自复合型外语学科还是人文主义外语学科,我们均认为其不能被称为合格的外语专业人才。

从差异性来看,各个外语专业所在的院校性质不同,办学传统不同,师资力量不同,办学条件千差万别。外语学科要想获得良性发展,就一定要根据自身所在院校具体情况把握学科差异性原则。另外,仅仅注意这个宏观差异性区分还不够,外语专业还应注意自身内部差异性研究与定位。所谓内部差异性,是指一个外语专业内部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不同、学习潜质不同、师资力量不同等多因素所造成的差异。因此,外语专业一方面要规划自己的宏观定位,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专业内部的微观定位,合理配置本专业的教学资源,通过本科学业导师等革新制度因材施教、重点引导,才能做到培养质量的最大化。这同样体现了以人为本、个性化教学等现代教育理念。

研究认为,无论是复合型外语学科定位,还是人文主义学科定位,都应该始终明确外语学科的中心任务。也就是说,虽然我国高校外语学科面临较多的挑战,但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全面实施,外语学科又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我国高校外语学科可以借机而上,通过外语专业、公共外语教学以及外语服务三大平台建设,克服现有发展短板,拓宽发展空间,做到创新发展。

第三部分,教师发展模式。该部分主要探讨的是高校外语教师在学科定位视角下有哪些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课题组在对我国外语学科整体现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学科定位内涵的分析,提出了既符合外语教育规律、又能够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的职业发展模式:人文主义发展模式和复合型发展模式。这两种外语教师发展模式与两种外语学科发展定位一一对应,能够覆盖广大高校外语教师群体,具有较大的可行性、良好的可持续性。

由于我国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背景的教师群体最大,竞争也最为激烈,取得高水平的成果确实存在着很大难度。因此,人文主义发展模式要注意采用新方法、新理念在传统领域中的应用;注意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应用;注意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要标准是多元的。无论是从教育部颁发《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规定看,还是从各个高校教学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对外语专业性质的认识看,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外语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看,复合型外语学科定位仍会长期存在。因此,外语教师采取复合型发展模式依然有其背景和基础。

应该注意的是,真正进入相关专业领域研究主流的根本途径是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只有接受正规的相关专业训练,外语教师才能系统地拥有自己相关专业的知识结构、熟悉该专业领域的发展运作模式、获得接近该专业领域学科资源的机会,并被该专业领域的学术圈所接受。目前,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合理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专业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均可以把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与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复合型发展方向。

该部分还结合教师发展个案对实现这些发展模式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第四部分,发展资源。一名外语教师还要充分借助社会所能提供的各方面资源,不断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经费和学术支撑。课题组分别对外语学术论文发表信息、科研立项信息、学术文献数据检索资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旨在为外语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

二、研究方法

该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方面。课题组集体分析和多层次研讨会设计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然后在小范围内进行试测,调查工具得到修改后对我国外语学科和外语师资进行抽样调查。定性研究主要针对我国外语学科定位的实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定量研究主要用于获得第一手的调查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我国外语学科的规模、分布、办学实力以及师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课题组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充分调动了骨干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广泛地征求外语教师对不同外语学科定位的态度和认识,最终提出了较为可信、可行、可持续的教师发展模式,为推动我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提供建议和咨询。

三、结论与对策

在对我国的外语学科现状进行了基本回顾后,课题组将我国高校外语学科定位区分为复合型和人文主义学科定位两种类型,并且强调高校外语学科的定位就必须注意规范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原则,都应该始终明确外语学科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外语专业、公共外语教学以及外语服务三大平台建设。

该研究在对我国外语学科整体现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既符合外语教育规律、又能够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的职业发展模式:人文主义发展模式和复合型发展模式。这两种外语教师发展模式与两种外语学科发展定位一一对应,能够覆盖广大高校外语教师群体,具有较大的可行性、良好的可持续性。课题组还结合教师发展个案对实现这些发展模式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积极探讨。

总之,根据对所调查数据的分析,课题组形成以下观点。

第一,我国外语学科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支职业发展目标明确的教师队伍。没有优秀的师资,就难言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

第二,高校外语教师如果对本学科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模式,就能使自己的职业发展思路清晰、卓有成效。

第三,把当前外语教师发展研究从微观的个人视角(如反思性的行动研究)延展到宏观的学科定位研究,从外语学科定位的视角探寻外语教师的发展模式,是突破目前高校外语教师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四,研究结果将有效促进高校外语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外语技能的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课题组外语定位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课题组成员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