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成性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发展

2016-04-08 18:06
大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预设教学内容思维

李 丽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常用、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是有目的、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开展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讲解、学生的问答,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中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课堂教学适用于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教学形式,是最常规的教学手段, 也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方式,是教师专业的具体体现。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无论是概念,还是原理、定律、性质等的获得或论证,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即在动态思维下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其基本规律是听来的容易遗忘,看到的容易记住、动手做的容易记牢。这说明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实践性尤为重要。高校教学是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学,倡导生成性教学是对传统的预成性教学的突破和升华,是每个高校教师都应该深刻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哲学大词典》中,“生成”是指处于由非存在到存在,或者由某种质到另一种质的过程中的事物或现象。生成是存在和非存在的统一。“生成”这一概念包括“成为”“生长”“形成”等含义,它含有“变化”“发展”等辩证法思想。

生成性教学是以生成性思维为前提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旨在教学活动的生成创造过程,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关系、创造、个性等特点。

生成性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时代,在他们的一些思想言论中包涵着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提问等观点,这些观点对后来一些教学理论的形成都有深刻的影响。现代生成性教学的兴起是在启蒙运动以来,理性打破了神性对人的禁锢,人性获得解放,人要走出自身寻求人性的复归,生产生活的实践使人们形成了一种生成性的思维方式,即形成了重过程、重关系、重创造的思维方式。教育是关于人的自我建构的活动,它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自由发展,体现在教学研究方面人们对教学活动寻求更为有效的实施途径,强调教学的生成性,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基于一定情境而进行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全是知识权威的拥有者,学生的生活经验受到了重视,教学过程是开放、多元的。可以说,生成性教学的兴起源自于教学中人的自我意义的实现,这也是生成性教学的根本价值所在。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延袭预成性教学,预成性教学受本质论理论的影响,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本质决定,现象源自本质,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预成性教学就是按照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先设计好,按计划教学,使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演变成了教师主演的独角戏。

生成性教学是源于生成论的理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过程中生成,现象先于本质,规律源于事件。生成性教学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教学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教学行为,让学生自主建构生成知识。生成性教学既是教学过程的生成,也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

生成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强调师生互动,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超越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案,鼓励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使课堂出现一些新情况,发生一些新变化。随着这种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会呈现出动态的生机勃勃的场面。生成性教学是一项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是针对传统的预成性教学而提出的,它打破传统教学封闭、单向、静态的知识传递与接受过程,构建了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师生互动和交流,形成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教学过程。

生成性教学倡导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问题调动思维,积极活动鼓励创新,是一种体现人文关怀、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活动,每位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传统的预成性教学强调预设的单方面作用,缺乏对教学过程中情境变化的灵活顺应,面对教学活动中错综复杂的信息,很难准确预测教学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这就在实践中给生成性教学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在生成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自己视为学生的合作者,共同创建教学秩序,抓住课堂教学的合适契机,利用非预料的一些偶然现象,把它们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二、生成性教学的特征

生成性教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方面。[1]

第一,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生成性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在预设性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传统教学都重视预设的目标,并以是否实现预设目标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生成性教学对预设的教学目标不予否认,因为生成是在预设基础上来实现和超越的,是对预设教学目标弹性化运作。它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师生、生生互动、创作,继而生成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第二,教学过程的重学性。生成性教学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学而成,不是教而成。教学中应从关注教而成转向重视学而成。学而成需要尊重个体的体验,尊重学生在真实教学中创造的教学智慧,有效地重组课程资源,将教学作为研究过程,创设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平台,真正实现学而成的教学。

第三,教学内容的问题性。生成性教学的教学内容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用问题来组织教学。大学的课堂应该是带着很多问题走进去,课堂上能够唤起学生提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一堂好课。课堂上学生提的问题教师很可能一时答不出来,这并不是坏事,应该说这样的课才是有深度、有价值的课。好课就是越讲问题越多,解决的问题也越多。提问题是生成性教学的关键,提不出问题的课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第四,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为讲授法,讲授法多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记,课堂主要是信息单向传递,缺乏信息互换和分享,根本谈不上积极互动和创新。生成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主动聆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快乐中学,教师在互动快乐中教,用灵活的方法将教育对象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兴趣在兴趣中开展学习活动。

第五,教学评价的实效性。生成性教学是灵活、开放、互动、趣味相融合的教学模式,鉴于生成性教学的复杂性,其教学评价必然注重实效性。因为无论哪种教学模式,最终都要看其教学效果的成效如何。生成性教学的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情境都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无时无刻都在追求新知憧憬美好,他们有好奇心、上进心、创新能力等很多可贵的品质,都需要培养发展,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再如教学内容、教学情境随时空的变化,受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科技发展、环境变化的制约和影响,不可能绝对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必然受其所存在的客观条件的限定,在教学过程中这些也都是不确定的。因此评价就要针对这些因素,注重实效性。

三、生成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备课要以备问题为主,问题可以生成思维。备问题是生成性教学教师所做的最重要的教学准备。备课时多备问题,上课时让学生多提问题,教师因学生提的问题被“挂在讲台上”的情景可能时有发生,出现这种状况按预成性教学的评价,无疑是一堂失败课。因为预成性教学教师只有习题集,没有问题集,教师备课只备解题,很少去备问题,所以遇到难解的问题答不上来是难免的。生成性教学则认为任何课程都是由许多问题组成的,问题本身就是学问,由问题生成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显现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提问题,遇到难解的问题是正常现象,可以下次上课做出解释。

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备课要设计教学问题,要从学科专业出发,以所教课程为基础,所设计的问题要简练、明晰、新颖、正确,不仅具有连锁性,而且具备探究性和思索性。由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引申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使这样的问题成为一堂课的核心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要恰当准确。首先,问题的问点要选在所教知识的关键处,要在设计的若干个问题中反复斟酌挑选,要优中选优。其次,问题要问在教学过程的当问处,时机要恰当,问题要准确,不该问的时候发问或该问的时候没问,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再次,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既不太深奥,也不太肤浅,掌握好分寸,让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得出答案。最后,问题要问在学生需要处,要注意提问对象的需要,考虑学生领会掌握知识的实际状况。

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会操控提问。既要引导学生提问,也要引导学生互答;既要防止教师自己始终处于主问状态,又要防止教师处于被问的状态。这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互补互动的课堂教学局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以一系列问题为主线,围绕这些问题师生进行分析、论证,并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在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中使知识、思维、方法、能力融为一体,并能得到激发、提高和升华。

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防止唯问题而问题。唯问题而问题就会出现庸俗僵化图热闹的教学倾向。防止唯问题而问题,要明确问题的目的,引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想象和创造。好的课堂不在是否热闹,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调动起来了,是否把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为思维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生成性教学,那些看上去很热闹,学生的思维依然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的教学,是没有实在意义的。

四、高校要倡导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经多年来的探索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成果,现在这些理论和成果多是应用于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在高校的应用还处在探索之中,还很少针对某一类大学课程广泛展开系统的研究,甚至还存在一些误解。这种误解表现在泛化、窄化了生成性教学。所谓泛化是误认为生成性教学是为生成而生成,教学不做教案,不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完全随机开放;所谓窄化是误认为生成性教学就是师生互动,是为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互动以预设为主,内容及过程都相对固定。

当前的情况是高校教师多数已习惯预设性教学模式,认为只要备好课,演练好教学过程,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围绕预设内容做准备,对课堂生成情况想的很少,缺乏应对之策。生成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渊博的知识储备,还必须具有灵活多变的反应能力和对教学的掌控能力,相对于预设性教学而言对教师素质要求更高。[2]

在高校倡导生成性教学,是因为它有许多优越性,可以弥补预设性教学的一些弊端,预成性教学有其久远的历史根基,轻易全部否定是不可能的。生成性教学和预设性教学两者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活动既是一种科学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活动,预设性教学和生成性教学都有优点与不足,课堂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或以预设为主,或以生成为主,或两者并存,要使教学时时处于“变”与“不变”之中。生成性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生成性教学与预设性教学是两种不同思维下的教学,反映着两种不同教学活动的属性。

实施生成性教学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生成性与预设性教学要紧密结合。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设计教学更为严密,要根据课程实际设计教学问题,利用常规手段或采用多种媒介手段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联系教学实际,促成教学问题的生成。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备课要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必过于具体细致,以概略清晰为好,这样便于教师宏观把握,便于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调控。[3]

倡导生成性教学并不排斥预成性教学。课堂教学的事先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双边活动,事前对教学作出预设是必须的。预设是为更好地生成打基础,只是生成性教学要求的预设是一种弹性预设,是可变性预设,是超越性的预设。生成与预设是课堂教学的两翼,课堂教学需要生成,也需要预设,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的预设需要严密准确,教学过程中要在预设的基础上去生成,生成性教学既不能泛化也不要窄化,泛化就是无止境超越教学目标的范围,这样会影响正常教学目标的完成;窄化是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拘泥于教学内容的某一个局部,这样则教学效果不佳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生成就是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生活经验与对世界的个性化理解,将其转化生成教学问题,从而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差异性得到尊重,生成要围绕教学目标,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进行。

二是生成性教学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基础。生成性教学主张教学民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学置于问答互动交流式活动之中,主张课堂以问题为纽带,相互对话协作探索交流为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生成性教学反对单向灌输,教师统揽课堂,要求教师的工作重点从教案、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向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出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思想不断地产生火花,生成性教学才能得以实现。

生成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对知识、对世界乃至对人生的个性化理解,生成性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资源,它的形成依赖于师生对话、互动、交往、沟通等形式,这种形式是不可预设的动态的情境,这种情境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难以实现的。随着人们信息获取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问题,无疑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

生成性教学是特殊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具备灵活的教学机智和娴熟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此外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宽阔的视野和拓展性的思维。一个知识贫乏、眼界狭窄、思维迟钝、观念僵化的教师是不能开展好生成性教学的。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保障实施。生成性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高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相信生成性教学在大学校园一定会生根开花,取得理想的效果。

注释:

[1]吕敏霞.生成性教学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14-117.

[2][3]阳红,程良宏,张金运.生成性教学视野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升[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76-80.

猜你喜欢
预设教学内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